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心靈故鄉充電 攜手美好教育未來

心靈故鄉充電 攜手美好教育未來

E-mail 列印
天初暖,日初長,春和景明。參加2023年慈濟教育人文營的老師、主任和校長們,盼到了期待時光,因為營隊今天(2/3)將前往慈濟人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巡禮。

「回來了!」精舍師父親切招呼大家。無論識或 不識、是不是慈濟人,師父們視每一位來者如家人。暖心的感覺湧上心頭,自然要留下開心笑顏的紀念,好在他年他月,指著相片,向人分享回歸心靈故鄉的法喜。

◎中年危機 因慈濟而開解

巡禮前,一月出版的《捨得歡喜──葛濟捨和孫慈喜的喜捨人生(典藏版)》一書的本尊葛卓言(法號濟捨)恰好在精舍,把握分秒,來到人文講堂現身說法。

如謙謙君子的葛濟捨,徐徐地從自己的「人生三部曲:努力求學、棄醫從商、全職志工」說起,分享他「盤點人生」的結晶。從岡山鄉下頑童到臺大醫學院的高材生,至為完成父親心願負笈至紐約攻讀博士學位,又因太太孫筱培(法號慈喜)要在美國創業,辭去高薪的醫生工作,全力協助她。看似一路順遂的人生,卻在中年時有了危機,茫然於人生的意義而不快樂。

就在一次返臺的飛機上,他看到機上隔著走道、跟他一樣沒有進入夢鄉的女士在忙碌的抄寫著。「小姐,你在做什麼?」一問之下,得知她叫李秋香,是慈濟中部委員,正在謄寫募款資料,接著向他說起慈濟的故事。李秋香講得非常美好,令他很心動。「看到她說話時眼睛都會發亮,想到她做的是沒有拿錢的志工工作,而我付錢給員工,他們卻沒有這樣的神情。」受感動的他掏出身上的八百多元美金表達支持之意,只留十元備用。李秋香請他留下資料,好誠正信實地將善款收據寄給他,同時告知美國有慈濟人,希望他能有因緣與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相識。

「在最適當的時機,與最好的朋友,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做最需要的事。」葛濟捨曾在大學畢業紀念冊上,留下這麼一段話,顯示助人的心念早已在他心中種下,只是沒有機會萌芽。這次的因緣加上回到長島受邀參加慈濟茶會,後來又聽到黃思賢的演講,令他的中年危機「撥雲見日」,他和太太開始成為慈濟人。

葛濟捨一開始只是以「快樂志工」的方式參與,直到回臺隨師,看到上人兢兢業業做為眾生的事,他才開始發心立願。最終他放下事業,成為全職的慈濟志工。「富貴學道難」,葛濟捨卻能毅然放下萬緣,「能捨一切諸難捨」,和慈喜全力投入美國慈濟會務的推動,做得有聲有色,法喜充滿。

「承擔就是成長的開始,沒有承擔就沒有成長。」即使美國總會、美國醫療志業和醫療志業基金會等執行長職務已傳承交棒,儘管巴金森氏症找上他,他依然戮力在募心募愛著力,為慈濟永續勤耕,典範身影,令人景仰。

◎無聲說法在精舍

「歡迎大家回到慈濟的發祥地,慈濟世界的源頭活水。」為第一大隊學員導覽的德念師父致歡迎詞。清新的空氣,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師父告訴大家:「這裡芬多精很多,可以多吸幾口,回去再慢慢釋放。」

妙語如珠的德念師父,談古說今,以自創的打油詩導覽精舍的花草樹木、一磚一瓦,饒富禪意。是打油詩,更是偈子。「花崗路上向前朝,三步一拜敬三寶,身體力行威儀好,唱誦佛號勤行道。」走在朝山的菩提大道,德念師父說明鋪設花崗石的因緣不是因慈濟有錢,而是來自有心人的好緣,「無料」贈送。

「只要有愛,沒有到不了的山峰;只要有心,沒有到不了的地方。雙手能做天下事,雙腳能行萬里路。能去付出,人生就不虛此行。」德念師父勉勵大家勿因善小而不為,若能「一人一善,天下無災無難。」

藉著麵包樹下,靠在木魚上的小沙彌石雕,德念師父提醒大家「睡覺是小死」,要珍惜時間,把握當下。指著眼前的南洋杉,德念師父告訴學員樹脂的化石會形成琥珀,學員好奇探看,果見樹中有透明結晶。舉美國加州大火巨杉焚毀為例,易燃的南洋杉不宜多種植,龍舌蘭相對能涵養水份,對生態保護更佳,可以多種植。

