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善人文布展 傳達佛法真義

慈善人文布展 傳達佛法真義

E-mail 列印
臺灣民風純樸包容性強,融合宗教林立,一般人將佛教定位在吃齋、念佛、放生與打坐。五月嬌陽高掛天空,接續中正紀念堂「禮敬與感恩-佛誕節慈善人文特展」,移師至慈濟臺北東區聯絡處,展期自5月18日至6月28日 為期一個月。慈濟志工期盼透過布展向民眾推廣「生活佛教」,那裡有需要幫忙,慈濟人集結眾力化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

◎佛法生活化 人人都是未來佛

布展傳達佛陀一生轉凡入聖的簡介,帶領大家走進八大聖地足跡,了解佛陀本懷,及慈濟三節合一的真義。並介紹佛陀在古印度時的藍毘尼,也就是現今的尼泊爾,兩千五百年在歷經不斷的苦修之下,於菩提樹下夜睹明星,終獲解答,決心走入人群說法度眾生。

臺北東區聯絡處位於松山車站,重要的交通樞紐,來往行人眾多,故展場除了會場內部有介紹「人間佛教現代佛陀-宇宙大覺者」、「三節合一的意義」、「四無量心」、「八正道」。外側展布「佛教八大聖地」、「佛陀重要記事」,以循序引入,期盼民眾了解佛教慈悲度苦真義。

證嚴法師依循《藥師經》的精神及《無量義經》的實踐,帶領慈濟人力行菩薩道,走入人群付出無所求。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哪裡有苦難,慈濟人即刻投入去付出,有困難的地方即是菩薩道場。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教化眾生,二千五百多年後慈濟人力行實踐。

合心志工何陳美盈一知道要陳列布展,就積極安排,邀請松山、信義、南港等地志工,大家一起來幫忙。她表示:「二千五百年來佛國尼泊爾佛教未興盛,外教卻蓬勃發展,上人希望能翻轉手心讓佛教能再興盛,靜思弟子更應秉持為師的心願積極去做。」

已有二十四年志工經歷,何陳美盈謙言自己做的還不夠,有感而言:「我們要讓今生所做,讓來生感動,不要讓來世來抱怨,今生沒有做的事。我們要讓更多人了解佛教,不只是單一拜經打坐而已,而是學習上人慈悲的心,把握這一生來裟婆世界好好的修行,做利益眾生的事。」

美盈認為不管多少民眾來參與,對外說法讓民眾了解佛教,對內更要精進並法親聯誼。她再說:「有幸跟著上人走在這一條修行大道,這條是高速公路,是通往佛法之路,沒有中間暫停,也沒有結束,只有以積極之行,一路往前修行。」

曾雅菁在導覽過程當中不斷地點頭附應,當講師提問也積極的回答。她表示導覽志工非常的優秀,透過講解過程,可以感受到志工很認真把難懂的佛學知識,都用生活化的方式傳達出來,讓聽者能很清楚了解布展圖文的意義,也更了解佛法很生活化。

曾雅菁說:「師姊說佛陀為眾生度苦,是一位大覺者,只要可以解除煩惱為別人拔苦都可以當佛,所以每一個人都是人間的覺者。」而四無量心-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也讓人感動。她再表示:「透過志工的導覽,再一次溫故知新,提醒自己心量要更開闊,要多身體力行,就可以讓更多人脫離苦難。」

謝吉祥與友人,不斷的拍攝每一幅布展內容,他對佛教八大聖地特別有感,他表示:「志工很認真,從誕生聖地藍毘尼,到證道聖地菩提迦耶、鹿野苑、竹林精舍等地,鉅細靡遺的解說,猶如親臨聖地的清靜,原來佛教不只是行經而已,也讓我們在繁忙雜亂的當下,有佛恩灌頂頓時清淨的感覺,今天真的是滿滿收穫。」

民眾陳秋美臉露開心,她笑言每年的中正紀念堂浴佛大典,都會參加,今年因為身體有些狀況無法參加。在莊嚴的浴佛現場,隊伍整齊劃一,是來自志工縮小自己呈現完美的氛圍,每一幕都讓人感動。她表示佛教總給人安祥清淨的氛圍,但對佛陀的足跡了解並不多。

