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中部以南慈青大串聯 大手牽小手即將校園開步走

中部以南慈青大串聯 大手牽小手即將校園開步走

E-mail 列印
由屏東縣政府教育處與慈濟合辦的「大手牽小手一起玩創意」校園活動,即將於2023年6月26日展開,由慈濟中部以南的慈青大串聯做陪伴,所屬社區的慈濟志工承擔隊輔,搭配縣府專業的教育講師群與慈濟環保、人文、 手作蔬食食農課程,以為期四天的營隊方式,分別在位居偏鄉的內埔國中、東新國中、琉球國中、林邊國中、恆春國中五所學校的校園展開,讓即將升上國一的學生在暑期開始前,有一個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最後一天(6/30),所有營隊的參與成員將前往高雄靜思堂體驗慈濟茶花道課程與進行圓緣。

遠從中區、雲林、嘉義、臺中、臺東、高雄、屏東的慈青合計二十七人,從昨日(6/24)開始,就有部分慈青先南下安單於屏東分會,也有於今日(6/25)一早搭車到屏東火車站。後續皆由車子接送前往慈濟東港聯絡處大會合,展開行前一日的集訓課程。

◎入校安全首要 將慈濟行儀與正能量帶入校園

「大手牽小手一起玩創意」集訓活動,在唱頌〈慈濟功德會歌〉與恭讀〈慈濟十戒〉後開場。屏東區合心活動窗口也是今日課程串場主持的慈青學長謝東憲說:「今日現場雖仍有少數的慈青是第一次念〈慈濟十戒〉,恭讀〈慈濟十戒〉就是護身符,到學校首要就是安全。今日雖無法逐一介紹各位,但大家一定要熟稔各所屬學校的窗口與對應的慈青窗口。」

屏東合心窗口黃麗香講述當初會有大手牽小手的活動構想,主因是今年三月帶領屏東縣政府教育處環境教育人員回精舍拜見上人,過程中有感國外近年慈青和教聯愈見蓬勃發展與活絡,而臺灣卻相顯沒落。所以上人慈示時,期許在臺灣將教聯和慈青的活絡找回。於是縣府教育人員認為,如果能找到銜接模式,就能讓教育的陪伴與國中小教育的銜接功能在比較偏鄉的弱勢學校彰顯,所以就想到邀慈濟來一起做這件事。

黃麗香:「有鑑於對象是升上國一的新生,陪伴人員需年輕化,也自知屏東慈青的量能不足,在課程除了需結合縣府教育的外部資源,還要突破現況去串連號召中部以南的慈青一起來成就這一件事。」整個運作過程中,她除了祝福大家以歡喜心來承接這件事,也希望大家注意自己的安全與慈濟人文感恩尊重愛的行儀,將溫暖的正向能量帶給校園的學生。

屏東縣政府教育處廖麗華科長也特別蒞臨今日的集訓課程現場,以愛的叮嚀與在座的慈青們做勉勵:「當教育處決定要辦營隊時,當下決定一定要慈青來帶,大孩子牽著小孩子。偏遠孩子雖然有點衝動,但是他們是很純樸的,希望大家能一起用溫暖的手來陪伴孩子。」

◎營歌帶動重技巧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需方法

課務團隊窗口韓碧珠帶著團隊演示四天的營隊團歌〈 幸福的臉〉、〈我的名字叫勇敢〉,同時指導與提醒慈青們在帶動過程中,尤其需要以明確生動的口令、動作來強化加深學生的記憶,如此除了能形成良好的互動,也能促進學生學習的成效。

專程自臺南慈濟中學來的顏秀雯主任,告訴現場參與各校的慈青們,「能夠參加就是幸福,遇到大家也很幸福。」她今日將自己在臺南已經十年的課輔經驗做成精華版簡報,在三十分鐘內跟大家分享。

顏秀雯主任首先分享一個案例,小男孩因為對媽媽不諒解,對師姑有敵意,對哥哥和師伯還好,經大家精心策劃辦完動物園活動後,小刺蝟變成乖順可親近,現在就讀北科大。她說:「其實弱勢孩子因為不能選擇家庭,因不能理解而選擇放棄。」

她再舉一位成大課輔班的孩子為例,爸爸中風,媽媽是外配,因為爸爸很愛生氣,會嚴厲要求孩子處理生活起居,經過老師、師姑遊說,每週五由師伯來陪伴爸爸,慢慢改善親子間關係,後來孩子高考成績相當優秀。

