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連線經藏演繹 闡揚利他度己精神

連線經藏演繹 闡揚利他度己精神

E-mail 列印
慈濟馬六甲分會連線臺灣,觀賞《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與會的志工和民眾,透過佛陀故事和慈濟故事,加深認識佛典道理。

在佛陀時代,多以行腳遊化在恆河兩岸,隨機施教度化眾生,歷代高僧與祖師大德也辛勤在 譯經、說法、建寺、造像;鼓勵弟子們奉行書寫、讀誦、受持、唱誦、實踐等來傳揚佛教。然而隨著歷史演進,現代人們更多是善用科技網絡、數位媒體、歌曲、出版品、影音、戲劇等,將佛法廣為流傳,更多人對教義喜樂見聞,深植入心。

◎經藏演繹連線

2023年7月28日至30日,《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在臺灣彰化體育館展開八場演繹,臺灣慈濟志工與眾表演藝術家,如唐美雲歌仔戲團、優人神鼓、演藝人員、醫護人員等;用藝文表達真實故事及詮釋經典:從虔誠唱誦〈爐香讚〉、〈開經偈〉,為法會掀開序幕。

團隊再以音樂、戲劇、影像和肢體呈現佛陀最初萌起慈心的因緣,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生平足跡、悟道成佛;再藉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精髓,呈現《無量義經》三品。長達三小時的經藏演繹,最後以〈六瑞相〉、〈慈濟小行星〉、「鐘鼓齊鳴」、〈勤行頌〉,全體共同祈禱才圓滿落幕。

拜網絡科技發達所賜,經藏演繹其中幾場開放直播連線至海外,馬六甲慈濟志工和民眾把握因緣,參與7月29及30日兩場連線,兩天共三百八十五人出席觀賞,四位法師蒞臨,為靈山法會增添殊勝與莊嚴。

同時,馬六甲靜思堂也展開為期一個月的「佛陀足跡慈善人文特展」,演繹附加文字圖像,更加深人們對佛陀故鄉與足跡的印象。

◎實踐佛教精神

螢幕上一幕幕的畫面,尼泊爾藍毘尼,印度的菩提迦耶、王舍城、鹿野苑等佛陀的遺跡,頓悲法師回憶二十多年未出家前,曾隨著憎侶前往佛陀故鄉,親眼目睹佛國的貧困,如今場景再現眼前,遺跡依舊但貧困也依舊。

頓悲法師開示,透過演繹方式,用真實的人事詮釋經文意義,把佛法精神表達出來,讓大眾更容易明白經典,非一般人認為佛法艱深難懂。

尤其《法華經》是一部大經典,不容易明白,以這樣演繹方式將《法華經》和《無量義經》的精髓呈現,同時看見經文和慈濟所做的點滴,真實表達出慈濟有依佛陀的教化奉行在人間,照著經典相呼應地實踐,在世界各地救度苦難眾生,把佛教精神真正呈現出來。看見慈濟闡揚佛教,不是依出家人數量,而是真真實實做了利益人間的事。

常發法師深感認同表示,以前知道一有災難,慈濟一定會出現在當地援助苦難眾生。今天透過演繹,看見一幕幕慈濟志工所做的慈善、醫療、教育、骨髓捐贈等等,不是救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群再一群無數的人,無法預估和計算的,知道苦難者在哪裡就是要救、要幫助。這背後需要持續有愛心的注入才能做到,沒有錢萬事都難,這一路走來真實不易!

常發法師讚歎,證嚴上人立下良好的身形典範,以身作則,入人群訪視、義診及賑災……膚慰救助,讓眾人心服口服,才能帶領世界各地的志工一起走入佛法,一起入人群造福。如同今天演繹的《無量義經》,每一句經文都是適用於社會,能在生活中力行,斷除煩惱,濟度群生,是「利他度己的精神」。

此外演繹臺上臺下的呈現,常發法師看見志工背後付出的努力與恆心。法師肯定地表示,這一場場的經藏演繹需要許多人力、心血、時間的投入與練習,志工為廣傳佛法的精神,令人佩服!

◎誠懇助人的愛

「很感動啊!這是我第一次觀賞慈濟的經藏演繹,感動到……我不自覺就流淚了。」回想起剛結束的經藏演繹,六十一歲的龍俐駯再紅了眼眶說:「上人只是很瘦弱的一個人,但是他的心很大,要幫助的人很多;自己都吃不飽了,卻有一分很誠懇、想要幫助人的心,用五毛錢,幫助到全世界的人……」

抱著不要錯過因緣的心態,龍俐駯第一天就準備好要觀賞演繹,報名時卻發現只有在慈濟會所才能觀賞;於是第二天再過來,沒想到演繹如此震撼人心,所展現的故事彷彿就是周遭的小故事;看見有人生病,她於心不忍;看見上人和修女在一起,她又深深被這一分不計宗教和膚色的愛打動,整場只見她時而抬頭、時而低首;一邊拿著手帕,一邊手寫筆記,記錄感動故事,將來可以重溫。

