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慈青三十 行願菩薩道

慈青三十 行願菩薩道

E-mail 列印
甜美的笑容,說起話來思緒清晰,落落大方,娓娓道出她跟外公陳仁生一起載回收,以及在大學求學時參加「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的學習與成長,她是目前就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的黃智筠,法號懿迪。

◎願力種子 落地發芽

黃智筠跟著外公一起參與慈濟活動,在她的心中生起想要跟著證嚴上人一起做慈濟的願力。

智筠高中時,外公受證慈誠,那時的她就有個心願:「大學要參加慈青社。」身為家中長女的智筠,勇於接受挑戰與挫折,每次的經驗都是她前進的力量。大一加入慈青社,從社員到承擔課務長、區執秘,到印尼人文教育交流,,智筠希望將慈青生涯學習到的實務技能及軟實力,回饋社會。

2022年3月,智筠的外公捐款慈濟疫苗入「全球共善」圓滿榮董,看著外公發願與行願,她也想追隨外公的腳步。目前還在就學的智筠,心堅定地參加委員培訓,就是為了要跟外公一起受證。

◎啟智運慧 善巧度化

環保是智筠最早接觸慈濟、做慈濟的緣。智筠假日喜歡跟著開環保車的外公,到各定點載回收物,看到環保志工做事的態度,發現他們不只是發心,更是在為這個環境和人類的永續付出。

載運回收物的路程中,外公總是和智筠聊很多慈濟事,讓她了解慈濟歷史。外公也會聊他以前培訓的點滴故事,聊國際事,說慈濟,分享慈濟人的生命故事。有時候外公也會問她:「慈青都做些什麼事情啊?」智筠最常跟阿公聊的話題,莫過於參加印尼人文教育交流的學習心得。

祖孫倆一起做慈濟事,外公總是開心的跟熟識的人介紹:「這是我查某孫,伊去做過印尼人文交流喔!」智筠說:「感覺到外公以我為榮,雖然他沒有主動跟我說,但是外公心中可能也很開心,我可以跟他一起做慈濟。」

「阿公在我的生命,有著很大的一個影響力,感謝阿公,我才有這麼早的因緣加入慈濟。」智筠說,「外公是一個默默做事的人,很少說大道理的人。阿公就是默默地做,我也默默地跟。」

幾年前在前往印尼人文教育交流前的兩天總集訓,因為教案重新設計,以及求好心切帶來的壓力,讓智筠難過流淚。經過同行慈青們的鼓勵與打氣,她調整心態面對挑戰。智筠說:「在慈青的這一條路上,承擔或許會辛苦想放棄,但很感謝慈青夥伴們一起承擔,一起向前一路的陪伴。」

◎慈青慈懿 陪伴的力量

受少子化的影響,學校將面臨學生會越來越少的問題;慈青社社員人數,相對地也受到衝擊。然而,慈青慈懿在學校依然是一直陪伴著慈青,不論是在學校或是在社區,慈青慈懿予離鄉在外的慈青們,如爸爸、媽媽的愛,讓年輕學子在求學路上,不孤單。

慈青慈懿爸爸、媽媽們無怨無悔的陪伴慈青,一起上社課、家訪、做環保,那份無所求的付出,感動了智筠。她說:「社團曾經剩下三個人,慈青慈懿爸爸、媽媽們的恆持心,就會有吸引到有願力的人,我們就會一起往這個方向去做邁進,一起朝自己想要的一個方向。」

智筠分享:「曾經面臨社團沒有社員,一堂課一個社員都沒有,師姑伯也來陪伴我們。也是會幫我們煮一些好吃的點心,來陪伴我們,然後告訴我們,不要氣餒!」於是,幹部們一起重新去了解,現在的年輕人喜歡什麼,現在的同學喜歡什麼?再調整課程。

◎感動 心動 行動

在慈青當幹部是承擔,受證當委員是使命,過程中不全然都是順遂如意。曾經因為慈青路上的承擔,感覺辛苦、挫折而想放棄的智筠說:「想到回花蓮的感動,看到師公上人年邁的身子,還心心念念著大家,會想要為他扛下一些天下的米籮,再繼續。」除了會有想要承擔使命的一個願力之外,還有一個背後支持她的力就是外公。「想到阿公還在慈濟,我不孤單。」智筠說,感恩身邊的善知識,一路上陪伴同行慈青路,也一起受證。

智筠進一步說,「回花蓮是非常需要的一個充電來源,看到精舍或看到師公上人,你就覺得說好像當初的那個初衷還在,我為什麼要加入慈濟?為什麼要加入慈青的那一份愛,還有那一份因為加入慈濟,可以用更多人的力量,去幫助社會上我想要幫助的人,或者是讓這個社會可以更加的美好。」

人身難得,應對準目標與方向,在此生好好運用此身,做該做的事,發揮生命價值。把握當下、珍惜因緣,犖記師公上人曾經說:「不只要發願,還要身體力行,時時刻刻行願。」

圖左 :新竹區上人場歲末祝福總彩排,新委在臺上演繹《無量義經》說法品,黃智筠跪在階梯左二。[攝影者:黃敏祥]
圖右 :慈濟大專青年前往印尼人文教育交流,行前多次的集訓,包括手語歌曲練習、隊形演練、教學互動等,力求做好完善準備,來呈現最完美的一面,黃智筠(中) 與團隊成員加強勤練習手語歌曲。(截圖大愛新聞)[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2018年籌備桃園慈青區迎新,黃智筠(左)與學姊討論活動意見交流。黃智筠提供[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黃智筠第一次做香積,初體驗拿大鍋鏟炒菜。[攝影者:林瑞雲]

圖左 :參加印尼人文教育交流,回臺前印尼法親送團員一個人一個印尼傳統的竹管樂器昂格隆(Angklung),每一個竹管樂器音階都不一樣,回精舍報告也表演「讓愛傳出去」。黃智筠提供[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從大學參加慈青開始到現在唸研究所,一直都受到師姑師伯的照顧,今年受證的黃智筠和黃裕鈞,拿著《慈青幸福寶典》自我提醒,不會忘記在慈青的一切幸福,要繼續傳承師姑師伯溫暖陪伴,讓更多人一起參與。[攝影者:吳東明]

圖左 :目前就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的培訓委員黃智筠(右)和慈青學姊與師姑分享在大學四年慈青點滴。[攝影者:黃敏祥]
圖右 :黃智筠分享她跟外公陳仁生載回收,以及在慈青階段的學習與成長。[攝影者:黃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