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無量義 法髓頌》 讓經藏走入生活

《無量義 法髓頌》 讓經藏走入生活

E-mail 列印
從盤腿、坐跪、伸展肢體,到〈德行品〉的練習……即使慈濟志工李秀鳳曾經車禍傷及腳,女兒楊麗諠面臨升大學考試,一年多來母女倆從未缺席,只因慈濟靜思法脈以《法華經》為主軸,《無量義經》為精髓,母女把握因緣參 加《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

去年(2022年)經過約八個月的導讀共修、練習、彩排,12月9日至11日,接連三天透過科技同步連線臺灣高雄巨蛋現場,以及全球各地慈濟分支聯絡點,以手語和妙音演繹參與《無量義 法髓頌》全球經藏演繹,慈濟馬六甲分會從不缺席!

◎從佛法中 找到人生解藥

以現代的音樂、歌曲、手語、舞臺演出的方式,帶領大家回顧佛陀的一生,感受兩千五百多年前靈鷲山上的景象,探索佛法的精髓。然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當時演繹未能完整呈現。

2023年延續《無量義 法髓頌》全球經藏演繹,今年演繹內容稍作調整與補充,更貼切呈現慈濟五十七年來,以《法華經》為主軸,《無量義經》為精髓,身體力行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的足跡。

志工李秀鳳(慈悌)和女兒楊麗諠從去年便投入其中至今,母女倆從未缺席經藏演繹練習,珍惜每一次入經藏的機會。

「我和三位孩子2015年一起參加《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之後發生嚴重車禍,先生往生,自己休養兩年醫治腳傷,又遇到疫情,難得有入經藏機會,就要把握!」

李秀鳳回憶距離上一次入經藏已近七年,當時小女兒才十二歲,如今都已二十歲,其他孩子皆已離家就業和求學,唯獨小女兒仍在身邊,感恩母女倆還有機會一起入經藏。她表示,與孩子要修生生世世的法親緣,不只是今世的母女緣。感恩上人,自己能遇到慈濟,人生因為有佛法、有法親,讓她挺過人生變故。

車禍發生之際,六神無主的李秀鳳,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志工吳雅蓮(慈瑔)。無法接受夫妻天人永隔,無視於自己的腳骨撕裂性粉粹的疼痛,醫師的治療與詢問,以及一群志工焦急地在ICU病房外等待……李秀鳳因悲傷過度,整個人完全無法回應。如今回憶過往,她笑著表示,醫師還誤以為她撞傷頭腦,趕緊推去做腦部掃描呢!

李秀鳳曾一度想不開,慶幸自己早已接觸上人的佛法,姊妹也都是學佛者,一直鼓勵她「接受、放下、向前走」。簡單的三句話,做起來卻何其難。李秀鳳向同為慈濟志工的二姊李秀蘭(慈永)說:「如果你看我喃喃自語,情緒不對勁,你記得一定要把我拉出來,我擔心陷入憂鬱。」

她很感恩事發後,因會務關懷而蒞臨馬六甲的花蓮精舍師父,特別抽空前來探訪與開示,感恩社區志工法親不斷地關懷,兄弟姊妹給予經濟上援助,四個孩子也貼心地從未在她面前掉過一滴淚。當下李秀鳳發誓,自己必須更加堅強站起來,為了上人,為了精舍師父,為了孩子,為了家人與法親。

她開始天天收看大愛臺,聽上人開示;每天看上人的書,將上人請進家,每天師徒對話。「大家都給我正向的力量,你說我還有什麼理由不愛自己,還有什麼理由猶豫呢!收到這麼多愛,我要回饋,康復後更要把握機會做慈濟,把握因緣參與經藏演繹。慈濟做的就是行經,透過經藏演繹讓大家知道慈濟所做的與佛法相輔相成。希望透過演繹,不僅自己深入佛法,也期待其他人能從佛法中找到人生解藥。」

◎深入經藏 念佛入心受教

2022年,正值女兒楊麗諠準備應考馬來西亞高級教育文憑(STPM),一般家長都會要求孩子心無旁騖,專心準備大考,但是李秀鳳卻邀約孩子一起入經藏。楊麗諠笑著分享,當時她也相當傻眼,她回應母親正準備考試,且全球演繹日期落在7月,接近8月大考之日。

但是念頭一轉,準備考試不會因為每個星期五兩個小時的時間而耽誤,楊麗諠便報名參加。她直言,自己從小在慈濟長大,參與親子班,她知道要珍惜入經藏的因緣,多接觸佛法。

「唱誦的是經文,不單純是歌詞,在反覆練習唱誦,經文自然地入腦。透過演繹,配合手語、肢體動作、故事、背景資料等,很容易就能明白經文意思,入一部經藏就是恭讀一部經文。」

當境界現前,很多時候經文會自動跳出腦海,提醒自己,警惕自己,幫助自己度過困境,如果只是單純閱讀經書,楊麗諠自認吸收力有限,一些經文字句艱深,很難明白。這次演繹,她最喜歡其中一句經文「譬如船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渡人……」每次遇到困境時,這句經文總是勉勵自己多堅持一下,跳出自己的框架,凡事以大局為重,待人處事更圓融一點,更深刻地體會到入經藏,其實是度自己的最佳良方,也唯有自度才能度人。