「真的,佛陀有說,活在這世界上有很多苦,重要看我們如何去『滅苦』。從演繹中,我看見『苦集滅道』的道理。感恩上人讓馬六甲也有慈濟,我們也要學習上人,盡自己的力量,將愛撒播出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還有一分誠懇的心助人最重要。」她開始要向志工預約付出的機會,學習調伏自己、學做「好人」。

◎感覺很有希望

七十二歲的陳宗慶觀賞演繹後,用華文、英文混合說:「其實,我應該回來啦,因為我有一點時間,可以來課輔當老師看看。」

十二年前與慈濟英文組結緣,這一次從朋友群組平臺接收到活動訊息,他準時抵達,在座位上坐了三小時不離席。他很仔細閱讀英文字幕,看著許多醫療個案,情況已跌入谷底,卻被慈濟醫院的醫護人員極力救回,重新站起,讓他兩次落淚,感恩慈濟和醫護人員的貢獻,也感覺很有希望。

聆聽志工丘桂香(慈秒)在旁分享,慈濟醫院也是許多家庭主婦,一塊磚、一塊磚勸募而起的,陳宗慶敬佩說:「也許小人物如我們,沒想到自己也可以建醫院」;又或許人人都有這分愛心,但是未必能付諸於行動,但是上人智慧引導,成功呼籲許許多多人一起來做好事,讓他也想回來慈濟付出。

「我知道這不是一部普通的表演,是和佛典有關的演繹。有些人讀書、讀經文,不太明白;但是慈濟的團隊很厲害,用影片將佛法的精要表達出來,讓大家看得懂,從中吸收教育。他們做得很好,這很不容易,還要一直來練習……」聽聞團隊已鍛煉磨合三年,他不禁讚歎。

◎透過演繹開竅

年輕的陳依文老師,近期才加入馬六甲經藏演繹,不了解許多呈獻方式,這次把握機會觀賞全程,想來感受一下現場的演繹氛圍,沒想到猶如參與一場大型的活動演出一樣,相當震撼。

有興趣想透過不同活動來認識佛學的她,透過經藏演繹初步認識《無量義經》,她說:「很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化無用為大用』,沒想到人往生以後,身體還可以被使用,做大體老師。」她對演繹中一些受災和救災畫面都相當熟悉,因為自己也是水患受災者,2006年小學、住家遭遇水災,是志工來幫忙清掃屋子,兩年前水災,志工也來送熱食,而她本身也在小學領過「慈濟助學金」。

也許從小和慈濟結緣,她在怡保唸書時,也參與當地的慈濟活動,今成為老師,也在同事接引下加入經藏演繹,希望從中對佛學有進一步認識。

自身是馬六甲《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一分子,去年(2022年)也觀賞過連線直播經藏演繹的志工劉珌娟(懿筠)說,過去喜歡佛學,也零零碎碎地了解佛陀的故事,卻「靜不下來」讀書;加入慈濟,深刻體會「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除了大愛媽媽,也投入慈善、訪視等志業。

去年聽聞團隊誠懇召喚,她加入經藏演繹,卻花了許多時間,將一小塊一小塊的學問拼湊起來,但還是懵懵懂懂。去年首觀直播連線,她慢慢了解;今年有機會到臺灣觀摩演繹,她感覺自己開始開竅:「原來師父過去一直在教我們做的事情,道理都在經文中。」

例如環保志業是一扇大門,不計年齡身分的人們都可投入,從付出中洗滌自心,調整習氣,就像《無量義經.說法品》所言:「法譬如水能洗垢,若井若池若江河,溪渠大海悉能洗,洗垢法水亦如是。」

過去一直行經,如今靜下心來讀經(觀賞演繹),她不自覺地產生共鳴,繼續拼圖也更有感覺了。

今也是繼去年杪,在臺灣高雄之後,慈濟馬六甲第二次連線觀賞。這次經藏演繹增添許多感人小故事,從志業起始的因緣和慈悲精神,及現代人與事來印證道理,豐富的藏經內容,期待與會者加深認識《無量義經》,深刻體會菩薩道在人間、烙印在心腦,把握修己行善機會,時刻造福。

圖左 :《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連線,迎接法師蒞臨觀賞,為靈山法會增添殊勝與莊嚴。圖為頓悲法師(左一)和常發法師(右二)。[攝影者:李經志]
圖右 :龍俐駯(白衣者)因為這一場經藏演繹而認識慈濟,被上人慈悲精神感動。[攝影者:李經志]

圖左 :曾經和志工丘桂香一起參與英文組的陳宗慶,把握因緣前來觀賞演繹及瀏覽特展,加深對佛陀與慈濟精神的認識。[攝影者:李經志]
圖右 :小學開始與慈濟結緣的陳依文老師(左一),把握機會觀賞演繹,感覺相當震撼。[攝影者:饒于莉]
圖左 :劉珌娟(右一)經多次參與投入後,對經藏演繹較有深刻感受。[攝影者:郭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