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向陽而生不怕難 築夢追夢向前行

向陽而生不怕難 築夢追夢向前行

E-mail 列印
「我不需要別人的同情」,凡事總想靠自己努力的蔡同學斬釘截鐵地說。眼前這大男孩俊逸挺拔,面帶微笑,眼神中透露著一股堅定不屈,他是今年新芽助學金得主,就讀臺灣海洋大學輪機系。

落落大方的蔡同學戴著口罩, 露出一雙大眼,澄澈的眼眸水汪汪,直視前方的牆,娓娓道出淬煉他的挫折。

◎離家流浪 「中途」暫停

記憶中,六歲前他的生活圈裡就只有爸爸。爸爸外出打零工,小小年紀的他就待在家裡,家靜悄悄的,屋外才有聲響,他一個人喜歡到處走,沒有目標,到處遊蕩。一個小男孩身邊沒大人,到處晃,這狀況被警察發現,警察送他回家,這才了解孩子的處境,社會局介入關懷,也因此蔡同學住進中途之家。

中途之家收容的孩子,年紀與他相仿,狀況與他差不多,都是家庭失能,大夥睡在一起,吃也在一起,中途之家的老師照顧他們。在這兒生活,他總是眼巴巴的望著,等待爸爸來看他的時候,期待爸爸帶他回家。每回得到的答案是:你要乖,乖乖聽話,爸爸賺到錢,就帶你回家。等著等著,一年後,他住進寄養家庭。

◎最美回憶 珍藏溫馨

寄養家庭裡的叔叔、阿姨有個孩子,已經上大學了,不住家裡,但有個情況跟他一樣,比他大的孩子住這裡。他們各有房間,叔叔、阿姨和藹可親,如親人般,生活起居細心的照料。

阿姨會教他洗衣服、整理房間。在洗衣板上,攤開衣服,用刷子由上往下刷,袖口、領口多刷幾次,阿姨示範,他跟著做。怎麼折棉被、怎麼整理衣櫃、書櫃,耐心的教他,像媽媽一樣的叮嚀:這以後都要自己做,要認真學。

用餐時,餐桌上擺著熱騰騰的料理,一起用餐,閒話家常,溫言暖語,溫馨的氛圍籠罩,家的溫暖刻在蔡同學的心底。天氣冷了,阿姨會看看他穿的暖不暖,衣物夠不夠。「天氣變冷了,記得多加一件衣服,別著涼了。」出門前,阿姨喊著。字字句句迴蕩在蔡同學的腦海中,尤其是天冷的時候。

在寄養家庭生活的一年多中,有著許多美好的回憶,出遊踏青時,像飛出籠子的小鳥般,徜徉在山林花草間,自由自在,呼吸著清新帶甜的空氣,笑著、鬧著,那畫面他珍藏著;上學、放學、回家,多平凡的一件事,但在他的生活中是不易得到的幸福。俗云: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年多後,蔡同學收拾行囊離開那溫暖的家,住進紅十字會育幼院。

◎一句話的影響 向前的原動力

育幼院的生活不同以往,院生更多,年齡層差異更大,有男孩、也有女孩,分區住著。初來乍到,蔡同學經常哭,他想念那曾經的家——寄養家庭,他想念爸爸。在這兒他與六個孩子住在一塊兒,軍事化的管理,生活作息按表抄課。他們一起讀書、一起玩耍一起作怪、一起受罰,培養出一股堅定的情誼。

在這兒雖有指導老師照顧著,但老師也無法二十四小時跟在身旁,院生之間擦槍走火的戲碼,常在暗角上演。一次早餐時間,帶著起床氣的蔡同學,說話口氣帶點不耐煩,因而惹怒比他大的院生,被揍了的他握緊拳頭,低頭雙眼斜視看著對方,立即被好友拉下,坐在椅子上,好友殷勤地把早餐推到他眼前, 使眼神,叫著:吃飯了!吃飯了!場面才得以控制,餐廳鴉雀無聲,只有筷子碰撞碗盤的聲響,濃濃的煙硝味,隨風散去。

在育幼院,院生多,習性不同,蔡爸爸擔心兒子會染上壞習慣,怕他行為偏差,來探望蔡同學時總是苦口婆心地叮嚀他:好好讀書,讀書才有機會改變環境,別學壞,一失足千古恨。「待在育幼院要好好讀書,爸爸會努力工作,把你接回去。」爸爸的這句話,烙印在蔡同學心底,爸爸慈愛的眼神,認真的模樣,給他大大的希望,他別於一般孩子,遊戲的時間少,讀書的時間多,他不讓爸爸失望,更期待父子能早日團圓。

