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淨心如玉追隨上人 媽媽菩薩心發菩提

淨心如玉追隨上人 媽媽菩薩心發菩提

E-mail 列印
本文原是,2015年年末「子藏課程」中屏東人文真善美志工們完成的稿子,但因精舍文史處「子藏」撰寫的種種「條件限制」,文稿雖然一再修正,但終究沒有發表面世的機會。

2023年5月1日午後二時許,屏東里 港鄉第一顆菩提種子,資深委員藍陳玉心師姐(委員編號1466)安然離世享壽九十一歲。

走過日據時代末期的藍陳玉心,臺灣光復那一年大約是國小三或四年級的年歲。光復之初百廢待興,在生活困頓的年代尤其是女孩子,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國小課業者似乎很少。同時半調子的日式教育要銜接中華文化的教育,似乎也是相當困難。

經過日據時代的宗教信仰,直到日本人離開多年,臺灣人的所謂的宗教信仰,幾乎是神佛不分,唯一相同者或許只有執香敬拜,佛神鬼全是與地方民間信仰混為一談。

有著少女情懷的玉心,並不想嫁給農家子弟務農一生,父母也如她的願,讓她在1955年12月25日與任職里港鄉公所財政課的藍明山結婚,婚後生下二子二女,長女剛出生不幸夭折讓她難過,但日子還是要繼續過下去,而持有營業執照的陳玉心在家經營罐裝瓦斯的生意,一家生活和樂。

當時(1987年)女兒藍鶯芬北上就讀臺北工專化學工程系時,原本以為鼻子過敏的症狀日趨嚴重,多次就醫未能找出病症。隔年(1988年)在國泰醫院詳細檢查之後證實,罹患了鼻咽癌同時已經是末期。

彷若晴天霹靂打亂了這一家子的和樂,女兒的未來籠上深深的陰霾,未來只在深不可測的陰暗某處。

或許二十多年前的癌症醫療如同走在沒有方向憑藉當中,雖然病在兒身但父母內心傷痛或許更甚她,藍陳玉心強忍不捨更不敢在女兒面前落淚,怕影響她的心情。

當時,醫生的見解:鼻咽癌或許可以治療和有效控制,但是必須立即以最快速度將那即將視神經的腫瘤阻斷,否則,即便病情已受控制,但仍無法避免因腫瘤的壓迫而造成左眼失明之苦。

然而,有得必有失,使用化學藥物固然可以快速阻絕腫瘤壓迫視神經的危險,但相對的化學藥物的治也加快組織的破壞,使整個治療過程中受口腔、食道的潰爛之苦提前到來;如此情境無疑使整個療程中更添雪上加霜。

六神無主的藍陳玉心,心中閃過的一道光明是民間信仰「也著人亦著神(閩南語)」的信念。跟著朋友到台北某宮廟祈求,愛女心切的她更是每天早上在住處跪拜對空許願,祈求媽祖婆的照顧,保佑女兒的身體康復。看女兒因照射鈷六十及注射化學藥劑造成口腔潰爛無法吞食,藍陳玉心想方設法地將食物打成汁讓女兒飲用,「有吃有行氣,就算喝一兩口,對身體攏是好的。(閩南語)」媽媽心疼孩子的心溢於言表。

里港媽祖廟雙慈宮香火鼎盛,是當地百姓的信仰與精神依賴的所在。陳玉心趁女兒十八週治療結束回家,來到媽祖廟誠心祝禱擲杯與媽祖溝通。

癌症得以控制卻可能關閉了靈魂之窗,未來歲月的生活或許更陷於另一處無間的黑黯無法出離。心中雖然不忍但想要放棄治療的陳藍玉心,希望人人心中虔誠信賴的媽祖娘娘能給她一個,增強決心的答案!

「菩薩會說話?」菩薩不是在天上?不是在宮廟中受天下蒼生焚香禮拜嗎?菩薩真的會說話?

那一日來到雙慈宮的陳藍玉心,遇見了方才參訪過後山靜思精舍的朋友陳宏都,他是高雄區慈濟志工。彷若菩薩在人間活靈活現的描述,似乎打動了藍陳玉心無助徬徨的心,既然後山有活菩薩應該就能當面溝通,不是嗎?

