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美國總會 崢嶸抗疫歲月 人醫分享愛的足跡

崢嶸抗疫歲月 人醫分享愛的足跡

E-mail 列印
2022年9月9日至11日,「2022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循例在臺灣花蓮靜思堂開營,主題為「防疫有情,智慧生活」,全球共有二十二個國家、二千多位學員報名參加。

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花費數週時間統籌策 畫,在美國總會園區感恩堂同步參與所有課程;美國地區共有一百四十八位學員報名參與。9月11日全天是美國人醫會的課程,邀請西醫、牙醫、中醫、大愛醫療巡迴車及義診團隊,分享過去一年愛的足跡,每一個團隊都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

◎用愛飛越疫情的考驗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分享「慈濟關懷,全球足跡」,他用數據訴說慈濟人和慈濟事:「過去五十六年來,全球慈濟人分布六十七個國家地區;慈善援助足跡一百二十八個國家地區;全球援建學校十六個國家地區,共有二百四十六校;全球住屋援建十七個國家地區,總計二萬一千五百六十五戶;大米發放十九個國家地區,共十四點七萬公噸;賑災毛毯援助四十四個國家地區,超過一百二十五萬件。2021年,慈濟志工動員人次超過一千五百多萬人次,服務受益人次超過七千萬人次。」

顏博文執行長特別強調:「過去十年來,我們在全球的義診遍及五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義診一萬七千四百零八場次,看診三百五十五萬人次,這一點一滴都是國際人醫會一步一腳印的貢獻。感恩慈濟全球的人醫會會員與全球慈濟志工的努力,遍織出人間菩薩網。」

「我們都知道志工是無償付出,甚至有些志工是我們榮董,還會帶來結緣品,也有器官捐贈卡,甚至將來會做大體老師;我們的志工是多麼珍貴的社會資源。」
顏博文感恩說道。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受邀在年會中以「與疫情共存、健康新生活」為題,說明如何與疫情共存。他代表衛福部向慈濟致上最高的謝意:「2021年疫情嚴峻的時候,慈濟首先發起捐贈疫苗,協助臺灣在疫情嚴峻及全球疫苗短缺的時候,發動全球的慈濟人,率先為取得疫苗做出貢獻。」

◎飲一杯智慧的法水

第二天,「飲一杯智慧的水」的課程,時間是美西的凌晨四時,學員摸黑起床,穿戴整齊就上線等候。臺灣靜思精舍的德諦師父分享「證嚴上人的開示」,期勉大家「心月」圓,對人也能圓融,天地都圓融和諧。請大家分秒不空過地分享參加人醫會的心得或困難。

林孟潔醫師提問:「品書會」如果有難懂的佛言佛語,怎麼辦?」德諦師父分享參與精舍「靜思學堂」的收穫。首先有「讀書會前會」的準備,讓導讀人試講,經過大家的熱烈討論補充,讓導讀人更有信心,與談人也能先溝通好流程,並為問答做準備。

如果能以佛典故事、慈濟故事舉例,會更生動、貼近人間事。更重要是要鼓勵大家打開心門;與討論篇章相應的重點,人人不一,若是能承擔導讀,收穫最大。

英國志工王以潔分享「英國人醫會的經驗」。因為全民健保,所以服務以醫療諮詢為主。德諦師父提醒,在社會福利好的國家,能夠在諮詢的時候,深入關懷、照護心靈,更是體現慈濟人醫的人文精神。

南非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公立醫院外科醫師張芷瑩就「南非資源有限,想做做不到」提問。目前當地有食物發放、健康講座、燙傷傷口處理、緊急送醫指引,以及普通急救種子志工培訓。

「南非志工在幅員廣大的國家,雖然資源有限,分配之後稍顯不足,仍能難行能行,做這麼多服務;祝福大家心力、願力無窮,路愈走愈寬廣。」德諦師父送上期勉與祝福。

鄧博仁醫師分享在協助口語翻譯的過程中,為更好的收音環境,一再更換位置,最後關進車子裡才滿意。德諦師父讚歎鄧醫師在變動中不見起心動念,專心為付出的一念心。不變的是真實法,也就是服務的品質和證嚴上人的悲心;變的是方便法,就是適合的服務方式。

志工林美娟請教德諦師父,在讀書會中如何解說「分段生死」與「變異生死」。德諦師父開示「分段生死」易解,就是人一期一期的生命,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變異生死」可以是每個當下心念的「生、住、異、滅」。如果能像鄧醫師在尋找更好的翻譯環境時,所掌握的「變與不變」,專注目標,超越變異生死,安然自在。

