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學習陪伴 打造孩子的「快樂天堂」

學習陪伴 打造孩子的「快樂天堂」

E-mail 列印
在竹翠園公寓(Woodsvale Condominium)一處不起眼的活動廳裡,回蕩著大人孩子的歡聲笑語,原來這天(12/9)是 「快樂天堂」課後伴學趣(Kidz Hideout)在2022年的最後一 場活動。

平常活動都在慈濟人文青年中心舉行,這天特地移師到公寓的活動廳,現場布置了精美的裝飾和照片,青年中心的職工和志工策劃了尋寶遊戲,還精心準備祝福卡片和零食小禮包,希望讓學童能在這場告別慶祝派對,感受到賓至如歸。

◎從陌生到熟悉 建立彼此的信任

孩子們圍成一圈,回顧過去一年在「快樂天堂」計畫的精彩時刻,孩子對一個個活動如數家珍,非常興奮,顯然相當投入其中。其中一位孩子把自己製作,寫滿孩子們署名的畫作,作為臨別禮物送給工作人員。看似簡單的舉動,卻意味著從陌生到熟悉建立的情感信任,體現了「快樂天堂」計畫對孩子的正面影響。

「快樂天堂」是青年中心和德賢小學自2022年初起展開的「伴學計畫」,旨在透過長期的課後交誼和課業支持陪伴,促進學生身心成長。德賢小學二十名小四和小五生,每週三和週五都會到慈濟人文青年中心,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

這群學童多來自面臨重重挑戰的家庭環境,行為舉止和心理都需要高度關懷,通過這項為期四十六週的計畫,當中包括青年中心團隊及合作夥伴特別策劃的二十一項活動,許多孩子的情況逐漸改善。

青年中心的青年外聯專員莎麗法表示,策劃團隊一開始並沒有設下太多預期和期望,也沒有規定一定要「改善」孩子哪方面的指標,而是先慢慢引導孩子適應、融入參與。

◎三者拉近距離 看到孩子的改變

莎麗法說:「我們盡最大努力管理自己期望,並展現我們所能呈現的最好榜樣,與孩子們作有意義的交流,希望能夠幫助他們。」

雖然沒有具體設定一定要達到的目標,但一年相處下來,孩子們的確產生了一些「化學反應」,他們和職工、志工拉近了距離,有了歸屬感,莎麗法表示,可以看到孩子有積極正面的改變。

這些積極正面改變,包括注意個人衛生、主動保持自己周圍的整潔,以及學會在別人說話時傾聽。這樣行為舉止的變化看似微小,但正是這一件件微小的事,促成更大的改變。

青年中心經理林杏純表示,即便負責策劃的職工和志工許多已為人父母,但面對這群高關懷學生,團隊也學著把自己重新歸零,改用孩子的角度來交流。

林杏純說:「每個孩子面對的問題都是獨一無二的,在計畫開始的前半年,策劃團隊在每次活動都像經歷了無數次的學習、放棄和再學習,直到現在我們仍在嘗試更理解他們。」

她透露,團隊成員很努力地嘗試理解孩子和他們的家庭問題,但有時情緒太過投入,影響個人心理狀況,情緒低落、不堪重負。因此林杏純說,儘管團隊很想幫忙解決孩子的問題,但其複雜程度已經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大家最終還是專注地以能力所及的方式,來支援孩子們。

◎珍惜自己擁有 全心全意愛他們

「快樂天堂」團隊共有二十四名固定的慈濟志工,其中五十九歲的志工謝麗萍坦言,在剛開始的幾次活動裡,參與計畫的孩子們行為看似吵鬧、粗魯,和她以前帶過的小孩很不一樣,讓她留下不好的印象。但在和孩子相處後,謝麗萍了解到他們的不容易,很快就對孩子改觀了。

新加坡大部分孩子,都能在家庭庇護下安然成長,但謝麗萍現在親身體會到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她說:「了解所有孩子背後的故事後,我開始對他們改觀。像我的孩子和孫子是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但這些孩子卻不一定享有這樣的成長環境。」

證嚴上人曾說:「用媽媽的心愛別人的孩子,用菩薩的智慧教導自己的孩子。」謝麗萍表示,「雖然他們不是我自己的孩子,但我想全心全意地愛他們,讓他們知道,即使在學校被貼上標籤,但他們可以放心地來這裡(參與這項計畫)。也讓我充滿感恩,要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也要善待家人,多關心他們。」

