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大洋洲 澳洲 千里一線牽 馬特醫院繫善緣

千里一線牽 馬特醫院繫善緣

E-mail 列印
1990年8月1日,現任澳洲黃金海岸負責人吳照峰(慈田)全家移民澳洲布里斯本,當時沒有慈濟人,也沒有福田做慈濟,她極力邀約臺灣移民婦女出來為社會付出,尋尋覓覓走入布里斯本馬特醫院(Mater Hosp ital)。

當年11月16日正式走入澳洲主流社會,以慈濟委員身分進入馬特醫院做志工,至今2022年成就了三十二年堅定不變的情誼。

◎千里耕福田 啟動募心募款

馬特醫院「新生兒中心 」(Neonatal Critical Care Unit),現今每年將近一萬兩千名嬰兒誕生於此,其中約有兩千名早產兒;1991年澳洲正處於經濟蕭條,醫院申請不到政府的經費補助,無力添購急迫需要的先進醫療儀器。

慈田雖然初來乍到,卻抱著大無畏的精神,四處奔走拜訪布里斯本的臺灣移民者,在短短八天內籌募新臺幣七十萬元。

1992年6月,終於為馬特醫院購進,苦苦等待五年之久的儀器(Ultra Sound Scanner),兩個月後,這臺儀器發揮最大功效,拯救一位世界金氏紀錄最小的早產兒(僅有三百七十四公克的小生命),此事轟動了全澳!

現今,馬特醫院已成為南半球接生及治療早產兒最大的醫院。從此而後,慈濟與馬特醫院結下密不可分的善緣。

◎回眸來時路 馬特溫馨回饋

2022年10月24日,馬特醫院為志工舉辦「30周年溫馨茶會」,曾拜訪證嚴上人八次,九十七歲的安琪拉(Sister Angela Mary Doyle)修女特地從修道院來見慈濟人,慈善募款主任萊斯希(Leslsy Ray)找出古老照片用心做成簡報,呈現三十年來慈濟為馬特醫院的付出。

從臺灣移民至澳洲,在馬特基金會任職的資深經理謝佩蓁(Maggie Hsieh),工作之餘發揮長情大愛,也成為慈濟志工,只要志工造訪馬特醫院,她都會特地全程為志工詳細翻譯,著實感恩志工謝佩蓁及院方的用心。

安琪拉修女娓娓道來,三十年前,茱莉亞(吳照峰)來到我的辦公室,跟我介紹了慈濟,而當時我一點都不明白她在說什麼。

「茱莉亞告訴我,唯有與她飛一趟臺灣花蓮本會,才能完全了解慈濟精神。」安琪拉修女回憶,那是真的,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與證嚴上人見面的情景,「就算語言不通,我和上人之間不需要言語,我們心靈相通,彷彿全然了解彼此。」從那之後,慈濟成為澳洲不可或缺的重要慈善團體。

「為所有需要幫助的人群伸出援手,不論是有重大災害發生,有生病的嬰兒小孩或成人,或是任何醫療器材缺乏,在茱莉亞的號召下,慈濟志工們總是全力援助。」遠在澳洲安琪拉修女情深地向上人表達:「證嚴上人,雖然我們不會再見到面,但我們絕對不會忘記您,我時常想到您,是一位多偉大多棒的女性,還有多美好的慈濟志工們追隨您,願神與菩薩永遠保佑您!」

◎修女喜牽線 創造醫療奇蹟

在馬特醫院服務四十年,退休的新生專科醫師及早產兒加護病房主任大衛(Doctor David Tudehope)醫生,特地來參加這場感恩茶會,他發自內心的感恩之情道出:「1991年安琪拉修女從中牽線,介紹我與慈濟慈善團體結緣。」

