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河道搜救演練 挑戰空拍技術

河道搜救演練 挑戰空拍技術

E-mail 列印
每月一次的空拍共修, 2月12日來到臺中烏溪河道九鶴堤防。這次的課程是「河道搜救演練」;烏日區區長林崇懿特地前來關心。

「建議你們飛在十米到十五米的高度就好,太高怕會觸碰電線⋯⋯」空拍機升空前,摔機 「經驗豐富」的課務陳榮豐細心叮嚀夥伴。顛覆以往只是單純的飛行練習,此堂課程具有較高的挑戰,事前雖一再提醒,學員們還是狀況百出,頻傳「找飛機」。

◎就是不想被你抱

一早,趁學員還沒到,陳榮豐即為五個假人充氣、穿上衣服,拉著它們循著田埂,前往河道。將它們或立、或躺的藏在草叢間。

八點多,學員陸續到來。活動開始前,陳榮豐先叮嚀注意事項及遊戲規則。「你們找到假人時,記得將螢幕畫面上的座標拍照,這樣才算完成任務;第一名者,有獎勵喔。」聽到有獎勵,人人豎起耳朵來。

「可以得到我的擁抱。」聽到此話,大夥兒全笑開來,不理會陳榮豐,各自飛去了。

陳宜成第一個找到假人,但螢幕上沒有露出座標,找來一旁的陳榮豐幫忙。

陳榮豐建議他改採Litchi App航道規劃模式,因為它能即時顯示飛行座標。「Litchi?我好久沒用了。」陳宜成說著、說著,重新摸索。

終於完成座標圖檔,陳榮豐說:「那你要下去把目標帶上來。」

「我要下去嗎?」陳宜成為難地說。

「當然啊,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擁抱啊。」

陳榮豐的話語一落,陳宜成也幽默地回應:「內心很掙扎,我不想去把假人帶上來,就是怕你的擁抱啊。」

原本嚴肅的技術交流,頓時變成風趣的對話,惹得隊友們哈哈大笑。

◎全能的救災工具

此時來了一位地區長官。臺中烏溪河道曾發生過幾次搜救事件,得知來自全省的慈濟空拍團隊在九鶴堤防「河道搜救演練」,區長林崇懿特地前來關心。

陳榮豐向他說明,自己是空拍義消,曾在此河道參與救災,所以才選擇這裡作為演練場域。空拍機除了拍攝風景、活動,它還有許多功能,如火災現場、山區及水域的搜救等等。

「這次我帶來五個假人,隱藏在河道邊,讓大家學習搜救。」說完並向區長展示另一項功能。

每逢清明節,消防署為防範墓地火災,提醒掃墓民眾謹慎用火,會出動有廣播功能的空拍機,升空做宣導。

林崇懿訝異地問:「它上面也可以裝喇叭喔?」

「可以、可以。」陳榮豐當場測試給區長看,並請他講話。

除了對著遙控器上的麥克風喊話外,也可輸入文字,運用語音功能,將文字轉換聲音,播放出去。

看完展示,區長表示,空拍機是一項全能的救災工具,並肯定慈濟真善美空拍團隊的學習精神及付出,他開心地歡迎大家有空常來到中部走走。

◎墜機驚魂記

送走區長,人人重回自己的崗位。

「慢一點、再慢一點。好,鏡頭往下⋯⋯」張永同對年紀跟兒子相仿的空拍新手,就像對待自己的小孩一樣,耐心地教導。

另一邊的陳書瀚也對初學者的爸、媽,詳細地解說:「你先調到『新手模式』,這兩個往內按是啟動。」為了安全起見,他繼續說:「往上,它才會起飛,你放手,不理它,它就一直停在那裡。」

當張淑宜從兒子手中接過遙控器,她像個小學生般,小心翼翼地開始操作。

「時間不空過」是張淑宜的座右銘,她像塊海綿,不斷地在吸收。但她坦言:「說實在的,不是求知欲強,而是不得不。」因為承擔社區人文真善美窗口,她主張每個功能都必須去了解,所以剪接、錄影、攝影她都想學。

她表示,「我不是要求精,而是要懂一點。」目標是要接引年輕人,她認為人文真善美是一個接引年輕人的平臺。「少年郎喜愛新鮮事,像兒子,我邀了幾次,才有這次的好因緣,我很高興。」

