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吉隆坡靜思堂朝山 滌心步向菩提

吉隆坡靜思堂朝山 滌心步向菩提

E-mail 列印
「我放下了一切執著,腦海全都是『空』的,仿如進入另一個國度,心特別的清淨;它洗淨我多年來累積的雜念,那一刻我宛如身在菩薩十地的歡喜地。」

慈濟的朝山,從兩個善女人説起……

◎朝山溯源 善女人起

1979年7月8日,證嚴上人在慈濟委員聯誼會上,宣布要蓋「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弟子們不捨上人瘦弱的身體,扛起如此沉重的擔子,紛紛前來勸退。

臺灣北區慈濟志工王遊錦心想,上人要做事情,弟子應全力以赴。她不但募心募款,每次到花蓮,不管是日正當中或是刮風下雨,一定從蘇花公路,三步一拜,朝山入精舍。

王遊錦祈求諸佛菩薩能夠加被,讓上人建院的心願能夠早日完成,也希望上人法體安康。這段朝山路程全長超過六百五十米,三步一拜大概要兩個小時左右,王遊錦一個人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祝福,後來,她的姊姊陳錦花受到感動,也跟著一起朝山進精舍。

就這樣由王遊錦和陳錦花兩位善女人開始,首次在花蓮朝山,接下來就有同志同道的伴侶陸續加入;大家共同的心願,希望慈濟醫院趕快完成,並祈求諸佛菩薩能夠護佑上人法體安康,而朝山的活動也就這樣一直延續下來,甚至遍及全球有慈濟人的國家地區。

◎菩薩十地 去除我執

天未亮,吉隆坡慈濟靜思堂周圍聚集許多志工和會眾,眾人依序排列在隊伍中,為即將進行的朝山做準備。等待中,有人席地而坐,有人閉目靜心,眾人皆有默契不喧嚷。在路燈的照射下,影子交疊,朝山的心念,相互交匯。

「慈濟57周年」朝山活動,相隔五年,於4月23日再次在吉隆坡慈濟靜思堂舉行。約一千五百人的朝山隊伍,一念虔誠,在佛號聲的引領下,分別由靜思書軒走道、幼教走道和靜思堂園區前大道三條動線,同步邁向心靈的依歸。

此刻,晨光和煦,陽光灑在靜思堂上方,眾人恭敬齊聲唱誦〈爐香讚〉與〈讚佛偈〉,期待透過虔誠禮拜,讓身口意得到法水洗滌,身心清淨。

一步兩步三步,雙膝及地跪拜,人人步伐一致,誠心唱誦佛號,往前邁進。微風掠過,大道旁的小樹隨風搖曳,彷彿跟著眾人一起朝山。周振華(本語)曾經兩次參與過朝山,這是第三次,他感覺與往年全然不同。「不知什麽原因,我一拜下去,淚水直流。」起步俯下的那刻,周振華思緒奔騰,心情澎湃,腦海中浮現起往生的父親、羸弱的上人、兩年來疫情的肆虐、天災頻傳……

一路跪拜,從靜思堂外的大道,路經園區内的連鎖轉,再踏上大理石的協力廣場,進入人文廳,他說:「這一地又一地的跪拜,宛如身經『菩薩十地』。伏地的當下,我聞到草香、泥土香。」尤其是在唱誦《〈立願文〉》時,他說:「我放下了一切執著,腦海全都是『空』的,仿如進入另一個國度,心特別的清淨;它洗淨我多年來累積的雜念,那一刻我宛如身在『菩薩十地』的歡喜地。」

朝山結束後,望著莊嚴的靜思堂,周振華的思緒飄向千里外臺灣花蓮的靜思精舍。猶記得2016年遠赴臺灣受證,回顧當年在精舍當志工,因為時間短暫,只能幫精舍師父曬棉被;七年後的今天,他頓了一會說:「我好想回家(意指心靈的家)」說著,他淚崩了,繼續哽咽地說:「我想再回去,跟常住師父出坡,做些較粗重的工作,減輕他們的負擔……」

「人家怎麽看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你自己。」身為社區協力組長,為了落實〈立願文〉内那句「敬請上人莫憂慮」,他立願:「我要把社區帶好來、履踐我身為人文真善美的職責。」

◎縮小自我 以身作則

今年吉隆坡慈濟靜思堂複辦朝山,委員許燕萍(慈民)感到無比高興。她說:「過去三年,我們幾乎都在小小的窗口(電腦螢幕)進行活動,包括浴佛,如今終於可以實體朝山,真的很感動。看到隊伍浩蕩長,方向和動作一致,真正感受到那一刻的虔誠心。」

