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踏上佛國 慈濟人發大願力行佛陀教法

踏上佛國 慈濟人發大願力行佛陀教法

E-mail 列印
「佛陀,我們回來了!」慈濟志工走在佛陀曾經赤腳一步步走過的足跡,深刻感受到佛陀的真實,並非傳說的人物。兩千五百年後,物換星移,有些遺跡早已被破壞殆盡,人民依舊過著貧窮的生活,佛陀要告訴我們什麼?

走 過佛陀出生地藍毘尼,苦行與正道弘法的菩提迦耶,涅槃的拘尸那羅,以及佛陀說法的毘舍離、鹿野苑、靈鷲山等,所到之處都是佛陀赤腳一步步走過的遺跡,彷彿佛陀的身影仍在。

◎回歸佛陀故鄉 弘法利生 

佛法流傳二千五百多年,然尼泊爾、印度兩國,卻已找不到足跡的輝煌。佛教在當地式微,除了是觀光勝地有來自各國佛教徒捐獻所建的佛寺、塔廟、佛像遍布之外,外圍環境落後衰微,人民生活依舊貧窮,食物、醫藥以及教育資源極度缺乏。

慈濟人追隨佛陀本懷,身體力行實踐人間佛法,繫緣濟苦。證嚴上人希望慈濟人能把佛陀的正法帶回去,回饋佛陀故鄉。自2022年4月慈濟志工踏入佛國,持續接力關懷至今,目前志工展開的慈善行動,足跡深耕在佛陀的出生地藍毘尼,以及成道地菩提迦耶,把愛的能量,佛法的精神落實在佛陀的故鄉,帶動民眾一起成為「人間菩薩」……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志工接力來回,奔波於尼泊爾藍毘尼及印度的菩提迦耶。走入苦難眾生的環境中,看見殘疾病苦的惡性循環,設法走出慈善、醫療、教育之路,翻轉貧病的人生。

2023年6月5日,馬六甲志工陳姳樺(慮時)抵達菩提迦耶,一路黃土顛簸,塵土飛揚,沿途經過幾個村落,時光好像在倒退,破房子、茅草屋,不只是家徒四壁,而是「家徒無壁」,屋外滿地垃圾和牛糞為伍,空氣中盡是牛糞味道,村民們或是赤腳行走,或是衣衫襤褸,以及蹲在路旁行乞。

走在佛陀曾經走過的路,陳銘樺感覺更貼近佛陀,然而眼前的景象,卻讓她疼惜不已。「慈濟是遵循佛陀的教誨行菩薩道,為眾生拔苦予樂。看見菩提迦耶的生活,見證窮困世代的生活,上人引領我們來這裡,如今我走在佛陀走的路,感恩有機會能來此付出。」

陳姳樺靠著爽朗的笑容與「body language」化解語言障礙,足跡遍及慈善、醫療關懷,及分享環保、募心募愛等。如今在牧羊女村塞納尼學校(Senani Samaj Seva Ball Jagrup)前的大樹下,成立了「第一個環保點」;也在經常互動的商店,放上慈濟愛心竹筒(撲滿)成為「愛心商店」,時時啟發人人的善心善念。

預計在當地待一個月的陳姳樺,延長至今兩個月,最讓志工團隊印象深刻的,就是她那開朗的笑聲,有她在的地方總是那麼地熱鬧與歡樂。她歡喜地表示,自己前世可能就在印度,很能適應這裡的生活。

「菩提迦耶是佛陀成道的地方,一定要腳踏實地來佛國走一趟,才能真正感受與領悟到佛陀慈悲度眾的本懷。」她表示,志工積極在當地做「菩薩招生」,希望菩薩能「一生無量」……

◎撒下菩提種子 翻轉佛國

幾面土牆,幾片帆布,簡陋的模樣卻是當地人遮風避雨的家,夜晚間歇性的停電是常態,網絡訊號太弱連接不上,以及一連幾天隨著志工深入各村落,發現一些村落的街道上、房子內,因付不起電費,根本無照明設備,入夜只能摸黑,更別談網路科技。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況,讓來自馬六甲的慈濟大專青年林宛詩更珍惜自己所擁有。

目睹種姓階級制度依然存在,賤民身分者自成一個村落,大人根深蒂固認為小孩子讀書無用武之地,賤民世襲的身分及地位依然無法突破,不如讓孩子上街行乞,或是工作賺錢,以及印度傳統重男輕女,家務由女子承擔,把讀書機會留給兒子,或是農忙需要幫手等等,導致孩子一一輟學。