以前的張淑宜,是個用嘴巴發mail、用耳朵收mail的人。為了培育年輕人走進慈濟,走進真善美,現在的她,不斷學習,不是期待自己能夠學得有多好,而是累積與年輕人的共同話題,拉近彼此距離。

「以前空拍機都是別人的,剛剛兒子說要折價賣給我了,所以我就安心地放手飛了。」將兒子空拍機買下,不僅能跟兒子製造更多話題,張淑宜還說:「這部機器是要當作社區空拍小組的學習機。」

凡事想得遠、想得周全,但一切都不是為自己,「分秒不空過」及「無私付出」在張淑宜身上展露無遺。

一群人,正在分享之前的共修地點,一聲驚呼,所有目光都朝同方向看去。原來是練飛,正要返航的陳錫輝,看到樹枝,一緊張,早就忘了兒子陳書瀚的耳提面命,不小心又觸動起飛桿,空拍機頓時鑽進苦楝樹間。

看著快速旋轉的機翼,將僅存的葉子及果實不斷地打下來,旁觀的眾人急著大喊:「不要再飛!」、「關機就好!」在他身邊的陳榮豐趕緊接手,順便當眾機會教育,「以後若遇到這樣的事件,只要手放開,它就會乖乖停在哪裡。」

就在大家驚呼連連與指導下,空拍機嘎然停止轉動。它尾端朝下,前面兩槳,各卡住一根樹枝,帥氣地「站」在樹幹上,在蔚藍的天空中,顯得英姿煥發。

一家三口雖經歷這場「空難」插曲,張淑宜卻笑得很大聲:「今天我們這一家故事很豐富。」旁邊的人也開玩笑地說,「是故意製造效果、凸顯氣氛的齁。」

◎為自己的飛行作評量

河堤上,紅色的地磚,搭配兩旁的苦楝樹,宛如一條拱形隧道,長長的步道由南向北不斷拉長,看不到頭。

為了繼續找尋目標,林瑞合從這一段,轉往另一頭;總共找到三個假人。但他謙虛地說:「運氣真好,一飛出去就看到了。」

林瑞合開心地說:「以前都是拍好玩、漂亮的美景,這堂搜救課的體驗,很棒、很有意義,充滿挑戰及使命。」

覺得背負使命感,林瑞合分享他的搜救過程。「空拍機越接近地面,越能看清目標,搜救成功率才會高。但從螢幕畫面,每個場景看起來都很類似,如何辨別,能不能再靠近,全憑平常的經驗及操作的熟練度。」

抱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同理受災者及家屬的心境,林瑞合表示,救人是責任,更是分秒必爭的事,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找到目標,完全考驗著搜救者的空拍技術。他說:「距離、高度都是基本功,這次課程像是給自己的飛行技術,來一次評量。」

一旁的嘉義團隊佩服林瑞合的飛行技術,笑稱他們只看到土。另一旁的溫忠漢飛機快沒電,正準備返航的他也笑說:「真會藏,都找不到。」

一會兒,嘉義團隊魏清和看不到自己的飛機,信號也消失。大夥急忙仰望幫他「找飛機」。

最後由楊孟仁前來支援才找到。但無法使用自動返航,只好迫降於剛翻好土的田裡。黃文徵連忙替腳不方便的魏清和,下切到與堤防落差約三米的田裡,踩進正在灌溉的泥地,鞋子及褲管都沾滿了土。

撿上來飛機,經楊孟仁檢查後,發現是設定出了問題,他提醒魏清和:「開機前,一定要先檢查,才能起飛。」看著手機上的數據,他繼續說明:「首先看飛行環境,如果附近是大樓的話,自動返航高度大概設六十米,像這種空曠的地方,差不多二、三十就可以。」

學走路,哪有不跌倒的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透過團隊共修,彼此教學相長,每一次的飛行都是經驗的累積。

空拍機,除了能從高空鳥瞰美景及壯觀的活動,還能發揮救人的功能,河道搜救演練,學習更高的飛行技術,是空拍團隊更上層樓的動力。

圖左 :「時間不空過」是張淑宜(左)的座右銘,她像塊海綿,不斷地吸收新知。一旁的空拍資深志工吳雄麟(右),手把手地教她操控空拍機。[攝影者:陳榮豐]
圖右 :陳榮豐(左)向學員展示,在環境或空間不允許下,如何徒手讓空拍機起飛及降落的訣竅。[攝影者:顏啟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