1988年某一天,藍陳玉心懷著一顆揣揣的心搭上了慈濟列車,跟著大家來一路顛跛迴轉,走過台東山區與海邊不甚平直寬廣的公路,終於來到位於新城鄉康樂村的靜思精舍。

如此窄小的精舍,住著朋友口中的活菩薩?

四十五年前的靜思精舍,當藍陳玉心參訪的這一天正逢天降大雨。簡陋的精舍內,似乎叮叮咚咚傳出不似梵樂的音樂聲響。藍陳玉心十分好奇,這佛教的大殿中播放的是怎樣的音樂呢?

大殿上擺滿大小不一的鋁鍋、木桶甚至各式不同的盛水器具。沒有真實瓦片鋪頂的大殿處處滲漏著雨水,由器具盛水量不同,因產生不同滴水聲響,進而眼「演奏」出如此非凡的「梵」音。

雨後的農園中,常住師父們彎著腰忙著農務,簡單的交談中,藍陳玉心對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叢林修行與佛教出家眾的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來到方才啟用仍有部份工程進行中的慈濟醫院,更由 證嚴上人開示中明白,醫院工程的進行一個月二次發放工資,但經費著實不充足,總是要在臺北的慈濟委員勸募匯來善款,才有錢發工資。

當下藍陳玉心和大家心裏的疑問是一致的,為什麼不要等到有錢再蓋醫院呢?

「等不及,我的心很急,因為我是為著『不捨』才要來蓋醫院。」

證嚴上人的話語,深深映入藍陳玉心的心底,泛出了陣陣的酸楚;怎麼會有如此偉大的出家師父?自己修行常住的精舍如此滲漏不堪,竟而不捨花蓮的病患遭受病苦的悲心,彷若老牛拉車般的辛苦要把醫院蓋好進行救人的工作?忍不住不捨的淚水早已佈滿藍陳玉心感動的臉龐,當下更暗自發願,回家後要幫師父勸募。

心中發願要為師父蓋醫院進行勸募,踏出家門後才想到究竟要如何勸募?要如何讓有悲心的人們掏出錢來又信任的交給自己呢?

在媽祖廟遇到熟識的人,在聊天的過程中,藍陳玉心提起到花蓮參訪精舍的感想,同時也邀約大家一起來做善事。

「我第一位會員,現在他還是會員。」藍陳玉心說。

「當時他拿起紙筆寫了五個家人的名字,當我拿到善款也是第一筆善款時,那種歡喜的感覺應該就是是法喜充滿吧?」

沿著馬路,走在鄉間遇到親朋好友的家就進去介紹慈濟,也邀請一起做善事捐款蓋醫院,就這樣藍陳玉心開始收功德款。「非常感恩大家相信我將善款交到我手上。」

慈院建院之初,病床一床要一萬五千元,經濟考量下,經營瓦斯行的藍陳玉心頗有見地的,鼓勵很多會員用分期付款來捐病床為自己種健康因。

投入慈濟勸募無所求的藍陳玉心,在為慈院工程勸募的當下,對宗教的信仰對所謂菩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認知,用心體會上人開示的藍陳玉心更加明白,身體的病痛本就該交給醫生,唯有慧命的增長得經由菩薩的教誨做中學、學中覺。

藍陳玉心1990年於花蓮慈濟醫院佛陀問病圖下,經證嚴上人授證成為慈濟委員後,1990年至1994年間,更加用心的帶會眾回花蓮參訪,讓會員能深入了解慈濟。

除了慈善救濟貧民外,更因花蓮對外的交通不便,常有病患等不及到臺北醫治就往生了,慈濟在花蓮蓋醫院是為了要救人命,也是解決因病而貧的貧病相依問題。就因如此,參訪會眾看到慈善與醫療的重要,幾年下來藍陳玉心收款的會眾不斷的增加當中。

慈濟中的特有名詞,雞母帶雞仔囝(閩南語)。「帶小雞出來做委員」是慈濟委員用心帶動有心的會員,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做著募心募款的工作。