慈濟紐約分會執行長蘇濟義提問,如何引介人醫會的醫療志工參與讀書會?德諦師父開示,關鍵在於「心」有沒有帶起來?舉例帶動慈濟大專青年聯誼社(簡稱:慈青社)的經驗,以及能留住人的就是證嚴上人的「法」;能夠觸動了心靈,問題被解決了,法更受用。自許成為「掘井人」,心泉湧出,突破眼前的困難,存夠「愛的存款」,就能「把心帶起來」。

◎美國人醫愛的足跡

亞利桑納州(Arizona)慈濟鳳凰城聯絡處在今年(2022年)6月26日首度舉辦「牙科義診」,志工在前置、善後及整個義診過程中的表現,讓幾位摩門教會志工(前來參加醫療及翻譯的志工;鳳凰城有五十萬摩門教徒)非常讚歎。他們回到教會分享後,近來教區高層就前來拜會慈濟和相互交流,未來將會有更廣泛的跨宗教慈善與醫療合作。

剛加入鳳凰城(Phoenix)牙醫義診的張凱喬醫師和妻子劉中瑞醫師,都在當地的醫學院任教,平日非常熱心,週末會來聯絡處會所幫忙倒垃圾、食物上架等。在牙科義診中,張凱喬醫師跪著、蹲著,用愛心和細心為病人看診,令人感動。

來自中加州貝克斯菲爾德(Bakersfield)的牙醫師張富山,經常帶著妻子和兩個女兒參加慈濟義診。

這天,他帶著全家人參加年會:「2008年從牙醫學院畢業後,一家人搬到貝克斯菲爾德,一直想幫助貧困民眾解決牙疼病苦。有一天,慈濟志工邀請我去協助義診,第一次就發現慈濟義診規畫的很好,每個志工都有專屬的職責,我只要專心的為病患看診,付出時間就能做好義診,非常適合我想服務社區的初衷。」

「參加慈濟義診之後,我更了解慈濟;了解慈濟與我和家人的佛教信仰非常契合,加上大女兒很希望一起來做志工,因此我們全家都來做志工,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是義診的固定志工。」美國人醫會張富山醫師開心分享。

慈濟美國總會醫療合心幹事呂旻原說:「疫情發生後,志工們非常擔憂仰賴慈濟醫療看病的病患,我們就設立了電話醫療小組,把罹患慢性病的患者找出來,打電話一一詢問,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態,並持續每三個月就寄出他們需要的藥品。

此外,疫情期間無法進行社區義診,慈濟美國總會醫發室主任陳洵滿醫師便規劃了一系列培訓課程,並善用時間把醫療器材做有系列的整理,方便日後義診調用和歸納回收。」2022年初,疫情趨緩,慈濟志工立即重啟社區義診,而志工們在培訓之後果然更有信心,也更專業的投入義診工作。

◎美國人醫的專題分享

中醫師陳正香請來杜和益醫師主講「如何從吃來預防或控制高血壓」。杜醫師將內容分為三部分,其一,年長者居家安全注意事項有十點,其中最重要的是請用電梯代替電扶梯,不要站著穿褲子,不要猛然起床,排便時不要太用力。

其二,營養補充劑的成品中,必定含有許多化學物質,每吃一粒,也吃進了化學物。所以,最好用中藥代替營養補充劑,例如補充維生素可以用大棗代替,礦物質鈣或鎂,可以用黑芝麻或牛蒡等天然物代替。其三,高血壓的人,一定要聽醫囑按時服藥,若服藥期間還是不穩定,可以考慮中藥輔助。

杜醫師用證嚴上人的開示作為結語,「照顧自己?其實不必如何照顧,只要歡喜就好。天天歡喜,天天沒煩惱,天天身體平安健康。」

儘量用天然食物補給,紅色的就補血,例如紅棗、枸杞子、番茄、石榴、乾龍眼肉等,都可以長期補給。是美國人醫會杜和益醫師親切提醒。

美國人醫會總幹事溫俊強,長年投入中加州佛雷斯諾的大愛醫療巡迴車義診,他表示:「疫情期間主要變化之一,是促進對社區的視力保健義診,並希望所有人醫會的分支點,都能向具有醫療使命的人士介紹,社區需要視力保健義診;同時與常規的義診相比,視力保健義診的參與人員相對精簡,但對有視力問題的孩子,卻可以造成巨大的影響。」

社區視力保健義診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孩子們獲得更好的視力,從而可間接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讓他們有機會在學業上表現出色,未來也會有更多的選擇來獲得更好的職業生涯。

◎品書會帶動志工讀書

自2021年1月開始的醫療「品書會」,吸引許多醫療志工參加。品書會團隊把佛法和日常生活結合,喜歡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員體會慈濟的精神。

年會的「品書會」課程由杜和益醫師主導,由志工郭勝銘串場,邀請李明儒醫師做「課文導讀」、志工高若儀做「議題分享」、志工魏力行做「議題回應」及志工鄭茹菁進行「法益分享」,環環相扣、深入淺出,贏得許多學員的讚歎!