面臨小六學生,青春前期,有的人調皮搗蛋躁動,也有乖巧可愛,也有獨立自主我行我素,注重外表,對於他們的莽撞無理就要有超能力的讀心術,或許是這群孩子一直滑手機,還是要發揮你的熱情跟耐心,藉由團隊合作溝通、理解、同在、尊重,給他時間,空間,過程安全最重要,不可讓他們隨意離開營隊,要以正向積極引導。還有傾聽是很重要的,以孩子的特色賦予使命任務。期許大家在生命當中學習付出,學習關懷別人,多一分感恩就少一分抱怨。

「記得今天你們正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這幾天正在轉變一個人的一輩子。」看到大學生們願意來投入這項有意義活動,對即將進入青春期孩子,她感恩自己能以輔導學生經驗,該注意的、正向言語引導,在性別互動尊重,要注意與遵守的做分享,同時希望這些慈青哥哥姊姊們能夠與這些學校的學生有很好的互動,大家能夠開心留下美麗回憶。

「我在大學時參加慈青,到現在我也成為一個師姑者的角色,覺得慈青給我生命一個很深的影響,讓我覺得人生要把握正確的方向,還有什麼才是人生真正的價值,讓我的生命更有意義,不空過。」所以她也祝福今天來參加的這些慈青同學,能夠在這裡找到人生的價值跟方向。

顏秀雯:「人的一生很長,可是在人的一生當中能不偏移,能夠走在正道上,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所以我非常感恩我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接觸慈濟,給我生命一個正向的影響。」

◎相處默契重自保 努力成為孩子的學習典範

慈青陪伴學長姊顏秀雯、蘇嫺、謝東憲等,在叮嚀慈濟人文與相處默契時,針對現場慈青們的提問做回饋,希望在場慈青們能夠在有問題與狀況時,及時跟慈青窗口反應,各校的主責窗口志工們會跟學校做對接,串聯學校行政端處理,畢竟大家都是志工的身分,是不便介入校內的行政與輔導的工作。

活動後,也希望大家可以是透過窗口志工轉達的方式,或是由窗口志工來轉達問題進行溝通,或是信件、卡片與感謝,這些與孩子直接保持聯繫的事,盡可能避免不是私下去做,以免延伸其他的問題,造成困擾。

現是語言治療師的慈青學姊蘇嫺補充說,「學生會不專心的原因有可能是想玩、聽不懂或是太簡單,所以在陪伴時,要去同理和理解他的狀況,要去成為孩子想要學習的典範。」

◎燒腦探索實作蘊學問 科技創意趣味無限

科技探索與實作課程的劉寶元老師,帶來三項活動做說明,他有感而發的說:「平時他帶這三個活動是以三個小時依序帶下來,而不是只有五十分鐘而已。」

其實一節課,劉老師說他也並沒有帶過像恆春國中場的人數這麼多,所以必須現場的慈青與師兄姊隊輔們協助確認材料包的內容物數量、收納方式,當課程進行引導時,盡量做到協助陪伴程度不一的學生在這堂課中做操作。

第一個操作的是利用數學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原理,將有扣條的顏色棒組合成不同定義的三角形和做四邊形組合時,依據結構、面積大小、穩固性去做思考,最後利用這份材料組一個平面的可延伸的造型。

劉老師也以手上展示的平衡鳥,說明這本來是活動最後要做的,但是基於時間因素,所以會在課程中作為送給表現優秀的學生。然後緊接著說明第二個活動,他請大家利用三色各兩張的色紙,以摺紙的方式將平面變成為八面的立體圖形。

老師說這雖然是用色紙組合的立體圖形,但是它的支撐力是可以放上裝水的水杯都沒問題的。他也當場將成品做測試給大家看,同時再次強調大家今日能透過實作經驗,在課堂上協助參加的學生們完成操作體驗。

第三個齒輪活動,老師說齒輪在力的傳遞上會受齒輪的齒數與轉動順逆的關係影響,這個活動的目標設計是在完成組裝後,拿掉一個或二個齒輪時仍能轉動,這個設計是可以成為一個可以去測試他人的闖關遊戲。

礙於課程時間有限,大家雖努力的都想完成手上的體驗,但這只是初體驗,要留待課程進行時做陪伴協輔之用,相信老師期待著大家都是他課程進行時的神隊友與最佳搭檔吧!

