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乾涸國度辛巴威 有幸遇見掘井人

E-mail 列印
辛巴威距離臺灣一萬一千公里,佔地約三十九萬七百平方公里,幾乎是十一個臺灣之大,人口有一千五百萬,是個內陸國家。1980年脫離英國統治後獨立,於2000年開始一路下行,經歷經濟崩盤、通貨膨脹,極端氣候導 致極度缺乏水源,也造成農糧欠收,從而引發許多民生問題。

慈濟志工朱金財不捨辛巴威因缺水所遭受的苦難,從2013年開始,翻山越嶺、深入鄉間部落,不間斷地探勘、鑿井、修井,幫助居民尋找、開挖乾淨的水源,有了民生用水,進而教導種植、引水灌溉,讓民不聊生的國度生活因而改變。

◎跋山涉險 艱辛取水

「辛巴威大概十一月到二月間有可能會下雨,意思是說有可能也不會下雨哦!」在辛巴威經商二十八年的朱金財表示,有可能下雨的季節都不會下雨了,其他的時間基本上更不會下雨,所以是一個極度缺水的國家,人民為了活下去,跋山涉險、用盡各種方式,艱辛取水。

與牲畜共用路邊受污染的水窪,近乾涸的水井衛生條件非常糟糕,並透過一根水管連結隔壁村的水井、或深漥處,以用力吸取方式來取水,但無法從水管一次吸取大量的水,一次大概只能吸到二桶的水,其他再來的就要再等。說到等,不論是水漥、近乾涸的水井等等取水的地方,前面的人取走了,就得再等,除了等還是等,為了生存每一滴水都非常珍惜。

池塘、受污染的水漥,這些又髒又濁,不淨的水源,居民取回去,會用兩層布過濾,朱金財提到為什麼不用第三層布更乾淨呢?因為水實在太髒了,若用第三層布,水就下不去了。飲用水的不易取得,當地居民得使用附近池塘的水來洗澡和洗衣服,但池塘裡面布滿藻類和垃圾,可是他們別無選擇;因為水源的不乾淨,常常引發霍亂、傷寒等傳染病。

在辛巴威,依照傳統取水是婦女的任務,她們從小就開始練就一身功夫,像耍特技一般,頭可以頂上一桶水,左手和右手各提一桶水,共大約二十公斤以上的水,很自然輕鬆地行走,水還完全不會掉出來;而為了找水源長途跋涉,一走就是五到十幾公里以上,途中危險重重,婦女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證,有時甚至需要孩子一起協助取水,而影響就學品質。

◎慈濟掘井 生命重現

慈濟為辛巴威苦難的人民鑿井,從2013年11月11日第一口井啟用,至今十年間包括新建及修復,已經完成三百八十六口井。

朱金財回憶當時修第一口井的時候,十個人以上,十九個小時完成一個龐大的工程,但後來慢慢地有經驗了,現在大概五到六個小時就可以完成,雖然是很艱困的工程,但志工在每一次的修井或找新井的時候,想的都是「這一口提供乾淨飲用水的井,對他們是何其重要及滿心的期待。」

新的一口井,他們會滿心期待。但修理舊的井,因為他們曾經擁有過,壞掉所以失去,又是不一樣的心情。

朱金財記得有一位六十歲的阿嬤,那一口井已經壞掉十三年了,嘗試很多辦法,曾經向當地政府、民間機構求助,不是需要付出無法負擔的金額,就是得不到回應。

當慈濟志工出現的時候,他們覺得是做夢,認為也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當修復完成,水流出來時,那位阿嬤用手一直碰觸水、重復的碰觸,並一直興奮地說:「這是水嗎?這是水嗎?」當地居民也很喜悅地回說:「對呀!是水呢!」一種美夢成真的感覺。

十三年來找水的日子,這位阿嬤有兩位好友因為取水的問題,被毒蛇咬死,她感慨地說:「如果這個水不曾間斷,這些人命絕對不會損失。」水井修復的這一天,阿嬤高興地手舞足蹈,跳起辛巴威傳統祈禱的舞步,感恩他們的天父,能夠引領慈濟到來,給了他們重生的機會。

◎不畏艱困 只為眾生

過去在辛巴威,一般的居民也會互相幫忙挖水井,因為是人工挖,雖然用了很多人力,最多只能挖大概十公尺深,挖到的是地表比較髒的水,但是對他們來講,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了。地表的水不乾淨外,水量也非常少,飲用都不夠了,哪能提供種植、養牲畜呢?

