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他們這樣做慈濟 互補成就修繕

他們這樣做慈濟 互補成就修繕

E-mail 列印
「我們三位互相補位,單靠一個人的力量,也做不來那麼多。」林永彰在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因緣下,成為行政團隊的成員之一。吳欽堂也是,他說:「我們彼此之間有個默契,互相成就、互相提攜、彼此贊歎。」

前後兩個月 ,大中區完成了近五十戶的修繕,都有賴於行政團隊的全心全力陪伴。

也許有人會認為,行政事宜一般都是靜態性、在辦公桌前完成。然而,大中區在資深志工洪武正帶領下,10月1日啟動第一梯○九一八池上地震修繕,四梯的工班人員有異動,行政成員卻全程不變。

從初勘、量測、調度人員、材料取得、交通、住宿和與公部門村里長、屋主的溝通協調等等,行政團隊顛覆傳統,走到最前,做到最後一刻,直到驗收,才算圓滿。

◎多方面溝通讓修繕順利

一開始,修繕團隊的訴求以專業泥作、水電師傅為主。行政團隊除了張富進出身於建築界,林永彰和吳欽堂,一個從事皮包買賣,一個是中藥行的老闆,與建築毫不相關,而專業師傅幾乎都有二、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於是,當面對師傅們提出不一樣的看法與做法時,行政團隊每個人的默契是:「先尊重師傅們的專業。」

比如在第一梯曾經發生這樣的狀況,志工熱誠十足,一抵達玉里就急著要施作,他們的理由是:「我們要趕快完成任務,做好就要回家了!」

行政團隊完全能理解,師傅們在百忙當中,專程抽空從臺中開車來東部修繕,實屬難得。不過,施作前會同村、里長見證和屋主簽名是必要的程序,以免後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或誤解。

林永彰覺得,若不影響大局,行政團隊也不會堅持己見,以不傷和氣、不產生摩擦為前提,先依照師傅的方法,讓事情圓滿。不過,若考量施作效果,比如房子原先建造的結構而造成的漏水問題,為了修繕效果,行政團隊唯一有建造經驗的張富進,就會以他的專業,建議施作方法,此時師傅們也會欣然接受。

同時,在施作前,行政團隊先與屋主溝通,讓他們了解施作方法,但不一定每個人都聽得進去,有的屋主很內行,也有人說:「你們幫我做好就好了!」

玉里地區的房屋結構和磚牆,基本上都沒有打地基,他們最常用的材料是紅磚和空心磚。花蓮地震頻繁,沒有地基的磚牆,經過大力搖晃,磚塊和磁磚就會應聲崩落,甚至整面牆倒塌。

而且,玉里的居民又以老弱婦孺為主,年輕人多半外出到西部打拚,建築師傅本就欠缺,經過這一次的地震後,師傅更不易請得,何況是重型挖土機。林永彰說:「遇到類似的狀況,我們會建議屋主用C型鋼當梁柱,再焊上烤漆板,砌出來的圍牆很堅固,美觀又安全。」

如果屋主堅持,行政團隊也會盡量順著他們的意願,不過基於安全考量,仍須多方面溝通,直至他點頭簽名,前置作業才算告一段落。

◎細心耐心面對大挑戰

若說非建築專業,也不盡然。林永彰的本業是皮包買賣,在經商過程中,他因買房、賣房的經驗,對於建材和設計裝潢也頗有涉獵,從中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

另外, 2017到2018年間,林永彰曾帶領志工施作臺中民權聯絡處的文史館經驗,他說:「這是我自2003年加入慈濟以來,面臨最大的挑戰。」因為在此之前,林永彰對慈濟的歷史是一片空白,他本來不敢接下此重責大任。有一天在睡夢中,好像有個聲音在告訴自己,「雖然前面的歷史沒有走過,利用這次機會也許可以補回!」

於是,藉由過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協助,多方面閱讀和蒐集資料,林永彰勇敢地接下文史館的任務,天天在現場陪伴團隊,做雙向溝通,讓做事的人毫無罣礙,也讓資深的志工對他們產生信心而放心。

再者,承擔隊長的幾年當中,累積許多領眾經驗,特別是溝通協調的功力,更加深加厚。林永彰說:「也許是個性使然,不管接任何任務,只要答應了,我一定全力以赴,最先抵達,最後離開。」對於這次的修繕,如何施作和讓屋主滿意,他也深具信心。

林永彰說:「我們要將心比心,如上人說的,把它當作自己要住的心境去修繕,做到屋主滿意。」每一梯的修繕團隊離開後,行政團隊四位就會多停留一天,到每一戶去進行驗收。有時候若住戶有微詞,或驗收時發現有些地方沒有修繕完整,行政團隊就自行修補,或請其他工班再施作。「雖然我非專業,但我會以我自己要住的標準去驗收,直到住戶滿意簽名蓋印。」

