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公益兒童綠能環保科技體驗營

公益兒童綠能環保科技體驗營

E-mail 列印
工研院社會公益委員會長期以科技為主軸,舉辦公益兒童綠能環保科技體驗營。這次與慈濟基金會及新竹市政府合作,結合慈濟教育志工團隊導入人文環保課程,由新竹市社會處找了三十位新住民兒童和弱勢兒童,2/7在工研 院舉辦一天的科技體驗營。

此次活動的三個主辦方-新竹市政府、工研院和慈濟均非常重視,新竹市長高虹安也出席,並和小朋友作深入的互動,表達此次為和慈濟在簽完合作備忘錄之後所合辦的第一場活動。慈濟則由顏博文執行長預錄影片表達人類因應氣候變遷必須要在生活中力行環保,希望小朋友可以透過此次活動學習後,進一步影響家人及同學更注重綠能與環保的重要性,工作人員八十二位。

今日活動在工研院副總營運長兼社會公益委員會主委何大安熱情的歡迎小朋友們要多問、多學、多聽下揭開序幕,也期許未來工研院和慈濟能有更多的合作和互動。此次活動主要是由慈濟的張敏忠師兄(兼工研院社會公益委員會顧問)和工研院產業學院共同企劃,讓科技的導入生活化,學員們可以動手作實驗體驗節約用水的重要性,以及了解太陽能車和氫能科技,因而大大提升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小朋友們藉由分組的團隊活動,慈濟的隊輔們也同步落實人文教育,請小朋友們注意口說好話,與體會和人的互動間要常心懷感恩、尊重、愛。

第一堂課由慈濟志工同時也是竹蓮國小周雯娟校長擔任講師,她設計非常有趣的「水啦~省省吧」課程,透過簡單的運水比一比闖關遊戲,讓小朋友藉由團隊合作共同體驗如何能盡力留住水資源。周校長回憶2021台灣面臨嚴重的旱災,當時甚至導致學校某些廁所必須關閉,必須讓小朋友了解節水的重要性。另外,節電也是必須持續進行的環境教育,因此希望小朋友能透過體驗課程達到知識性認知學習的目的。

工研院則是將科技轉化成科普知識,再透過組裝太陽能車,並至教室外進行遊戲和競賽的生動有趣課程,啟發和誘導孩子們認識再生能源。工研院產業學院的陳昕彤講師即提到他們在製作課程中,必須思考如何教孩子綠能環保科技,才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所有的教材往望需要重複的修正和測試,甚至透過製作youtube課程希望能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這次還有氫能科技的教學介紹和體驗實驗,讓小朋友透過電解水的裝置實作產生氫氣和氧氣,來了解什麼是氫能,都可以凸顯解師們在設計適合孩子課程上的用心。產業學院廖肇弘總監覺得科技絕對是教育上重要的一環,未來可以結合工研院的數位教材,搭配慈濟龐大的志工體系進行師資培訓,也可進一步整合企業的ESG資源來大規模製作教材,以線上線下整合方式對弱勢兒童大幅擴散科技教育。產業學院張榮杰經理也提及過去工研院常礙於人力不足而使活動的舉辦地點和人數受限,如果能結合慈濟志工的愛心、耐心和善心,絕對有加乘的效果。

下午,學員分為兩組到三樓體驗,一為銀髮聚寶盆體驗場,日據時代至今超過十個單位十二個研發團體的整合,以貼近生命溫度的一面,透過科技「老」可以變得很健康;這些數據的科技以早篩檢—檢測肌肉的衰老現象、全身步態分析系統—以走路方式,距離檢測骨骼的偏離程度等,學員踴躍舉手要當示範者,這些尖端科技讓他們好奇中去體驗學習。另一個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有地上鋪的百萬磁磚輕輕踩踏、大力跺腳都會記錄、參觀手術機器人整合開發實驗室、還有麻醉機深度檢測、心電圖貼在身上隨時量測等,學員不時發出驚嘆聲和發問「為什麼可以…..」。

這次的學員們約有三分之二是新住民兒童,由於某些新住民家庭因為語言上不一定能順暢,造成兒童們可能會有學習障礙或是在群體生活互動中有些問題,因此的確更需要社會多些關心。慈濟志工朱玉如即提到目前慈濟正準備推展新住民兒童的課後輔導,看到此次活動有如此生動活潑的效果很開心,未來可以透過和新竹市政府目前已有的新住民中心關懷據點先和新住民建立互信關係。

學員唐浩鈞分享:以前沒接觸過這些,最喜歡太陽能車課程。學員林廷瑋分享:學到很多東西,飯菜也很好吃。隊輔洪敏瑄分享: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及創意,很棒!

市長高虹安致詞:今天先進的課程太精彩,學員印象最深刻的太陽能及氫氣,新竹產業都在使用綠能、環保、科技這些技術,讓人類世界更美好,淺顯易懂的設計課程可以運用生活當中。學員用環保紙畫隊輔哥哥、姐姐們,緣分促成培養出很好的情誼,隊輔也回饋自己學到很多,很成功的一天。期望學到的小點子及課程有幫助,未來學以致用。

地球日益暖化的今天, 證嚴上人不斷提醒大家非素不可的此時此刻,地球未來的主人翁,我們的孩子們知不知道地球需要好好被保護?又如何能夠透過開心遊樂的方式,深植愛環保與保護地球於內心呢?

圖左 :輕氣氫能科技的教學介紹和體驗實驗,讓小朋友透過電解水的裝置實作產生氫氣和氧氣,來了解什麼是氫能,都可以凸顯解師們在設計適合孩子課程上的用心。[攝影者:林瑞鵬]
圖右 :工研院社會公益委員會長期以科技為主軸,舉辦公益兒童綠能環保科技體驗營,這次與慈濟基金會及新竹市政府合作,結合慈濟教育志工團隊導入人文環保課程。[攝影者:林瑞鵬]

圖左 :市長高虹安(中左三),工研院副總營運長何大安(中右二),慈濟的張敏忠師兄(中左二),與學員,慈濟志工課程圓滿留影合照。[攝影者:林瑞鵬]
圖右 :手術機器人整合開發實驗室、還有麻醉機深度檢測、心電圖貼在身上隨時量測等,學員認真聽講。[攝影者:林瑞鵬]

圖左 :產業學院張榮杰經理也提及過去工研院常礙於人力不足而使活動的舉辦地點和人數受限,如果能結合慈濟志工的愛心、耐心和善心,絕對有加乘的效果。[攝影者:陳麗明]
圖右 :此次活動的三個主辦方-新竹市政府、工研院和慈濟均非常重視。[攝影者:鄧昌敏]

圖左 :新竹市政府、工研院和慈濟均非常重視,新竹市長高虹安也出席,並和小朋友作深入的互動,表達此次為和慈濟在簽完合作備忘錄之後所合辦的第一場活動。[攝影者:鄧昌敏]
圖右 :太陽能車組裝工研院則是將科技轉化成科普知識,再透過組裝太陽能車車,並至教室外進行遊戲和競賽的生動有趣課程。[攝影者:鄧昌敏]
圖左 :聚寶盆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工研院超前部署,斥資百萬元打造「銀髮聚寶盆」,搭建起實驗場域,為滿足高齡社會需求摸索新路。[攝影者:鄧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