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2023年2月1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區域代表團造訪慈濟印尼分會。志工蕭群發(本誼.右四)代表慈濟送給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區域代表團團長法伊特(Alexandre Faite)靜思書籍為結緣品。[攝影者:Anand Yahya]](/community/./images/community/EAA03330A39711EDBEAFBC0A43C3145D_0.jpg)
◎人道援助共識 互相分享學習
陪伴代表團造訪的慈濟志工明珆,向大家介紹慈濟的起源,「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再加上國際賑災、社區志工、骨髓移植、推動環保為「八大腳印」,帶領著全球慈濟人傳遞人間大愛。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區域代表團團長法伊特(Alexandre Faite)聽了志工的說明,對於慈濟中立的立場,純粹為人道付出,保護生命及尊嚴,給予了肯定。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秉持的人道精神與慈濟不分宗教、種族、膚色施援的大愛精神一致,並且立場公正、中立、獨立,不偏向任何一方。
法伊特表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區域代表團,將在雅加達舉辦全國研討會。「我們非常想再次邀請慈濟參加,在研討會中分享人道價值。期許日後慈濟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能合作,促進跨宗教、跨文化、跨傳統之間的互相包容。」
法伊特表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有「十大人道原則」:必須保護兒童、必須保障性尊嚴、必須照顧和保護傷病者、必須維護衛生人員和設施、必須促進和保障教育管道、必須尊重個人財產和宗教場所、受刑人應以尊重態度對待,以及遺體必須恰當處理,維護他們的尊嚴。
「慈濟是個龐大的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尋找與慈濟的相同之處,也認為慈濟的志業一樣在促進跨宗教、跨文化、跨教育的包容,雙方皆有相同的使命。」法伊特表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與慈濟有可以互相學習之處,互相分享人道救助的經驗。「我認為我們有相同的人道價值。」


圖左 :兩個小時的造訪中,雙方互相介紹各自秉持的慈善理念與使命,以及探討在印尼各地的賑災活動。[攝影者:Anand Yahya]
圖右 :陪伴代表團造訪的慈濟志工明珆(右一),向大家介紹慈濟的起源,「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 , 再加上國際賑災、社區志工、骨髓移植、推動環保為「八大腳印」,帶領著全球慈濟人傳遞人間大愛。[攝影者:Anand Yahya]


圖左 :疫情期間,慈濟為防疫前線的醫護人員提供醫療物資,以及為有需要的民眾發放生活物資,秉持大愛精神為人付出。[攝影者:Anand Yahya]
圖右 :慈濟在社區落實的慈善志業,訪視蘊含人文用同理心付出,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原則有許多相似之處,皆以人為本而付出。[攝影者:Anand Yah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