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南馬志工入經藏 現場參與懾人心

南馬志工入經藏 現場參與懾人心

E-mail 列印
「非常震撼!我們何德何能,能站在舞臺上,演出我們在慈濟所做的事,將佛陀的教育呈現出來……」慈濟南馬據點近九百人次參與四場《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自信、單純與直心,盡顯在肢體語言上。

連線到臺灣高 雄巨蛋演繹現場,慈濟馬六甲分會演繹現場的隊形,與螢幕上出現的同出一撤;隨著曲目做出的變化,人人的從容自信,來自過去多月演練的成果。

◎莫忘當年那些人 傳承立典範 

一幅畫是一則故事。來自淡邊的演繹志工彭晶珏透露,平時投入志工服務沒有什麼特殊感覺,直到經藏演繹時一再回顧,才發現「我們這一路走來都在印證佛法教育,也感恩和敬佩志工過去的付出期間留下足跡,才有今日的慈濟故事可言說。」

若非證嚴上人五十七年前就下定決心,將《法華經》鋪在地上,讓志工篳路藍縷、開墾拓荒,經歷種種磨難,開拓出一條菩薩的康莊大道,豈有今日的慈濟故事,及事理印證可言?

曾經無數次參與經藏演繹的馬六甲志工戴秉汶(濟汶),在過去好幾次的《無量義經》中演繹手語,今在《無量義經.德行品》中,更多是用肢體語言演繹經文,但他一點就通:「在水災中清理家園,到受災國度發放大米;經藏中所演繹的,都是平時我們在慈濟所做的事,此時此刻把走過的痕跡展現出來。」

《無量義經.功德品》之〈第三功德〉,每每唱到「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度人」,戴秉汶腦海中不期然浮現已故志工法親的身影,例如投入慈善的王玉蘭(慈均)、長期在環保付出的黃志清(濟清)、歐陽舜彭(濟舜)、陳炳煌(濟御)等人,他們都是帶著患病身軀,在慈濟崗位中兢兢業業直到最後一口氣。

「雖然他們當中,有人離開我們已經十年,但身行典範卻彷如昨日,歷歷在目,不曾遺忘。」十一年前,在〈行願〉曲目中,戴秉汶在法船艄搖著旗桿、護著陳炳煌飾演的「鑑真大和尚」在風雨中前進。

今在《無量義經.德行品》中,他在船首領著大眾做大船師,剛勁有力、堅定不移地救拔苦難,願把法親的典範精神延續傳承。

◎我行我素年輕人 學習入人群

年輕的陳蔚陽,個性比較我行我素,起初參與麻坡經藏練習,對不斷被要求重複動作及練習口號,感到枯燥及不耐煩,一開始並不積極配合。

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察覺團隊合作演繹非常優美,令他震撼。自此,他願意靜心感受每個動作所代表的意境意義,並盡力去做到位。

攝受於莊嚴的氛圍,漸漸融入隊伍,陳蔚陽說:「現在的我,學習與人合群、配合大隊,也會協助教導跟不上進度的學員。當他們向我表達謝意時,我內心是感到蠻有成就的。」

他最喜歡《無量義經.德行品》中的「歷劫挫身不倦惰,晝夜攝心常在禪;遍學一切眾道法,智慧深入眾生根……」他藉此提醒及勉勵自己做好分內事,不要懈怠,展現隊伍的整齊莊嚴。

「我的心已經沒有了剛開始的煩燥,如今只有滿滿的收穫及感動。」陳蔚陽說。過去與人溝通,當對方一直重複多次,自己就會起煩惱,但現在他會認真去聆聽及尊重對方想法。

入經藏以外,他也參與慈濟環保、助學金家訪、心靈講座等等,深刻體會「付出就是福、手心向下的人最幸福」,如今也參與志工培訓。

◎出雜貨店入經藏 我不再自卑

雖然星期天才輪到淡邊正式演繹,但志工早已在淡邊慈濟會所,提前連線觀賞臺灣高雄的經藏演繹。鄭偉彬說,他看見「生老病死」及天災人禍之苦,也看見慈濟志工以身試法,親自實踐,以行動來化解困難。

今年是鄭偉彬第一次參與經藏演繹,岳母李秀蘭(慈永)見他年輕、學得快,還熱衷於志工活動,於是以「湊人數」為由,善巧邀他走出自家雜貨店,投入經藏。

沒想到幾次之後,他愈發心投入,寧願請人代顧雜貨店,也不願意缺席演練;若有不明白的經文,趕快向李秀蘭請教,當看見淡邊的入經藏長者學得那麼認真,他自願當起小老師,幫忙樂齡志工一起學習。

