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兩碗飯分一碗較香 他月捐千斤米造福貧困人

兩碗飯分一碗較香 他月捐千斤米造福貧困人

E-mail 列印
「從我爺爺開始就有個家訓說,『有兩碗飯,就分一碗給人家吃,這樣吃起來比較香也比較甜。』」企業家老闆也是慈濟會員邱奕清,笑起來兩眼瞇成一直線,如彌勒佛親切道。

愛的家訓,傳到第三代邱老闆這裡,他每月固 定布施給多家慈善團體,已經二十多年;而捐米給慈濟的感恩戶也有十年,這是透過慈濟志工廖素珍牽引,從一開始每月五百斤,到三年前疫情嚴重,很多人失業沒飯吃,他增加到一千斤,幫助很多困苦人,他這份善舉獲得眾人敬佩。

◎謹記家訓 一心助辛苦人

一心助人的愛心善念,邱老闆謹記爸爸的叮嚀:「我們有能力,就要去救比我們更苦的人。」因此,小時候生活很苦時,他仍發心說,「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時,也要幫助更比我更苦的人。」長大後,他開始學習做布施。

「當時在捐的時候也是不好過,但看到比我苦的人更多,所以還是堅持布施。」一天,因緣際會,邱老闆接觸慈濟,看到上人的法,了解造福才有福,並表示他就跟著上人的腳步,慢慢做布施。

有捨就有得,想起阿公的家訓,邱老闆深深體悟道,「我們賺的錢是過眼雲煙,是借我們用這一輩子,我們多做一些慈善,這才是來世間的目的,而當我越護持,自己收入就越多,如俗話說,『明去暗來』。」

回首來時路,邱老闆剛創業時,很不順利地說,「當時被倒債,我媽媽說,『收起來不要做。』我想在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想不到做慈濟會員以後,慢慢有起色,所以我做得很高興。」

三十幾歲開始做布施,至今五十九歲的邱老闆,因女兒生病之故,茹素三十多年至今,想起十年前捐米的因緣,他說,「本來沒有窗口,剛好廖師姊來幫忙,我才可以助人,否則不知要捐到哪?」

愛心捐多久了,邱老闆笑笑說不記得,但他做得很歡喜說,「做就對了!能救一些苦難人,感到很欣慰,就是有那種法喜。」

付出是感恩,邱老闆感恩太太說,「沒有師姊的支持我也沒辦法做。」太太童美華謙虛地說:「現在孩子長大了,也不用煩惱孩子,只要師兄要做,我就挺他。」 唯一兒子邱繼威,看到爸爸助人帮助社會說:「一天會跟着他的脚步走。」

◎捐千斤愛心米 嘉惠慈濟感恩戶

每月向邱老闆收善款的廖素珍,這天12月7日與劉貞夫師兄和林美玲師姊,來向邱老闆家道感恩並邀約他加入桃園愛心商店。她對他為善不落人後,敬佩有加地說:「他很發心,善款每個月固定三、五千的捐,而榮董除了自己,也幫爸爸、媽媽和太太圓滿,明年又要幫兒子與孫子圓滿兩個榮董。」

捐米,廖素珍記得當時邱老闆問她:「師姊我請問您,你們慈濟有沒有感恩戶比較貧窮?」「我說有啊!」自此,邱老闆發願每捐米。

非常感謝邱老闆的愛心,慈濟志工劉貞夫表示,在2012、2013年時,他跟兩個師兄開車來他家載米,剛開始是一大包。當時邱老闆看到說,「你們三個都這麼老,那麼大包扛得起嗎?」說完,他便不好意思出來幫忙。

四、五年後,米改成小包裝,直接送到靜思堂,解決劉貞夫和林美玲開車載運等問題,改由慈濟志工莊福源師兄接手處理。他說,「剛接的時候,桃園分一部份,中壢分一部份,若上個月沒拿的和氣,這個月就優先,等拿走還有剩的,就給上個月還有需要的。」

多年來,負責送米到靜思堂的送貨員黃克安說,「我一次送來通常五百斤,一次有二十五包,一包二十斤,中壢另有人送,看到捐米老闆幫助較貧困的人,他真的很有愛心,我相當佩服。」

一、兩個月來領一次米,發給感恩戶的慈濟志工邱品榕說,「小孩子比較多,有在煮飯我就拿給他們。」

「師姊,沒有米了。」感恩戶向慈濟志工林芳敏說,當她拿去時,個案總是會非常高興說感恩。平均兩、三個月來領一次米,林芳敏也是給小孩較多或是家中有病人、及兩個男生以上者,她視需求把米拿給真正需要的人。

月捐千斤米,幫助有難的貧困人,愛心無崖的邱老闆功德無量,為人間菩薩。

圖左 :企業家老闆也是慈濟會員邱奕清(左二),受志工邀約,也加入桃園愛心商店。[攝影者:李明霂]
圖右 :加入愛心商店的邱奕清老闆(左一),馬上帶著孫子發揮愛心,投零錢做好事。[攝影者:李明霂]

圖左 :邱奕清老闆的唯一兒子邱繼威,看到爸爸助人回饋社會說:「一天也會跟着他的脚步走。」[攝影者:李明霂]
圖右 :每月捐款、捐米外,邱奕清老闆還天天投竹筒做好事。[攝影者:李明霂]

圖左 :多年來,負責送米到靜思堂的送貨員黃克安,看到捐米老闆助貧困人,他相當佩服。[攝影者:李明霂]
圖右 :慈濟志工林芳敏(右二)平均兩、三個月來領一次米,她是給小孩較多或家中有病人、及兩個男生以上者,是視需求把米拿給真正需要的人。[攝影者:李明霂]

圖左 :一、兩個月來領一次米,發給感恩戶的慈濟志工邱品榕(左一)說,「小孩子比較多,有在煮飯我就拿給他們。」[攝影者:李明霂]
圖右 :透過手機發布領米訊息地慈濟志工莊福源說,「剛接的時候,桃園分一部份,中壢分一部份。若上個月沒拿的和氣,這個月就優先,等拿走還有剩的就給上個月還有需要的。」[攝影者:李明霂]
圖左 :慈濟志工莊明順,也固定來靜思堂領米,送給感恩戶。[攝影者:李明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