宛如進到植物園,花草樹木皆有學問。走到哪,德念師父隨手拈來就有一籮筐與佛法結合的法可說。就在精舍環保教育站前,特別請大家看向滯洪池,說明精舍廚房、浴廁的汙水會回收到旁邊的地下,經多道過濾後先流到池中,最終清淨的排向大海。

「生命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也會因自滿而墮落。」德念師父殷殷慈示,最後還送給每位學員靜思語吊飾,德風家風,如沐春風。

◎因緣不可思議 同為永續努力

真是巧!巡禮路上,專注聽著德念師父解說,認真作筆記的臺中市大秀國小黃琴校長發現,葛濟捨提到的李秋香是臺中市的幼教老師,也是她的好朋友。「她真的很棒,把握因緣在飛機上就把慈濟故事說出來,感動一個企業家,這是很不可思議的因緣。」

黃校長覺得每次回來精舍的心情都不一樣,今天她學到許多可以在未來校園規劃的無聲說法。像是可以讓大地呼吸連鎖磚的鋪設、食農教育、還有水資源的循環等,進一步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她希望能更有智慧的去感動老師和孩子,把優秀的老師帶向卓越,成就每一個孩子。

葛濟捨的分享觸動將屆耳順之年臺中市塗城國小劉淑秋校長,讓她覺得人生要重新自我覺察,省思什麼才是自己將來要走的路。面臨轉捩點,「是要退休還是要再為教育奉獻?」葛濟捨正向以對自己身體的違和,仍然希望有更長的時間為眾生服務的使命,激勵她找回初衷,轉挫折為動力,繼續為教育助人的工作努力,讓未來的主人翁,長大後在社會上有所奉獻。

劉校長因專心聽德念師父導覽,沒有注意腳下,一不小心踩空跌倒,她表示自己無礙:「我跌倒沒關係,因為我還年輕。萬一是別人跌倒了,可能就不一樣了,跌倒反而讓自己精神振奮起來。」好一個轉念!曾經帶媽媽到過精舍,但因沒有導覽,走馬看花就離去。聽過導覽,她想要再帶家人來精舍,更深刻體會精舍的靜好。

「謝謝慈濟在這段時間對我們孩子的照顧,不管是新芽獎學金或是個案學生的輔助,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我謹代表全校二千一百八十位師生感謝上人及所有大德們,對塗城國小的照顧,真的是非常感恩。」運用這幾天所學到的,她會帶回教育現場傳承,把每個家庭孩子帶好,不辜負家長所託。

帶著工作人員跑細流、走動線,承擔此次營隊行政協調的余麗卿老師指出,從去年十一月初啟動策劃的教育人文營是繼二0二0年後辦理,中間有許多考量和變數,但來自北區、桃園區和新竹區的教聯團隊還是勇於承擔下來。來者都是有緣、有心的學校主管、老師,期盼藉著三天深入慈濟四大志業的活動及課程,更了解慈濟的源頭、目標及資源,未來回到各自的崗位時,只要有需要慈濟的地方,慈濟志工和教聯會的老師都很樂於協助。

營隊在與上人溫馨座談後圓滿落幕,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因為師長們很認同慈濟的教育人文,所收穫的啟發,為他們作育英才,打造希望工程注入源源不絕的正能量。「有慈濟,真好!」攜手同行,臺灣的教育更見光明未來。

圖左 :《捨得歡喜──葛濟捨和孫慈喜的喜捨人生(典藏版)》一書的本尊葛卓言(法號濟捨)剛好在精舍,把握分秒,來到人文講堂現身說法。[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精舍德念師父為第一大隊學員導覽精舍,以自創的打油詩介紹精舍環境,饒富禪意。[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南洋杉分泌的樹脂化石會形成琥珀,學員好奇探看,果見樹中有透明結晶。[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花崗路上向前朝,三步一拜敬三寶,身體力行威儀好,唱誦佛號勤行道。」是德念師父為朝山的菩提大道所做的打油詩。[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藉著麵包樹下靠在木魚上的小沙彌石雕,德念師父提醒大家「睡覺是小死」,要珍惜時間,把握當下。[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巡禮路上,專注聽著德念師父解說,認真作筆記的臺中市大秀國小黃琴校長,想將精舍的食農教育和永續發展帶回教育場域推展。[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精舍的落雨松大道,隨季節變化有不同風貌,旁邊有一個大的滯洪池。[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營隊總協調余麗卿老師(左立者),跟分享學員說明與上人溫馨座談的進行方式。[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葛濟捨的分享觸動臺中市塗城國小劉淑秋校長,讓她覺得人生要重新自我覺察,省思什麼才是自己將來要走的路。[攝影者:朱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