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9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海外家人回臺參訪 見證東大歷史足跡

海外家人回臺參訪 見證東大歷史足跡

E-mail 列印
臺中東大靜思堂即將在元宵節啟用,第一梯參訪團是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榮董。1月11日一早,遊覽車駛進園區,志工們分站兩旁手持迎賓花圈,高唱歡迎歌迎接海外家人及陪同的北區志工。福慧廳布置了九桌小圓桌,準備了 玉兔捏麵、祝福福兔當小禮物,馬來西亞的家人,也帶來特產伴手禮回贈東大園區。

花蓮靜思精舍的黃靜蘊表示,疫情的影響,三年多來,海外慈濟人未能回臺灣心靈的故鄉。這次有十五位馬來西亞檳城的家人,回來受證榮譽董事,特別安排中部志業體的參訪行程,讓他們更了解慈濟的運作及慈濟精神,希望回國後能接引更多人來植福田。

◎面對困難 解決困難

資深志工溫春蘆向眾人娓娓道來,為何叫「東大園區」?上人曾問為何這麼不謙虛,還用「大」字?是因為旁邊這條馬路就是東大路,為了介紹、也好記,所以就說這塊地是「東大園區」。

二十年前,東大園區草創時期,在這塊山坡地,芒草比人高,有人丟廢棄物,還圈地養羊、野豬。當年只渴望有個簡單工寮可做環保回收,於是用網狀鐵絲網圍起來,用廢棄工寮搭蓋環保站,終於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也布置了精神寄託的小佛堂供佛。

接著廚房與書軒也有了,為了鋪地,找來工地剩餘混凝土車,當下沒有男眾,泥水漿又重,司機看不下去,於是動手幫忙鋪設。再以竹材巧飾搭蓋,男眾在上面搭建,女眾在下面傳遞,工寮有了人文的氛圍,布置得很有古樸感覺,讓大家都喜歡到此走走。四十五周年慶時,將環保展點設此,南來北往很多人來參訪,辦活動就在簡易屋廊道用餐,最多時曾同時提供七部遊覽車的人用餐。

靜思堂啟建後,多次搬遷工寮、共修位置、廚房、環保站,即使沒有圍牆遮蔽,也能薰法香,大家都用心耕耘這塊菩薩寶地,只期望這裡能成為菩薩的道場。

溫春蘆說:「我深信只要用心去做,菩薩不會辜負我們,每個時段若有困難,就會有菩薩現前,會有很多的資源、很多的貴人出現,來解決難題。就像慈濟,證嚴上人也是經過很多的艱辛考驗,一步一步的做起來,不要想很多,因為若只是一直想,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沒有付諸行動,也是不能完成。點點滴滴的去做,無形中好緣就會聚集。二十多年來,面對困難,解決困難,證嚴上人就是我學習的典範。」

◎法喜分享 點滴感動

聽完簡報分享,由桌長陪同分成三組到靜思堂外巡禮。梯田菜園、同心圓大草坪、朝山步道,歡喜亭、合抱的歡喜樹、野地花園、東大地標大石、紫檀樹、老祖宗的智慧穀倉、百年芒果樹的寬心園、三合院,每個景點都有說法傳法團隊做解說。

領隊林春春遺憾有二位在出發前確診了,僅有十五位一起返臺。她表示,從下車就感受滿滿的愛,聽溫師姊分享後,再繞行一圈,園區的同心圓大草坪,梯田的菜園及志工所付出,觸動內心的感動,園區處處都是無聲的說法,這裡是東大志工的愛無量造成。沒有圍牆的園區,是用志工滿滿的愛心圍出來的,用智慧貼出來的,是志工們磨手皮,以環保回收做出來的,感覺這裡充滿了愛與大願力。

林春春又說,馬來西亞檳城目前也有像東大園區一樣的靜思堂正在啟建,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學習機會,給她們很大的力量,希望這次來的榮譽董事們,藉著參訪的感動,能正式成為慈濟志工,回僑居地後,也與大家分享,邀約更多的榮譽董事來加入慈濟大家庭。

龍麗雯是二十多年的慈濟志工,在馬來西亞新山支會,經常陪伴慈青、帶活動。先生李清豪是企管博士,工作忙碌,慈濟人的愛,打開了心裡的那一扇門,已參加三年的志工培訓,期望今年能再次回臺灣,讓上人授證慈誠。

在參訪的過程,看到大家的用心耕耘,那以九二一地震回收的連鎖磚,惜福愛物,更是隨處都有慈濟的法脈。意外地看到園區有個不起眼、雜草叢生的角落,那是志工們為了保存臺灣原生種植物,創建的一區「野地花園」。利用各種工法展現自然生態,讓原生種植物代代相傳,也讓年輕的一代能了解有這麼多的植物,也是藥草,萬物存在都有其功能。在這繁忙的社區裡,竟有這些有心人,只為了傳承,這是非常值得學習與感動的。

