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雖遇超強冷氣團南下,東大園區颳起強風,風力強勁得似乎可將人吹起。慈濟志工仍然堅守崗位,熱情接待來訪會眾,在大年初三的走春活動,注入溫馨暖意。[攝影者:楊淑芝]](/community/./images/community/53808D309C6F11ED990E2EA96E953929_0.jpg)
◎禮佛點燈 敲響平安鐘
會眾一進到東大靜思堂,就有慈濟志工引導至宇宙大覺者前供花、供燈祈福。花是供養佛菩薩的供品之一,供花代表種下成佛的因;燈代表光明,而光明也象徵著智慧。所以供花與點燈傳達對佛陀的敬意,感恩諸佛為眾生指引離苦得樂之路。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祈福台前備祈福鐘,讓會眾敲鐘祈福,並以平安御守(護身符)分送給前來的信眾。九十三歲的徐中和老先生,在媳婦、女兒、兒子陪同下一起敲響平安鐘。祈福鐘鐘聲陸陸續續響起,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這是在疫情下大家共同的心願。
◎抄經靜心 茶香德香
來自台北市文山區的王育慧是第一次抄經,手握剛抄完的經書,她有許多感受。她說,一邊抄經,講經堂正禮拜《法華經》,佛號梵音聲聲入耳,宛如行雲流水般地傾訴修行者的胸懷,身心靈如受和煦微風吹拂般舒泰無比。王育慧讚嘆靜思堂的環境是莊嚴不失美感,美感中又深具文化氣息。在這樣的空間裡抄經,心沉靜下來了,體會到不曾有過的的攝心與感動。這樣的體驗可以說是疫情以來,最大的慰藉與收穫。
八十歲的林信宏先生一早即從埔里開車到東大園區,慈濟志工為他奉茶。一邊喝著迎春茶,一邊聊起他的生活經驗與退休後的生活。年輕時沒日沒夜地為事業打拼,休息的時間就只有吃飯、睡覺的時候,根本就談不上有休閒生活。雖然所經營的家庭五金生意仍然很好,五十歲那年仍毅然結束事業,存貨也不賣了,把店裡的五金連同貨架全數捐贈給慈濟,跟慈濟志工結下非常好的因緣。
人生很簡單,只要轉個心念,生活就能歡喜無煩惱。看到慈濟志工熱心公益、為地方用心付出,他打從心裡的佩服,今年發願要投入志工行列,今天和埔里的志工一起來東大靜思堂走春。
◎多元服務 樂在付出
薩克斯風的樂音富有感情,低音時深沉而平静,高音時則清澈而透明。慈濟志工陳秉豪、何三江、何再添邀好友林建男、林尾明一同來到東大靜思堂,以薩克斯風表演帶動歡樂氣氛。他們很客氣地表示,在疫情下疏於練習,今天還有些緊張呢!
優美的旋律在園區迴蕩,在杜維纖等志工的帶動下,會眾也一起同樂。九十幾歲的高齡長者徐中和舞動得更是賣力。大年初三的東大園區樂聲與笑語聲洋洋盈耳;走到幕後,廚房裡香積志工雲集,有老有少,有人撿菜、切菜,有人掌勺做羹湯,忙得不可開交。
吳承恩是高中生,在這寒冷的新春假期,犧牲玩樂的時間跟著阿嬤劉林美雲一起來當志工。距離上一次到東大園區幫忙準備餐食,已經是四年前的事。當時才就讀國中,覺得能煮出讓大家享用的熱食是很有成就感,有意義的事情。看見阿嬤熱絡參與志工活動,助人利己,更像是在運動、活動筋骨,他期望自己未來也能投入更多元的志工服務。
前來東大園區走春的會眾絡繹不絕,大家或靜心、或祈福,或喝一杯好茶。雖然強烈冷氣團南下,位於大度山上的東大園區颳起強風,強勁風力似乎可將人吹起,令人難以招架,但慈濟志工堅守崗位,讓每一位來走春的會眾都得到最熱情的款待,溫暖的人情,瀰漫在人與人之間。


圖左 :八十歲的林信宏先生(左)一早從埔里開車到東大園區,他一邊喝著迎春茶,一邊訴說著他的生活經驗與退休後的生活[攝影者:楊淑芝]
圖右 :來自台北市文山區的王育慧分享第一次抄經的心得。在忙碌緊張的生活步調上,在這樣的空間裡抄經,讓心境得以沉靜下來,可以說是疫情以來,最大的慰藉與收穫。[攝影者:楊淑芝]


圖左 :高齡長者徐中和(左)賣力舞動,與志工同歡。[攝影者:楊淑芝]
圖右 :慈濟志工陳秉豪(中)等人以薩克斯風表演帶動歡樂氣氛。[攝影者:楊淑芝]


圖左 :燈代表光明,點一盞燈感恩諸佛菩薩為眾生指引離苦得樂之路。[攝影者:楊淑芝]
圖右 :志工黃洲堯(右)以紅包跟大眾結緣,歡樂融融。[攝影者:楊淑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