◎志工學習傾聽 從孩子角度看世界

志工們像朋友般以愛和耐心引導孩子,莎麗法形容志工就像團隊的「手腳和眼睛」,「有些孩子與志工關係特別好,所以孩子可能會找他們傾訴和尋求建議。」

除了要倒空自己,志工也學習傾聽,改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她說:「志工的傾聽尤為重要,他們給孩子鼓勵和保證,讓孩子知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志工本身也100%投入,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五十七歲的志工盧俊威,總是像父親一樣和孩子打成一片,雖然盧俊威有兩個長大成人的孩子,但和「快樂天堂」的孩子互動,對他來說仍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嶄新體驗。

盧俊威分享,自己盡可能去了解孩子感興趣的新科技和新玩意,以及他們對金錢看法。他遇見有個孩子想要儘快工作賺錢,這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他也理解到,是經濟壓力讓孩子不得不考慮放棄學業,因此除了陪伴和關愛學生,盧俊威也嘗試多給孩子一些生活準備和人生建議。

「快樂天堂」每週有兩場活動,廖秀添是唯一風雨不改、每一場如期支援的志工。身為退休補習老師,七十六歲的廖秀添擅長與不同個性的孩子打交道,見證孩子的成長是她持續付出的動力。她也相信,「快樂天堂」不同的課程體驗,會在小朋友心中種下種子,有一天會轉化成面對生活挑戰的能力。

廖秀添說:「希望我們能與這些孩子保持聯繫,只要他們把慈濟的教誨和靜思語聽入心中,他們就可能會在做事時,想起並應用這些教誨。」

團隊裡的每個人都獲益匪淺,林杏純說:「是這群孩子打開我們對事物的不同視野,他們所處的複雜家庭環境,超出了我們的想像,讓我們知道世上沒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志工需要培訓 繼續陪孩子長大

目前「快樂天堂」工作團隊正在制定計畫,改善現有的課程結構,下一批學童參與的時間將從目前的一年,延長到兩年,以便更深入地接觸這些孩子,並嘗試解決他們所面臨問題的根源。

青年中心也計畫拜訪每位學生的原生家庭,傳遞「快樂天堂」的善意。林杏純說:「我們想做家訪,與家長們更密切地合作。我們也一直在與兒童心理醫生討論,請他來培訓我們的志工,教導志工如何管理和應對兒童的情緒。」

青年中心也計畫對志工進行專業培訓,助他們在課程中更好地應對孩子,林杏純說:「我們想培訓好志工,這樣他們就不會像今年這般,有些措手不及,邊走邊整隊,我們肯定會進步。」

2022年只是「快樂天堂」初始的摸索和嘗試,未來的工作還要一步步向前進行,莎麗法說:「孩子的成長,並沒有所謂的『終點』或『成功』可言,我們也從中學習很多,我認為社區裡的確需要類似計畫,讓這些高需求孩童來參與。」

「如果像我們這樣的小團隊,能夠影響近二十個孩子的變化,想像一下,如果擴大活動規模,我們可以説明和影響多少人呢?」莎麗法說明,今年只是邁出了一小步,就像只是剛剛把腳趾頭浸入茫茫大海中一樣,未來還有更多的事情,等待著去挖掘和實踐。

圖左 :志工謝麗萍(右二)和孩子互動,用心陪伴他們。提供/ 莎麗法[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邊慢跑邊撿垃圾,淨街慢跑(Plogging)是「快樂天堂」計畫的其中一項活動,參與的學童、職工和志工都樂在其中。攝/ 莎麗法[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雖然這是一場告別活動,但每個人都笑容滿面地合影留念。[攝影者:曾美珍]
圖右 :在「快樂天堂」計畫的最後告別活動上,策劃團隊精心為孩子準備了祝福卡和照片。[攝影者:曾美珍]

圖左 :盧俊威在告別慶祝活動上擔任遊戲主持人,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攝影者:曾美珍]
圖右 :廖秀添(左)正陪伴一位「快樂天堂」學童寫作業。攝/ 莎麗法[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參觀休閒農場「聚友愛」(GUI)時,孩子們體驗了木工等活動。[攝影者:許哲維]
圖右 :2022年,孩子們嘗試了不同課程體驗,包括有趣的無人機飛行。[攝影者:鍾光毅]
圖左 :一些孩子還在零·市集攤位上,嘗試販售他們在「快樂天堂」課堂上創作的手工藝品。 攝/ 莎麗法[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