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筏子溪淨溪 合作共善的螢光

筏子溪淨溪 合作共善的螢光

E-mail 列印
臺中民權聯絡處慈濟青少年成長班(簡稱慈少)3月18日展開筏子溪淨溪。這次活動除了學員、家長,並與東海大學勞作教育的學生及一般民眾攜手,當天約有一百位參加,

這次與荒野保護協會(簡稱荒野)串起筏子溪 共善平臺的是臺中慈少班負責課務,學員口中的精靈姊姊蔡今寧,她分享:「希望孩子們能與自然連結,友善環境,跨平臺與荒野學習,看見共善的力量。」

蔡今寧是幼稚園園長,也是慈濟志工,上星期才在臺中靜思堂舉辦一場蒙特梭利國際研討會,來自國外的講師,吸引北、中、南,對教育有熱情的老師與會。

◎回歸清淨無染

臺中西屯區福裕路88號土地公廟前,活動上半場,主持人錢妙秋帶領與會志工們進行淨溪前具有象徵意義,十足的儀式感。夥伴們面向筏子溪,請拍一下手說:「我承諾用心完成今天的淨溪活動;再拍一下手,我承諾會和夥伴共同協助完成;再來雙手合十向筏子溪深深致敬。」錢妙秋用虔敬的心與夥伴們揭開今天淨溪神聖壯舉的序幕後,由荒野筏子溪平臺召集人謝國發介紹筏子溪生態。

謝副會長說:「相較於柳川、綠川、麻園頭溪,筏子溪有非常豐富的植被,孕育飽和的生命,鳥類就有八十幾種,幾個月前還在這裡拍到石虎逛溪地吃吳郭魚的珍貴畫面,在都會區有這樣一條美麗的河川應該被保育,可以發揮自然的生態系統與提供民眾休憩的地方,更是調節氣溫、涵養水源,以及處裡生活中產生的廢汙水。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塑膠垃圾一直存在,三、四年來荒野一直努力淨溪。我們不單純是淨溪,更要反思日常生活中的過度消費與各種塑膠物品的使用,要從源頭減量,改變生活習慣讓我們的環境更好。」

聽過副會長介紹筏子溪的美麗與哀愁後,大家迫不及待想動手撿拾垃圾,錢妙秋請眾人稍安勿躁地說:「淨溪的重頭戲就是登錄垃圾的數量、種類與重量,以ICC海洋廢棄物表格方式填寫,透過登錄,讓垃圾說話,追蹤垃圾產生的行為來源,改變個人行為習慣,影響政策。之前有一款一手可提的可樂拉環設計,因為廢棄的瓶身漂流至河川、大海,提環會套住生物脖子造成傷害,我們用數據行動要求廠商作改變,經過多重努力,後來就沒有這可怕的情形發生,今天我們不只是撿垃圾,更是扮演公民科學家,透過記錄,找出問題進而改變生活形態。」

◎富有愛心 淨溪淨心

慈少夥伴們是A組成員,B組成員是東海的學生與一般的民眾。分組後,在荒野志工引導組的帶領協助下,進入草叢、河床下、石頭旁、土堆裡……,慈少夥伴們撿拾了各式各樣被隨手丟棄的垃圾,有煙蒂、塑膠袋、衣服、餐盒、釣魚的網袋。東海的學生來到河裡用長長的繩子,拉著大臉盆游走在溪裡或蹲或站,找尋戰利品,健康管理系的學生羅豐麟說:「看見溪流變乾淨,我的心也清淨了。」

荒野筏子溪平臺總顧問林笈克,談起與筏子溪相遇因緣:「當初來這裡賞鳥,看見兩位外國人撿拾丟在河床的垃圾,心想:連外國人都能為我們居住的環境善盡責任,進而觸動淨溪的想法,每星期都撿一大袋的垃圾,後來在網路平臺記錄成果,漸漸就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熱愛自然的同好,發起人之一的謝國發也是其中的成員。」

筏子溪是野生動物很好的棲地,但是多數民眾卻以為這裡是排水溝,垃圾一大袋的丟進來,大水一來就流向海洋,大型海洋生物的致命傷就是大型垃圾塑膠袋。

「各位給今天為了海洋生態,對這條溪流做一點點好的事情鼓勵一下。」

鼓動熱烈的掌聲未落,林笈克繼續說:「筏子溪有六個取水堰,沿著高鐵往南走旁邊的農田,我們發現這條溪流是臺中市周邊西屯、南屯、大肚、烏日的灌溉用水。半年內就有機會吃到由筏子溪灌溉的稻米、蔬菜在你的餐桌上,給自己今天為食安把關所做的努力來點掌聲。

我們不只顧生態,也護臺中人的食安,請把這資訊告訴周邊的人,荒野筏子溪平臺每兩星期辦一次活動,我們一定會將我們食安所在的汲水區生態環境維護好,只要民眾共同有心,我相信你們會和當初的我一樣,從一個人開始到今天快一百人,下一次一百倍的人進來的時候,這條溪流的垃圾就會被撿乾淨。」

