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12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歐洲 歐洲 陳怡佳這一生 做出最好的決定

陳怡佳這一生 做出最好的決定

E-mail 列印
「我在人文志業工作十二年,不是很精明能幹嗎?怎麼遇到難民的時候,竟不知所措!」在慈濟人文志業新聞內容報導中心擔任行政工作的陳怡佳,於2022年11月30日的志工早會分享,提到她在波蘭幫助烏克蘭難民時, 那種不知所措的挫折感。

從小家中就非常貧困的陳怡佳,十三歲開始就必須幫忙家裡賺錢。儘管在大愛臺有一份工作,但是因為接踵而至的不順遂,讓她感覺人生就要走到絕路了。「我不斷地告訴自己,一定還有路走!」她向主管陳竹琪請了三個月的假,想要把心靜下來,「我在想,就算想哭,也不想讓別人看見。」於是她揹起行囊前往英國,去尋訪她的親友。

◎受英國志工之邀 到波蘭關懷難民

那時候,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還打得如火如荼,大批烏克蘭居民為尋得安全的棲身之所,紛紛攜家帶眷逃離原來的家園,成了一般人口中的「難民」。與烏克蘭相鄰的波蘭,於是成了大批烏克蘭難民的庇護所,而波蘭政府與民眾也大展友誼的雙臂,收容這批遠離家鄉的苦難人。

遠在臺灣的證嚴上人,從媒體看到一批批的烏克蘭居民,有的徒步前行,有的擠上擁擠的火車,或是搭上公車離開原本安居的住所,內心相當不忍,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度過這無常的難關。

居住在歐洲的慈濟人,明白上人的悲心,承擔起援助這一批批烏克蘭人民的任務,紛紛從英國、德國、法國等住地趕赴波蘭。(2022年)3月5日,慈濟在波蘭中部大城波茲南(Poznan),進行了首次的生活物資發放行動。

面對一批批湧入波蘭的難民,慈濟的援助行動一旦開啟,就連臺灣的慈濟人也紛紛動員,作為在第一線救援人員的堅實後盾。陳竹琪不放心隻身在英國的陳怡佳,特別聯繫了當地的慈濟志工張堯華,請她多關照陳怡佳。

當時,英國的慈濟志工正前往波蘭,展開一波波的救援行動,正是需要人力之際。張堯華與陳怡佳接上線後,問了她一句,「佳佳,要不要一起去波蘭,關懷烏克蘭難民?」

曾在人文志業工作十二年,且又是受證的慈濟志工,陳怡佳當下決定前往波蘭。她說:「這是我做的最好的決定,才能創造人生的價值。」然而這個決定,卻讓她面臨人生中,第一次的不知所措。

在人文志業工作期間,陳怡佳一直做的是行政工作,主要是協助記者同仁上簽呈、訂機票、請款,從來沒有走到前線過。當她第一次看到難民,將手中的小禮物遞給他們時,有一個婦人馬上就哭了,「我一直不知道,我到底要做什麼?我覺得自己好笨拙。」

◎即使語言不通 也能傳達愛與關懷

那是在今年的6月21日,陳怡佳和英國志工王素真,以及波蘭志工拉菲爾(Rafal)三人,一同前往位在博爾內蘇利諾沃(Borne sulinowo)的一處安養健康中心勘察。那裡收留了二十個烏克蘭家庭,一共住有五十五位烏克蘭難民,其中有二十四位婦女、三十一個小孩。

這處安養健康中心,距離陳怡佳與英國志工臨時居住的斯塞新(Szczecin),約有一百五十三公里的路程。此中心最早是由德國建造,原是俄羅斯營區,蘇聯戰爭結束後成了駐軍醫院,目前還收容一百四十位老人家。

安養中心負責人埃爾茲別塔(Elzbieta)表示,中心不但幫忙烏克蘭難民們申請居留,也幫孩子們到校註冊念書,甚至幫忙大人找工作,已成功為八名烏克蘭人找到全職的工作,兼職的有五人。此外,埃爾茲別塔還特定請了老師,讓烏克蘭難民有機會學習波蘭文,方便與當地人溝通。