◎以經驗助人 以正向陪伴

就讀臺中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三年級升大四的陳舒萍,她來自馬來西亞,主責恆春國中窗口,很早就加入慈青社。她說:「我以前有過課輔帶過類似年齡層孩子的經驗,因為過去有聽到講師的演講,所以並不會害怕,反而內心有點期待,期許自己在這次活動中能讓孩子學習如何敞開心胸。」

舒萍覺得升國中這個年齡的孩子,其實會不太願意去跟父母分享許多事,希望能透過這次的活動能讓帶動他們去學習慈濟的人文精神,把一些事勇於表達說出來不會感到害怕。

「因為我在慈濟家庭長大,爸媽都是慈濟人,從親子班到慈少自己也有參與過許多活動,因為這也是一個因緣,在媽媽的邀約,我第一次來到屏東,並加入這次的營隊,蠻歡喜的,自己會用愉悅與正向的心情去陪伴這些孩子。」舒萍也期許自己說,「對於我現在有經驗可以帶學弟妹了,我當然是希望在未來自己能以輕鬆、不那麼嚴肅的方式去引導他們去接納這個團隊。」

就讀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大一的李欣珉,主責內埔國中的窗口,他說當時是受到師姑的邀請,在2023年4月剛加入慈青,自己現在都仍是慈濟的個案,師姑師伯每個月都會固定到家裡訪視。

「在2020年時慈濟與華碩文教基金會有合作有捐贈筆電,也就是那時我去當志工協助,開始與屏東分會有接觸,並參加慈濟的活動與志工服務。其實從國小開始就有參與過志工服務活動,因為慈濟的關懷和許多社會團體的幫助,讓自己也想做個手心向下的人,把這分愛傳遞下去。」

因為就讀屏東科大社工系,欣珉想以生命影響生命,所以今年七月他開始到屏東分會社福擔任實習生的工作,他說:「這也讓我有因緣更加認識慈濟,有加入慈濟社福的意願,其實我還蠻喜歡慈濟的,但目前我想累積更多的實務經驗,如果機緣到了,我應該就會加入。」

「其實我沒太多玩樂的念頭,我還蠻喜歡當志工的,覺得念社工系是需要比較多的履歷與經驗,想在青少年這一塊是有更多的經驗是可以去學習的。國小生在銜接國中的階段,其實是很需要我們這些年輕人來陪伴他們,由我們這些年輕人來引導他們參加活動,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我們也可能帶他們一些影響。」

從慈濟志工身上,讓欣珉感受到陪伴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也覺得這些青少年是很需要陪伴的,尤其是他們在這個階段應該也很少跟父母接觸,可能很多話都不敢跟父母好好的說,就可以透過他們這些年輕人來引導說出內心的話,陪伴他們成長。

◎慈青發願廣接引 把握機緣應珍惜

雲林科技大學化材系三年級將升大四的陳瑜文,她主責琉球國中,從大一就加入慈青社,過程中還從社員慢慢晉升擔任過社長,目前已經卸任交接給下任的社長。因為之前有參加過自辦的小豆苗營隊的一些成長班課程,有接觸到高年級的學生,對於要來參加這次陪伴的營隊也沒什麼問題。比較會擔心的是,怕小琉球當地的小朋友會比較不習慣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們去陪伴,畢竟第一次見面,可能會有點生疏。

對於今日如何與國中生相處的課程,陳瑜文說:「我對於肢體接觸給予擁抱這部分印象深刻,畢竟這是一種給予鼓勵與溫暖的感覺,雖然是可以,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先經過對方的允許,不然很可能會變成性騷擾的事件。」

「我很開心能藉由暑假這個期間,邀請我的好朋友一起來參加這個活動,一方面能讓國小升國中的這些孩子有人陪伴,有人關心,還可以讓他們學習到學校以外的課程;另一方面也讓他們的爸爸媽媽很放心孩子不會在這個期間去學壞,我覺得這是很棒的一點。」陳瑜文在心裡也希望,在活動中不是只有帶給自己和小朋友之間互相去學習,跟團隊間的精神與默契也能夠藉活動經歷提升。

陳瑜文這次邀了學校四個夥伴,包括她共五人要到琉球國中去服務,因為是第一次去她形容非常的緊張,但是覺得能藉由暑假去做志工,能夠去幫助人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期間不僅能接觸各式各樣的人,也會遇到很事情值得去學習。

「像我當初就是在迎新社團博覽會,跟朋友看到慈青社覺得很有興趣就加入他們的佛學活動和其他活動。我也會跟爸媽分享,連他們都有說我在與人溝通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還有一些禮儀禮貌,都是因為在慈青社,所以學習到很多。」

陳瑜文說社會有很多有善心的人,他們可能還沒有那個良機能夠加入慈青的團體,所以她就會想多辦一些活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接引加入後就可以慢慢讓他們看到慈濟人文的美善,看到慈濟真正做的事。

來自桃園,就讀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大一升將大二的江宗諺,主責林邊國中的窗口,他說:「中正慈青社有聽師姑說在我進來前就停辦了,所以我所有的活動都是從師姑那邊聽到的。這次我還有帶另一位朋友一起來,端午連假時只搬行李回家去兩天,然後就過來屏東了。」