李秀鳳坦言,自己入經藏多次,但是遇到境界現前時,有時還是會冒出習氣,感恩孩子會提醒自己「您都入經藏,怎麼還這樣?或是用經文來提醒我,我聽後也會警惕自己,所以孩子是來度我的!」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2022年經藏演繹的時間一改再改,最後確定為12月演繹,楊麗諠並未因時程的改變,緊逼自己10月與隔年2月的大考而轉變心意。

李秀鳳感恩孩子很懂事,相信她會安排時間,課業不是拒絕入經藏的理由,且入經藏因緣錯過就錯過了,有人上了年紀、生了病,還是排除萬難,但也有人因為因緣不具足而無法參加,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入經藏的機會,因緣來了就需把握。況且「入經藏是在修自己的身口意,對於生活、待人處事,整個人生肯定有助益。這些是課業上學不來的事。」

◎用心演繹 悟出佛法精神 

原以為當年便結束演繹,沒想到延續至2023年,慈濟馬六甲分會4月再次帶領大家深入經藏,母女倆再次報名參加。

此時,楊麗諠結束大考,一面忙著打工賺取之後求學的費用,一面投入演繹。由於增添演繹曲目,以及調整一些演繹動作,從一個月約兩次的演繹練習,增加到每逢星期五練習,楊麗諠必須向打工處請假,即便老闆有怨言,但她沒有退縮,堅持全程參與。

7月17日楊麗諠接到大學放榜通知,順利錄取自己的第一志願臺灣慈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8月將啟程飛往臺灣就學,意味著她將無法圓滿10月的《無量義 法髓頌》全球經藏演繹。

「很遺憾,今年演繹增加一些新的曲目,才開始練習新的肢體動作,很想要完成演繹。我會繼續參加演繹練習,直到出國前,至少過程比結果重要,雖然無法上臺呈現。7月28日至30日臺灣即將正式演繹,我可以先睹為快,完整地觀賞調整後的全新演繹。」

去年,楊麗諠觀賞及參與連線演繹共三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體悟與發現。她表示,此次經文較為艱深,非一般人能容易理解,透過演繹者的肢體動作,與舞臺上的變臉,戲劇演出等,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皆蘊含著深意,許多細節需要仔細觀賞與思考,再搭配著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賑災等故事,讓佛法更貼近生活,更平易近人,也看見人生的無常。

楊麗諠表示,演繹有段呈現慈濟骨髓捐贈,一個善念互助所帶來極大愛的能量,救的不只是一個人,是一整個家。演繹搭配經文,其中穿插很多都是從小在慈濟所見所聞志工烙下的足跡。「愈入經藏愈歡喜,每次練習都只是片段,但是正式演繹是兩個小時在舞臺上完整呈現,隨著日子一步步逼近,愈練就愈開心,因愈能看見整個演繹的完整面貌。」

李秀鳳則表示,透過演繹傳佛法,讓入經藏者和觀眾都有機會接觸佛法。

佛法艱深,非一般人能容易理解,透過唱誦、手語、戲劇傳法,將佛陀的一生,《無量義經》的精髓與慈濟四大志業的脈絡,配合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 一幕幕地展現,用真實的人事詮釋經文意義,把佛法精神表達出來。

目的是告訴觀眾佛法是實踐在生活上,是可以用我們的雙手、雙腳做出來、走出來的,不但很貼近生活,也很親近每一個人的內心,讓更多人悟出佛法的精神,讓人人用以解除煩惱,轉變生命。

誠邀大眾於7月30日下午兩點,在慈濟馬六甲分會靜思堂,同步透過直播連線臺灣,觀賞《無量義 法髓頌》精彩演繹。現場並有為期一個月的「佛陀足跡慈善人文特展」與導覽,歡迎大家一起前來共襄盛舉。

圖左 :李秀鳳(右二)康復後,更把握因緣參與經藏演繹,希望透過演繹不僅自己深入佛法,也期待其他人如她一般,能從佛法中找到人生解藥。[攝影者:饒于莉]
圖右 :2022年,楊麗諠(右二)正準備應考馬來西亞高級教育文憑(STPM),但珍惜入經藏因緣,堅持參與並從未缺席。[攝影者:饒于莉]

圖左 :楊麗諠(中)表示,經文艱深,非一般人能容易理解,透過演繹的肢體動作,與舞臺上配合演出,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皆蘊含意思,讓佛法更貼近生活,更平易近人。[攝影者:饒于莉]
圖右 :《無量義 法髓頌》呈現慈濟五十七年來,以《法華經》為主軸,《無量義經》為精髓,身體力行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的足跡。[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李秀鳳(藍衣者右一)感恩上人,自己能遇到慈濟,人生因為有佛法,有法親,讓她挺過人生變故。[攝影者:郭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