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從一個人的修行,到有伴,到團隊;從台灣到全球各地,慈濟的愛一直都在。」講師陳志明以慈發處工作經驗,把慈善志業分為「如常」與「無常」二部分,詳細的和學員們說明,慈濟是怎麼做慈善。
◎慈善起家 愛灑全球
如常;日常一直在做的慈善工作,有社區訪視、新芽課輔及獎學金、居家安全、長者關懷據點、新住民班、偏鄉助學、二手輔具、二手電腦、街友、外籍漁工……。全臺慈善個案平均每月關懷二萬八千多戶弱勢家庭,需要更多的人力一起來承擔,陳志明邀請大家勇於投入訪視志工,為弱勢族群付出一份關懷。
無常;突發的急難事件,如風災、地震災害,或臨時發生的,需要迅速援助處裡的災難事件。陳志明舉例:持續三年多的COVID-19疫情,雖然沒有立即、明顯看到災情,卻也造成許多生命的流逝、社會經濟嚴重衰退、家庭經濟困頓、人心惶恐等等一連串因之產生的負面影響,慈濟透過學校協助和里長提報,提供安心就學方案,從案家生活和孩子就學二方面同步進行關懷與協助,也幫忙募集二手電腦,讓學童在家上網學習;另外還有購買疫苗,提供場地供民眾施打疫苗等等。
慈濟的慈善救助,始終堅持「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及時」原則,給苦難人最需要的幫助。在付出的過程中,亦秉持「濟貧教富、教富濟貧」理念,讓慈悲大愛形成善循環。然而許多人感到困惑,濟貧教富和教富濟貧看起來只是字的順序不一樣,難道有什麼特別意義?陳志明解釋兩邊的「富」,有著截然不同的意思。
慈善志業,對於生活困苦的人,給予物質或金錢上的有形物資之外,還要適時的給予精神上的支持與關懷,讓他懂得雖然生活的辛苦,心靈卻能滿足豐富,還能去幫助更苦的人,這就是濟貧教富;教富濟貧即是引導生活上或心靈上感到富足的人,去幫助苦難眾生,當一個富中之富的有福之人。
對於慈濟的慈善,陳志明提供許多數據和圖像,讓學員藍宣涵更加了解慈濟做了什麼,也更有信心面對他人的質疑。從小跟著父母接觸慈濟,大人的所作所為讓她產生許多的疑問,同時因為吃素和慈濟人的標籤,讓她和同儕間有著無形的隔閡。但是她相信,這麼大的團體,一定有其美善之處,值得探索學習,於是她來了。
「知道越多,就越站得住腳,才容易去說服別人。」藍宣涵終於了解小時候的疑問,「師公一個人,怎麼能做那麼多事?我想要一起來分擔。」因為知道越多,也越感動,信心更堅定。
◎呵護新芽 迎向光明
「孩子是弱勢家庭未來的希望。」往往弱勢家庭資源缺乏,及各種因素,致使孩子的學業落後、信心低落而走向迷途。不忍心個案家的孩子,回家後沒有適當的學習環境,慈濟志工邱樺禛便安排時間,到案家陪孩子做功課、複習課業,但是時間、人力總是很有限,能幫的孩子也有限,還有那麼多的孩子也需要幫忙課輔……。
2009年2月,邱樺禎成立永和新芽課輔班,針對社區弱勢家庭的孩子,提供就讀國小、國中、高中職孩子學業上的輔導、身心關懷和人文課程設計,鼓勵這群需要更多關心的孩子。十五年來,課輔班仍然持續陪伴孩子,早期的孩子有的已經大學畢業,投入職場工作,仍會回到課輔班教導學弟學妹,用行動回饋課輔班多年來的陪伴。
觀念影響行為,行為變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也造就出你的命運。邱樺禛分享課輔班的學姊阿雪,雖然生長的環境比人差,卻沒有怨天尤人,阿雪鼓勵自己把這當成一種「對自己的訓練」,因為這只是一時的,「只要想法改變,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阿雪目前在台北慈濟醫院任職護理師,用心關照病患和家屬,就是回報課輔班最好的方法,阿雪踏實的過每一天。
新芽課輔班同樣很需要有志一同的人,邱樺禛邀大家一起來陪伴這群需要更多愛的孩子,陪他們走過生命幽谷,迎向光明未來。學員陳慧珍堅毅的表情,舉手表示願意幫忙輔導學生。原來她也是走過一段辛苦的童年;從小和阿嬤相依為命,有次阿嬤生病被送進醫院,小小年紀的她不知該怎麼辦,還好有幾位志工,和護理師的照顧,讓她感動不已,小小的心裡許下願望,當有能力的時候,她也要做一個幫助別人的人,陳慧珍從環保志工到現在參加見習,逐步踏上她的圓夢之路。
◎選擇目標 步步踏實
長的圓圓潤潤,一臉笑意,反應靈敏,時常語出驚人,驚醒夢中人的慈濟志工王悅枝,做慈濟有著她獨特的模式。她不諱言地分享為了不要吃素,發願不進慈濟,因緣的安排,讓她房子買在永和聯絡處的樓上;2004年加入教聯會,就在第一次參加花蓮的營隊,晚間休閒時間,站在陽台上夜觀星空,突然流星劃過,「好好做慈濟」的聲音莫名從心底響起,她知道原來這是早已注定的了,是往後要走的路。
「慈濟那麼有錢,我要把錢捐給比較小的團體。」碰到這樣的會眾,王悅枝會先稱讚對方的善心,然而「涓涓細流匯成大海,慈濟就像這個大海,可以生養更多的生命。」王悅枝問會眾,想要幫大海的魚,還是魚缸裡的魚?巧妙的譬喻,幽默的言詞,讓學員們笑聲不斷。
「你選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那就一步一腳印的去實現。」愛讀書的王悅枝,將佛學、哲學、心靈學融合一體,告訴學員們如何「選擇」。選擇有下游、中游、上游三個層次;在下游選擇,只選擇想要的結果;在中游是選擇實現的方法和策略;在上游做選擇,是經過自我覺察和思考,而選擇的目標、信念、使命、價值觀等等。王悅枝說她的選擇,是要讓認識她的人,都不會後悔認識她。
今天願意坐在這裡的人,應該都已經選擇了方向;緊湊、精彩的課程安排,讓學員堅定信心走入慈濟,相伴一起實現「做好事」的願望。
圖左 :陳志明以慈發處的工作經驗,將慈善工作分如常與無常兩個部分,詳細介紹慈濟怎樣做慈善。[攝影者:李政隆]
圖右 :緊湊又精彩的見習課程,讓學員認識慈濟,深入慈濟。[攝影者:李政隆]
圖左 :永和區新芽課輔班窗口邱樺禛分享十五年來,課輔班陪伴弱勢家庭的孩子,看見孩子的成長與成就,是最開心的了。[攝影者:李政隆]
圖右 :王悅枝(中)是心靈成長課程講師,用「選擇」的議題和學員們分享,如何為自己做出選擇。[攝影者:李政隆]
圖左 :學員藍宣涵(右)認為多認識慈濟,就越站得住腳,敢跟別人分享慈濟,所以上見習課是很重要的學習。[攝影者:李政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