江宗諺當初以一分使命感報名參加這個營隊,覺得可以跟這些孩子交談溝通,給他們一些幫助。「其實我從小到大會去思考說,有哪些事情為什麼大人都不讓我們做,為什麼我不能這樣這樣。我覺得小六升國一的學生,或許也有同樣的問題,我可能就可以將我曾經的經歷去用我的想法我的話,來跟他們分享其實可以用某個角度去想,從某個角度去解讀大人的想法,讓他們從小學生上國中有一個心態上的轉變。」

「我是一個都市小孩,算蠻幸福的,在國小升國中的階段我應該是比較多的期待,期待要變大人了,沒想過之後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自覺跟偏鄉的孩子可能心境不一樣,尤其這次是到林邊國中。但是他又語出驚人的說:「其實八八風災的時候我剛好來屏東玩就在那裡,沒想到睡一覺第二天起來就淹水了,被救難艇載出。」

也因為有這段經歷,所以江宗諺說,「這次來比較想帶給孩子的是,希望他們可以學習去珍惜當下,因為永遠無法預測將會發生什麼,我們來也可能只是他們人生的一個過客,但是在當下我可以把我所學的讓他們帶到以後。」

一天溫馨相處下來,發現慈青們都好優秀,隨著集訓課程結束了,他們也分組跟著志工們要前往住宿處安單,有的趕搭船要前往小琉球的,更有要長程驅車到國境之南恆春的,也有很幸福就住在東港的,看著離去的人拖著旅行箱的背影,落寞間才猛然發現,其實精彩生動的營隊活動才將要開始呢!

圖左 :課務團隊窗口韓碧珠帶著團隊演示四天營隊團歌〈 幸福的臉〉、〈我的名字叫勇敢〉,同時指導慈青們在帶動過程的技巧時,尤其需要以明確生動的口令動作來強化加深學生的記憶,除了能形成良好的互動,也能促進學生學習的成效。[攝影者:蔡志聰]
圖右 :屏東縣政府教育處廖麗華科長也特別蒞臨今日的集訓課程現場,以愛的叮嚀與在座的慈青們做勉勵:「當教育處決定要辦營隊時,當下決定一定要慈青來帶,大孩子牽著小孩子。偏遠孩子雖然有點衝動,但是他們是很純樸的,希望大家能一起用溫暖的手來陪伴孩子。」[攝影者:蔡志聰]

圖左 :劉寶元老師示範該如何將摺好的色紙的,以相互套入的方式將平面變成為八面的立體圖形。他說雖然這是用色紙組合的,但是它的支撐力可以放上水杯都沒問題。[攝影者:蔡志聰]
圖右 :陳瑜文這次邀了學校四個夥伴,包括她共五人要到琉球國中去服務,覺得能藉由暑假去做志工,能夠去幫助人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她說:「像我當初就是在迎新社團博覽會,跟朋友看到慈青社很有興趣就加入,我也會跟爸媽分享,連他們都有說我在與人溝通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還有一些禮儀禮貌,都是因為在慈青社所以學習到很多。」[攝影者:羅清文]

圖左 :當初以一分使命感報名參加這個營隊的江宗諺說:「其實我是一個都市小孩,算蠻幸福的,在國小升國中的階段我應該是比較多的期待,期待要變大人了,沒想過之後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自覺跟偏鄉的孩子可能心境不一樣,尤其這次是到林邊國中,希望自己的八八水災經歷能陪伴他們可以學習去珍惜當下。[攝影者:張玉蓮]
圖右 :屏東合心窗口黃麗香講述當初會有大手牽小手的活動構想,因自知屏東慈青的量能不足,在課程除了需結合縣府教育的外部資源,還要突破現況去串連號召中部以南的慈青一起來成就這一件事。過程中除了祝福大家以歡喜心來承接這件事,也希望大家注意自己的安全與慈濟人文感恩尊重愛的行儀,將溫暖的正向能量帶給校園的學生。[攝影者:羅清文]

圖左 :顏秀雯:「人的一生很長,可是在人的一生當中能不偏移,能夠走在正道上,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所以我非常感恩我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接觸慈濟,給我生命一個正向的影響。」[攝影者:羅清文]
圖右 :臺中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三年級升大四的陳舒萍,來自馬來西亞,她說:「我以前有過課輔帶過類似年齡層孩子的經驗,因為過去有聽到講師的演講,所以並不會害怕,反而內心有點期待,期許自己在這次活動中能讓孩子學習如何敞開心胸。」[攝影者:羅清文]
圖左 :李欣珉:「其實我沒太多玩樂的念頭,我還蠻喜歡當志工的,我覺得念社工系是需要比較多的履歷與經驗,我想在青少年這一塊是有更多的經驗是可以去學習的,國小生在銜接國中的階段,其實是很需要我們這些年輕人來陪伴他們,由我們這些年輕人來引導他們參加活動,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我們也可能帶他們一些影響。」[攝影者:羅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