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北加州分會 西雅圖人文學校開學日 歡喜回歸校園生活

西雅圖人文學校開學日 歡喜回歸校園生活

E-mail 列印
2022年9月10日是西雅圖(Seattle)慈濟人文學校的開學日。早上八點不到,慈濟志工總動員,從四面八方來到租借教室場地的圖利庫姆中學(Tullicum Middle School),開始搬物資、 貼名單、設音響。

八點半一到,愛心爸爸就站定交通指揮崗位,老師們在各自的教室布置,註冊、輔導、教務等工作檯在中堂一字排開,一切妥當,等待孩子們的到來。

◎別來無恙 師親生喜相逢

家長帶著孩子陸續到來,不論是否認識,大家互相寒喧問好,熱鬧非凡。孩子們依序入列到自己的班級,隨即就是簡短的開學典禮,校長張娟熹歡迎大家回到學校,勉勵孩子們日日行「三好」——口說好話、心想好念、身行好事,並提醒大家還是要注意防疫,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校方特別準備禮物給所有租借教室的圖利庫姆中學班級老師,感謝他們同意慈濟人文學校在星期六使用教室。當天也是中秋佳節,張校長貼心地準備月餅和老師、助教、行政團隊及志工結緣,開心地在一團喜氣中圓滿完成開學日。

家長黃應璿的女兒歐媛現在九年級,她很高興在疫情過後,終於又可以回到學校上課。歐媛從幼幼班開始在慈濟人文學校上學,也是黃應璿第十年接送女兒上下學。過去兩年多疫情期間,遠距教學,她親身經歷慈濟沒有放棄孩子們的中文教育,還安排老師在線上進行一切正常的上課。

「之所以我們會選擇慈濟,是因為慈濟在中文教育之外,還注重相當多的人文,文化上的傳承,我們在慈濟這邊學到了很多,孩子也學到很多。」黃應璿分享。

她說:「我們很感謝慈濟給在海外的父母一個這樣的環境,在傳承中文教育上面,給我們很多的幫助。經過了很辛苦學中文和抗拒的年紀,她現在已經能夠接受中文是她的母語,學到了很多關於文化的事情。」

「我們的小孩從幼幼班開始在這個學校學習,今年是第四年。我很喜歡學校教小朋友要怎麼從善,怎麼幫助別人,而且學校有很多文化的內涵是我很喜歡的。」家長邢維維舉例,以前有茶道課,後來受到疫情影響就停止了,很希望今年有機會重新開課,「讓我們能夠體驗這些人文的文化課程。」

學生顏芷琳說:「我在二年級,我很久沒有來學校,今天來學校很開心,我看到很多朋友,也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

◎給學生最好的學習環境

「我們來慈濟是學習,只有在慈濟才能夠學習成長個人的本質。這是我們成立人文學校基本的信念。」慈濟志工徐廣平分享。

在經過兩年多的線上課程之後,今年慈濟人文學校的學區跟著華盛頓州(Washington)展開了實體的課程。

校長張娟熹說:「我們的團隊在整個暑假是非常的努力,全心全力準備應付實體上課。雖然我們覺得有點辛苦,有點困難,但在今天的開學日,看到學生,看到家長,大家都集聚一堂,大家都非常的開心,就相信我們會克服一切,在實體給學生最好的學習環境。」

曾任西雅圖支會負責人的志工徐廣平回憶說:「1995年,西雅圖人文學校在第一任負責人交棒給我的時候,就特別囑咐我,要把人文學校開始籌劃起來;1996年,時任美國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黃思賢來到西雅圖,也給我祝福。他說:『廣平,要把人文學校在西雅圖創辦起來。』」

徐廣平接到任務之後,積極地籌劃,在1997年用合唱團募款的方式,募了將近兩萬美元(約合新臺幣六十二萬三千元)、人文學校就在1998年9月開始第一次招生,正式成立。

人文學校的建立,主要是通過家長募集和招生。如今,西雅圖慈濟支會,幾乎有九成來自家長的投入和參與。當初,資深的西雅圖志工,只有給予學生家長一個理念:來到慈濟,不是付出多少,而是能夠學習多少,能夠成長多少。期盼一顆顆善種子,能夠遍灑到每個角落。

圖左 :開學的第一天,低年級學生圍坐一圈,彼此先互相認識。[攝影者:黃琳琅]
圖右 :家長說明會上,校長、工作人員和家長們相互交流,以便更好的配合和幫助孩子學習。[攝影者:常宏文]

圖左 :老師帶著小朋友進教室。[攝影者:吳麗卿]
圖右 :老師帶著小朋友進教室。[攝影者:吳麗卿]

圖左 :學生跟著舉著牌子的同班同學,等待依序進入教室上課。[攝影者:吳麗卿]
圖右 :志工正在幫助第一天上課,不知道自己是分到那一班的學生。[攝影者:吳麗卿]

圖左 :校長張娟熹向家長介紹學校的教學精神。[攝影者:吳麗卿]
圖右 :教室中認真上課的學生,開心地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攝影者:黃琳琅]
圖左 :孩子們踴躍地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攝影者:黃琳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