再者,或許無工作機會,或許女子無工作技能,一早便看見婦女們坐在家門口,成天無所事事,觀光勝地則隨處可見大人、小孩、老人,看見觀光客便一擁而上乞討。

生活窮困,上學非理所當然,生病沒有醫療系統支援,這裡觸目所及皆是「苦」。林宛詩感觸地說:「為什麼佛陀故鄉的子民,依然那麼貧苦落後?為何種姓階級的不平等到現在依然存在?就像佛陀時代,二千五百年前的狀況,至今仍無改變。」

當聽到本土志工士楊(Vivek Kumar)表示,渴望改變菩提迦耶生活條件,日日早出晚歸帶著異地而來的志工團隊,一個村莊走過一個村莊,挨家挨戶做家訪。

看見需要的醫療個案,轉請慈濟人醫會醫生追蹤關懷,需要援助的家庭給予物資,同時努力向眾人介紹慈濟,積極宣傳慈濟「竹筒歲月」小錢行大善的精神,辦「衛教講座」給民眾去除嚼檳榔和喝酒的惡習,以及將靜思語人文教育帶入學校等。為了改變當地,他努力不懈,積極帶動向善的力量,讓林宛詩非常動容。

其中,看見一位行乞老人甘滿季(Gain Manjhi),因志工的援助與關懷,進而加入志工行列,帶著志工逐步在當地做家訪,因相信慈濟而堅定不再行乞。同時見證慈濟關懷思龍加村(Silaunja),志工在村子發放物資給一百多戶困難家庭,但人力不夠,便找來村民一起幫忙,有些人負責鋸竹子做竹筒撲滿,有些婦女負責逐戶關懷、造冊,大家把「發放」當成村裡的大事,全民都動起來。

有些村民生活窮困潦倒,無能力投竹筒捐獻,拒絕領取竹筒,志工向他們解釋,主要是天天起一分善念祝福自己,沒有錢沒關係,可以投入一分心意,引導大家正思惟,小小善心善行匯合起來就是大善;人人的一點點愛心力量結合起來,就是大愛。結果,人人開心領取竹筒回家行善。

「語言不通,凡事需要靠當地志工,他們從不會講到勇敢講,我親眼見證從零開始,沒有慈濟人的地方,全因大家一念心完成師公上人的願望,翻轉佛國。」林宛詩知道目前力量很小很小,但是很感動大家都很積極努力,持續注入愛的能量,大眾因為相信慈濟而願意改變,村民們都是三餐不繼,卻能歡喜地入人群,幫助更多鄉親。

回饋佛國,這趟旅程並未結束。兩千五百年後的現在,慈濟人走在佛國,用身體力行菩薩道,協助婦女就業,幫助失學孩童重返校園,用教育翻轉貧苦,以及援助貧困家庭和醫療個案。

新馬志工也陪伴新發意本土志工承擔慈善、醫療與教育援助,持續匯聚愛心,為佛國的未來注入希望,啟發人人本具佛性善心,把佛陀的正法遍灑在這片土地上,把慈悲心願化為真實之路,一步步走回佛國,報佛恩。藍毘尼與菩提迦耶的改變,是現在進行式。

2023年7月29日至8月31日,慈濟馬六甲分會將舉辦為期一個月的「佛陀足跡慈善人文特展」與導覽,邀請眾人一起透過佛陀說法足跡與佛相遇,了解佛陀本懷,及慈濟人力行佛陀教法的實踐之路。

圖左 :印度菩提迦耶生活窮困,上學非理所當然,孩子協助做工,頭頂著當地家家戶戶所需的「牛糞」燃料。[攝影者:葉晉宏]
圖右 :菩提迦耶是佛陀成道之地,兩千五百年後人民生活依舊貧窮落後,食物、醫藥以及教育資源極度缺乏。[攝影者:葉晉宏]

圖左 :印度菩提迦耶,村民們幾面土牆,幾片帆布,狹小簡陋的模樣,就是當地人遮風避雨的家。[攝影者:葉晉宏]
圖右 :行乞老人甘滿季(右),因志工的援助與關懷,進而加入志工行列回饋,學習與眾分享慈濟故事。[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志工前往牧羊女村塞納尼學校,進行靜思語人文教學。[攝影者:葉晉宏]
圖右 :慈青林宛詩愛灑時,抱著當地小孩開心地互動。[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2023年7月29日至8月31日,慈濟馬六甲分會將舉辦為期一個月的「佛陀足跡慈善人文特展」與導覽,誠邀大家把握因緣來參訪。[攝影者:羅秀娟]
圖右 :慈濟志工與人醫會醫生一同訪視個案,提供民眾醫療援助。[攝影者:葉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