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精舍尋法寶 學員喜獲明珠

精舍尋法寶 學員喜獲明珠

E-mail 列印
《藥草喻》尋找心靈法寶課程將靜思精舍劃分成禮敬諸佛、親近善識、源遠流長、清淨源頭、協力廠、淨皂、書軒、蓭摩羅果、落羽松等單元,學員分九中隊分站尋寶,靜聽常住師父分站導覽。

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這 座修行道場是天下全球慈濟人心靈的家,靜謐的家園裡一葉一如來,一花一草都是無聲的說法。

◎源遠流長 木蓮花

冬日陽光總是給人溫暖柔和,加上徐徐涼風很舒暢,這樣的天氣,白雲藍天,遠山清晰躺著,耳邊傳來輕輕柔柔的聲音,是「源遠流長」分站德淨師父在分享,他說:「當初來到精舍自己是充滿好奇,常常問東問西,慈師父很慈祥,總是不厭其煩回答我的提問。」

水池旁的木蓮花是1974年德慈師父買回來栽種,自從種了木蓮花後,慈濟會務日日增,花蓮地區寺廟就流行栽種,為了讓會務增多,引起大眾開始流行栽種木蓮花。德淨師父說:「其實只是慈師父無心栽種引發眾多連想,所以人的心,起心動念要謹慎。」

「慈師父說當初看木蓮花,花株清淨,花開有淡淡的清香,讓來精舍的會眾看了升起歡喜心,清淨清幽的感覺才種植。」

德安師父的弟弟也發心用十年的時間設計圓形慈濟L0G0,以前只是空曠小小草的場地,很多人會站進去拍照,自從有了圓形慈濟L0G0後更有內外之分。

行進中,久未返家的學員體會到園區小路變寬敞許多,以前朝山是從外面的道路開始,隨著朝山人群愈來愈多,擔心會影響附近居民的交通,上人慈示要在園區裡闢建朝山步道,所以在慈濟五十週年後就有了朝山步道。

德淨師父提問:「慈濟至今有哪些景物沒改變?」大家搶答說:「木蓮花、水池、小靜思。」隊輔說:「要舉手才發言才能有獎品,否則獎品不夠。」

學員陳昭觀聽得很入神,她說:「回來總是匆匆而過,也和它拍過照,但不知它們的來歷,聽德淨師父解說後,才知原來它們都有故事。」

◎親近善識 做好事

靜思草原「親近善識」這一站,德根師父在茄苳樹下與學員分享,每個人在團體中要長大,必須靠自己的毅力,像這棵茄苳樹雖然樹幹分裂,但仍認真的往上茁壯,聽說它已有三百多歲,是從別的地方移植過來的。

「茄苳樹它有自己的因緣,而且它要努力的生存,自己才能更茁壯,就像每位志工在自己的社區一樣,要讓自己茁壯就要深耕,深耕要克服很多、很多的環境和人與人之間的人事。」

隊輔譚品攸感恩德根師父教導生命的意涵和茁壯的力量,慈濟人一起做善事就是親近善知識,團體要茁壯就要靠努力深耕社區,上人的靜思語「信心、毅力、勇氣,三者都具備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禮敬諸佛 法源地

「來來,大家先問訊再進來」,德昕師父輕聲說著,大家也靜靜緩緩走入大殿,大殿很莊嚴,德昕師父說:「大家看看我們的大殿有柱子嗎 ?」經這一問大家抬頭環視大殿「還真的沒有柱子。」

德昕師父說:「1969年建大殿,上人說要經得起七級以上地震,所以0206花蓮大地震沒有一絲裂痕,當時建大殿時,慈師父他們四位師父要耕作三甲地,當初的勤耕才有現在,代代使用。」

隨著時日而過,慈濟人越來越多,靜思晨語要分很多地方,因此興建主堂,「古往」─大殿「今來」─主堂。

「主堂以人為本,無柱子的建築,無量義經為主軸,無量義經佛宅來 ……。」當德昕師父一起音調,大家便唱起了〈無量義經〉,宛如又重回高雄入經藏時。

德昕師父又問大家:「主堂跟大殿連結為什麼不蓋起來要留一片天?」大家都沒聲音,德昕師父又接著說:「天有天氣,人有脾氣,敬天愛地聚福緣,我們要有恭敬心。」

學員吳東亮分享說:「從大殿到主堂,有意涵大殿是古往,主堂是今來,四十幾年的心路歷程,中庭的地基是由原旁邊的原始工作房拆下的磚頭去舖成,精舍師父很珍惜原物。」上人每天要到主堂開講晨語前,會在中庭小道看著天空,天空的清淨與否,思考著人心是否淨化或受污染。

