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醫道鋪路 協助畢祖走過人生低潮

醫道鋪路 協助畢祖走過人生低潮

E-mail 列印
「慈濟從這麼遠的地方來,而且無親無故來幫助!」尼泊爾照顧戶畢祖(Bechu Lodh)的遠親蘇仁逹,看到慈善醫療團隊送來生活物資,又聽到團隊詳細介紹證嚴上人和慈濟,非常激動說著!陪伴與關懷的馬來西亞慈 濟志工莊菀佳醫師明白,「這就如上人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慈濟尼泊爾星馬團隊二十位志工,回到心靈故鄉──花蓮靜思精舍。2023年1月15日參加志工早會,團隊中的醫療組向證嚴上人、精舍師父及全球慈濟人,細述他們在尼泊爾結合醫療與慈善團隊,合力協助畢祖走過人生低潮的點滴。

◎「大」團隊 小而美

「我們的醫療團隊,非常的『大』。」一開始介紹團隊時,馬來西亞志工李妙紅護理師幽了一默,因為醫療團隊是由陳吉民醫師、莊菀佳醫師、林金燕護理長與自己共四人所組成,兩位醫師及兩位護理師,以最少的人力,發揮了最大的團隊精神。

李妙紅分享,慈善團隊曾提到藍毘尼的窮人很多,想要救的人也很多。而「窮」和「病」是雙胞胎,所以當醫療團隊在當地發現許多窮人的時候,也意識到對醫療人員的需求也相對地多。可是當地的醫療設備及服務比較缺乏,所以醫療團隊用心衡量可以做什麼?要如何做?

「醫療團隊雖小,卻勇於承擔,並成功地協助畢祖翻轉他的人生。」李妙紅介紹團員,彼此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尤其是莊菀佳醫師,她在馬來西亞政府醫院服務,上班年假僅三十五天,卻在尼泊爾待了四十九天,帶領醫療團隊的時候,她兼以遠程的Zoom線上討論,如何將畢祖照顧得更好。

「另外一位是二十歲的志工林金燕……」李妙紅微笑說著。新加坡志工林金燕護理長已高齡七十歲,因寄存「壽量銀行」五十歲,才笑稱她二十歲。去年(2022年)林金燕住在藍毘尼一百三十二天,所有需要後續關懷的醫療個案,都由她一人承擔起來。

◎隨病授藥 濟苦難

從去年(2022年)5月到12月,七個月期間,醫療團隊共協助了四十五位照顧戶,莊菀佳醫師提到,畢祖是她早期關照的個案,短短三個月,慈善與醫療結合,以誠以情全力照顧他,即見到成效。

二十五歲的畢祖,住在古拉利亞村(Gulariha),父母早逝,只有一個姊姊,但已嫁到印度多時,很少連絡。畢祖已婚,太太安拉瓦二十四歲,夫妻倆育有兩個小孩,一個三歲,一個才一歲多。

生病前,他擁有一個小康之家,有一個舖地磚的穩定工作。一家人住的是磚屋,還有一輛相當新的脚踏車,家裡也有風扇及用煤氣煮飯,和很多貧民住著土屋或是茅草屋,且家裡沒有電力相比,生活上還算寬裕。

但是在一年前,無常卻來輕敲他的門,殘酷地改變了一家子的命運。2021年12月26日聖誕節過後,畢祖工作完畢後在回家路途中,卻遭到一輛卡車衝撞,造成嚴重的腦震盪和些微的腦出血,在醫院ICU足足昏迷了幾個月才醒來。

待出院了,幸好有一位住家裡附近的遠親蘇仁達,自願一個星期六天,無論颳風下雨,騎著電單車載他到附近國際協會主辦的義診中心針灸,經過四個月之後,病情有了明顯的進步。

◎無親無故 來援助

去年(2022年)八月,也是畢祖車禍後八個月,醫療團隊聞訊去看他,他可以扶著單欄杆緩緩走著,但是說話還不是很清楚,記憶力也不好,身上仍帶著一個導尿管,行動上很不方便。

據了解,經過一場車禍後,畢祖在醫院ICU住了四個月,需花費一大筆的醫藥費,迫使他賣掉祖先留下來的田地,以償還一萬五千美金(約合新臺弊四十五萬兩千元)的醫藥費,目前尚欠七千美金。