都是從慈濟茶會開始的一念心,紀媽咪的分享更是讓人感動而發願做慈濟。

「我帶出十一隻小雞受證做委員,不分男女都很用心做慈濟,到現在仍不懈怠,精進於菩薩道上。在四合一以前有人已經是慈誠大隊長,像許美雪本身更帶動一家兄弟姊妹與子女用心投入慈濟的菩薩道呢!」紀媽咪分享。

人生無常,在醫院更能體會生老病死苦。

1995年開始,藍陳玉心專心致力於醫院志工的付出,每個月都會到花蓮,一年十二個月都不間斷。

後來為了不讓瓦斯行的經營牽絆著志工行的付出,在徵得夫婿同意下,將瓦斯行的經營牌照售出,一心一意投入慈濟四大志業的付出。

大林慈院興建那年,2001年1月圓滿了慈濟榮譽董事,付出無所求的藍陳玉心說:「大林慈濟醫院蓋好,我先去花蓮後再去大林當志工,一個月有十五天做志工。」她表示,在醫院裏,不管是患者或是家屬、醫生護士都是老師,更不時與會眾們分享在醫院遇到的感人故事。

當時一位從臺北轉來花蓮慈院的病人需要大量輸血,但是這位是茹素數十年患者,不願意讓醫院為她注射「來路不明」的血漿。就因聽說慈院是佛教醫院,最後患者兒子在醫生建議下,將媽媽轉到慈濟醫院就醫,她的思考或許是,宗教醫院血庫的血或許是「素食」者捐的。

同樣是來自血庫善心人士所捐的血,慈濟一樣無法保證那一袋血是茹素者所捐的血液。志工期間,藍陳玉心前去關懷時了解這位老媽媽的心念是,如果用醫院的血是葷食者所捐,那是對佛祖不敬不守戒的心態。

問明原因的藍陳玉心對這位老人家說:「我跟了師父後才開始茹素,如果把我的血給你,你接受嗎?」「你真的要給我嗎?」終於這位老媽媽完成了輸血的療程。

有一次,在病房看到護理人員幫病人通腸,還把手拿到鼻子聞一聞,藍陳玉心當下很好奇的問:「為什麼要這樣做?」護理人員回答:「要聞臭味到什麼程度,才能告訴醫生病人的情形。」

當下的藍陳玉心萬分的感動,覺得志工除了付出之外更能學到很多知識與常識,因此常常鼓勵「雞仔囝們(閩南語)」到醫院做志工,因為在醫院可以聽到感人故事增長慧命,更能分享所見所聞與見苦知福的體會心得。

在志工早會曾聽到某大醫王分享,有一位老病人來看診,跟他說:「人若老有三好,吃飯好,睡好,等死好。」當下證嚴上人有開示:「老人有三好,經驗豐富好、健康長壽好、走入社會做志工最好。」

「是啊,做志工最好,像我做到八十多歲,越做越健康,越做越歡喜。」藍陳玉心說自己不是認識很多字,可是上人的書都看得懂,她可以把書中的故事講出來,讓人聽了覺得那本書很好而請購回去,歡喜有人買書,她指出,會買就會看,就會講上人的法,讓更多人知道學佛很好,做善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這也是每年慈濟舉行歲末祝福法會上,都能看見藍陳玉心「堅守」在靜思人文的攤位上,用心的為會眾推介上人著作與靜思文物的原因。

時間是最無情的也最公平,不多不少每個人同樣是一天二十四小時。

「做無錢的代誌賺著的是歡喜,呣是用金錢會當買著到(閩南語)。」在慈濟世界無役不與的藍陳玉心以自身歡喜付出經驗,不時誠懇鼓勵會眾要把握因緣趕緊出來做志工,不管是醫院志工或環保志工,還是福田志工都歡迎大家作伙來。

平時用心於環保回收的藍陳玉心,與許圓師姊一起環保回收時,在滿心歡喜下兩人用歌仔戲的歌調唱出了:「一做環保身體好,二做環保智慧高,三做環保沒煩惱,四做環保是非無,五做環保最惜福,六做環保是修行,七做環保減垃圾,八做環保消災禍,九做環保子孫好,十做環保心淨土。十全十美是環保,同心疼惜咱寶島!(閩南語)」