◎豐富建造發揮專才

張富進是行政團隊唯一有建造專業的成員,在此次○九一八地震修繕過程中,他發揮極大的良能。初勘時,張富進負責丈量和施工方法以及材料的運用,以做到最好、最完美為原則。

從事建造約四十年,待過中華工程,承作臺中大雅交流道以南的高速公路,也曾任職於中鋼公司、蓋過大樓,張富進的專業建造經驗,都能讓泥作師傅和屋主信服,有關工程的部分,行政團隊基本上以張富進的專業為導向。

九二一地震過時,慈濟援建太平國中,張富進是當時的家長會長,也是慈濟會員。當年,許多慈濟志工一大早從北部搭遊覽車下臺中,八點多就抵達太平國中,鋪連鎖磚和協助景觀工程,讓師生們非常敬佩。

張富進說:「我當時對慈濟也很感動,就覺得應該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團體。與其參加這麼多公益團體,不如進入慈濟真正為人群付出。」因有營造背景,張富進曾參與太平共修處整修、大里靜思堂和東大園區的建造,發揮專才監工。

做慈濟已二十年,張富進越做越覺得當初的選擇是對的。他說:「雖然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這都要靠自己去覺悟,靠自己去解決,別人是幫不上忙的。總之,修行在於這念心,才能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放下家業以志業為要

行政團隊之一的吳欽堂,當張富進在丈量時,他總是默默地在一旁紀錄施作資料,他同時也負責與公部門和屋主連絡。在團體中做事,難免遇到困難和挑戰,吳欽堂認為,「這些都在考驗我們,忍一下就過去了,才能與大眾結善緣。」

像第四梯,修繕團隊足跡遠到離玉里鎮約開車一個多小時的臺東去修繕。當團隊十一月二十二日抵達時,其中有一戶,吳欽堂希望在施工前,屋主能出面確認毀損的地方,避免漏失。然而,屋主忙著為親人助選,一直無法回來現場,在溝通過程中,他的語氣也有些情緒化。

這對於身為溝通協調者,是一項大挑戰。吳欽堂說,「上人教導我們,要有正知、正見、正思惟,遇到不好的因緣,要懂得轉念,若邊做邊漏,就得不償失了。」還好有鎮公所的人員前來會勘,請她代簽,讓團隊隔天能順利施工。

吳欽堂是中藥行老闆,兩個月修繕期間,他和林永彰一樣,將事業交給妻兒看顧,全心投入。九月底,北部、南部的修繕團隊已啟動,羅明憲請當月值星張富進也要組團隊去玉里初勘。

平時若遇有勤務,林永彰和張富進都會彼此相挺,此次林永彰也當仁不讓,勇於承擔。當時他彰找了好幾位都因事無法同行,最後找到吳欽堂。「雖然吳欽堂剛從花蓮回到臺中,林永彰對他說,「這是特殊狀況,明天就要啟程!」吳欽堂也很乾脆地答應了。

林永彰說,「大家說走就走!本來以為只有一梯,一做下來竟然連續四梯。」9月28日初勘,10月1日啟動,行政團隊提前一天出發,第一梯結束回臺中僅休息一天,隔天馬上又啟程。

長達兩個月的修繕,行政團隊時時都在,說不累是不可能的。一九五一年出生的領隊洪武正說,還好早年在軍校受過特種訓練,也曾到過全世界各地如非洲、亞洲賑災,又歷經臺灣幾項重大颱風救災,養成耐苦耐勞的堅韌精神,才能陪著團隊挺過兩個月。

吳欽堂說,「這些鄉親一開始好像有東西壓在心上,慈濟為他們修繕,就如拿掉他們心中的大石,讓他們心門打開,笑得出來,這也算是身心靈的一種解脫,所以即使身體疲累都值得了。」

四梯的修繕,志工來自各地,經驗不一,災區屋況也各不相同,張富進很感恩林永彰協助志工住宿、工作安排細節,而吳欽堂在公關的人脈關係也處理得很妥當。他說:「三位真的配合得很好,各自守好本位,我才能全心全意放在工程和施工安全上。」

互相補位,集思廣益,行政團隊與工班經過一次一次的磨合,從初勘到驗收,一輪約五、六天,效率也愈來愈好。大中區出動近三百人次,成就四梯修繕,戶數也超前,也是全臺承擔最多梯的團隊。

圖左 :行政團隊之一的吳欽堂(中)總是默默地紀錄施作資料,在團隊中,他也負責與公部門和屋主連絡事宜。[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張富進是行政團隊唯一有建造專業的成員,於是,對於施作和材料的適用,在這次修繕當中,發揮極大的良能。[攝影者:童茹棠]

圖左 :林永彰(左)本業是皮包買賣,與建造無關,經商過程中,歷經買房、賣房,深入研究建材和設計結構,從中獲得許多寶貴經驗。[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吳欽堂(右)認為,在團體中做事,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挑戰,「這些都在考驗我們,忍一下就過去了,才能與大眾結善緣。」[攝影者:陳麗雪]
圖左 :中區行政團隊三人組,張富進、林永彰和吳欽堂(由左至右),顛覆傳統,走到最前,做到最後一刻,讓四梯修繕圓滿落幕。[攝影者:邱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