十年前當朱金財看到人工挖井成本,不包含人力成本大概需兩百美元左右(約合新臺幣六千一百元),就向證嚴上人報告。感恩上人慈悲,慈濟人在當地做掘井人開始鑿井的動作,從四十公尺到現在的八十公尺深,因為辛巴威沒有工業,所以地下的水是乾淨的,鑿井費用雖然高,但深度夠居民就能夠二十四小時,都能夠源源不絕地取到水,對婦女、小朋友的安全也減少很多威脅。

辛巴威土地寬闊,野生動物也非常多,志工為了鑿井上山下海全國走透透,也常遇到獅子、大象等動物出沒,只能互相提醒警戒小心。雖然潛藏著不可預知的意外,但滿心期待的是能儘快地提供當地的水資源,讓他們有一個乾淨的飲用水。

朱金財仍記憶猶新,有一次車子在爬坡的地方故障了,當時有十四位志工就下來堆車,等下坡時不需推車,志工們就邊聊邊走,當地居民看到了,告訴大家不能在這裡走路,這一區有獅子出沒,大家趕緊提高警覺跑回車子。

「當時我們真的很單純,心裡所想的就是怎麼樣可以幫到他們。」像到社區、鄉下,通常道路的條件都非常差,出入基本上都只有一條通路,雖然道路難走,慈濟志工心裡更明白,道路的盡頭更需要去協助,難行更需要往前行!

路上不可預知的狀況時常發生,當車子卡在路上了,居民會用犁子牛拉來幫忙,因為在辛巴威他們看到司機身上、車子上的慈濟標誌,他們會說:「慈濟的爸爸媽媽來了!」那是一種安定、安頓的力量。

◎滋養大地 水是大生命

2021年有一次去探勘當地缺水的情形,朱金財記得當時陪伴帶路的一位婦女,背上的小朋友腳是腫漲的,只是用紗布簡單地包裹著,經詢問得知,這位媽媽取水時,走了很遠的路,去程因空桶孩子是背在身上,回程因頭頂水桶、一手牽著小孩,另一手又提一桶水。

因是羊腸小道,原本一個人走,現在小朋友是牽著,小朋友有時候就會走到草叢裡,結果不小心被蛇給咬了,還好這蛇不是最毒的,只是腫起來而己,有很多人因為被毒蛇咬,而在七小時未獲得治療而往生。

這讓朱金財覺得自己要更努力,告訴目前兩個掘井團隊,讓他們知道有好的因緣就要做到最好,不論是做到三更半夜,都要趕緊完成。

在鑿井或修井的過程中,有時候會碰到不可預期的障礙,即使到清晨兩點鐘才能完成,志工也不會中途停止!當水流出來的那一刻,村民「哇!」的那種歡愉,真的讓人感動又覺得不可思議。

所以,之前朱金財每挖掘一口井都會去,去體會村民的那種歡愉,當水裝滿桶時,他就會彎腰把水潑向大家,說「這是上人的法水啊!」水潑給別人的時候,他也會往自己身上潑,象徵眾生無差別。朱金財說:「看到水流出來,我們知道村民的生命將會因此改變,有了生活用水,接著就要教他們如何地種植。」

在乾枯的地區,很多居民從出生、甚或是從他們的爺爺奶奶,都是生活在這樣的條件,所以不具備耕作知識。現在有水了,種植才能改變他們後續的生活。辛巴威的主食是玉米,種植到收成大約要三個月的時間,志工就輪流在當地從零開始循序地教導並全程陪伴。當收成時,還要幫他們拿到市集去賣,居民那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歡愉、興奮與感恩呈現在臉上,讓志工們覺得付出後的快樂。

「這是一個善的循環!」長期深耕辛巴威的朱金財非常感恩有慈濟、有上人的慈悲,讓他能夠把握當下,有這個因緣在苦難的地方去拔苦予樂。他也呼籲大家,當看到有困難的地方、有需要幫助的人,都要把握當下,他說:「去做了,不可思議的因緣就會來。」

圖左 :路邊水漥取水,與牲畜共用不乾淨的水。[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池塘、受污染的水漥又髒、又濁,不淨的水源,居民取回去,用兩層布過濾後拿來當民生飲用水。[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透過一根水管連結隔壁村的水井、或深漥處,以用力吸取方式來艱辛取水。[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近乾涸的水井也是居民取水的地方,前面的人取走了,就得再等,除了等還是等,為了生存每一滴水都非常珍惜。[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壞掉十三年的水井,當慈濟幫助修復完成,水流出來時,六十歲的阿嬤用手一直碰水、重復的碰水,並興奮重複的說:「這是水嗎?這是水嗎?」並手足舞蹈跳起祈福舞。[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慈濟志工協助鑿井,當地居民也會前來幫忙,一起投入舖設井管。[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看到水湧出的那一刻,志工朱金財(右)頓時鬆了一口氣。當地住戶生活情況終於能得到改善了![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慈濟是我們的媽媽、是我們的爸爸。當我們看到志工來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的父母來了。」這是當地居民看到慈濟志工所唱的歌詞。[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慈濟志工拔山踄水訪視、探堪、找水源到開挖,只秉持的「為苦難人找生機」一念單純的心,不畏苦、不怕難,把握當下去付出。[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