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靜行內自省 驅動使命邁向永續

靜行內自省 驅動使命邁向永續

E-mail 列印
沐浴初春的晨光裡,鳥語花香、蝶飛蜂舞。參加2023年慈濟教育人文營的學員起個大早,來到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今天(2/2)他們要跟著營隊指導師父德本師父和德澄師父,在慈濟園區靜行,探向內心深處。

◎靜 行淨心 靜觀皆自得

分隊靜行前,德本師父請大家以放鬆的心情,用眼睛、用耳朵、用心去感受慈濟園區的美。看到美麗的風景,大家往往顧著拿起手機拍照,師父提醒大家,放下手機,用心攝取看到的事物,記錄成心中的風景。

踏在園區小徑上,東風送暖,舒適極了。猶未落盡的楓葉、兀自綻放的睡蓮、依然翠綠的香柏、竹柏、草海桐、山菅蘭、火炬松、七里香、鳥巢蕨、南天竹、黃脈爵牀、錫蘭肉桂……各自以不同的姿態屹立天地間。

走過落雨松大道,每一個人專注著呼吸,什麼都不去想,只與自己對話。靜行行靜,安靜地行走,行走時保持靜默,觀照向內,覺察心之所感。靜心淨心,靜下心來,專注於當下,放下煩惱與執著,重拾清淨無染的心地風光。

行走著,慢慢地走著,也靜也慢。登高到同心圓餐廳的樓上,視野更遼闊了。拉開小隊各自靜坐,聽風聽葉,聽著大地的呼吸。再走回小徑,途經大愛樓、追思堂,最終在竹軒小木屋席地而坐,分享靜行的感受。

有學員覺得在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中,難得有時間放下腳步,放鬆自己。有人發現對周遭事物的感受,會因地方不同而有差異。有人開始自省,回想自己待人接物有無做得太過或不足,有待改進之處?有學員表示,剛開始走時心還未定,走著走著,優雅的環境令他慢慢能內觀,回想昨晚聽王本榮執行長提到上人面對風風雨雨的逆境,依然堅持要用淨化人心的方式去改變社會,深覺何其不容易。

雲兒緩緩舒展,透出天光。活動結束前,德本師父稱讚大家都很乖,沒有使用手機。再次慈示:「靜行的過程,就像人生有各式各樣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真真假假,每一個人有不同的風格,也會有不同的感受,重要的是能夠把握我們現在應該做對的事,做該做的事。」

逸仙國小陳曉慧校長是第一次來到花蓮靜思堂。校務繁忙,但她設法放下手邊的事務,是因「希望自己能夠帶回正能量。」靜心過程中因為走得慢,得以從不同角度欣賞四周的景致,抬望眼,看著茂密的青山綠樹,心中很自然地開闊起來,思考不再受局限,加上感受抵達後志工給予的溫暖,她覺得「這兩天應該可以得到想要的能量和溫暖帶回去學校。」

和陳校長同期榮任校長,又同行來參加營隊的臺北市文林國小何美瑤校長,專任老師時曾經到花蓮參加慈濟的活動。再度來到花蓮,「真的是有回家的感覺,很感動,跟當初都一樣,有重新充電的感覺。」經過小木屋時想到上人,「覺得自己在教育路上遇到的事情,跟上人比起來微不足道。」擔任校長以來,珍惜與文林親師生在這個時空點相遇的機緣,她戰戰兢兢,每一天如陀螺般投入校務。她很感恩志工將環保防災教育帶入校園,她也要學習上人的「堪忍和感恩」,做對事,把事做對。

◎治理管理 與時俱進

回到靜思堂,用過早齋,愛的帶動後,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親自蒞臨為校長主任們專題演講「慈濟永續與願景~淺談董事會治理」。他從「五百年來各國相對綜合國力的歷史比較」,分析各國國力的興衰,其實不是自然發生,「國家的強盛與否關鍵在治理」,且「治大國若烹小鮮」,不管是企業或志業都要與時俱進。

顏執行長指出永續發展的三大目標願景:社會進步、環境保護和經濟成長並比較分析CSR和SDG的不同,引品管大師戴明博士名言「品質始於董事會也決於董事會」,說明董事的組成應具專業性,也應涵蓋性別和不同年齡層,使之更多元。董事長或負責人要做的是治理,要「Do the right thing.」,執行長和總經理做的則是負責管理,要「Do the thing right.」