今天大家互相邀約聆聽佛陀足跡的布展,對佛教的四無量心,證悟的真義,還有莊嚴的佛教聖地,她笑說有多了一點點的認識,短短的一個下午,感覺有滿滿的收穫,很開心。

◎佛法來滅苦 弭苦得安樂

當知道要承擔導覽志工時,翁素秋特地在5月14日浴佛節當日,到中正紀念堂聆聽法師的導覽。她本來以為是花蓮精舍師父來導覽,來到現場發現原來是佛教界諸山長老護持佛教共襄盛舉。諸山長老在導覽時皆以故事來顯理,讓民眾聆聽當下,輕鬆將佛法烙印在心中。

在導覽訓練時,團隊邀請大家在導覽時,不要只用文字來解釋,盡量以故事來顯理。因為人人喜歡聽故事,故事是與佛法相對應,翁素秋用提問題與民眾互動讓民眾有參與感,很快能連結下一個內容。

為了讓民眾能了解佛法並不艱深難懂,可以在生活中解除各式疑難雜症,她不斷透過網路了解佛典故事及典故內容。例如慈濟人為什麼會將母親節、佛誕節、慈濟日三節合一?原來佛陀施於慧命,母親給於生命,兩者帶出感恩的意義。

為何會有慈濟日?原來在三十五周年時,證嚴上人感恩佛陀,感恩父母,感恩眾生,慈示慈濟人要學習佛陀,把握良能積極付出,因而點出三節合一的真義。除此之外,在導覽過程,翁素秋特地國語、臺語交叉解說,細心的她表示:「佛教就是觀機逗教隨應眾生,參訪民眾年紀較大,期盼在導覽的過程中,讓人人感受有優雅的臺語,及生活佛教,能幫助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將法入心。」

黃愛惠承擔導覽志工,她把布展上的文字一一寫下來,不斷的背誦。她坦言確實承擔導覽有很大的壓力,尤其前一位志工善於說法,接在她後面備感壓力。但也不諱言說:「因為承擔導覽,更加了解『苦』的真義,原來苦是集來的。如同我現在因有壓力感受到『苦』。但透過承擔發現苦是可以滅除,所以把資料抄寫下來,也滅掉一些苦,也增長智慧。」

深具生活化的佛法布展,讓人人都因為聞法而有法度,並以佛陀慈悲為懷的精神度化苦難的眾生,讓大家能弭苦得安樂。

圖左 :大家以法相會法喜分享今日心得。[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布展傳達藉由佛陀一生轉凡入聖的簡介,帶領大家走進八大聖地足跡,了解佛陀本懷,及慈濟三節合一的真義。[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曾雅菁(右一)說:「佛陀為眾生度苦他是覺者,所以只要可以解除煩惱為別人拔苦都可以當佛,所以每一個人都是人間的覺者。」[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五月嬌陽高掛天空,接續中正紀念堂「禮敬與感恩-佛誕節慈善人文特展」,移師至慈濟東區聯絡處,展期自5月18日到6月28日為期一個月。[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志工陳寶美(左)介紹佛陀在古印度時的藍毘尼,也就是現今的尼泊爾之地,兩千五百年在歷經不斷的苦修之下,於菩提樹下夜睹明星,終獲解答,決心走入人群說法度眾生。[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謝吉祥表示:「志工很認真,鉅細靡遺的解釋,讓我們感受如親臨聖地的清靜,原來佛教不只是經行而已,讓我們在繁忙雜亂的當下,有佛恩灌頂頓時清淨的感覺,今天真的是滿滿收穫。」[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黃愛惠(右)承擔導覽志工,不諱言說:「因為承擔導覽,更加了解『苦』的真義,原來是苦是集來的。如同我現在因有壓力感受到『苦』。但透過承擔發現苦是可以滅除,所以我把資料抄寫下來,也滅掉一些苦。」[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任何人都想駐足腳步聆聽志工導覽佛陀在人間的事蹟,路過的民眾,也停下腳步聆聽將近半小時之久。[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民眾陳秋美(左)臉露開心,對佛教的四無量心,證悟的真義,還有莊嚴的佛教聖地,她笑說有多一點的認識,短短的一下午,感覺滿滿的收穫收獲,也感到開心。[攝影者:陳何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