作為杜醫師團隊的一員,志工鄭茹菁分享自己奉命彙整每一位分享者的文稿;早在一個星期前就開始作業,因此知道每位志工如何的用心做功課,內容一改再改,務必做到最好。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分鐘,卻是花了整整八天的時間來準備,這種對「品書會」同學負責任的用心,令人感動!

學員在課後紛紛表示:「導讀的用心準備和述說令人敬佩,今天讓心中很多的疑問獲得解答,受益良多。」、「感恩每位品書會的分享者,都很用心。」、「醫療的品書會真是太棒了,每位都很用心,所舉的例子融合佛法,用在生活之中,很容易懂。」

志工黃美英打鐵趁熱,邀請大家參加在美西時間每星期四下午4:50至6:30的醫療品書會,並立即提供Zoom ID 863 0549 9718,希望大家一起來參與醫療品書會。

◎幕後團隊的用心規劃

會程的第三天,美國醫療團隊負責的重頭戲登場。美國人醫會負責事務的游柏熙表示,除了人醫會召集人、副召集人在一個月前就開始忙碌之外,一連三天在總會園區承擔配合工作的總協組、課務組、媒體組、文發室、音控組、總務組、香積組、合心香積團隊、生活組、翻譯組、國際弘法利生室等,共出動近二百人次的工作量,職工和志工們都忙翻了,還好平日團隊合和互協的既有默契,又訓練有素,終能順利完成這場盛會。

鄧博仁醫師說:「年會一般是兩天時間,美國地區都會多出一天,提供課程及分享交流。因此,第三天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交流,包括不同科系的課程,是美國地區的特色之一,也就是所謂的分組討論;把中醫、西醫、牙醫及志工等分成不同的區塊來進行討論。」第三天的課程非常的客制化,根據美國人醫會設定,大家可以藉此得到想要知道的資訊,並進行非常好的交流。

手語帶動組張慧琦談及自己的感受:「我們今天分享『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意思是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我們共享同一個空間,也有著相同的使命和人生目標。感謝醫療團隊的支持,我們將永遠參與使命,無論我們身在何處。」

◎以病人為本守護健康

在年會的回顧中,有一位在今年往生的醫師,雖然生命只剩十天,卻一點病相都沒有,走路還是很快。他向證嚴上人報告,已經多活了十天,如果能繼續活下去,他就繼續做志工;如果不能,他就向證嚴上人深深地一鞠躬告別。這種慈濟人做到最後一口氣及淡定的精神,太令人敬佩了!

美國地區的現場節目主持人陳奕樺,今年是第四次參加年會。主持的任務讓他更深刻地體會到,國際人醫會在全球各地做了非常多的貢獻;他們以病人為本,讓偏鄉的病人有機會接受到醫療資源。

美國人醫會的動員,通過大愛醫療巡迴車的遠征再遠征,以中加州的佛雷斯諾(Fresno)為例,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城市,可是卻擁有全美最多的大愛醫療巡迴車義診。

很多的偏鄉,病人走不出來,慈濟人醫就會過去看病施藥,並定期返診,確保那些弱勢的病人得到定期的照顧,而非看過一次醫生之後就聽天由命。國際人醫會的持續長期關懷,把慈濟的大愛送去更遙遠的偏鄉,在世界各地幫助有需要的人。

圖左 :天涯共此時,學員克服時差參加年會,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在現場分送月餅,和全球的學員一起過中秋節。[攝影者:駱淑麗]
圖右 :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執行長鄧博仁醫師(左一)分享協助口語翻譯的經歷。[攝影者:駱淑麗]

圖左 :慈濟美國總會會場中負責現場直播的團隊,一直默默地工作著。[攝影者:曾永忠]
圖右 :牙醫師張富山(左二)經常帶著全家人參加慈濟義診,這天又帶著妻子(右二)和兩個女兒參加年會。[攝影者:錢美臻]

圖左 :美國總會醫療合心幹事呂旻原,分享疫情後的社區義診。[攝影者:駱淑麗]
圖右 :中醫師陳正香不僅以醫術關照病患,也在義診活動中擔任許多服務的工作。[攝影者:駱淑麗]

圖左 :慈濟美國總會園區感恩堂的年會現場,學員們專心聆聽年會的課程。[攝影者:駱淑麗]
圖右 :負責餐食的志工們為參加年會的學員,提供色香味俱全的素餐。[攝影者:張瑞龍]
圖左 :美國直播現場的節目主持人陳奕樺,第一次擔任主持工作,表現不凡。[攝影者:駱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