◎考驗不斷 咬牙挑起

蔡同學國二那一年,日也盼,夜也盼的日子終於來到,爸爸興高采烈地來接他,揮別位於高雄的育幼院來到台南,與父親重溫年幼時父子相依為命的日子。他放學回來,爸爸工作返家,父子倆一起晚餐,昏黃的燈光映在他們臉上,映著兩張笑臉,這是蔡同學夢裡都會出現的畫面,夢想成真,他好滿足。

這分親情他沒享受多久,隨著父親身體亮起紅燈到住院,又是一個考驗的開始。一日,爸爸突然倒下來,進了醫院,他不知道誰能幫他,求救導師,話筒的另一端傳來:你安心的陪伴爸爸吧!老師來想想辦法。放下話筒,心中沉甸甸的石塊也落下了,呼出長長的一口氣。

爸爸住院期間,在老師的張羅下順利地通過難關,從此老師對他的關懷更甚以往,為他準備食物,關心他的情緒,有時也會塞錢給他,雖物換星移,許多事早已模糊,但這些事他清晰如昨。

在生活的必須下,他開始打工的生涯,白天讀書、晚上工作。爸爸出院後,一面工作,一面復健。蔡同學讀國三時,爸爸發生意外——車禍往生。與肇事者協調賠償事宜時,他才發現原來他還有親人—奶奶、叔叔、姊姊,這些未曾謀面的親人。而奶奶、叔叔在取得賠償金後就消失了,唯獨姊姊尚互通訊息。

國中畢業那年,他身上有點積蓄順利地進入職校就讀。高二那年,學費、生活費把他壓得喘不過氣來,蔡同學尋求幫助,在老師的奔走下,助學金到位、學校也助他一臂之力,他順利地完成學業,考上海洋大學,從臺南到基隆海洋大學就讀。

◎勇於挑戰 路在眼前

來到基隆,第一件事就是找住的地方,找打工的地方。一路上的坎坷,並沒有在蔡同學的臉上烙印愁苦的印記,樸實單純是他給人的印象,在求職的路上是順遂的,便利店的老闆知道他的境遇,為了讓他安心求學,給予他最多工作時數,有個穩定收入,他在基隆安住下來,為了回報老闆,他認真的工作,謙恭有禮、面帶笑容服務客人,結了許多好人緣,這也讓他除夕團圓夜不孤單,除了老闆送的佳餚,也有熟客為他加菜。

大學的高額學費,再次讓蔡同學捉襟見肘,他跟導師提及休學跑船的想法,老師知道他的狀況,為他尋覓資源,慈濟的安心就學方案啟動,志工們造訪蔡同學,與這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有了互動,了解他的需求,知道他力爭上游。蔡同學這一路從高雄、臺南到基隆的經歷,讓志工們心疼不已,時時關懷,即便是疫情期間也不忘用Line互通訊息,怕他有困難不敢開口。「中午吃什麼?便當、炒麵?」「都可以。」這是志工余慧菁與蔡同學的對話。慧菁有個與蔡同學同齡的女兒,與蔡同學的互動中自然流露汩汩母愛,像親人一般。

蔡同學如一株向日葵,向著陽光生長,一路上遇到的難關是養分,讓他長得更挺拔。學費有了著落,求學路順暢了,他感謝所有伸出援手的人,努力讀書是現在能回報大家的方式。未來,羽翼豐盈能展翅高飛時,最大的願望是飛向育幼院,協助院生訓練翅膀,與他一般,有一天能翱翔湛藍的天際。

圖左 :疫情期間線上上課,蔡同學在租屋內,坐在書桌前,滑動滑鼠在螢幕前認真學習。[攝影者:柯德桂]
圖右 :蔡同學空閒時,在海洋大學籃球場打球。[攝影者:柯德桂]

圖左 :站在防坡堤上,望著海面上的輪船,蔡同學沉思著 。[攝影者:柯德桂]
圖右 :學期終,蔡同學(第一排右二)成績優異拿到獎狀,與同學在教室黑板前合影。(翻拍)[攝影者:柯德桂]

圖左 :學校放學了,蔡同學(左三)和同學們排著路隊,魚貫回家。(翻拍)[攝影者:柯德桂]
圖右 :在寄養家庭生活,適逢蔡同學(中間者)生日,在鄰人與好友一起慶生,三人開心筆出YA手勢。(翻拍)[攝影者:柯德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