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9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甘榜班吉首辦義診 守護村民健康

甘榜班吉首辦義診 守護村民健康

E-mail 列印
慈濟人本著慈悲為懷,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理念,於2022年1月9日在沙巴拿篤「首辦義診」,為甘榜班吉(Kampung Panji)的無國籍居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共嘉惠二百零八位成人與小孩。

當天共 有五位醫師、三位藥劑師、三十四位志工和四位衛生部人員,更有來自亞庇及斗湖的慈濟人不畏路途遙遠顛簸,善用難得的週休,把握因緣來付出。

◎用愛守護村民健康

成就甘榜班吉「首次義診」的種子,是服務於沙巴拿篤醫院(Hispital Lahad Datu)兒科專科的吉打人醫會成員楊欽頌醫師。某天,他在交通燈前,目睹孩童們站在路邊向來往的車輛敲窗乞討,進而在這樣的機緣下,接觸到這群無國籍的海上遊民。

「這裡的村民要在沒有任何證件或擔保下找工作,非常不易,加上到醫院看診需付馬幣一百令吉(約合新臺幣六百八十元)的註冊費,更加重他們的家庭負擔。他們往往拖到病入膏肓時才到醫院去,卻來不及治療就往生了。」看到這樣的情形,楊醫師真的很不捨,於是一有空檔,就會到貧民區去了解與關懷。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發現到這裡是拿篤比較苦的一群,所以我們決定在這裡辦義診幫助他們。他們苦,一方面擔心出去被警察抓,所以沒法工作;一方面世代都以乞討為生,有時辛辛苦苦買來或賣到的東西,卻被搶了。」

「有苦的人走不出去,有福的人就走進來,所以我們把義診場地設在這裡,雖然有點克難,但是想到可以幫助他們,免得小病變成大病。就像昨天一位村民,到病危才進院,今天卻往生了,所以這裡的死亡率蠻高。」楊醫師非常感恩來自斗湖和亞庇的慈濟志工及醫務人員,共同來成就這個好因緣,他發心每月舉辦一次義診,用心、用愛守護村民的健康。

◎用心用愛關懷

甘榜班吉村長貝尼(Beny Bin Iskrasam)表示,這個村分為三個部分,甘榜班吉正好在中間,而我是居住在這裡最久的人。這裡的村民大都以小船在淺海岸邊釣魚為生,魚小量少,通常只夠充飢,運氣好時,才有多餘的魚拿去賣。「有些村民會到魚市場去等漁船靠岸,幫忙去下貨,每月賺取四百至五百令吉(約合新臺幣二千七百至三千四百元)左右的生活費,生活非常困苦。」

「我非常感謝楊醫師,他常常進來這裡了解情況,給我們幫助。他知道我們每天花錢買水用,所以特地送了十一個大水缸,讓每隔二、三百米的村民有免費水供應。」義診前,貝尼走訪全村幫忙宣導義診活動。義診中,他還充當翻譯員,陪伴不諳馬來語的村民安心看診,十分賣力。

◎人醫仁醫 拔除病苦

村民阿絲瑪(化名)兩個多星期前跌倒,就不能走路了,表哥博尼(Boni Bin Sali)得知今日有義診,一早就揹阿絲瑪到現場。阿絲瑪痛得只能躺下來休息,不能坐,也不能走。

楊醫師與鄭智淵醫師即刻過去關心病情,博尼向楊醫師說明阿絲瑪的病況,經過一番檢查後,發現病情嚴重且複雜;楊醫師決定喚來救護車,把她轉診到醫院。由於義診現場距離馬路有段距離,車輛不便駛入,醫務人員把阿絲瑪固定在擔架上,再請表哥和村民合力把她擡上救護車。

賀力(化名)因腳痛前往看診,經楊醫師檢查後,發現前列腺腫脹的他,沒有定期更換尿袋。楊醫師早前入村關心村民時,就得知賀力的病情,當時拿了三套尿袋給賀力,並叮嚀他到醫院複診時拿去更換。然而,賀力因不捨得用,總是放在家裡,還擔心高收費的問題。

賀力感慨地說:「我不是不要去醫院,是因爲沒錢,連吃都成問題了,怎麼辦?」楊醫師語重心長地說:「我給你的三套尿袋是免費的,不要不捨得用,當你去醫院複診時,帶著去更換,他們只收二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一百三十元)的替換費用。如果空手去,連尿袋費全部要百多令吉(約合新臺幣六百多元)。」楊醫師解釋了好幾遍後,擔心賀力還是不敢到醫院去就醫,楊醫師於是自掏腰包,讓志工陪伴賀力到醫院進行後續治療。

三十五歲的喬安娜(化名),育有五位四歲到十一歲的孩子。見到醫師,她即說:「看到孩子皮膚癢,又有一粒粒的東西,所以帶他們來給醫生看看……」經人醫會醫師黃欣怡檢查後,發現是環境衛生引起的皮膚病問題。