◎友善農耕 薑黃現

協力廠的書軒由德守師父介紹,學員坐在書軒外面大樹下,風和日麗涼爽舒適,聽著德守師父說著靜思精舍克勤、克儉的靜思家風。從早年德慈師父跟著上人,二十一項手工產品開啟家業,自力更生外更是慈濟的後盾。

靜思書軒販售靜思和淨斯的產品和食品,精舍師父用友善農耕方式,為了自身食用安全,更希望消費者吃得健康。不使用農藥、除草劑種植薑黃,目前也正是薑黃的採收期。

德守師父除了分享薑黃的好處,也用薑黃說法,「因薑黃種植不易,有負擔,但精舍師父不會因為逃避負擔而不種,而是開發使它有更多使用良能。」

學員賴臆如分享:「看到師父他們那麼用心及上人的悲心,書軒的東西,不一定有利潤,但東西都是健康無毒的,都是很用心在製作的,讓我們可以吃得到健康。也希望大家多把產品,用心推薦給會眾。」

◎淨皂磨角 學圓融

德瑔師父主持完志工早會,馬上接手「淨皂軒」導覽,淨皂要放兩個月後第三個月才能包裝,所以一年只能做四次。德瑔師父介紹淨皂要用倒角器修邊,「將角磨掉倒圓,就像學佛修行需要靠歷練,你要堪得起磨才有辦法變圓融。修下來的皂屑還是好的,再把它做成家事皂,讓它物命再延續重生。」

「我是很有稜稜角角的人,需要磨的角很多。」志工邱春月看到淨皂軒,修潤皂邊的志工在磨那個稜角,有了修行的體悟。邱春月長期使用淨皂,家人用了皮膚不過敏,淨皂的製成每個材料都不浪費,全然發揮它的功用、良能,使用它也是一種惜物愛物、尊重大地的心意。

早期坐遊覽車或慈濟列車回到心靈的故鄉——花蓮靜思精舍尋根,才有機會繞著精舍四周圍「巡禮」。而印象中有二十一種手工陳列舘、德慈師父的陶藝坊、有機肥料製作區和農作物種植區。近幾年除了參與園藝志工,少有人有機會可以如此貼近精舍每一寸土地。

「此次課程安排「尋找心靈法寶」,群山環抱、靄靄白雲當背景,精舍美景盡收眼底,綠油油農作物襯托出萬物無比生命力!置身庵摩羅果、桂花道、落羽松步道,感覺天地之遼闊,而自己是何等的渺小!首次見識到腳下圓滾滾、滑溜溜的小石頭,令人流連忘返……」陳淑貞表示能造訪如此仙境,實不虛此行,心中的法喜更是無與倫比!

大自然一花一草處處說法,六根緣六識,眼聽到什麼?耳看到什麼?……身受到什麼?意想到什麼?經過尋找心靈法寶,大家都有更進一步了解,安住一念心不散亂,期發揮良能利益天地眾生。

圖左 :德守師父說著靜思精舍克勤克儉的靜思家風。從早年德慈師父跟著上人,二十一項手工產品開啟家業,自力更生外更是慈濟的後盾。[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這座修行道場是天下全球慈濟人心靈的家,靜謐的家園裡一葉一如來,一花一草都是無聲的說法。[攝影者:王永周]

圖左 :邱春月〈右一〉看到淨皂軒,修潤皂邊的志工在磨那個稜角,有了修行的體悟。邱春月長期使用淨皂,家人用了皮膚不過敏,淨皂的製成每個材料都不浪費,全然發揮它的功用、良能,使用它也是一種惜物愛物尊重大地的心意。[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賴臆如分享,「看到師父他們那麼用心及上人的悲心,書軒的東西,不一定有利潤,但東西都是健康無毒的,都是很用心在製作的,讓我們可以吃到健康。也希望大家多把產品,用心推薦給會眾。」[攝影者:郭明娟]

圖左 :源遠流長分站德淨師父在分享,他說:「當初來到精舍自己是充滿好奇,常常問東問西,慈師父很慈祥,總是不厭其煩回答我的提問。」[攝影者:郭美秀]
圖右 :吳東亮〈右一〉分享說:「從大殿到主堂,有意涵大殿是古往,主堂是今來,四十幾年的心路歷程,中庭的地基是由原旁邊的原始工作房拆下的磚頭去舖成,精舍師父很珍惜原物。」[攝影者:郭美秀]

圖左 :「源遠流長站」,德淨師父分享水池旁的木蓮花,它是在1974年德慈師父買回來栽種的,然而種了木蓮花後,慈濟會務日日增。[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德瑔師父介紹淨皂要用倒角器修邊,「將角磨掉倒圓,就像學佛修行需要靠歷練,你要堪得起磨才有辦法變圓融。修下來的皂屑還是好的,再把它做成家事皂,讓它物命再延續重生。」[攝影者:郭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