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善行傳家寶 蔡王錦月兒女接棒延續

善行傳家寶 蔡王錦月兒女接棒延續

E-mail 列印
臺中市清水區第一顆慈濟種子蔡王錦月,法號靜姐,1983年投入慈濟,慈濟委員號403,從早期勸募、慈善訪視、環保、香積、福田等慈濟活動皆把握因緣參與,至2023年已逾四十載,於4月4日完成此生功課,高壽 九十一歲,在生命歷程劃上圓滿句點。

花蓮靜思精舍德如師父、德愉師父帶領慈濟法親念佛助緣、誦經祝禱,祈願蔡王錦月能乘願再來,迴入娑婆度有情。

◎募愛心難行能行

1933年在臺中清水出生的王錦月,和先生蔡隨春結婚後,順應當時冠夫姓的慣例,名為蔡王錦月。

王錦月幼年正值日本統治時代,世事動盪不安,常常要躲空襲,生活都很困苦。父母養育三女八男,王錦月排行老二,上有一位哥哥,以下都是弟弟、妹妹,父母要養一大群孩子很不容易,三餐常吃不飽、也吃不好,她國小畢業後無法繼續升學,便進入職場工作。

小小年紀就已懂得要賺錢的王錦月,多少想盡一點力量,減輕父母的負擔,改善家境。適逢臺灣汽車客運(公路局)招考售票員,她就去報名,八人赴考只錄取兩位,她幸運是錄取的其中一人,便開始投入售票員工作。

王錦月也是證嚴上人的俗家大姊,上人自幼就過繼給叔父王天送、嬸嬸王沈月桂家當長女,遷居臺中豐原;1958年其養父因腦溢血,短時間內就離逝,頓失父親而引發想出家因緣,探討生命意義找尋人生真理。

上人到東部花蓮出家初期,王錦月會在過年前後帶媽媽去探望上人。一次,上人對錦月說:「大姊!妳在公路局做事,人面較熟,可以去募款收功德金。」當時清水還沒有慈濟委員做勸募工作,錦月也不敢向人開口勸募,就回覆上人:「我不會說。」

上人鼓勵王錦月並教導她向人家勸募時說:「花蓮有一位證嚴法師,在做救艱苦人的工作。就這樣向人家介紹,不用緊張,慢慢來,一步一腳印不要緊張。」1983年在上人的鼓勵下,錦月再鼓足勇氣跨出—步去勸募,剛開始困難重重,有人會質疑沒聽過「慈濟」,也遇到不理解的人提問很多問題。

曾經有人對王錦月說:「妳是騙人的,慈濟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她趕緊介紹:「慈濟是在做濟貧教富的工作,無論您出五百、一百、五十都不嫌少,只為募您一份愛心。」對方反問:「那妳收這個錢,回扣抽多少?」當下她馬上解釋道:「阿彌陀佛喔!師父是做救人的工作,是為了救貧困的人。」哪有什麼回扣可拿?這是發心立願,甘願付出的,想到師父如此節儉,一塊豆腐都捨不得吃,邀人做好事,竟被說成那樣,王錦月忍不住掉下眼淚。

還有人問:「師父人在花蓮,咱清水怎麼有辦法跟她?」王錦月又說:「師父也會回來清水,現在做慈善濟貧工作,需要我們一起幫忙。」回到家,她一樣跟媽媽說:「師父有心做濟貧,我們就要出來募款。」媽媽也很贊同說:「好啊!妳就去幫忙,我也來幫忙。」家人彼此相互激勵。

◎見苦知福訪視行

王錦月每回出去收功德款,都以騎腳踏車代步,後來戶數比較多,範圍較廣,路途也比較遠,先生蔡隨春也會捨不得太太騎那麼遠的路,就主動騎摩托車載她。有時候也遇到車子、腳踏車都無法到達的地方,不管要走多遠的路,要爬多少階梯,只要有善款可以收,共同做好事,心裡頭就會很高興。

1989年當時,各地委員也會邀約會眾坐慈濟列車回花蓮靜思精舍尋根。以前,回精舍都用朝山方式進入,精舍師父都會出來帶領,還會介紹師父縫製的嬰兒鞋及製做薏仁粉、薏豆粉,讓會眾了解精舍師父都是自食其力,做手工賺錢幫助貧困的人。

