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慈濟醫療志工為前來參加義診的患者,提供細緻周到的牙科診療服務。[攝影者:蔣國安]](/community/./images/community/E10754500CB211EE9E4FFA6D57186BB6_0.jpg)
當天近七十位病人參加了這次活動,大部分都是當地的低收入家庭和無保險者。許多病人都是來自當地的華人社區,很多人都是因為經濟困難而無法前往醫院接受治療,紛紛表示非常感謝慈濟基金會提供的免費診療和治療服務。
◎苦人所苦 專業回饋社區
當天(4/16)義診活動流程非常順暢,病人報到後,志工協助不懂英文的病人翻譯填寫表格。填完表格後,病人到護士站進行測量身高、體重和血壓等基本身體檢查。之後,志工帶領病人到不同的診間,進行中醫、牙科、脊椎神經科等不同科別的診療和治療。
這些醫生都是由慈濟和當地社區的醫生,共同組成的義診團隊。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病情,選擇相應的科別進行就診,並得到專業的治療。
脊椎神經科許治強醫師(John Hsu)首次參與慈濟義診,他與慈濟的因緣,是志工蔡麗君多年前因車禍由許醫師治療,治療期間找到機會,便會跟許醫師分享她在慈濟的賑災心得,因此感動了許醫師。
而許醫師也從中得知慈濟是一個助人的團體,不論種族、宗教,只要是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志工一定出現幫忙,這也讓他有了想要一起來幫助社區的念頭。剛好有這次的義診,蔡麗君開口詢問,他馬上點頭答應,讓他有這個機會盡自己的能力來回饋社區。
許治強分享:「蔡麗君的大愛,真的感動了我,因為她講過很多賑災的經歷,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組織,也讓我希望自己可以付出一點力量。」
◎大愛無私 關懷弱勢族群
有十一年洗牙師經驗的肖馥欣(Selena Liu) ,已經參加多次的慈濟義診,她覺得可以用自己的技能來幫助社區,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她分享:「有一些低收入的人群在這邊,口腔方面的治療都比較缺乏,除了口腔科,這次義診全身相關的健康治療都會做。」
「慈濟有這樣的聯合義診活動真的很棒,可以照顧到弱勢民眾,讓他們也能享受醫療服務。」洗牙師肖馥欣歡喜分享。
第一次帶著中風的媽媽來義診的志工伍華週(John Ng),他來慈濟的因緣,是因為他的太太克里斯蒂娜·陳(Christina Chen)是慈濟的報稅志工,慢慢了解慈濟之後,因為自己對佛法很有興趣,所以開始薰法香。雖然一開始聽不太懂中文,不知道證嚴上人說法的內容,但天天聽天天學,突然有一天居然聽懂上人的法,他感到十分喜悅。
他謹記上人「要精進」的教誨,回美後擔任奧克蘭的精進幹事,鼓勵志工們每日薰法香、祈禱。在疫情期間人心惶惶時,媽媽也跟著他一起參加祈禱,心裡平靜很多。雖然媽媽在2021年中風,但家人和志工們不斷關懷,媽媽病情有好轉一點。
伍華週分享:「媽媽現在她也沒說痛了,所以感覺也非常好,播〈禱歌〉時,她也會跟著一起唱。」
這次的義診,伍華週帶著媽媽來看脊椎神經科,以及在兩位中醫的會診下,身體病痛減輕很多,非常感恩慈濟這次的義診,也很感恩他的太太給予他很大的支持和幫助,他相信媽媽會愈來愈好,每日的聞法精進和祈禱,讓他心靈充滿能量,讓他對未來的日子充滿希望。
這次社區聯合義診活動充分體現了「大愛無私」的精神,傳承佛陀慈悲心,透過「慈、悲、喜、捨」的行動,關懷弱勢族群,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不僅為當地社區居民提供了寶貴的醫療服務,同時也促進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共同發展。


圖左 :當天義診活動流程非常順暢,患者有序排隊候診。[攝影者:蔣國安]
圖右 :病人報到後,志工協助不懂英文的病人翻譯填寫表格。[攝影者:蔣國安]


圖左 :牙科醫師詳細查看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況。[攝影者:蔣國安]
圖右 :患者接受中醫針灸治療。[攝影者:蔣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