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發輝粽串精神 慈濟道上承擔與傳承

發輝粽串精神 慈濟道上承擔與傳承

E-mail 列印
「粽串的『棕頭』代表著我們法脈源頭,就是靜思精舍、上人與常住師父的靜思法脈,以法華精神修菩薩道;『四條粗繩』代表四大志業;下面的『細繩』代表清修士與同仁;『棕葉』代表志工;『餡料及棕飯』代表會員與會眾 ,大家要合和互協,同一目標,法脈與宗門才能永續。」新加坡慈濟執行長劉瑞士以粽串來比喻組織架構與志業運作要領,並帶來證嚴上人對永續傳承的期許。

劉瑞士說:「今年九月回臺灣報告會務,上人交給弟子一串有棕子的棕串,特別叮嚀回來要跟大家再次分享『棕串精神』。」

◎成長始於敢承擔

2022年12月17日及18日,慈濟功德會(新加坡)舉辦「歲末祝福感恩會」,上人在開示影帶中勉勵大家「慈悲行善福滿門,智慧處世德傳家」, 希望人人把握當下,恆持刹那行善以及啟發人人的愛心。

三個志工場次特別安排溫馨座談和見證分享環節,每個場次由不同崗位和年資的慈濟志工盤點生命價值,道出各自的初發心、承擔與成長,期許法脈精神永續傳承。

執行長劉瑞士以「粽串精神」強調上人的期許,勉勵大家合和互協,齊耕福田,永續宗門法脈。2010年受證至今,劉瑞士堅定說,慈濟就是自己要找的人生方向,所以勇猛精進不退縮。

他也分享自己在無預期下,被委以「執行長」重任的情境,當時他想起上人的教誨,也想到簡守信院長在人醫年會帶領醫護人員發願「捨我其誰」的精神,這讓他體會到要把握當下、勇於承擔。

「當慈濟需要您的承擔,要勇敢站出來。」劉瑞士在場鼓勵志工,接到承擔任務的邀約時,要勇敢說出口:「Yes I Do,捨我其誰!」

◎薰法入心勤精進

面對臺下約兩百位慈濟志工與同仁,自認膽怯內向的志工蔡雅香顯得有些緊張,這是她首次站上舞臺面對大眾說話。

疫情後,蔡雅香開始參與中區線上的「晨鐘起、薰法香」,原本只打算偶爾上線參與,怎料就此「欲罷不能」,甚至因此放棄了每天晨練氣功的習慣。

用心聽法、用心說法、用心傳法,法脈延續,人人都有責任。蔡雅香說:「沒想到自己寧願放棄清晨的氣功,轉換跑道到『薰法香』平臺,起初只是想多多少少『薰』一下就好,但『薰』久了卻成了習慣。」

不僅是積極參與者,她還突破障礙承擔平臺班長。2022年初,在中區和氣組長陳惜枝和周小平三番四次的邀請下,蔡雅香忐忑接下班長棒子,在薰法香時負責總結和帶動分享,這對內向的她,是一大突破。

有句靜思語:「要克服困難,不要被困難克服。」回首當初,她感恩自己跨出第一步,才看到今天的進步,蔡雅香說:「如果沒有跨出第一步,永遠都在原地踏步,那就無法進步。」

站在歲末祝福會場的舞臺中央,身後站著七八位中區志工作為信心後盾,分享時蔡雅香不時回頭看著大家,感恩精舍德柃師父每日上線陪伴薰法,和中區團隊的支援。

◎用愛傳承與陪伴

新生代志工顏明德、鄭景雲和劉子銓,分享從慈青到陪伴學弟妹的心路歷程。「承擔對我來說就是用自己的身體,把握分秒利益人群,把正念正能量影響給身邊的人。」自稱「熱血青年」的慈青總聯絡人的顏明德,分享他承擔的初發心。

2015年回臺灣參與精舍志工隊,顏明德在志工早會分享並向上人懺悔,曾有一段時間離開慈濟。上人卻很溫馨地勉勵顏明德:「現在回來做慈濟,還來得及。」上人輕輕說「還來得及」這四個字,讓顏明德深刻感受到上人對年輕人的期許。

在大學畢業的2018年,顏明德和慈青團隊一起回臺灣花蓮參與「海外慈青幹部營」,當時上人慈示,如今科技發達,手指一點就知道天下事,但雖然擁有高學問、善用科技的人很多,真正願意付出愛心的人卻少之又少。這讓顏明德感恩身邊就有這麼一群慈青夥伴,他們肯定就是那群「少之又少」跟隨著上人的菩薩之一。