◎投入慈濟世界 圓滿心願

陳蓮珠與八十六歲的母親鄭林秀葉,一起歡喜的回到心靈的故鄉,鄭林秀葉行動不是那麼自如,今天心情與精神非常的好。她表示,十多年來,大愛電視台的人間菩提是最常看的節目,非常地敬佩證嚴上人,每天清晨都會誦念一部經,迴向祝福,也發願要到臺灣來看上人。

女兒陳蓮珠擔心母親的身體狀況,一趟臺灣行並不是那麼容易,去年母親提起想捐榮董,於是促成了這次行程。自己已培訓三年了,因疫情無法回來受證,沒想到母親的願力,竟然比自己還早來接受上人的受證祝福,期望今年自己也能再次回來受證。

桌長江邱素端非常貼心,當大家繞行園區步道時,素端希望陳蓮珠能安心的參訪,於是像對母親一樣,推著輪椅行走園區的連鎖步道,步道有些陡,上坡、下坡,不是那麼容易推,但素端的行儀,讓鄭林秀葉非常感動,偶爾也要求下來走走,一路上鄭林秀葉臉上堆滿了笑容,那是多麼溫馨的畫面。

陳蓮珠感恩東大志工就像一家人一樣,這樣的熱情接待,沒有一絲陌生的感覺,讓自己滿滿的感動。聽到東大的歷史,志工難行能行,有願就有力,不自覺地流下感動的眼淚。東大是我們的典範,回去一定要好好學習。

林利泉是馬來西亞資深志工,花蓮靜思堂還沒啟用之前,就參加了慈濟,看到東大在鋪同心圓草坪時,就想到早期靜思堂還沒鋪草坪時,哇!第二天就全部鋪好了,感受到欣喜。

上人要慈濟人不分宗教種族,都可做慈濟。雖然家裡距檳城有二個小時的車程,但是秉持慈濟人的精神,帶動志工,為原住民發放,雖然當地慈濟人很少,但克勤克儉,踏踏實實地付出。

最大的願望是家裡的孩子,目前尚未入佛門,也能成為慈濟人,同來的兒子林振興參加了慈誠培訓,現在這願望也將圓滿。

◎有願力 可以走得更遠更久

資深志工林聰明訴說緣起,早期東大是一片荒原,2003年前至今已逾二十年,二十年的人生,說短不短,說長,對此地志工而言,也才剛開始,見到志工們這麼用心耕耘,上人就說這裡要蓋靜思堂,大家都非常高興,靜思堂完成後,將可以接引更多的菩薩志工。更有環保志工說,這輩子值得了,雖然已經七、八十歲了,還可以參與靜思堂的啟建過程,心裡非常歡喜。

透過簡報了解東大,從少少的幾個人開始,每個人的承擔力都很好,大家都把握因緣,每個時間點都植入志工們的心田,園區的花草樹木,也是十多年前就地培育至今,因為大家心裡都堅信,未來這裡會有個寶塔,都可以讓大家看見樹木的成長。更重要的是二十年來,認真的培育志工,菩薩大招生,所以到現在有四個和氣區,志工達上千人。只要願意,只要想做,東大一定可以走得更遠更久。

啟業的結緣品選擇了方形竹筒,代表慈濟精神,竹子有節,方形代表四無量心,分成「慈悲喜捨」「誠正信實」共八組,每個竹筒都有編號,這個編號會一直跟隨著持有的菩薩,當每一份竹筒善款回娘家時,祝福也就帶到了你的家庭。

這次也準備竹筒贈與馬來西亞家人做結緣品,將東大園區的祝福帶回大家的社區,也把這份慈濟精神帶給家人與志工們。

圖左 :志工們分站兩旁手持迎賓花圈,高唱歡迎歌。[攝影者:童茹棠]
圖右 :溫春蘆透過簡報分享東大園區二十年來的點滴。[攝影者:童茹棠]

圖左 :馬來西亞領隊林春春分享,園區處處都是無聲的說法,這裡是東大志工的愛無量造成。[攝影者:童茹棠]
圖右 :嚴世川介紹穀倉是老祖宗的智慧,早期農業社會,客家人用它來囤積稻穀或蕃薯。[攝影者:童茹棠]

圖左 :林利泉是馬來西亞資深志工,看到東大在鋪同心圓草坪時,聯想到早期靜思堂還沒鋪草坪時,第二天竟全部鋪好了,感受到欣喜。[攝影者:童茹棠]
圖右 :陳蓮珠感恩東大志工就像一家人一樣,這樣的熱情接待,沒有一絲陌生的感覺,讓自己滿滿的感動。[攝影者:童茹棠]

圖左 :志工為參訪團介紹同心圓大草坪是由大中區的志工合力共同鋪設完成。[攝影者:童茹棠]
圖右 :江邱素端為讓陳蓮珠能安心參訪,推著輪椅讓媽媽鄭林秀葉(坐輪椅)行走園區的連鎖步道。[攝影者:童茹棠]
圖左 :東大園區志工列隊熱情迎賓。[攝影者:童茹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