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培育防災士 降低災害風險

培育防災士 降低災害風險

E-mail 列印
近年來全球自然災害頻傳,災害規模與複雜性日益增加。慈濟基金會於2023年5月20、21日在新竹靜思堂舉辦第十七期防災士培訓課,有五十位學員報名参加。

課程內容包括基礎急救訓練、急救措施實作、社區避難 收容所開設與運作、防災計畫實作與驗證、社區防災工作推動與運作、個人與居家防護措施與情境。完成培訓課程並通過學科與急救技術測驗合格後,取得內政部核發之防災士證照。

◎自救互助 減災為要

佛教慈濟基金會自2020年7月取得防災士培訓機構資格,至2022年底全臺已培育約四千五百位防災士。為宣導民眾正確防災觀念及救災技能,特地舉辦為期兩日的防災士訓練,幫助民眾具備自助自救、互助救人的能力,以提升居家安全降低災害風險,為社區培養更多的防災人士。

新竹市消防局陳家慶副局長到現場勉勵學員:「面對地球環境越來越嚴峻,希望藉由防災士訓練,將防災觀念推廣給市民,就可以在未來面對災害的時候,將自己所學的東西去幫助周邊的人。」慈濟新竹區志工陳營基則勉勵大家學無止境,身為志工更要充實自己,學習如何防災救護。

講師呂學正表示現在災害只會多不會少。以前講防災,現在講減災、備災並且要架構防災安全網。他進一步說明培訓防災士,是為了配合國家政策發展強韌台灣計畫。防災士扮演的角色是災難第一時間應變人員,以自助互助為原則,進而在災難現場中減輕社區居民生命與財產損失。經防災士了解災害風險,透過災害經驗轉化便可事先防範。

課程中介紹災難應變口訣(趴、掩、穩)與實際運作演練。當地震來時,將自己縮至最小躲進桌底,一手護住自己的頸部,一手緊握桌腳,讓現場學員們親身體驗如何做好防護措施。

◎防災士的職責與任務

「師姊不要再抄筆記了,地震來了,趕快應變處理!」「頭、身體要保護好!握住、握住桌腳!」

講師吳耀清課堂出題:「現場突然來了大地震怎麼辦?」第一次模擬大地震應變處理時,講師吳耀清打趣說:「大家都不及格,陣亡!」講師耳提面命:「先保護自己,自救再互救。」經過多次練習,終於達到標準。吳耀清向學員傳達重要觀念:「防災士對自己的身分定位要很清楚,因為這是屬於沒有聲音的協調者,要配合政府推行防災觀念。」

講師陳恊志教官負責教導急救觀念。他表示學急救是要自救救人,當自己開始重視這件事,才能影響到其他人。心肺復甦術是重要的急救手段,陳恊志教官教導學員跟著節拍器節奏拍手熟悉速度,照著這速度按壓胸部急救患者進行心肺復甦術。

「這位學員,手臂不能彎喔!膝蓋張開與肩同寬,身體要稍微前傾,用身體力量下壓!」講師陳恊志用QCPR(訓練心肺復甦的成人模型監測訓練套組),講解連結急救人偶的畫面,所顯示出的按壓速度、深度、胸回彈的狀況及代表的意義。

練習完心肺復甦術的技巧,陳恊志教官接續著講解止血帶使用方法,以及三角巾頭部包紮法。彈性繃帶包紮法有很多種,講師教學員最常用也最實用的環狀、螺旋、八字等三種包紮法。講師清楚講解與示範,並且指導學員們正確的使用止血帶,以及三角巾包紮技巧。而學員們則是專心學習,把握習作機會,彼此互相練習。

◎災害情境演練 驗收所學

課程來到模擬災難情境:災民必須前往災後避難收容中心,要事先準備三天急救生活包。大家集思廣益討論熱絡不絕,提出要有水、乾糧、香積飯、證件影印本、手電筒、禦寒衣物、個人藥品、哨子……

