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化無用為大用 發揮生命的良能

化無用為大用 發揮生命的良能

E-mail 列印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這句靜思語讓盧俊輝有很深的體悟,一直推動他在慈濟精進,珍惜付出的每一個當下。

盧俊輝的前半生充滿艱辛與血淚,為生活與家庭辛勞奔波;遇到慈濟,讓他找到生命的依歸及價值。當 他病了,毫不猶豫地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希望能化無用為大用。

◎願用有限時間 發揮生命良能

「師伯,您要加油喔!」

「師伯,人文真善美團隊等著您回來,一起幫忙留文史。」

「師伯,大愛媽媽等著您回來幫忙拍照。」

當慈濟志工去探訪盧俊輝(濟曦),一起為他加油打氣,他縱使因為病重無法言語,依然會以動作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他跟志工一起比加油的手勢、握緊對方的手、合掌感謝大家的祝福;甚至聽到人文真善美夥伴的「呼喚」,不禁抱緊對方。他心中也很想一如往常與大家並肩在慈濟付出;可是當無常與病魔來訪,一切顯得那麼無奈;縱然心中不捨,卻也無能為力。

曾經,他在人文真善美團隊是「第一號全勤獎攝影志工」,隨時隨地做好出勤務的準備,天天到環保站付出,善用有限的時間與生命做大地園丁。近十年來他也風雨不改,全力配合大愛媽媽走入校園,在多所學校的晨光時段,以攝像留下不少志工的足跡。慈善訪視也不落人後,把愛傳播在有需要的照顧戶家中,如家人般陪伴。

「我沒有很多錢,但是我有時間,我要用有限的時間來付出,發揮生命的良能。」他認真投入每一項志業,結下滿滿的善緣。

可是,這樣開朗樂觀、充滿正能量的人,他從年幼卻是一路艱辛、雙肩扛著生活重擔;直到遇見慈濟,人生找到了曙光,活出了精彩人生。

◎背負生活重擔 半生奔波勞碌

盧俊輝1949年出生於大陸廣東省,1957年跟隨祖母及母親到馬來西亞麻坡與在此地謀生的父親相聚。

1960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麻坡中化獨立中學,無奈生活困頓,求助無門,只能忍痛輟學,心中一直覺得遺憾。年幼就開始當木工學徒貼補家用,1967年父母相繼因病往生,他必須負起照顧年邁的祖母及兩位年幼的妹妹之責。為了生活,他曾經與朋友合股經營精品店,也曾因無知從事非法行業。

1985年與太太陳嬋嬌(慈曜)結婚,並育有兩女一男,家境小康,卻也平淡而幸福。但是夫妻倆卻因兒子患有自閉、痙攣、智障的多重性障礙病症,前半生的日子活得非常煎熬。

約二十年的尋醫路,愛兒依然無法痊癒,於2007年忍痛將他送往療養機構。

後半生走入了慈濟,找到了生命的依歸。從今往後,夫妻二人深入慈濟志業,慈善、教育、人文、環保,竭盡所能積極投入。

◎亦師亦父陪伴 全勤志留文史

盧俊輝在人文真善美團隊承擔和氣幹事,帶領志工為慈濟留文史足跡。每一場活動中需要排勤務志工,他總是讓大家有機會付出;反之,若志工不足夠,他一定補位出席拍攝。

志工敬他如師長、父親般,尊稱他「師伯」,他沉默寡言,偶爾幽默惹得哄堂大笑,讓大家緩解工作壓力。

人文真善美志工眼中的大家長,就是這麼可愛,拍起照來卻是一絲不苟,認真專注。活動現場時常看到他,為了捕捉一個畫面而爬高蹲低,只為了為慈濟留文史、為志工留足跡。

「非常感恩這麼多年來,師伯一直陪伴著我們,留下大愛媽媽很多足跡。」

「他就像爸爸一樣的陪伴孩子,從來沒有拒絕。」

教育組大愛媽媽潘籹熹(慈曙)眼中的盧俊輝配合度高,不論是晨光時間,或者是校園愛灑,只要撥個電話給他,一定百分之百配合。從星期日至星期四,風雨不改陪著大愛媽媽在九所校園跑透透。

◎善用時間造福 發揮生命良能

除此之外,盧俊輝也陪伴太太參與訪視,他時常用小轎車載送照顧戶出席活動,用心聆聽、用愛陪伴,也拍攝不少珍貴的照片;在陪伴照顧戶的過程中,體會手心向下助人的幸福。

盧俊輝幾乎每天都會到合豐環保教育站報到,他在電器拆解區,協助拆解和分類一些已不能用的電器,提高不同類別的價值,又方便回收商收購。

「他就是這麼一個守護環境,愛護大地,付出無所求的人。」志工蔡字妹(慈向)每天都見到盧俊輝默默付出,有時看到他不小心手被擦傷流血了,往水龍頭洗洗又繼續投入工作,她趕緊幫忙上藥止血。