拘謹嚴肅的鄭偉彬,雖有孝心回到淡邊家鄉繼承父業,卻不擅與人溝通。在父母面前是悶葫蘆,夫妻之間少了和諧,親子相處三步遠。

此外,鄭偉彬還有一心結,就是共處十多年的皮膚病(牛皮癬),全身容易異常發紅、痕癢及脫屑,特別明顯在頭臉和手腳部位;尤其是生活壓力及心情煩躁時,病情愈容易復發,影響了社交關係,導致從小原是優秀生的他,寧願在雜貨店內忙碌,也不願與人交流。

鄭偉彬的妻子彭晶珏是雪隆慈濟國際學校的老師,無法時時在身邊成為他的善知識;幸好還有關心他的李秀蘭接引入經藏,因心無旁騖投入其中,他的心情變得平穩,皮膚病日漸改善。彭晶珏也說,鄭偉彬到馬六甲參加南馬集訓的日子,或許是現場滿滿的正能量,他總是容光煥發示人,絲毫不覺他異於常人。

因為靜心,所以生智慧;演繹期間,鄭偉彬反省自己,願意作出改變,主動與父母溝通,學習感恩太太及打破親子隔閡。他說:「感恩入經藏的力量,讓我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會,到現在可以做老菩薩的小老師;皮膚漸漸改善,讓我不再自卑,我已感到很滿足了……」

◎家人最美的安排 最好的禮物

當正式與臺灣連線時,來自烏魯地南的許惠麗非常感動,在現場與眾多人一起唱誦〈祈禱〉時,她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看見眾人的無我相,也看見一尊尊人間菩薩在入法,她說:「我的淚水不知流過幾次了……」

過去因志工范炳耀(本耀)邀約,許惠麗和夫婿姚哲鴻抱著隨緣的心態參與。可是當首次集訓、大眾演繹〈靈鷲山上〉曲目,一起跪拜下去時,許惠麗哽咽了:「當下自己是完全臣服,看到另外一個自己,看見自己的我慢、我執……」當下她領悟及感觸很深。

她發露懺悔自己對家人造成的傷害,更感恩家人所給予她關懷與包容:「這場演繹,是帶給我和家人『最好的禮物』,更是給全世界的寶典及禮物。讓我們可以依據《無量義經》的教法來奉行,開啟自己的智慧。」

她說,過去的自己,待人處事強硬,沒有用更圓融方式來解決事情;今透過演繹,她學習放下、自我觀照,心境變得明朗清晰。演練期間,回到職場上,每當工作或生活上碰到考驗時,所演繹的經文都會浮現在腦海,讓她及時應用及發揮,事情很快就迎刃而解。

見證太太的成長及改變,姚哲鴻說:「我很開心看到她改變,與人相處、交談和傾聽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令人更加欽佩及信服她。」由於太太聰明又能幹,專注及堅持自己的立場,時常會忽略他人的感受。但這些日子,不只家人,身邊的同事或生意夥伴,都能感受及讚歎她的改變。

他也笑著說:「感恩有上人及佛陀的法,幫忙教導及調伏我太太。」

◎全家共同的語言 心開笑嘻嘻

演繹現場的道氣,讓孫艷春有感,彷彿重現佛陀在靈鷲山上講經說法的殊勝因緣。她由衷感恩,真的有幸可以聞法,還可以透過經藏演繹,接引更多人一起來學佛法,讓更多家庭更加和樂,社會更加穩定。

「我是從中國遠嫁到大馬二十年的媳婦。前十年每天以淚洗臉,後十年每天都在笑口常開……」不可思議的轉變,除了在慈濟居鑾投入志工服務以外,全家一起「入經藏」更是功不可沒。

孫艷春初嫁來馬來西亞,生活習慣、起居飲食都需重新適應,她凡事只能靠自己,無法調整之下變成抱怨累累。

慶幸有疼她的丈夫,偶然機會下參加了慈濟居鑾辦的「大愛媽媽成長班」,感覺甚好,便推薦太太參加。孫艷春被句句「靜思語臣服及解開疑惑,有心結便翻閱《靜思語》尋找答案。2013年,居鑾首次在當地演出《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舞臺劇,在慈少兒子鼓勵下,孫艷春和丈夫首次「入經藏」。

「參加《父母恩重難報經》以後,我們家轉變很大,當兒子知道為人父母的不容易、為我們浴足之後,我們感到很震撼,接著也為家婆浴足,感謝他們。當我不再緊繃,孩子不再叛逆,我們家庭氣氛變得和諧,夫妻關係變好,婆媳關係也融洽。感謝入經藏的因緣啟發,往後只要居鑾有任何的入經藏活動,我們全家都盡量參與,孩子不時還會重播影片來觀看。」