至於「組織驅動的境界」,究竟是因為憤怒、害怕還是為報酬、責任?更高一層的境界是因為出自內心承諾的愛。但愛就能驅動心之所向嗎?更重要的是「使命」,在企業是創新創業的興奮;在慈濟,則是因秉佛心師志,使命必達。

顏執行長指出,「機會到處都有,風險也不所不在。機會越大,風險越大,機會和風險是相對的,不會有機會而沒有風險。」他再提出「賺錢的公司不會倒、一切照法規做就沒問題、單純做慈善應該不會有事、政府主管機關同意就不會有事、複製以前成功經驗就會成功和做到業界的標竿就可能高枕無憂」這六大「企業經營(志業發展)迷思」,一一舉證說明上述不是顛撲不破的道理。

新北市大同國小高烱琪校長很認同「複製以前成功經驗未必就能繼續成功」的觀點,他也向顏執行長提出問題。執行長表示,上人創辦慈濟時,因做慈善的人不多,法規也不完備,如今則有許多法規要遵循。對此企業的運作方式有可以參考之處,像是他引進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將慈濟的財務完全透明化,讓外界更了慈濟善款的運用情形。有關不實批評慈濟的言論,他認為必要時會採取法律途徑,以正視聽。

臺中市塗城國小劉淑秋校長很好奇,顏執行長是如何從科技人轉變到慈濟人,投入非營利的公益志業?顏執行長簡要說明接觸慈濟始於2007年任職聯電新加坡分公司期間,期後二年完成見習、培訓。2016年受邀加入基金會董事,跟 上人有較多的互動。之後就開始隨師,最終辭去工作,專任執行長。就任後,他積極與媒體互動,讓媒體更了解慈濟在做什麼;也跟全臺二十個縣市政府簽訂共善協議、與政府合作災害應變,加強與外部的關係,期許外部能更公平、完整地看待慈濟。聽完執行長的回答,劉校長很佩服他的捨得,慨然接下重責大任,非常不容易。

來營隊前有些行政事務困擾的恆春國中吳秋君組長,同事聽聞她要來慈濟參加研習,告訴她:「你或許可以在研習中找到答案。」果不其然,從顏執行長「組織驅動的境界」的層次中,她發現僅有以愛為名,似乎還不足,有時會陷入道德的兩難。如果能夠啟發對方的使命感,願意更高層次地守護學童的生命,而加入導護行列;或是透過更明確的工作劃分,激勵年輕人的熱情,自動自發改善拖延的毛病,問題或可解決。「我很佩服顏執行長沒有支薪,還全年無休。」看見典範的菩薩身影及智慧分享,令她深感不虛此行。

圖左 :參加2023年慈濟教育人文營第一大隊的學員德本師父從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出發,靜行慈濟園區。[攝影者:沈素寶]
圖右 :學員安靜地行走,行走時保持靜默,觀照向內,覺察心之所感。[攝影者:沈素寶]

圖左 :第四組學員在同心圓餐廳二樓廣場靜坐。[攝影者:沈素寶]
圖右 :第二組學員在竹軒外交換靜行的觀察與感受。[攝影者:沈素寶]

圖左 :逸仙國小陳曉慧校長(前)感受靜行令自己的思考不受侷限;同行來參加營隊的臺北市文林國小何美瑤校長要學習上人的「堪忍和感恩」,做對事,把事做對。[攝影者:沈素寶]
圖右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親自蒞臨教育人文營,為校長主任們專題演講「慈濟永續與願景~淺談董事會治理」。[攝影者:沈素寶]

圖左 :臺中市塗城國小劉淑秋校長(左)很佩服顏博文執行長的捨得,辭去工作,慨然接下重責大任,非常不容易。[攝影者:沈素寶]
圖右 :新北市大同國小高烱琪校長很認同「複製以前成功經驗未必就能繼續成功」的觀點,他也向顏博文執行長提出問題。[攝影者:沈素寶]
圖左 :恆春國中吳秋君組長從顏博文執行長的分享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能答案,她很佩服顏執行長沒有支薪,還全年無休。[攝影者:沈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