安養中心除了提供難民們住處,也設有二間電腦室,讓他們可以隨時與烏克蘭家人聯繫,並且讓孩子們學習使用。中心的設施也很完善,有用餐區和一間洗衣間、一間曬衣間。

由於烏克蘭政府明定十八歲到六十歲的健康男性,都必須留在國內打仗,因此逃離出國的,大多為婦女帶著年幼的小孩,或是老人家。他們僅能帶著一個背包或行李,所以什麼都沒有,什麼都很需要。

當陳怡佳一行人與難民互動時,有一位婦女當場哭了起來。陳怡佳一下慌了,不知該做什麼!跟她一起前往的王素真,馬上蹲下來安慰這位婦女,握住她的手,遞給她福慧紅包,「奶奶,這個禮物送給妳。」婦人拿過福慧紅包,馬上高興地放到她的床邊。

陳怡佳默默地用手機記錄這一切,也仔細聆聽這一家祖孫三代的逃難故事。這個婦人帶著她的女兒,以及孫女一起逃了出來。這個孫女,在醫院才出生第一天,醫院就被攻擊,陳怡佳他們去的那一天(6/21),小嬰兒已經三個月大了。逃難過程中,女兒只要聽到飛機聲就很害怕,一直吃不下東西,心情也很憂鬱,總是抱著孩子不發一言。

當這位婦人一直在對志工講述逃難的過程時,眼神間依然難掩驚恐,看到女兒始終面無表情地坐在旁邊,說著說著,心疼地哭了。原來一直拿手機幫忙拍照的陳怡佳,聽完婦人說的故事之後,馬上放下手機,抱著這位婦人,發自內心心疼這一家人。

她告訴婦人:「奶奶,妳不要再哭了!」說完才猛然覺悟,「原來上人說的『膚慰』就是這個意思;原來要膚慰、要照顧人、要愛一個人,只要發自內心,即使語言不通也可以做。」

拉菲爾看到這一幕,拿出預先準備的「平安吊飾」送給這位婦人。她邊流淚邊說,「平安」對她們來說非常重要,所以馬上將吊飾掛上,女兒這也才逐漸恢復笑容。

對於拉菲爾的貼心舉動,陳怡佳也看在眼裡,她說自己反而是在他身上,才學會怎麼做慈濟。「只要看到人,他就願意說福慧紅包、講『竹筒歲月』、講慈濟在做些什麼。」陳怡佳表示,其實拉菲爾是個性非常害羞的人,連上臺講話手心都會冒汗,可是她真的打從內心佩服他,「我很感恩英國的志工團隊,能夠帶出一個這麼好的波蘭志工。他認同慈濟,也喜歡慈濟,願意說慈濟、做慈濟。」

志工早會分享的這一天,也是陳怡佳在人文志業服務的最後一天。她說自己很想再去波蘭承擔使命,所以希望能夠轉換不同的工作領域,找到能在線上工作的機會,就能到不同的國家做慈濟。

圖左 :於2018年培訓的陳怡佳表示,在人文志業的薰陶下,也有被上人感動的一天。培訓之後終於明白上人的法,雖然肩膀變得沉重,但心卻更為歡喜了。[攝影者:李政明]
圖右 :埃爾茲別塔(左一)是博爾內蘇利諾沃處安養健康中心的負責人。中心不但提供給烏克蘭難民住處,並幫助孩子上學,且幫大人們找工作謀生。(右一,陳怡佳)[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難民們從烏克蘭家鄉逃出來時,往往只有帶著一個背包或行李,所以什麼都沒有,什麼都很需要。[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安養中心負責人很用心,特定請了老師,讓烏克蘭難民有機會學習波蘭文,方便與當地人溝通。[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波蘭志工拉菲爾(右)聽了婦人講述逃難過程後,貼心地拿出預先準備的「平安吊飾」送給她。婦人說,「平安」對她們來說非常重要,就馬上將吊飾掛起來。[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原來一直拿手機幫忙拍照的陳怡佳(右二),聽完婦人說的故事後,馬上放下手機抱著她,發自內心地心疼這一家人。(左,婦人的女兒及孫女)[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陳怡佳(左一)到達英國後,在慈濟志工的邀約下前往波蘭,參加了一場又一場的烏克蘭難民關懷行動。[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陳怡佳一行人前往位在博爾內蘇利諾沃的一處安養健康中心勘察時,開心地烏克蘭小朋友互動。(右一,波蘭志工拉菲爾)[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英國志工王素真向安養中心負責人等,分享愛與平安吊飾的意義,並感恩他們對難民們無所求的付出。[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