「醫生開了一些藥膏給孩子塗,還叫我把沙龍(Kain Sarung,註)拿去煮了,曬乾之後再拿來用。」一臉憂愁的喬安娜續說:「先生因吸毒被捕而入獄兩年。這段時間,我完全沒有收入,每天唯有帶著孩子到街邊乞討為生;我是大人,沒有人給我錢,他們多數只給孩子們,有時運氣好,可以得到二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一百三十元)左右的收入,有時完全沒有。」

黃欣怡醫師分享:「這裡的環境衛生欠佳,加上生活水平偏低,所以大部分孩童都有皮膚病的問題。這裡的婦女們都早婚,加上不懂得節育,造成孩子愈生愈多。下次再來義診時,可以帶些避孕藥或講解有關節育的知識給婦女們。」

◎歡喜付出 回饋社會

套上志工背心的村民芬迪(Fendi)是本地公民,能夠成為慈濟一日志工,他滿心歡喜地分享:「我非常感謝你們到來我們的村子,為村民服務,為村民醫病。這是我的能力可以做的,我幫忙做。」

芬迪熱心地為大家服務,熟悉馬來語和巴瑤語的他,為不諳馬來語的村民與醫師、藥劑師搭起溝通的橋樑,還幫忙搬運物品、搭建帳篷等等。義診開始時,村民們都躲得遠遠的,以為是警察來抓他們,在楊醫師的陪同下,芬迪拿起麥克風走入村裡,用巴瑤語呼喚村民出來,免費看診與施打疫苗。

志工梁菁華(慈焯)看到村裡一群群小朋友在玩耍,於是拿著糖果派給他們。「這些糖果對我們來說,再普通不過,但是對三餐不繼的他們而言,簡直是奢侈品,有些小朋友一生中甚至還未嘗試過。」小小的糖果,除了讓孩子們起歡喜心,還可借助他們的力量,去村裡召喚更多村民出來安心看診。

看到前來登記的村民沒有配戴口罩,志工即刻送上口罩給他們,並告訴他們正確的使用方法。孩童們在沒有長輩的陪同下,三五成群前往義診區觀望。志工陳文忠(本照)把孩童們召到另一塊空地,陪伴與帶動他們唱兒歌,同時也讓他們知道今天有醫師來為他們看病,鼓勵孩子們叫家人,帶他們去見醫師叔叔和姊姊。

慈濟斗湖聯絡處負責人羅珍愛(慈愛)說:「每次的活動,我們都會派發《慈濟世界》月刊,雖然知道他們不認識中文字,但卻希望他們從照片裡的一些感人畫面,引起他們對慈濟的好奇……」

羅珍愛表示,有時她會翻開裡面的報導,和他們說故事,他們也聽得津津有味,希望在他們的意識裡,種下慈濟的種子。因此,這次的義診,不管大人、小孩,他們都追著羅珍愛討書。從他們的臉上看到那種喜樂,那種愛書的真情,羅珍愛亦深表感動。

隨著每位看診者離開座位,志工們就給予消毒,做好防疫措施,為下一位看診者準備。義診從上午八時開始至中午十二時結束,共嘉惠一百二十二位成人及八十六位兒童。

人生八苦,病苦為最,如今慈濟人走了進去,可就安了村民的心。慈濟人守護生命守護愛,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把握因緣,對的事,做就對了!

註:沙龍(Kain Sarung),一種馬來西亞傳統服裝。由於當地的村民因爲沒有床鋪,加上地方潮濕,他們都是直接睡在地上,把沙龍當被蓋。

(撰文者:溫翠湘、翁敦學、馮筠莉)

圖左 :看到前來登記的村民沒有配戴口罩,志工即刻遞上口罩給他們,並告訴他們正確的使用方法。[攝影者:沈萍萍]
圖右 :孩子們拿到又美又新的《慈濟世界》月刊都愛不釋手,雖然只看懂圖片,卻歡喜得不得了。[攝影者:沈萍萍]

圖左 :博尼(右一)向楊欽頌醫師說明阿絲瑪(化名)的病況,經過一番檢查發現病情嚴重且復雜,楊欽頌醫師決定召來救護車把她轉診到醫院。[攝影者:曾佩玲]
圖右 :賀力(化名.左一)因腳痛前往義看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前列腺腫脹的他,沒有定期更換尿袋;楊欽頌醫師擔心賀力不敢到醫院去,即刻自掏腰包,讓志工陪伴賀力到醫院去。[攝影者:曾佩玲]

圖左 :喬安娜(化名)帶著五名孩子來看診,經人醫會醫師黃欣怡檢查後的結果,是環境衛生引起的皮膚病問題。[攝影者:曾佩玲]
圖右 :衛生部官員為村民接種疫苗。[攝影者:曾佩玲]

圖左 :村民芬迪(Fendi.左二)是本地公民,熟悉馬來語和巴瑤語。義診當天,他到來為不諳馬來語的村民與醫師、藥劑師間搭起溝通的橋樑。[攝影者:曾佩玲]
圖右 :在楊欽頌醫師的陪同下,前來當一日志工的村民芬迪,拿著麥克風走入村裡,用巴瑤語呼喚村民出來看診與施打疫苗。[攝影者:曾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