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孩子的舞臺 休士頓人文學校學藝競賽

E-mail 列印
休士頓人文學校的一項傳統,4月16日是一年一度的學藝競賽,就是以西方社會的教育風氣為基礎,鼓勵孩子既然每個星期日,都努力來學習這一個可能是很陌生、又可能是有點熟悉的語言,就應該試著鼓起勇氣,挑戰站在更 多人面前開口說中文;還有不只能說,也要能夠寫出一手的好字。

◎一個人走得快 一群人走得遠

休士頓慈濟人文學校陳俐樺校長,為孩子們的表現感到驕傲:「學校有年紀較大的孩子,他們有很多的才藝課,時間有限,讓他們在海外的中文學習更加困難,但他們表現得很好。」

中高年級朗讀比賽開始前,陳俐樺校長與學生們解釋規則,當問及小朋友們是否有信心時,大家都心有忐忑地說:「沒有。」但問到誰覺得自己會得獎時,很多小朋友都信心十足的舉手,確認自己會勝出得獎。

今年學藝競賽活動的設計,老師與行政團隊從細節進行討論,籌備頗費時間精力,但意義非凡。陳校長分享這是由教學團隊中蔡老師的一句話獲得啟發:「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競賽活動從準備起跑到結束,一切的展現就是:「形式不那麼重要,過程才是最可貴的。」

風氣,是一種環境的形塑之下,自然而然所產生出來的一種內涵與素養。老師的教學,人文教育的薰陶,讓孩子這樣潛移默化的風氣之慢慢成長。這次的學藝競賽有朗讀與寫字兩項,由於考量孩子的準備時間,並不一定兩項都要參加,可選擇較有把握的一項報名;但也有不少孩子不想錯過這個挑戰自我的機會,一次報名兩項。

學生姚予晴就是主動表示,想要參加朗讀與寫字競賽;雖然她曾短暫的在臺灣上小學,基本條件比較好,但仍努力準備克服考試與上臺的臨場壓力,在兩項比賽中都獲得「優勝」。

◎老師殷勤耕耘 孩子成長茁壯

環境與天賦,可能讓競爭得到比較有利的條件,但不可少的其他因素,還包括了自身的努力,才能讓成績出類拔萃、與眾不同。學藝競賽的成果,需要孩子的努力、家人支持,以及一位有智慧的老師,根據學生的情況,給予適時的引導和鼓勵。

陳菊貞老師的班上有十二個孩子,其中五位是家中完全沒有中文環境;他們沒有因此抗拒參與競賽,因為她用持續的鼓勵與肯定,支持每一個孩子,也獲得孩子積極的回應。

陳菊貞老師投入在慈濟休士頓人文學校已經二十八個年頭,一直在教育的領域「耕耘」。她經常引用證嚴上人的比喻,老師就像一位農夫,孩子就像一顆最純真的種子,農夫殷勤的灌溉與照料,就能成長、茁壯;環境中不免長出雜草,就像一些不好的習慣或大環境的濁氣,農夫拔除雜草,有如老師將孩子導回正軌,用的就是充滿愛的「人文教育」。

◎人人勇於參加 人人就能得獎

「中文不只說,寫字也非常重要,因為字就代表你這個人,你的字寫得正,別人看你也同樣會覺得很正。」休士頓慈濟人文學校老師陳菊貞分享。

陳老師在帶班級學生時,一開始就跟孩子說,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寫得很好,並且她會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在考試時寫好名字,就能夠獲得加分,所以孩子們也習慣於寫字就應該寫好,因為這是老師對於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要求。由於平時打下的良好基礎,讓孩子們在競賽中自然而然地脫穎而出。

華人常常在面對沒有把握的比賽,就會用「志在參加、不在得獎」鼓勵參賽者,休士頓慈濟人文學校的學藝競賽則是「人人參加、人人得獎」。

陳俐樺校長在頒獎典禮尾聲時說:「沒有上臺獲頒獎狀的小朋友,都是『表現優良獎』,也會有獎狀。」因為,無論競賽活動怎麼辦理,總是一個競賽,其中比較突出的孩子得到「優勝」,但每一個願意挑戰自己的孩子,只要站上舞臺,就值得拿一個「表現優良獎」。

《靜思語》:「現在分分秒秒的付出,就是未來點點滴滴的收穫。」

圖左 :由慈濟志工及學生家長組成的評審團隊,一起討論評分的方法,並將朗讀及寫字競賽的題目,交給每一位評審。[攝影者:林嵩然]
圖右 :嚴陣以待的學生們,仔細聆聽老師說明比賽的時間和規則。[攝影者:林嵩然]

圖左 :等待進入朗讀競賽的孩子們。[攝影者:林嵩然]
圖右 :評審團隊偶爾也交換一下意見,務必達到公平、公正。[攝影者:林嵩然]

圖左 :參加比賽的孩子們坐在臺下等待上場。[攝影者:林嵩然]
圖右 :陳俐樺校長鼓勵每一位參加比賽的學生,只要站上舞臺,就值得拿一個「表現優良獎」。[攝影者:林嵩然]

圖左 :中高年級朗讀評審(家長劉諭)頒獎狀給優勝學生。[攝影者:林嵩然]
圖右 :高年級寫字比賽評審(志工林衍秀)頒獎狀給優勝學生姚予晴(右)。[攝影者:林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