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大安見習培育課程 環保防災改變從現在開始

大安見習培育課程 環保防災改變從現在開始

E-mail 列印
大安區2023年見習和培訓課程,希望讓學員們了解慈濟的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再加上國際賑災、推動環保、造血幹細胞捐贈、社區志工等八大法印,並以此做為課程規劃的方向,六月分課程安排的主題是「環 保」。6月3日上午見習學員三十二位,下午培訓學員有十四位,工作人員合計七十五位,齊聚在臺北舊分會。

慈濟環保志業起源於 1990年8月23日證嚴上人在臺中新民商工演講,呼籲人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一念心一雙手 回收無量的寶

在建國假日花市做環保二十多年的慈濟志工游振輝,跟學員們分享,環保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跟食、衣、住、行息息相關。慈濟環保志工不惜時間、不重享受、錙銖必較的分類回收,他們不與拾荒者爭利,甚至還大量回收沒人要、也賣不了錢的塑膠袋與玻璃瓶。慈濟志工做環保是在「爭」什麼?不是在爭利,而是在爭取時間,希望讓地球環境崩壞的速度更慢一點;更是爭地球的千秋萬世。

游振輝問學員,有在社區做環保的舉手?現場有多位學員舉手,得到很多掌聲。他說:「您們鼓掌的雙手,就是上人要您們做環保的雙手,要做伙來做環保喔!」(臺語)

他接著分享,慈濟「做環保」的內涵,絕不只是「將垃圾做分類回收」。在全臺將近九千處的環保點以及二百八十六個環保站,除了推動資源回收,大愛感恩科技將塑料再製為衣服、褲子、鞋子、帽子和毛毯等紡織用品,讓物命再生,提升環保教育,在環保站也扮演「日間托老」及「社區長照」功能。

環保只是資源回收嗎?資源回收分類再利用,延續物命的同時兼具環保,更是愛的傳遞,如同慈濟「環保輔具平臺」發揮善循環的功能,也幫助到需要的家庭。慈濟環保一條龍,是將一般人熟知的回收利用「經濟循環」連結人類心靈層面的「精神循環」,兩者合一,啟動無限大的作用,迎向資源永續。

游振輝引用前環保署署長簡又新所言「回收是環保的最後一步,環保的第一步是不要製造垃圾。」期待人人落實清淨在源頭,簡約好生活,共同邁向「地球永續」之路。

最後Q & A時間,司儀謝明蓉問學員:大安區有幾個環保點?學員:「大安區有臥龍環保站」。游振輝說明,臥龍環保站是大安區最大的點,每週只休星期一。另外有建國假日花市、大安路的金秋、德安公園夜間環保、敦安公園,每一個環保點時間不同,隨時可來參與。

學員提問:環保站和點的差異?游振輝說,每一個區會設一個「環保站」,「環保點」是簡單的社區回收分類,每一個點可能只做環保兩個小時左右,每個點回收的資源再送回環保站統籌處理和存放。

學員黎春熔回饋分享,她年輕時一天到晚掛急診,跑遍醫院,醫生都無法告知是生什麼病。她在父親往生百日過後,當時先生服務於臥龍派出所,她打電話跟先生說要做慈濟,後來到臥龍環保站做環保;假日騎單車到建國花市做環保,她眼前看到的垃圾都是黃金,做環保十八年來,身體變輕盈了,幾乎沒有再掛過急診。

學員湯鎮權分享,之前一直在上海工作,2021下半年接觸到慈濟,每天看上人開示,開始思考忙碌的工作得到了什麼?除了錢之外,但接觸慈濟收穫不一樣。2022年3月到大陸,因新冠疫情一百天無法出門,他每天看《法華經》和《人間菩提》,體會最深刻的是信願行。2022年底回到臺灣,他每周到建國花市做環保,看到很多東西無法回收,整個地球環境地水火風天災頻傳,體會到環保很重要,但要落實不簡單,做環保對他而言就是洗心,他發願要做志工做到最後一口氣。

湯鎮權接著說,慈濟是一個很好的大家庭,他參與環保,也跟志工一起送環保輔具給需要的人,讓他體悟到人要走出來,有心去做,收穫最多的是自己。

見習學員蔣瓊姿分享,她的婆婆臥床十幾年,往生後那張電動床請環保志工載回,輔具捐出去,深怕家人說她不孝,今天聽到志工分享,很高興自己做對了這件事。

◎線上學習落實生活 環保防災向下扎根

2021年開始,慈濟基金會與政府單位以及學校攜手合作,各校勇士們透過PaGamO電競遊戲方式,學習環保防災知識。2022年臺北市大安區有十二所小學,參與「慈濟 x PaGamO環保防災勇士PK賽」,志工唐莉玲是大安區入校園宣導此活動的團隊之一。

唐莉玲跟學員們分享,地球崩壞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如何防災?如何應變?因此推動全民「環保與防災知識」的腳步刻不容緩。環保防災教育要向下扎根,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透過線上學習、線下體驗,讓教育落實在生活中。