慈濟志業從慈善開始,早期看個案都到很遠地方,如雲林、臺中、太平都要很早就出門,有時還帶便當出門看個案,回到家都很晚。看到貧困人家的生活,就會反觀到自己很幸福,這就是上人說的「見苦知福」能為人付出是有福的人。

王錦月訪貧之外也做香積,不管臺中分會、慈濟醫院或清水靜思堂,只要有勤務她一定參與。無論撿菜、洗菜、切菜、或整理景觀,拔草,打掃廁所,都做得很歡喜。她也在自家做環保,走在路上看到回收物也會撿回來,鄰居也會把可回收物拿到家裡,由先生蔡隨春再送到環保站,環保落實生活中。

做慈濟就是付出得歡喜,記得1991年華東水災,籌募國際賑災舉辦好幾場園遊會,沙鹿國中也舉辦一場,王錦月跟先生蔡隨春有義賣一定全力以赴。一次在家裡包兩百多盒壽司,從白天忙到深夜,夫妻倆為慈濟義賣盡心付出。

王錦月也到從事百貨業的蔡翠紅店裡勸募,蔡翠紅有意願參與,也在店裡用心推動,激勵她更加積極勸募。王錦月還到沙鹿邀認識的親戚朋友募款,只要有收到善款回家,那天就特別高興,歡喜有人願意出錢做好事,心情也特別輕鬆,不會再想那些困難考驗。

上人當年在彰化、臺中國光堂或臺中新民商工都辦過好幾場「幸福人生講座」,王錦月跟女兒蔡美珠及蔡翠紅討論:「我們是不是一起來租遊覽車,帶大家去聽師父講經說法?」就這樣邀約會眾:「坐車不用錢啦,只要花您們一點時間就可以了。」好幾場講座聽下來,會眾更瞭解慈濟募款要做什麼?還有每個月農曆初一,上人來臺中,在早期的日本宿舍(臺中分會前身)王錦月也邀蔡翠紅跟會員一起去聽師父說法,讓會眾俱足信心。

出錢請遊覽車載會員,蔡美珠和蔡翠紅還擔心他們沒用餐肚子餓,特別訂包子在車上分送,去到會場才能安住聽法。上人在新民商工說:「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他們也邀了兩部遊覽車前往,因為聽法受用,回家後就知道方向,做環保才有認知去落實。

◎善傳承愛接力

蔡王錦月的女兒蔡美珠,在媽媽開始做慈濟時就跟著做訪視、環保等工作,蔡美珠常開車載媽媽到臺中分會聆聽上人開示,也在1992年受證慈濟委員,傳承慈濟志業。蔡王錦月的兒子蔡裕東,就讀高中時,也曾隨著媽媽和志工幫弱勢家庭打掃,起初看到髒亂的環境,他不敢動手摸,但看到慈濟人不畏惡臭,很認真地打掃,蔡裕東也就跟著投入去幫忙。

蔡裕東提起2014年,媽媽去山上運動不小心跌倒撞到頭,從那時候開始,媽媽的腦部就有失憶的症狀出現,經常收回的功德款,和記在勸募本上資料不符合,他就和太太王梅雀商討承接媽媽的勸募工作,因此夫妻一起參與培訓,並在2018年同時受證慈誠、委員,承接媽媽的慈濟志業。媳婦王梅雀也承擔協力組長,跟隨師父腳步繼續為人群付出。蔡王錦月以善行傳家,女兒、兒子、媳婦都孝行接棒,綿延慈濟志業。

「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孝順,二行善。」父母善行模範,是孩子榜樣。在蔡王錦月病中,子女形影不離,服侍在側,現已功果圓滿,父母遠行無憂。思念母親化成佛號聲,聲聲祝禱,祝福蔡王錦月圓滿此生,祝禱乘願再來。

圖左 :蔡王錦月(右四),歡喜迎接證嚴上人的俗家母親王沈月桂(左前),參訪臺中市清水靜思堂。[攝影者:童芳文]
圖右 :蔡王錦月(右二)參與臺中市清水靜思堂歲末祝福,在外場發送結緣品。[攝影者:顏添慶]

圖左 :蔡王錦月(左一)在臺中市清水靜思堂分享勸募艱辛過程。[攝影者:顏啟烒]
圖右 :蔡王錦月(中)在臺中市清水靜思堂「經典雜誌小國大業展」回首當年。[攝影者:郭水德]
圖左 :蔡王錦月(前中)與慈濟志工在老家前合影。[攝影者:洪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