「那時,我和機構正經歷一個非常艱困的時期,我們缺乏醫療器材,然而,慈濟伸出了援手,捐贈我們所需的醫療器材,讓我們醫治特殊疾病的嬰兒,還捐贈其他專門的醫療器材等等。」大衛非常感恩慈濟提供了很多很棒的資源,沒有慈濟和安琪拉修女三十年來忠誠的合作關係,今天這個機構也不會在這裡了。「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去花蓮拜訪證嚴上人,是一個令我很感動的經驗!」

盧克(Doctor Luke Jardine)新生兒科醫生,負責馬特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他的人生故事也是醫療的奇蹟。他患有囊狀纖維化,五歲的時候,醫生說他只會活到十二歲。現年超過五十歲的盧克醫生,克服可能危及生命的囊性纖維化,而成為一名醫生,與妻子一起撫養兩個女兒,並在業餘時間參加長跑健身。

大衛對著慈濟志工感恩地說道:這個機器可以測量新生兒大腦的活動,我們擔心的是如果寶寶癲癇發作,沒有辦法及時發現,那將會對寶寶大腦造成更多的損傷。與成年人相比,嬰兒發生癲癇的狀況是比較不容易察覺,藉由此機器,可以偵測判斷寶寶是不是患癲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預防造成大腦損壞,所以非常謝謝慈濟的資助。

擔任馬特醫院基金會二十年的前副主席賽門(Simon Porter)與會 ,感恩慈濟,他的太太及五個兒子都在馬特醫院出生,他的雙胞胎的馬克思(Max) 和本(Ben),二十五週出生八百多公克,在馬特醫院住四個月又一天,當時馬特醫院缺乏資金購買儀器,需要外借儀器,感恩後來有慈濟資助,醫生可以救更多的嬰兒。

◎勤深耕馬特 聚善緣救病苦

適時歸來澳洲的志工楊淑凰(慈寂),正巧得知新生兒中心,有一部救助早產兒腦部的儀器,因儀器老舊急需更新,慈寂慷慨解囊,及時捐贈兩萬七千五百元澳幣(約合新臺幣五十六萬九千元)購買儀器。

盧克醫生表示:這臺機器用於偵測嬰兒是否有癲癇或抽搐,而即刻以藥物制止惡化,如果沒有這臺機器,就必須轉診嬰兒到其他醫院,過程繁瑣如同移動太空船般艱難;有了新機器,直接將數據報告送到專業相關中心,立即判斷做出相對應的治療,讓這些寶寶能有更大的機率康復,擁有像正常人的未來,真的非常感恩!

茶會結束,志工分三組參觀早產兒中心,慈田表示,有位五百九十公克的寶寶,似乎有點生病的狀態,安琪拉修女即刻回覆:其中一位寶寶狀況雖然比較不好,但他們都會受到好好地照顧。

短短兩個多小時的馬特醫院巡禮,卻經歷了三十年新生兒中心的歷史長流,為許多人事物而撼動,雖然這天除了慈田,其他九位志工並未在這段歷史中出現,然而,非常感恩此時此刻的參與,心中堅定的發願,生生世世在無數的三十年,願追隨慈濟芳蹤不缺席!

圖左 :馬特醫院準備的感恩簡報。[攝影者:林昱彤]
圖右 :慈善募款公關主任萊斯希(Leslsy Ray)和大家開場。[攝影者:林昱彤]

圖左 :馬特醫院準備素餐盒,由安琪拉修女帶領禱告。[攝影者:林昱彤]
圖右 :慈濟志工楊淑凰捐款贊助早產兒救護檯。[攝影者:林昱彤]

圖左 :醫院的早產兒主治醫生以及安琪拉修女,帶領志工參觀了解早產兒病房。[攝影者:林昱彤]
圖右 :醫院的早產兒主治醫生以及安琪拉修女,帶領志工參觀了解早產兒病房。[攝影者:林昱彤]

圖左 :急救早產兒最新的設備[攝影者:林昱彤]
圖右 :大家一起在早產兒中心合照。[攝影者:林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