「來做環保,不但有益健康,可以動動腦及手腳,又做有意義的事,可說是一舉多得。」

「一天沒有來就很不自在,感覺空虛。」

他認為在家也是無所事事,就是坐著發呆或看電視;做環保,手可以活動,頭腦也比較靈光。他形容自己是一個不善於交際應酬的人,為了不白白浪費時間,就善用午後的時間來做環保,延續物命。

這樣的付出,與人無爭,與世無求,如白開水平淡卻知足,讓他覺得生活很充實又踏實。

◎無常病苦來磨 茹素行善如初

2022年盧俊輝因為心臟衰竭住院,適逢新型冠狀疫情期間,家人不方便留院照顧;縱使他處在不方便的情況下,偶爾情願以麵包充飢,依然堅持茹素。他也請家人把竹筒撲滿帶來醫院,每天一定要投錢入竹筒。

守戒行善不因病痛有所懈怠,反而益發精進。

只是,這一場病讓他的身體與精神每況愈下,日益消瘦;加上眼疾導致視力模糊,就算曾經天天用來拍照的相機,也只能可望而不可即,只能「畫餅充飢」來抒發內心的渴望。

「這一些相機是我在環保站回收回來的,不能用卻捨不得丟掉,擺設做展覽。」家中擺放了不少回收的相機,他看著也歡喜。

盧俊輝對相機有一分難以言語的情愫,太太陳嬋嬌形容,相機就如他的情人,他有空總是拿來摸一摸、擦一擦。近幾年因為病了,眼睛看不清,沒有能力拍照,他仍然對相機愛不釋手,常常手上拿著放大鏡,對著相機仔細摸索,最後忍不住嘆了一口氣,充滿不捨與無奈。

「曾經每天早上都拿著相機去校園拍照,他現在卻是無能為力,我看了也很不捨。」陳嬋嬌一路見證盧俊輝對攝影的熱愛,無奈病苦來磨,她只能用心地陪伴與照顧他。她對先生最讚歎的是:「不論身在何處,他一定堅持茹素及投竹筒;至今在家養病,投竹筒的善行並未間斷。」

◎發願捐贈大體 化無用為大用

盧俊輝在2011年1月2日參與馬六甲《無量義經》經藏演繹中的一段經文:「能捨一切諸難捨,財寶妻子及國城,於法內外無所吝,頭目髓腦悉施人。」經文讓他深深攝受,覺得自己在生活上的物質,雖然不是很富裕,可是還有健康的身體,所以從那時開始,就把握時間來付出。

當盧俊輝病了,腦海中又再次浮現那段經文,請女兒幫忙安排,過後與太太及兒子三人簽署「大體捐獻同意書」。

「我在做環保的時候,希望物盡其用;我也希望我的最後一刻,把身體捐出去,這副臭皮囊也可以化無用為大用。」


後記:
2023年4月23日早上七時半,盧俊輝在家安然往生,家人也聯絡大體捐贈的有關單位——無語良師學院 Academy For Silent Mentor(AFSM )前來安排處理後續工作,隨後盧俊輝在慈濟法親家人的助念聲中,圓滿此生的心願。

圖左 :盧俊輝(第二排左二)帶領人文真善美團隊,為慈濟留下文史足跡。【照片:蘇心怡提供】[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參與經藏演繹,經文讓盧俊輝深深攝受,把握時間來付出,甚至願意捐獻大體。[攝影者:江妙珍]

圖左 :志工盧俊輝幾乎每天下午都到環保站,協助拆解一些已不能用的電器,他說:「來做環保,不但有益健康,可以動動腦及手腳,又做有意義的事,可說是一舉多得。」[攝影者:林美福]
圖右 :志工潘籹熹由衷感激盧俊輝陪伴大愛媽媽走入校園,拍攝留下足跡。[攝影者:倪文正]

圖左 :盧俊輝幾乎每天都到環保站做環保,他認為可以善用時間,動動腦及手腳,又在做有意義的事,一舉多得。[攝影者:江妙珍]
圖右 :志工蔡字妹表示,盧俊輝是一個守護環境,愛護大地,付出無所求的人。[攝影者:江妙珍]

圖左 :一心投入攝影的盧俊輝,為慈濟留下許多寶貴歷史足跡。[攝影者:江妙珍]
圖右 :每逢義診日,志工盧俊輝(右一)與陳嬋嬌(右二)都會協助載送照顧戶林素清(左二)與孩子許偉雄(左一)到慈濟會所。[攝影者:江妙珍]
圖左 :盧俊輝堅持日日行善,投錢進竹筒撲滿,趁著出席「2022年歲末祝福」時,捐出善款。[攝影者:林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