每一個校園在老師、家長及志工的引領下,讓「教育接軌科技,用遊戲翻轉學習」,藉由有趣、豐富多元且具教育性的「電競遊戲」方式,線上學習如何省水、省電、防災,愛護自然資源,期盼將環境素養潛移默化深植孩子心中,傳達愛環境與提升防災觀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讓環境教育落實在學校、每一個家庭以及社區。

◎環保實作體驗 大愛一條龍

連接臺北舊分會本棟的人文走廊二十五號教室,目前是「樂齡環保」使用的空間,每周三讓年長行動較緩慢的志工攜伴來做環保,動動手也可以跟大家互動,也提供午餐,讓他們可以走出來,回到大安溫暖的家。更有緊鄰的北科大學生可以就近來參與環保,體驗服務學習的樂趣,青銀共聚,備感溫馨。

下午的培訓課,在「學佛行儀」的課程之後,由志工帶領學員從本棟地下二樓佛堂走到人文走廊,學員分成三組進行實作體驗。

志工游振輝表示,以往見習或培訓課實作都是借用其他的環保站,今年與團隊討論之後決定使用這間「樂齡環保」的教室體驗實作,讓學員有機會加入大安區環保這個大家庭,也邀請資深志工來解說並鼓勵新進的學員。

實作體驗區分成三站,工作人員將準備好的粗布手套發給學員,讓他們輪流體驗不同的分類項目,包含瓶罐類、紙類和拆解電腦電路板的金屬。在拆解金屬區,學員各個手拿鉗子聚精會神地拆解金屬,資深環保志工說,就是熟能生巧,拆解速度就會變快。

學員體驗了寶特瓶的分類,接著走到旁邊的大愛感恩科技參觀,由志工黃碧霞解說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的理念和簡單製程。將回收的寶特瓶透過科技做成的LED帽、LED救生圈、太陽眼鏡……,一點都看不出是回收再生產品,吸引了學員的目光。

◎學員回饋分享 改變必須行動

培訓學員江明桑第一次做環保是到建國花市,今天是第二次體驗做環保。她說,飲料沒喝完要丟掉之前要先處理乾淨,這樣對回收人員比較好,對環境整潔也更好。今天看到資源回收之後,大愛感恩科技再做出產品就是惜福,讓她很感動。

培訓學員施如貞分享自己以前很愛喝手搖飲,因為看到海龜鼻子插了一支吸管的影片,改變了她,如果真的要喝飲料一定是自己帶杯子。看到美國的氣候時鐘在倒數,我們可以為這個地球做些什麼?因此她的包包都會攜帶購物袋、食物袋和環保杯,下班後也會跟著志工做環保。

曾經帶著兒子到臥龍環保站做紙類回收的培訓學員陳秀珍說,她的兒子看到一位駝背的婆婆風雨無阻還在做回收,就說婆婆都可以做,他也可以做。今天體驗拆解金屬和瓶罐分類,新嘗試也蠻有趣的。希望能夠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地球這位母親已受傷,人人盡一點小小的力量做環保,才能慢慢撫平受傷的地球,讓地球愈來愈好。

全球正面臨更嚴峻的氣候環境,美國紐約-氣候暖化時鐘正在倒數,距離阻止溫度上升1.5度C,只剩六百多天的時間,極端氣候下,地球將不再適宜萬物生存。彭啟明教授說,風調雨順,不只是祈禱,而是大家一起用行動來維繫,一起努力。

圖左 :志工游振輝分享環保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跟食衣住行息息相關。慈濟志工做環保不是在爭利,而是在爭取時間,希望讓地球環境崩壞的速度更慢一點;更是爭地球的千秋萬世。[攝影者:蔡政勳]
圖右 :志工唐莉玲跟學員們分享,環保防災教育要向下扎根,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透過慈濟與PaGamO攜手合作,線上學習、線下體驗,讓教育落實在生活中。[攝影者:蔡政勳]

圖左 :大安區2023年六月分社區志工見習課程,在極端氣候下,期待人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清淨在源頭、簡約好生活,共同邁向「地球永續」之路。[攝影者:江孟倩]
圖右 :見習學員湯鎮權(左一)說,慈濟是很好的大家庭,他每周到花市做環保,也跟志工一起送環保輔具,讓他體悟到人要走出來,有心去做,收穫最多的是自己。[攝影者:蔡政勳]

圖左 :見習學員蔣瓊姿分享她的婆婆臥床十幾年,往生後的電動床請志工載回,輔具捐出去,深怕家人說她不孝,今天聽到志工分享,很高興自己做對了這件事。[攝影者:蔡政勳]
圖右 :培訓學員陳秀珍(左一)表示,地球這位母親已受傷,人人盡一點小小的力量做環保,才能慢慢撫平受傷的地球,讓地球愈來愈好。[攝影者:蔡政勳]

圖左 :在拆解金屬區,學員各個手拿鉗子聚精會神地拆解金屬,資深環保志工說,多做就熟能生巧,拆解速度就會變快。[攝影者:蔡政勳]
圖右 :培訓學員實作體驗紙類分類,由資深志工示範,讓學員們將紙類分成白紙和有顏色的紙。[攝影者:蔡政勳]
圖左 :培訓學員江明桑(中)表示,今天看到寶特瓶回收之後,大愛感恩科技再做出很多的產品就是惜福,讓她很感動。[攝影者:蔡政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