十年經過,不少人翻唱閩南語版或國語版本,或許大家根本已經忘了這位原唱者的陳藍玉心,但是她依然健康的唱著它在環保場歡喜付出。

付出無需挑時間與狀況,簡單的言語或小故事就能深入人心讓人感動。往往在訪視的過程中或靜思人文攤位上,學佛多年的陳玉心智慧增長而口才便給,簡單的話與就能將 上人著作推出:「這一本當中上人說了一百故事,一天讀幾則很快就能讀完,下一回就能說給會眾或照顧戶聽啊,不是嗎?」由於親身的「示範」帶動,在年輕志工眼中,藍陳玉心搖身一變成了「教授」傳授了訪視關懷的秘訣,同時將 上人的法髓推介出去了。

一輪明月高掛天空,初夏的涼風送爽。

當家務告一段落後,藍陳玉心坐在椅子上拿起遙控器打開電視,螢幕中 證嚴上人正提及,1993年尼泊爾大水災時,啟動了很多人發揮愛心,慈濟在佛陀的故鄉,為受災區三縣四地援蓋大愛村一千八百戶,於1995年2月18日正式啟用入住。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芮氏規模7.3強震,賑災醫療團在義診結束後前往探訪。二十年過去了,世代交替,許多年輕人或孩童並不知道大愛村是誰建造起來的。

「有一位十二歲男童就說,『你們哪裡來?』我們慈濟人就回答他說,『我們臺灣來。』男童說,『哪有可能,我們這裡叫做臺灣村。』」原來這個村是臺灣來建設的,他們把那一分的感恩心化為形式,居住在那裏的人稱它是「臺灣村」。

藍陳玉心聽到這些話時,腦海中浮現當年她為尼泊爾水災勸募大愛屋的情景,萬萬沒想到它真的叫「臺灣村」。

「長輩將錢財留給子孫,子孫的感動能有幾年呢?兩年或三五年吧?但若用做善款來賑災或國際賑災,受惠的災民或許將永遠記得這筆來自台灣慈濟的救助。」藍陳玉心說。

1993年慈濟在佛陀的故鄉援建大愛村,藍陳玉心,以如此言語竟然募得36戶大愛屋的善款。

這樣的悲心肇因1988年參訪精舍與慈濟醫院點燃心中的不捨與不忍。

讀書時花樣年華罹患鼻咽癌幸得痊癒的藍鶯芬也就是藍陳玉心的女兒,在母親尋根歸來法喜的分享中,引發好奇也親身前往靜思精參訪。

人生得遇良師是最可貴也是最大的福報,精舍參訪後的藍鶯芬成了母親的最佳秘書與司機,為識字不多的母親抄寫功德簿,更開著車載著母親四處訪貧訪視。

當年將病交給醫生將慧命交給菩薩,現在也是公務員身分的藍鶯芬,近年將存款提出來圓滿了慈濟榮譽董事。藍鶯芬發願菩薩道上永遠跟隨著母親一起精進,更發願來日自己退休時間到時,也會穿上慈濟柔和忍辱衣緊跟 上人的腳步行在人間菩薩道上。

身為屏東里港地區第一顆菩提種子的藍陳玉心,一路走來其實心中有著三個小小的遺憾。

第一當年認識慈濟時已年過五十,無法骨髓捐贈。第二正因年歲的關係,無法投入教育志業的懿德媽媽付出。第三也是高齡無法投入國際賑災的行列。

因此,藍陳玉心不時呼籲大家,把握當下緊來做慈濟。

圖左 :志工在活動中總是堅守靜思文物推介上人作品。[攝影者:陳潁茂]
圖右 :老來體力不繼師姊仍推著輪椅收功德費。[攝影者:邱瑞連]

圖左 :老來體力不繼師姊仍推著輪椅收功德費。[攝影者:邱瑞連]
圖右 :志工在竹筒回娘家區與會眾投竹筒閒話家常,並感恩會眾日日發心存零錢來幫助苦難的人。[攝影者:吳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