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吳莉雯(右)將適量的四物湯倒入鍋中,再灑下秘密武器「肉桂粉」,按下開關烹煮後,即成一道香味濃郁的四物飯。[攝影者:林美宏]](/community/./images/community/44B8A6D0B3E811EDA24BCE9CE1E8DF26_0.jpg)
臺中市南區志工吳莉雯用懷念的 滋味,送愛到土耳其。
◎傳承懷念的好味道
透早五點,路上一片霧茫茫,來到臺中市南區福興環保站的廚房裡,電鍋與炒菜鍋散出的熱氣,也升起了裊裊的輕煙。
一方有難,十方馳援。除了捐錢,吃素的我們可以多做些什麼?
吳莉雯在電視上,看到土耳其遭逢強震的畫面,感到非常的心痛。得知慈濟在中區發起「大愛共善、救拔苦難——馳援土耳其」義賣活動,組長粘燕花對她說,「莉雯師姊,妳的四物飯,蠻有特色的,妳做來義賣好嗎?」
「好啊!」吳莉雯不加思索地回答。
四物湯是傳統中醫留下來的藥方,很少人拿來煮飯。然而這個四物飯的因緣,源自於已故資深委員張雲蘭的好手藝。
有一天,吳莉雯到她家,看到桌上堆了好多中藥,納悶地問:「師姊,這是什麼?」
「這些是四物。」
「四物喔,那麼多是要做什麼?」
張雲蘭回答說:「要煮飯的。」
吳莉雯回家就嚐試著做,「真好吃。」
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吳莉雯輪值環保站廚房香積時,曾以這項美味的四物飯和慈濟家人分享,吃過的人都懷念。
◎義賣加碼 憂喜參半
懷念這項美味的組長粘燕花得知義賣活動,第一時間就想到吳莉雯。
答應義賣四物飯的吳莉雯,把握付出的好因緣,開始張羅所有食材。「哇,物價真的高很多,食材都比以前貴好多,雖然超出我的預算,只要大家吃得高興,我也很歡喜。」
2月16日,她先煮了五鍋義賣,滿足組隊急於品嚐「四物飯」的念想,才發現,「這跟我預計的量有一些出入。」
原本以為一鍋飯可以做四十盒,結果平均起來最多只能三十盒,這意味著當天必須增加鍋次。然而環保站的瓦斯煮飯鍋只有一個,為了這次義賣,請人來維修擱置在樓上許久的故障品。「有兩個五十人份的鍋子,應該足以應付義賣當天,一百五十盒的四物飯了。」正當吳莉雯稍稍安下心時,組長粘燕花捎來最新消息,「大會擔心義賣的主食不夠,要求提高為三百盒。」
得知義賣數量加碼訊息,吳莉雯憂喜參半。「變成三百盒,能跟更多人結緣,當然很高興,我擔心的是鍋子問題。」雖然師傅說修好了,但吳莉雯心裡還是忐忑。「不過我相信,有願就有力,一定沒問題,期許自己能圓滿達成。」
◎用淡定的心 解決故障插曲
2月19日早晨,當四周還是灰濛濛的,福興環保站早已燈火通明。從廚房裡散發出濃郁的四物及麻油香,彷彿穿透薄薄的霧氣,瀰漫一股愛的暖流。
有人忙著切薑、有人趕著切香菇及皮絲,吳莉雯顧著熬煮四物湯,湯陳圓妹負責炒料、湯泰宏忙著洗米;鄭明滿則將拌好的四物飯裝盒。一群人分工合作,專心於自己承擔的部分;這邊忙完了,又找其他事忙去。
吳莉雯心底盤算著,「兩個鍋如果運作正常,十鍋飯,三百盒應該沒問題。」不料,剛維修好的煮飯鍋,只煮成功一鍋;第二鍋,又故障了。
靜靜望著一鍋沒煮熟,開關即跳起來的飯,吳莉雯心裡雖緊張,卻淡定地思考著解決方案。她試著把整鍋拿到另一個正常的瓦斯底座上,再煮一次;結果還是失敗。
一旁的鄭明滿也跟著擔心,不經意地抬起頭,高架上的蒸籠似乎大放異彩,幾人同時望去,異口同聲地說:「對啦,用蒸的!」
趕緊請來高個子的志工,取下蒸籠,才解燃眉之急。因為煮飯鍋的故障插曲,一群人忙到中午十二點多,才陸續將所有的四物飯送到市政府廣場的義賣攤位上。
過程雖「驚險」,但義賣場上供不應求的佳績,卻也讓大家鬆了一口氣。透過這次義賣習得常識,吳莉雯歡喜地說:「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現在我才知道原來長米跟圓米的價錢是不一樣的。」
一群七十歲以上的婆婆媽媽,接力完成三百八十五盒四物飯。她們發揮「煮婦」良能,用一分懷念的好味道,結合大眾的善心,將愛送往土耳其,祝福受災民眾早日恢復日常。


圖左 :吳莉雯用懷念的滋味「四物飯」,送愛到土耳其。四物湯是四物飯的靈魂,她一手操辦,在爐邊專心熬煮。[攝影者:林美宏]
圖右 :從2月16日到19日,湯陳圓妹一直都是吳莉雯左右手;麻油、薑末爆香及皮絲,都由她包辦。[攝影者:林美宏]


圖左 :一大鍋的米還是挺重的,全由湯泰宏負責洗淨,並倒入飯鍋中。[攝影者:林美宏]
圖右 :長桌上,有人忙著切薑、有人趕著切香菇及皮絲。一群人分工合作,專心於自己承擔的部分;這邊忙完了,又找其他事忙去。[攝影者:林美宏]


圖左 :煮好、拌好香菇皮絲的四物飯,鄭明滿(左)忙著裝盒、稱重,由童美真(右)放上毛豆及紅蘿蔔妝點後,即成一盒盒色香味俱全的愛心。[攝影者:林美宏]
圖右 :臺中市政府廣場前,四物飯在義賣場上供不應求的佳績,是給予製作四物飯團隊最大的鼓勵。[攝影者:林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