接著有更震撼的實際災害情境演練,模擬有二百位災民,將入住災民避難收容所。各組要依避難收容所物資集結據點,事先將功能組織分成:避難收容組、物資管理組、災情查通報組、膳食供應組、環境復原組、心理支持組。依組別分配所需志工人數,讓學員們清楚了解志工中心角色分工,因應災害需求,結合慈濟師兄師姊將所有過去救難經驗與應變,觸類旁通不斷延伸。

平日裡有參與救災的慈濟志工廖連和分享,透過兩天課程,他了解日後於協助救災工作時,事先了解災害的危險與防範重性,就不會讓自己成為另一個受災者。因此現在家裡採取的防範措施,就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防災背包。

遠從中和來新竹參加課程的陳德麟,因過去曾參加防災研習,從課堂中得知防災士也是救災組織重要成員之一,他上網找到慈濟有舉辦防災士培訓課程,主動報名參加。他表示,當大災難來臨時,當下情境是非常恐慌緊張。課程中參與實際災害情境演練,了解志工中心災時實際運作機制與組織分工,是要有系統、有規劃的,感到非常震撼!也提醒自己要規劃一至三條的避難路徑與場所,以備不時之需。

在工研院上班的戴憶慈,平時很喜歡閱讀和學習更樂於與人分享。經過志工林秋子介紹,戴憶慈有感於近年地球災難頻傳,覺得學習防災課程可以自助與互助,於是報名防災士課程。兩日來她認真學習的態度很值得效仿。學員劉美玲也表示透過防災士課程,了解當災害來臨時,要如何應變等專業知識與緊急備災訓練,保護自己與家人安全。

志工許瑞芸因為住在社區大樓,覺得平日要有危機意識,以因應突如其來的意外與災害,所以報名防災士培訓課程。學員曾昭朗上了防災士培訓課程後,檢視居家環境發現有改善的空間,也覺得來上課學習收穫良多。

講師鄭琬宣語重心長的表示,雖然科技能取代傳統的東西,但傳統確是經驗無限的傳承,希望能延用於每個家庭。防災士主要是讓志工們學會,如何讓自己在災難中順利安全活下來,才能有協助者的資格。她分享學員交的回家作業,是如何找出三條離家最近的避難住所路徑,同時這也是避難包內不可欠缺的重要資料。一篇有圖有文的避難收容場所回家作業,讓她感受到學員們的用心。

圖左 :彈性繃帶包紮法有很多種,講師教學員最常也最實用的環狀、螺旋、八字,三種包紮法。講師助教到座位上協助學員們正確使用方式,學員們熱絡又專心把握機會練習。[攝影者:卓麗真]
圖右 :學員分享回家的作業,如何找出三條離家最近的避難住所路徑。[攝影者:張淑慧]

圖左 :慈濟新竹區合心陳營基師兄勉勵大家學無止境,身為志工更要充實自己,學習如何防災救護。[攝影者:卓麗真]
圖右 :慈濟基金會於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二一日在新竹靜思堂舉辦第十七期防災士培訓課,有五十位學員参加。[攝影者:卓麗真]

圖左 :慈濟志工廖連和分享,透過兩天課程,他了解日後於協助救災工作時,事先了解災害的危險與防範重性,就不會讓自己成為另一個受災者。因此現在家裡採取的防範措施,就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防災背包。[攝影者:張淑慧]
圖右 :講師呂學正表示培訓防災士,是為了配合國家政策發展強韌台灣計畫。防災士扮演的角色是災難第一時間應變人員,以自助互助為原則,進而在災難現場中減輕社區居民生命與財產損失。講師鄭琬宣語重心長示,雖然科技能取代傳統的東西,但傳統確是經驗無限的傳承,希望能延用於每個家庭。[攝影者:張淑慧]

圖左 :熟悉心肺復甦術時按壓的節拍後,開始練習正確動作。[攝影者:卓麗真]
圖右 :三角巾頭部包紮法。講師清楚明確講解之後,學員很認真練習。[攝影者:卓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