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1995年,資深委員首次統一規劃「 培訓委員」的研習課程,這個半年的培訓課程從五月開始,除了讓新人彼此建立情感聯繫和相互鼓勵,還有縱向的經驗傳承。透過小組的情感支持和系統化的完整課程,培訓委員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養分和智慧,以應對問題,並且將來能夠以高品質的服務態度投入志業,造福更多的人群。
到了2023年,高雄三民區慈濟培育組仍秉持著二十八年來強化「培訓委員」志業精神的理念。從三月開始,每月第二個週四晚上在高雄靜思堂西共修室舉行為期九個月的內部培訓。培訓課程包括公祭助念禮佛行儀、醫療志工分享和環保實作心得分享等。而在5月18日的培訓課程中,慈濟志工周惠敏以慈善志業為題,分享她的訪視實務經驗,共有培訓志工十人、資深志工二十四人參與。
◎生命勇者 迎向陽光
「『生命的勇者』,這是我關懷的第一個個案,從2014年開始到2021年結案。」 周惠敏說道,這個個案的名字叫做小嵐,她是一位獨自撫養兩個兒子的單親媽媽。小嵐因繳交長子高三檢定費用和午餐費而感到焦慮,儘管有政府補助金,但收支仍然不平衡,生活壓力很大。她的好友向慈濟提報了她的情況,志工開始每月到府關懷。每次家訪時,小嵐總是以樂觀和積極的態度看待每件事情。
長子在上國中和高中的時候也經歷了叛逆期,後來和一位從法國學習西點烘焙回來的好朋友一起開了一家工作室,有時候他們還會教授餐會的工作。
次子出生時就患有罕見的嗜依紅性白血球病變併發頑固型癲癇。小嵐經常幫助他做向前伸展運動,但每次碰到痛點,他都會退縮並流淚,然後向媽媽撒嬌。她毫無怨言地照顧次子,即使醫生曾經預言他活不過五歲。有一天志工到訪,次子難得來到客廳,看起來非常開心,不斷地發出聲音,小嵐說他也想參與其中。小嵐平時會讓次子玩硬幣投擲竹筒的遊戲,作為復健的方式。在花蓮發生大地震時,她將竹筒裡的零錢以次子的名義捐給慈濟。
2020年9月,志工送上秋節禮品至小嵐家且和母子倆一起合照,那是大家最後一次合照,因為次子在2020年12月往生。在次子往生後,志工非常擔心小嵐的傷痛,及時送上淨斯福富足小妙音,希望能幫助她度過那段傷痛的時期。
在2021年,小嵐獲頒家扶基金會全國自強母親獎,她向志工分享了自己的喜悅,也邀請大家一起品嚐長子所創作的甜點。長子也自信地分享他目前的工作和理念。「長子一定感受到慈濟人的『誠與情』,讓他願意現身並與我們近距離互動,這對他來說是難得的。」周惠敏說。
在慈濟人的關懷和志工們的幫助下,小嵐和她的家庭獲得希望和力量,並且展現出無限的潛力。
◎見苦知福 悲智雙運
「面對這種罕見疾病的孩子確實很不容易,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心力。很難想像這位媽媽為這件事所付出的心力和時間。唯一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用心陪伴她,陪伴在這件事上非常重要,可以給予她力量,安撫她的心靈。」培訓志工莊雅雯聽完周惠敏的分享後,分享自己的感動。她目前也在社區資深志工的陪伴下,關懷個案,感受到每個家庭都展現了一個獨特的故事,讓她感到自己真的很有福報,必須要感恩並滿足於所擁有的。
上人曾開示:要找到社會角落中隱藏的苦難人,並為他們拔除身、心、生活之苦,不能只有理智,一定還要有慈悲。面對苦難的人,若只有理智性的幫助而缺乏體貼的悲心,容易只看到表面,詢問他們的家庭成員及生活狀況,依他們的收入以及人口數做補助而已,無法深入分析他們受苦的根源以及徹底拔除苦難。
在慈濟的慈善訪視中,每個個案都是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透過訪視個案,志工們能夠深入了解社會中的各種困境和需求,並提供適切的支持和幫助,同時學會以慈悲心對待他人。志工們透過訪視個案也獲得成長和啟發,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並激勵自己在生活中關懷他人,共同創造更美好的社會。
圖左 :已七十幾歲的培訓志工陳金菊(右三),認真地學習,重新以年輕的心態來投入付出的人生。[攝影者:徐玉美]
圖右 :培訓志工蔡坤寶醫師(左一),在高雄醫學大學病理科服務,除了醫院工作外還到學校教學。雖然他經常忙碌,仍然用心學習慈濟四大法門。[攝影者:徐玉美]
圖左 :培訓志工李佳欣(左)是大愛臺新聞中心記者,透過學習訪視,更能報導出感動的真善美故事。[攝影者:徐玉美]
圖右 :組內培訓課程時,資深委員除了陪伴培訓志工上課,也是自己充電學習。[攝影者:徐玉美]
圖左 :培訓志工張簡煥叡說:「我發現我們必須細心觀察,因為每個案例都有許多細節。現在的人心思複雜,不像以前那麼單純,所以除了慈悲之外,還需要加入智慧。畢竟,大眾捐款是不容易得來的,我們必須善用每一分善款。」[攝影者:徐玉美]
圖右 :資深志工王碧君勉勵培訓志工要深入訪視,因為進入慈濟才有因緣走入需要的家庭關懷。[攝影者:徐玉美]
圖左 :高雄三民區慈濟培育組仍秉持著二十八年來強化「培訓委員」志業精神的理念。從三月開始,每月第二個週四晚上在高雄靜思堂西共修室舉行為期九個月的內部培訓。[攝影者:徐玉美]
圖右 :培訓志工莊雅雯(中)在社區資深志工的陪伴下,關懷個案,感受到每個家庭都展現了一個獨特的故事,讓她感受到自己真的很有福報,必須要感恩並滿足於所擁有的。[攝影者:徐玉美]
圖左 :課程中,培訓志工學習個案資料表的填寫。[攝影者:徐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