他試圖借錢償還醫藥費,但因現在不能工作,沒有經濟來源,就全靠蘇仁達來支援。醫療團隊去看他的時候,剛好他用完午餐,志工翻開飯鍋,還剩半鍋飯是留著晚餐用的,及一些炒地瓜,這就是全家人一整天的餐食,煮一次分兩餐吃。

志工再翻開米缸,發現已經見底了,若隔天沒有東西吃,他們就要去乞討或是跟鄰居借,志工看了很不捨,況且他們每個月的開銷大概要兩萬尼幣(約合新臺幣四千五百元),包括生活費、醫藥費,目前都由蘇仁達支助。

蘇仁達看到畢祖一家人生活很苦,就決定幫助他們,但幫了四到六個月之後,感覺自己也快支撐不住了,因為他也有一個家庭需要維持,所以他希望慈濟能接著補助畢祖的醫藥費和生活費。

經過團隊討論後,決定從安身、安心、安生活三方面來協助畢祖,希望從此能翻轉他的人生。隔天,慈善團隊馬上送了生活必需品,白米、扁豆、油及鹽,先溫飽他一家人的肚子,當生活有著落了,相信心情就能安頓下來。

◎翻轉生命 續關懷

慈善團隊持續關懷畢祖,因為他身上帶著導尿管,走路不方便,所以就帶他到城市醫院讓內科醫師看診。醫師評估之後,診斷出可以拿掉他的導尿管,也不需要再吃任何藥物,因為畢祖已吃了很多維他命,也有正常的飲食。

醫師建議他要做物理治療,經由物理治療師評估之後,要畢祖做復健,也教導他的太太安拉瓦及蘇仁達,在家裡一起幫他做復健。

安拉瓦即刻在家裡找了一輛老舊的脚踏車,經過改良之後,讓畢祖騎著脚踏車練習脚力。他也很積極地做復健,讓原本站立都不太穩,到能雙手扶著欄杆走直線,甚至進步到不用扶著欄杆,也能走得相當平穩。

畢祖身體復原進入佳境,讓志工喜出望外,同時也發現畢祖的住屋,遇到下雨天時,房屋會漏水,評估後也協助修建屋頂。志工全方位的關懷,大大展現善與愛、誠與情,感動了畢祖的鄰居,鄰居也都自動自發來幫助。

◎淨化人心 傳正法

「能在藍毘尼付出,是很大的福報!」林金燕分享,當走入鄉村看到很多的窮人,心裡很痛,但當慈濟人為他們拔苦,翻轉了他們的生命,她自勉更要全力以赴。

因為畢祖是腦部受傷,所以完全復原仍需要一段時間,李妙紅覺得慈善與醫療團隊仍須很努力地規劃著,「要怎樣讓他在養病的時候,又能學習自力更生。」

最後陳吉民醫生給予回饋,「其實在貧困的國家,要做慈善醫療並不簡單。」然而當地的商家、醫院及醫護人員,都會給予志工很多很多的經驗分享,甚至有醫護人員說,只要慈濟提出要求,他們都會來幫助。「因為看到慈濟不是只做一次就走了,而是長期的關懷。」

「慈濟跟其他的團體不一樣。」也因為如此,當地有很多醫生收了費用後,一聽到志工分享慈濟,就會幫個案打折扣,然後再回捐。陳吉民醫生提到,這驗證了上人說的,「要啟發他們的善念,淨化人心,正法才能夠傳出去!」

圖左 :小而美的醫療大團隊成員,李妙紅護理師(左)、莊菀佳醫師(中)、林金燕護理長(右),分享團隊在藍毘尼以慈善結合醫療,推動愛與關懷。[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經過小組討論後,團隊決定從安身、安心、安生活三方面,來協助畢祖,希望從此能翻轉他的人生。[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畢祖夫婦非常感謝上人與慈濟的幫忙,雙手合十來傳達心意。[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畢祖的遠親蘇仁逹(左)非常的感動,因為慈濟從這麼遠的地方來,而且無親無故,跟他們不認識,但是就這樣子的幫他們。[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藍毘尼的醫療團隊引導畢祖進入物理治療,除了特製復健騎腳踏車外,並在屋外以竹子器材設置成欄杆,讓畢主能夠練習行走。[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2022年9月9日,慈濟志工帶著畢祖到城市醫院給內科醫師看診。[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物理治療師診斷後,指導畢祖、太太及遠親在家協助做復建。[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志工發現畢祖的住屋,遇到下雨天時,房屋會漏水,評估後也協助修建屋頂。[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