談起參與入經藏的好處,孫艷春滔滔不絕,彷彿成了全家共同的語言。

今年的《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兒子深造無法參與,夫妻倆和女兒曾因為確診新冠肺炎,及先生動了小手術,差點和入經藏因緣擦肩而過。慶幸有志工鼓勵不要錯過,讓全家中斷一個多月後急起直追。

感受到志工的關懷,她有個小小願望:往後若有機會,她希望能成為小老師,分擔其他種子老師的重擔。

「看著大家從不熟悉到熟練、整齊,最後有道氣,我覺得過程真不簡單。尤其種子老師,不只要了解經文,還要讓大家明白道理;遇有菩薩退轉,還要設法把大家的心安住。志工的年齡、程度不一樣,演練期間,彼此教學相長,修習自己的脾氣,還要鍛煉耐性和毅力,我覺得真不簡單,沒有責任感和使命無法達成,我願意學習。」她說。

◎佛法難聞今已聞 幸福志工行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要很珍惜。」馬六甲演繹志工黃玉后,從小跟姑姑一起走進佛寺,耳邊經常傳來姑姑的這番話,但她保持一切隨緣態度,並不積極。

直到嫁進她家的胡沒無(懿妙)因為參與慈濟,人生產生大蛻變,尤其是下定決心長期茹素,便不再動搖;這分決心,讓搖擺不定的黃玉后很訝異,也想了解改變她的團體。

因此當胡沒無邀約她加入《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後,黃玉后恍然,這就是姑姑所念誦的第一部經;再閱讀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書籍後,發現佛理非常容易明白;再參與慈濟志工助人的行動,她看見自己的幸福,並發現能親手助人的人,就是人間菩薩。

有了共鳴,黃玉后對經藏演繹愈發投入,期間曾二次確診新冠肺炎,她唯恐跟不上大眾腳步,心中暗暗向菩薩發願:「我會用心參與每一場演繹,請不要讓我再確診,我不想錯過每一次的練習……」

多年前,她聽見「佛法難聞」四個字,無法深刻體會;多年以後,姑姑雖然已失智,但掛在嘴邊還是這句口頭禪;她終於從演繹中看見佛法的莊嚴,從付出中深刻體會得聞佛法的幸福,她深切感恩姑姑的牽引,會帶著她的祝福,繼續投入志工服務,也迴向祝福她。

「歷經四場的經藏演繹,相信大家都有滿滿的心得感動和震撼,過去八個月來的考驗和挫折,此刻應該消失殆盡,如果明年我們繼續演練,大家願意嗎?」大眾熱誠還未退,當即迎來如雷的「我願意!」

過去倘若沒有上人重複地講經說法,倘若沒有停不下來的志工服務,在場許多人也許無法與《法華經》相遇,或經藏在前渾然不覺其珍貴。今日大家有緣成為「同班同學」,在上人座下,一同讀書、修行、演練,並且順利結業;明年,這群「同班同學」,是否能成就靈山法會不散,準時赴約?大眾心理早已有了答案。

圖左 :戴秉汶(中)飾演船師,願帶著已故法親的精神,繼續前進。[攝影者:周世清]
圖右 :年輕的陳蔚陽入經藏,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後來積極配合,被團體演繹之美折服。[攝影者:江妙珍]

圖左 :鄭偉彬(左二)因為參與演繹而找回自信心。[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在太太彭晶珏(左)及岳母李秀蘭(右)見證下,鄭偉彬願意作出更好的改變。[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演練期間,許惠麗(右二)在職場上遇到困難,都會及時運用所學道理,促使困難很快迎刃而解。[攝影者:江妙珍]
圖右 :來自烏魯地南的許惠麗(左二),感恩家人能陪伴一起入經藏,認為這是最好的安排,也是最好的禮物。[攝影者:江妙珍]

圖左 :從中國遠嫁大馬二十年的媳婦孫艷春,投入經藏演繹而改變自己,讓苦哈哈的家庭氣氛變成歡笑無限。[攝影者:江妙珍]
圖右 :黃玉后(中)參與經藏演繹及閱讀淺顯易懂的《無量義經講述》後,更加珍惜能得聞佛法的機會。[攝影者:周世清]
圖左 :今日大家有緣成為同班同學,一同讀書、修行、演練,並且順利結業;期待明年靈山法會不散,道氣更旺盛。[攝影者:林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