「一顆種子要發芽成長,要有好的土壤、好的陽光和好的灌溉,要很久很久,才可以獨立成大樹。一棵樹都這麼難了,而還要很多很多棵才能成為菩提林。」推動慈青會務不容易,但顏明德相信,在眾人陪伴下每顆種子都能成為大樹:「我們每一位慈青,都是在校輔爸爸媽媽與學長姊的灌溉下成長的;我們也相信,願意付出和承擔的每一位,都可以成長成為大樹。」

「我記得那時候很流行一句『留下來,就有希望』,真的很感恩大家一起跟著彼此留到現在。」顏明德說:「過程中也難免會面對風風雨雨,可是就有一句話,就是『有承擔才會有成長』。」

陪伴南洋理工大學慈青的鄭景雲,見證校園慈青近年的成長和挑戰。她坦言,南大地理位置偏遠,出外參與活動不易,加上過去幾年疫情多變,活動隨時因應防疫措施調整變化,但慈青幹部們沒有退縮,仍願意承擔。

鄭景雲欣慰地說:「這兩年期間,南大慈青團隊逐漸壯大,慈青幹部也會主動發心要辦活動,很開心看到他們的用心與成長。」

而陪伴學院慈青(JIPOS)(註)的慈青學長劉子銓則發現,雖然每一位學長姊的陪伴方式都不同,但大家方向一致,磨合中培養出默契,能互相補位。他也很感恩校輔爸爸媽媽和學長姊,在兼顧事業家業之餘,仍無私陪伴。

◎同師同道同志願

疫情期間,東區培訓組為了讓新進、培訓慈誠與委員,保有做慈濟的熱忱,制定各式各樣的保溫和培育人才項目,包括菩提帶新芽的「同班同學計畫」,兩年來成功培育出一批有願力和承擔力的幹部。

這項計畫,讓新進和培訓慈委透過影片深入慈濟法脈,也要定時「交功課」,「同班同學」之間從不認識彼此,到大家互相分享、說慈濟,培養出深厚的法親情誼。計畫負責人林志華說:今年進入第三屆,看到大家的進步,更堅定組長們的信心,繼續帶動下去。」

疫情期間,組長鼓勵學員晨起薰法,設立薰法香線上共修平臺,「同班同學計畫」學員之一楊佩文,因為承擔了薰法香的音控,天天薰法不缺席,最後決定轉葷為素,不欠生命債。

疫情讓所有活動幾乎停擺,楊佩文說,在這樣的困境中,還好有團隊陪伴,有組長想方設法讓「同學們」能繼續精進學習。「組長們帶人帶心的身行典範,讓自己真正受益,也更瞭解受證的意義。」楊佩文鼓勵大家把握因緣,發揮生命的價值。

資深志工常保精進,維繫過去的道心,延續已累積的行動與經驗;另一方面,新生代志工勇於承擔,用心接棒傳承,無論新舊志工的發心立願,都離不開把握因緣。

「善哉慈濟人,嚴冬化陽春,行貫菩薩道,喜捨無遠近……」在 2021年至2023年期間,新受證的慈委輕輕走出舞臺,柔美的〈心願〉手語演繹,把慈濟人慈悲情懷,大智、大仁和大勇的精神,穿插著所有本地志工付出承擔的畫面中一一呈現,為志工場次拉下帷幕。

註: 學院慈青(JIPOS)於2010年4月4日正式成立,由初級學院(JC)、工藝教育學院(ITE)、理工學院(Polytechnic)、新加坡管理學院(SIM)和其他學院(Others)組成。

圖左 :自認膽怯內向的蔡雅香(左四)在薰法香時,負責總結和帶動分享,她感恩自己跨出第一步,才會有進步。[攝影者:蔡佑良]
圖右 :「我記得那時候很流行一句『留下來,就有希望』,真的很感恩大家一起跟著彼此,留到現在。」慈青總聯絡人顏明德(中)感性對慈青團隊道感恩。[攝影者:黃建興]

圖左 :新生代志工分享後演繹慈青會歌手語,現場慈青學長姊也即興到臺上一起參與。[攝影者:黃建興]
圖右 :「同班同學計畫」負責人林志華(中)和負責音控的學員楊佩文(右),分享疫情間社區志工的保溫和培養。[攝影者:卓嘉苓 ]
圖左 :2021年至2023年期間新受證的慈委緩緩走出舞臺,柔美的〈心願〉手語演繹,為志工廠拉下帷幕。[攝影者:蔡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