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東大靜思堂入厝喜洋洋 蔬食市集如一場大自然喜宴

東大靜思堂入厝喜洋洋 蔬食市集如一場大自然喜宴

E-mail 列印
靜思堂是全球慈濟人共同的家,2023年2月5日,適逢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的元宵節,位於臺中市西屯區的東大靜思堂啟用,以四十個攤位「入厝」的歡喜心情,提供蔬食饗宴及小農市集,與三千多位參與盛會的會眾及慈濟 家人結緣。

◎三百條壽司供不應求

入厝重要環節之一,就是邀請親朋好友及鄰居來作客,代表人氣興盛、強化家運。端看每個攤位前,長長的人龍,就知道有多旺了。

入口處的第一攤,即是象徵圓滿的甜湯圓。附蓋的玻璃瓶,一人一小盅,小巧討喜。隔壁攤位即是「壽司&澎湖黑糖糕」。「今天大概包了三百多條壽司,一條切成八、九等份⋯⋯」細數著成果,負責的洪秀娥與團隊累得很開心。

當被賦予這個活動項目時,洪秀娥為了試口味及評估準備多少食材,前一個禮拜先在家試做。

事前用心的她,抱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參與這次的蔬食饗宴。「這是要跟會眾結緣的,大家都很願意來幫忙,今早五點就跟著我出門了。」樂於付出的,不只現場的十個人,還有昨天切小黃瓜、紅蘿蔔及豆乾的備料志工。

「其實不是我跟人家結緣,是許許多多的人。」洪秀娥感恩參與的所有人,「剩下的豆乾跟小黃瓜也都義賣出去,所得金額兩千八百元。」

製作壽司的成員之一林柑也分享感受。團隊一到定位,尚在準備中,就有人開始排隊,還問:「我要買壽司。」

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林柑不覺得壓力,反而是成就感。她邊賣力地把米飯鋪在海苔上,邊跟排隊的會眾解釋,「這是結緣的,不是賣的。等朝山及上人開示後,大約十點歡迎大家來品嚐。」

很多人都是今天現學的,基於上禮拜跟著洪秀娥試做過,林柑承當壽司種子老師。看著一波波的人潮湧入,為了抓緊速度,她邊忙邊想著,怎樣的作業流程,才能提高效率。最後決定,兩人搓飯團、四個人負責把飯糰平鋪在海苔上,然後傳到後頭,再由四位成員,擠上沙拉和所有食材,捲成壽司,然後放進一箱箱的保鮮盒裡。

待時間差不多了,才開始切塊。由於排隊的人潮絡繹不絕,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林柑笑著說:「因為忙到沒時間喝水,所以也不用上廁所。」她手不暇停歇,沒空抬起頭來看人。本來習慣天天喝咖啡的她,突然記起,「今天沒喝咖啡,精神怎麼還這麼好。」忙,才能發揮生命的力量,創造快樂踏實、有價值的生活。

◎到東大靜思堂走春

十點多,同心圓前的廣場傳來著轉悠揚的二胡樂音,蘇小姐排隊拿到四物飯,站著就吃了起來。「嗯,很好吃!」說完,繼續往下一攤,排隊去了。

有位坐在攤位後椅子上的黃小姐,吃得很滿足地說,「這個紅麴米糕好好吃喔!」

東大園區沒有圍籬,黃小姐表示,這樣更容易讓人走進來。環繞園區一圈,她覺得很清淨,是心靈修行的好地方,附近的人有福了。她說:「這背後是許多人的辛苦付出,很感恩慈濟人的用心,成就這樣的因緣。」

三位鄒小妹席地而坐草坪上,開心地享受冰涼爽口的霜淇淋。「這裡很好玩,我們還有吃麵線,很好吃。」吃完冰淇淋的她們,興高采烈的再去找爆米花了。

正品嚐著芋粿的柯秀鳳阿嬤與兩個兒子、媳婦及孫子,三代同堂一起來參加這場盛會。

柯秀鳳的大兒子高先生說:「我沒去過靜思堂,對慈濟印象最深的就是,哪裡有災難就能看到慈濟人。」他表示,本來是要到阿姨家走春,得知這個活動,一家人改到東大靜思堂來,順便拜訪正在為活動忙碌的阿姨。

「今天是孩子第一次接觸到宗教活動,特地帶他們來看看。」高先生的兒子表示吃了碗粿,一旁的阿嬤了解他的最愛,提醒著,「那邊有薯條。」姊弟倆趕緊再去覓食。

「我本來對慈濟就很盡忠。」柯秀鳳此話落下,在座的人都拍手地笑開懷。當了慈濟會員三十年,她覺得能力所及可以捐助貧困或救災,都是福報。她感恩地說:「孩子是我的貴人,都是他們的護持,每個月供養我,我再布施出去。」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柯秀鳳的身教也影響兒子,一家人都很肯定慈濟,「因為善良的人越多,社會就越好。」

◎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

「多美麗的玫瑰花,多可愛的玫瑰花⋯⋯」當歡樂的歌聲迴盪在靜思堂的四周,十九個蔬食饗宴攤位,很快地淹沒在人群中。約三千碗的碗粿、芋粿、紅麴米糕、香香鍋及四物飯⋯⋯大約一個多鐘頭,就發送完畢。