林笈克是東海大學環科系第十一屆畢業的,大四時他文化大學的同學來東海考研究所,覺得東海大學的校園沒有垃圾,很美。謝國發是第十三屆,大一時他們就開始接受勞作教育課程,把勞作的精神用在校園。現在,他們把東海勞作教育精神放到這條溪流,希望全臺中市的市民共同來承擔,除了照顧筏子溪的石虎,還有很多的保育類動物,也照顧我們自己和下一代食安。

「荒野筏子溪平臺自2019年迄今已經辦了八十三場週六常態淨溪,希望今年可以圓滿一百場。」林笈克許下對筏子溪的承諾,也對所有的人預約下次的約會。

慈少班班主任洪秀娥聽到也看到,不論是大學生、國中生、大人、小孩一起共善,她說:「清淨在源頭真的很重要,在市區丟的垃圾漂到這麼遠的地方來。這群荒野志工堅持淨溪的心念,想方設法就是要為地球把垃圾清乾淨,很佩服;感恩他們願意與我們合作,讓孩子體悟環保與垃圾的議題人人有責,從自身做起,清淨在源頭。」

國中一年級第四隊包容隊的王柏鈞:「我覺得今天能幫助地球、幫助筏子溪撿垃圾,真得是很棒的事情,大家都很辛苦,希望下次再來撿,幫助地球做環保,多做善事是很棒的事情。」

今天代表王柏鈞家長陪伴而來的慈少財務黃朗涓讚歎:「這孩子很有愛心,上個月2月19日大愛共善救拔苦難,馳援土耳其募心募愛活動,他也參與捐款,今天特地拿收據來給他。」對大自然有情,對人們有愛。愛心沒有大小遠近之分,跨越種族、膚色、地域,哪裡有需要就往那裏去。

◎會合每個人的一點點

東海大學法律系一年級的同學林宏凱,熱愛大自然,喜歡去海邊到山上踏青,每每看見路上有人亂丟垃圾覺得很沒公德心,他不想自己是這樣的人,生活中徹底實踐環保,不會用一次性的餐具,會自備環保碗筷,買飲料自帶容器是環保尖兵。他期許「今天的行動,能為垃圾發聲,讓亂丟垃圾的人意識到,隨手一丟的行為讓環境造成多大的破壞,希望他們也加入我們,為大自然做點什麼。」林宏凱表示以後當律師為正義發聲,現在為筏子溪請命。

加入荒野二十幾年的謝國發是東海環境科學系碩士,他說:「我們享受土地大自然的恩澤,有糧食,陽光、空氣、水,我們要思考轉化回報,這核心的價值是支持我持續的走下去的動能。」

他用行經的精神將佛法的理念落實在腳下,謝國發分享「一直以來覺得是在擺渡自己,期許也度化別人,從此岸到清淨的彼岸,這是多年來的修練與轉換,了解到生命的意義,在這來去皆空的歷程,可不可以做些對環境,對有情眾生有益的事情,更而影響他人,希望淨土在人間。」

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遠,與團體做事則永恆,一個人做事則無常,一個人做不了天下事,天下事要天下人一起做。今天短短一個小時就撿拾約二百二十二公斤的垃圾,數量前三名的是:煙蒂二百五十九根,免洗餐具二百四十個,食品包裝袋一百九十只。用心用力用愛的荒野人、慈少夥伴、東海的同學們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的好事,志工畫下今天與筏子溪相遇的美麗句點。

圖左 :慈少班負責課務的蔡今寧(右):「希望孩子們能與自然連結,友善環境,跨平臺與荒野學習,也藉由不同的平臺看見共善的力量。」[攝影者:簡鴻海]
圖右 :活動主持人錢妙秋說:「淨溪的重頭戲就是登錄垃圾的數量、種類與重量,透過登錄,讓垃圾說話,追蹤垃圾產生的行為來源,改變個人行為習慣,影響政策。」[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荒野筏子溪平臺召集人謝國發(右)介紹筏子溪生態,並說明今天不單純是淨溪,而是要反思日常生活中的過度消費與各種塑膠物品的使用,要從源頭減量,改變生活習慣讓環境更好。[攝影者:簡鴻海]
圖右 :在荒野志工帶領協助下,大家來到溪床,撿拾垃圾、分類整理垃圾。[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在荒野志工帶領協助下,大家在草叢中撿拾了各式各樣被隨手丟棄的垃圾。[攝影者:簡鴻海]
圖右 :國中一年級的王柏鈞說,覺得今天能幫助地球、幫助筏子溪撿垃圾,真得是很棒的事情。[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東海大學的林宏凱(中),期許今天的行動是:「能為垃圾發聲,想替垃圾說說話,讓那些亂丟垃圾的人意識到,隨手一丟的行為讓環境造成多大的破壞,希望他們也加入我們為大自然做點什麼。」[攝影者:簡鴻海]
圖右 :荒野筏子溪平臺總顧問林笈克分享:「我們不只顧生態,也護臺中人的食安,請把這資訊告訴周邊的人,荒野筏子溪平臺每兩星期辦一次淨溪活動。」[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慈少班班主任洪秀娥(前右)說:「感恩荒野保護協會志工願意與我們搭配讓孩子體悟環保與垃圾的議題人人有責,從自身做起清淨在源頭。」[攝影者:簡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