朝山坡道即是修行道場。由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限,當跪拜時,若不小心便會碰到對方,當下讓許燕萍深刻體會到:「必須更加謙卑和縮小自己,才能更和諧地向前走。」當五體投地時,手掌碰到地面會感覺疼痛,甚至留下紅印。她說:「這過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上人說『走路要輕,怕地會痛』,是要我們和地球共生息,所以我們要反省,是否有好好走路,怕地會痛。」

唱誦〈讚佛偈〉時,許燕萍不由自主掉淚。回首過去,她以一顆感恩心看待:「很感恩大家走過克難的三年,依然平安健康,一起為上人的誕辰虔誠祈福,祝福敬愛的上人法體安康、常住世間、法輪常轉。」

今年三月份回臺參與慈濟幹部營,讓她獲益匪淺。參訪慈濟東大園區時,獲知當區志工幾乎每個月舉辦朝山,為在地靜思堂的施工虔誠祈福,讓她非常感動。「他們從開始的幾十人、百多人到五百人來朝山,讓我看到朝山得以讓大家找回初發心,提升我們修行者的信心、毅力和勇氣。」

回臺取得妙法,身為和氣組長的許燕萍,期許自己化感動為行動,在社區落實人間菩薩招生和弘法利生。「身為上人第一代靜思弟子,我們要更精進,我要以身作則,活化整個社區。」

◎珍惜五福 把握當下

朝山前一天的一則信息,讓陳薇茹(明性)心碎了一地。「本來我們打算回精舍朝山,不過因為一些因素,所以就沒去了。昨天收到消息,我表弟五歲的孩子往生了。」說完,淚水奪眶而出,每一滴淚細訴著不捨與痛心。

今年二月,陳薇茹隨同慈濟教育團隊到尼泊爾,在藍毘尼的一所學校帶動靜思語。她發現當地的老師和學生都很喜歡靜思語。因此,她從尼泊爾回來後,就帶動社區志工製作「靜思語書籤」送給尼泊爾和印度的孩子。靜思語卡的製作別有巧思,利用紅包封做成「口」型,寓意每天都要「口說好話」。陳薇茹希望孩子,把不同的靜思語卡帶回去給家人,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靜思語。

有一回在藍毘尼,志工們一起唱誦〈無量義經〉,陳薇茹也身在其中,可是心卻掛念著未完成的任務,無法專心誦經。恰巧在她鄰座的志工因故離開,隨即走進一隻狗,就坐在她的旁邊。當下陳薇茹起了懺悔心,尋思狗兒把握因緣聽經,而她人就在此處,卻沒專注於當下。因此,她相信狗兒是來度化她的。

悲痛的心情,讓陳薇茹無法專心朝山。不過當她想起在藍毘尼的那隻狗兒,她告訴自己先放下悲傷,專注於朝山。隨著隊伍行進到廣場,抬頭望去,溫暖的陽光照射在銅門,散發著一股祥和之氣。「看到著這一幕,不知為什麼,我感覺上人就在身邊,心裡非常感動。」

這次的朝山,讓陳薇茹想起剛到藍毘尼的時候,有志工告訴他們:「有機會來佛陀的故鄉付出,都是有『五福』之人。這『五福』就是上人的祝福、家人的祝福、身體健康、財富及給自己的祝福。」這段話提醒陳薇茹自己是擁有五福的人,所以要把握因緣付出。至親往生,再次讓她體驗到不知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

朝山,可以鍛煉心志,培養毅力。朝山的過程,有人祈福,有人懺悔,有人法喜。心之所向,方向要精準,就像朝山時,步步踏實,朝著一個目標前進。上人提醒大家要對準方向,身心不離道,在菩薩道上為人間付出。

圖左 :雙膝及地的那一剎那,周振華(左)的淚水止不住的流下,往事一幕又一幕浮現在腦海中。[攝影者:李貴業]
圖右 :至親驟逝,讓陳薇如(左前)深刻體會到無常,因此警惕自己要把握當下。[攝影者:梁倩宜]

圖左 :朝山後紅腫疼痛的手掌,提醒著許燕萍「走路要輕,怕地會痛」,要與地球共生息。[攝影者:梁倩宜]
圖右 :眾人期待透過虔誠禮拜,讓身口意得到法水洗滌,身心清淨。[攝影者:梁倩宜]
圖左 :人人步伐一致,誠心唱誦佛號,一心一意往前邁進。[攝影者:李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