伴著「人文薈萃音樂嘉年華」,舞臺時時傳來的歌聲,尤銘添更靠近客人身邊,介紹產品,並請他們試吃。「這是核桃醬,顧腦的;這是綜合堅果⋯⋯」

合樸農學市集來了八個攤位共襄盛舉,尤銘添是農友之一,當慈濟人關心地問:「今天生意如何?」站在一旁的太太搶著說:「十穀米已經賣光了,不知道人潮會那麼多,我們帶的東西不夠,所以趕緊又回去工廠拿。」

遠從日月潭魚池鄉的少年郎林琪翔種植的有機蔬菜,也大受青睞。他與女朋友忙著招呼客人,一旁的媽媽葉淑鈴,眼裡閃爍著母愛的光輝。

「他不愛讀書!」說這句話的葉淑鈴並沒有失望的表情,反而是驕傲地笑著。

九十一年次的林琪翔不愛學校,轉而親近大自然,經營「心澄農場」。本來只是在家空地栽種有機蔬菜,自給自足。因為不愛讀書,父母擴大種植面積,從彰化到魚池鄉選地,讓他腳踏實地務農去。

葉淑鈴說:「種菜,讓他學習更多。」他必須認識蟲害、了解雜草,還要研究各種鳥,學習如何與它們共生存。

堅持給別人最好的,收支能平衡嗎?葉淑鈴說:「一切從心念開始,孩子作田後,對物質欲望降低了許多。」

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正悄悄地改變林琪翔。教育不一定來自於學校,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就像此時此刻東大園區一樣,到處都充滿大自然的氛圍,是最好的課題。

◎臺灣是福地

走在蔬食饗宴人群中的,還有從越南回來過農曆年的林美佑與陳子宗。受Covid-19疫情影響,睽違三年沒回來臺灣,兩人把握因緣參與這場盛會。

在越南經商已二十二年。2002年起,陳子宗自發性地每月發放大米給貧苦人家。2008年接觸慈濟,與慈濟理念一拍即合。2009年即參與慈誠培訓,全職投入志工行列。

「自己做,自己得!」陳子宗說,「每當我憂慮著『下個月訂單在哪?』布施大米後,訂單就進來了。」他深刻體會,唯有付出才能累積福報。錢不是努力就有,要有福報才留得住。

他在越南開公司、設工廠,每天忙進忙出,夫妻倆常為了公事,意見分歧,鬧得不愉快。有一次為了年夜飯,陳子宗提議,「忙了一整年,犒賞一下自己,今天就別做飯,我們到胡志明市用餐吧!」可能因太太也忙於工作,無心情一起去聚餐,就回說:「你自己去啦!」無奈的他,開始思索著,「人生賺錢為的是什麼?如果只是存摺的數字增加,夫妻、家庭不圓滿,那又有何意義?」

在世間財與功德財的權衡下,他毅然決然地將工廠結束,只留下貿易公司。雖然心裡非常不捨,但值得!

有天,會計告訴他,「老闆,收入沒減少呢。」

少了工作上的摩擦,多了付出的時間,現在的他很開心,太太也快樂。

2019年工廠結束,林美佑經弘光護專學妹介紹加入慈濟人醫會,重新發揮自己的領域。2020開始見習培訓,因為疫情,無法回臺灣受證,今年(2023)2月將在越南受證。

第一次別上有慈濟Logo的頭花,林美佑歡喜地轉頭展示著全新的頭花,「第一次獻給東大了。」談起自己為什麼要受證?她的答案很可愛,「因爲我的員工都要受證了,哎呦,我怎麼可以輸他,所以趕快跟他一同培訓。」

林美佑早上六點多就到東大靜思堂,參加朝山、聽上人開示,心裡充滿感動,「讓人很震撼,剛聽到介紹,它是從2002年的一片荒蕪到現在,真的是寶塔湧現。」

一旁的陳子宗則說:「很法喜,有一個這麼大的道場,可以接引更多人,臺灣真的是福地,國家一定會平安。」

這就是東大靜思堂園區的各種歡樂、法喜場面,相信您看了定也會想來走走吧,!

圖左 :東大園區草原是志工用心耕耘出的,三位鄒小妹席地而坐,開心地享受冰涼爽口的霜淇淋。[攝影者:林美宏]
圖右 :東大靜思堂入厝活動的蔬食饗宴一開始,團隊分工合作,有人在前頭,洪秀娥(左)及林柑(右)則在後面負責切壽司。[攝影者:胡桓笙]

圖左 :為了2月5日東大靜思堂入厝蔬食攤,洪秀娥(右)前一個禮拜就邀請團隊到家裡試做。[攝影者:陳榮豐]
圖右 :品嘗蔬食料理的黃小姐,頻頻稱讚餐點「好吃」,還說東大園區無圍籬,更容易讓人走進來。[攝影者:林美宏]

圖左 :遠從日月潭魚池鄉的少年郎林琪翔(左)與女朋友詹羽婷(右)種植的有機蔬菜,在東大靜思堂入厝活動的蔬食攤位上,大受會眾青睞。[攝影者:林美宏]
圖右 :睽違三年沒回來臺灣,在越南經商的林美佑(右)與陳子宗(左),開心地來參加東大靜思堂入厝盛會。[攝影者:胡桓笙]

圖左 :東大靜思堂入厝活動中,合樸農學市集來了八個攤位共相盛舉,尤銘添(左)與太太是農友之一,不知道今日人潮那麼多,趕緊又回去補貨。[攝影者:胡桓笙]
圖右 :2023年2月5日東大靜思堂啟用,同心圓廣場前的甜甜椅,坐滿了人。後側長長的帳篷下,免費的蔬食饗宴及小農市集,人潮絡繹不絕,形成一條黑色的長龍。[攝影者:陳榮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