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溫暖滿人間
「東大靜思堂社區志工聯誼茶會」於5月21日在東大靜思堂福慧廳舉辦,共有六十九位學員參加。這次活動主旨是分享醫療,除了播放影片讓大家了解慈濟志業醫療緣起外,還邀請臺中慈濟醫院常住志工黃明月分享,她用醫療故事跟實務經驗,讓大家明白,生命不是理所當然存在,當面臨抉擇時該如何溝通,不要執著。
「當你伸出雙手,需要幫助的時候,也許您會遇見,那一雙您牽過的手。當您伸出雙手,幫助別人的時候,生命從此不同.........溫暖滿人間」,黃明月出場時,先清唱著這首歌跟大家互動,接著分享她本身的故事「說說我自己、33年前的開始」。
三十三年前,她每天很忙碌,但不知道在忙甚麼?也不知道想要的是甚麼?因沒方向所以很不快樂。後來,一次因緣關懷一位三十歲癌末女病患,直到她往生。當時一起陪伴的慈濟志工因工作忙,請她先到喪家助念,當抵達病患家門時,其實她心中很不安和恐懼,因是第一次。當她看到逝者的媽媽充滿期待的眼神,明月心不忍,不再懼怕、虔誠幫往者念佛號,突破心中對生死的迷思。
緊接著分享加入慈濟醫院常住志工過程,在醫院陪伴病患實例等等,生動演說方式,深深吸引大家專心聆聽。
學員鄭麗霞聽到明月分享,感觸良多,一般人當面對往者常會說「一切隨緣,要放下,放下」,但同樣的事,明月所說的不同且語調很溫柔讓人心安。麗霞表示,如果是她,真的講不出來,剛剛雖有作筆記,但還是當面再跟明月請益。
◎當一滴燭淚掉下來
如果將有限的生命比喻成一趟旅程,那麼臨終則是此生最後一段的心靈旅程。迎接新生命是讓人喜悅的,但在孩子成長過程,如果不懂得如何教育,將會產生很多讓人無奈心痛的事。
在醫院陪伴病患多年,各種狀況也很多,但讓她最心痛是陪伴一位十四歲孩子,僅僅三天卻是讓她永遠難忘。這孩子從小缺乏愛,家裡沒溫暖,爸爸不務正業、常進出監獄,媽媽常喝醉,長期在這環境成長,心沒依靠,結果他選擇服毒方式抗議,雖然後悔,當下打電話求救,但一切已來不及了。
明月心疼這孩子,在得知孩子隨時會離開,她讓孩子的媽媽到加護病房陪伴,母子說出彼此想法。孩子不懂媽媽為何那麼愛喝酒?媽媽表示,不是愛喝酒,而是常被打很苦,戒酒消愁。當下孩子明白,原來媽媽是愛他的,終於放下對媽媽的不諒解,彼此擁抱。
明月也到監獄探視孩子的爸爸,跟他說孩子住院的事,爸爸要她轉達請兒子等他,但他卻不知道,孩子的生命如風中殘燭,隨時會熄滅。說著說著,明月當下哽咽落淚,現場也可聽到啜泣聲,還有人頻頻拭淚。
學員呂佩玲當下眼裡泛著淚珠,她表示,這孩子因長期缺乏愛,找不到依靠而做出遺憾的事,讓人心痛。雖然後來有放下心中的怨,但已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十多年前,曾於臺北醫院就職,透過多年的臨床經驗,讓她深感陪伴真的很重要。十年來每個第一次,從不會中學習,傾聽陪伴,真誠的心,能被接受肯定,總有滿滿的愛與感動。另外溝通也很重要,怎麼說比說什麼重要。
◎讓生命歸於愛
「在有形的價格與無形的價值之間,病人用無常苦難,教我的生命價值觀,在集苦難最多的醫院裡,我不是專業人員,看到別人受苦,我很不捨,醫院是修行的道場,藉醫療志工服務,我們一起精進共修。」黃明月於分享結束時,用這幾句話跟學員共勉之。
精彩的分享,讓學員獲益良多。學員陳瑩娟表示,黃明月分享的每一則真實故事,都讓她內心感動不已,淚水止不住落下。她很認同「行善、行孝不能等」這句靜思語,覺得很重要。
這次茶會她是跟女兒洪羚軒一起來參加,羚軒目前讀高二,個性活潑開朗,擅長寫詩。羚軒表示,從明月的分享,了解她經歷過甚麼?如何陪伴他人等等,讓她感到悸動。
尤其是那位十四歲孩子,曾經不諒解父母心有所怨,明月不但關心陪伴,同時化解他心結,也完成他最後的心願,這一些都讓羚軒體悟到,輕輕一句關心的話或擁抱,都會讓人感受到愛的力量。她希望日後也能發揮生命良能,幫助他人,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圖左 :黃明月透過親身實例,分享第一次投入助念過程。[攝影者:廖名修]
圖右 :黃明月分享一位十四歲孩子因得不到父母的愛,服毒抗議,她陪伴過程,有學員感動落淚頻頻拭淚。[攝影者:王昭宜]
圖左 :學員呂佩玲本身有醫護背景,她聽黃明月分享醫院陪伴案例,當下寫下作筆記。[攝影者:王昭宜]
圖右 :學員陳瑩娟(前左)專心聆聽,黃明月分享的每一則真實故事,都讓她內心感動不已。[攝影者:廖名修]
圖左 :洪羚軒(中)目前就讀高二,她跟學員分享感受,認為輕輕一句關心的話或擁抱,會讓人感受到愛。[攝影者:廖名修]
圖右 :學員鄭麗霞(左)聽到明月分享後,有些細節來不及做筆記,特別於休息時間當面跟黃明月請教。[攝影者:廖名修]
圖左 :這次課程主軸是醫療,先播放影片讓大家了解慈濟醫療志業。[攝影者:廖碧玉]
圖右 :東大靜思堂社區志工茶會,學員報到並領取名牌。[攝影者:蔡文脩]
圖左 :活動組手語帶動,我們都是一家人。[攝影者:蔡文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