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數十年的等待 終於不用住在浴廁上面

數十年的等待 終於不用住在浴廁上面

E-mail 列印
慈濟印尼分會再次與雅加達省政府攜手合作,這次是在雅加達五個行政市——北雅加達、東雅加達、西雅加達、南雅加達、中雅加達逐步進行援建扶困計劃。援建計劃即將在西雅加達巴美拉(Palmerah)展開,居民瑪利 雅蒂(Mariati)分享她的故事。

◎拄著拐杖 迷茫地坐著

瑪利雅蒂(Mariati)的房子位於十二米狹窄巷子的末端。她拄著拐杖,迷茫地坐在樓梯間,聆聽鄰居們的聊天内容。近半年,瑪利雅蒂的生活就是這樣,日復一日的坐著、發呆。雖然空氣悶熱無風,她還是穩坐不動,因為這就是她唯一消磨時間的方法。

瑪利雅蒂發呆的樓梯旁是一間破爛浴室,只用木板擋住浴室半邊門,地板是破裂磁磚。因為空氣潮濕,從來沒有陽光照進來,浴室內部長滿青苔。此社區很多居民的地很小,房子無法建設化糞池,所以居民合力建立公廁。瑪利雅蒂家的浴室也只能用來上小號和洗澡,如果需要上大號必須到附近的公廁。

浴室上的房間才是瑪利雅蒂的家,一半的牆壁是共用鄰居的牆壁,另一半由木板和鐵板組成,地板是木板,屋頂是破洞的石棉。這個三平方米的空間有一張床、一個塑料衣櫃,以及成堆的衣服和物品。嚴格來說這不能算房子,但這就是瑪利雅蒂的住處。

◎強忍著眼淚 自己獨立生活

其實瑪利雅蒂在浴室上蓋房間,是因為她已經沒有土地可以蓋房子,也沒有錢租房子,所以她的母親夏恩娜(Syaenah)建議她利用浴室上的空間。「比租房子好,因為也無法賺錢付房租,母親說可以把浴室上的空間做成我的家。」瑪利雅蒂說道。

原本她的母親有給她小房子,在弟弟艾果(Eko Sutanto)房子的隔壁,但因為她的孩子2011年受傷需要治療,當時國家健保還沒有像現在那麼普遍,所以她把土地賣掉用來支付醫療費,迫不得已把房子也賣掉支付醫院的費用,之後有租房一段時間。

瑪利雅蒂當時還能賣米糕賺錢,偶爾接一些燙洗衣服的工作,收入也足夠支付房租。但近一年,經歷輕度中風後,她的左腳還在恢復中,而右腳有鈣化跡象,所以無法工作;她的丈夫也體弱多病。

「所以我拄著這個拐杖,下樓梯也必須慢慢坐著爬下去。身體很痛,無法再賺錢了。」瑪利雅蒂似乎事事都不利。

住在浴室上方的鐵皮屋非常不舒服,這也讓瑪利雅蒂感到十分無奈。夏天時,屋內非常悶熱,白天在屋內待著如同進入烤箱。逢雨季時,這個房子無法抵抗強風,破洞的屋頂也無法防止雨水灑進屋內。

「如果下雨,我就坐在旁邊。雨下完後,我會擦乾淨,然後鋪上乾衣服就睡覺,不然還能怎麼辦?」瑪利雅蒂強忍著眼淚表示,自己盡量獨立生活,不麻煩別人,「我曾經想,阿拉呀,為什麼我的生活這樣子?有那麼多考驗,但是我也不想要繼續麻煩親戚孩子,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家庭了。」

◎大房分七房 分給七個孩子

瑪利雅蒂是夏恩娜的第二個孩子。他們七個兄弟姊妹分別為:斯麗(Sri Lestari)、瑪利雅蒂、(Syaiful Bakhri)、賈馬魯丁(Jamaludin)、艾果、艾迪(Edi Sutanto)、妮寧(Neneng Purwanti)。他們以前全部一起住在一個大房子,但孩子逐漸長大,所以夏恩娜將房子分成七個隔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份。

「以前我們一起住在一間大房子,但因為孩子們都成家了,所以我把房子隔起來,分給他們。然後房產證也分開了,就當作他們都有自己的房子了。」夏恩娜說明住處安排的起源。

夏恩娜將房子平均分給孩子們,所以每個孩子獲得六平方米至九平方米的小房子。有些孩子們因為種種原因將部分土地賣了,所以他們的房子愈來愈狹窄了。

除了瑪利雅蒂居住在浴室上方,其他四位孩子也仍住在母親夏恩娜留下來的房子。他們的情況與瑪利雅蒂大同小異,一家人住在小小的空間,房子內堆滿各種物品。

瑪利雅蒂的弟弟艾果,指向瑪利雅蒂坐著的樓梯,「我曾經從這個樓梯間跌倒,木板裂開了。」為了增加收入,艾果以前把房子一樓租給賣炒飯的小攤販,自己住在搖搖欲墜的二樓。「因為曾差一點要跌倒了,我決定租期到期後,不再續約,一樓自己使用。」艾果說道。

艾果與妻子和三位孩子住在六平方米的房子。他的長子已經結婚,養育兩個孩子,居住在瑪利雅蒂隔壁房子的二樓。艾果的第二個孩子已上初中,希望有自己的空間,但艾果無法實現孩子的願望。

艾果無奈地說:「身為一家之主,我覺得很難過,雖然我已經盡力了,但還是無法實現家人的夢想。」。

艾果家人居住環境有許多不便之處,空氣悶熱不通風、屋頂漏水,屋內有昆蟲和鼠患。但艾果很感恩自己還能在附近擔任警衛謀生,「每個月的收入六十萬印尼盾(約合新臺幣一千兩百元),夠不夠也要讓它夠。」艾果微笑說道。

◎全面的援助 安身又安心

對艾果來說,擁有舒適的家如同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有了慈濟的「扶困援建計劃」,夢想似乎愈來愈近了。

慈濟與雅加達省政府合作的「扶困援建計劃」的訊息,在巴美拉迅速傳開,溫暖了瑪利雅蒂、艾果和幾十位其他居民的心,原來他們還可以居住在真正的房子,擁有獨立房間和空間的房子。

「如果真的可以獲得援助,我非常感恩,感謝真主阿拉,因為這個計劃對我們幫助很大。」瑪利雅蒂說道。

「希望這不是夢,這個計劃對我們而言非常有幫助,因為我的夢想是擁有舒適的房子,地板踩下去是舒服的,而不是腐朽的木板。」艾果說道。

負責巴美拉援建計劃的志工盧德汕(本深)8月6日告知居民不用擔心,要耐心等待,居民對新房子的期待一定可以實現。不僅援助房子,志工也會全方位陪伴居民,協助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盧德汕說:「不僅幫大家蓋房子,但也想辦法讓他們的生活更好。比如可能有居民生病,國家健保無法全額支付,收入低的居民,志工也可以關懷和陪伴這些人,所以將有全面的援助,真正地幫助居民的生活。」

除了瑪利雅蒂和艾果,在巴美拉第十三鄰將有二十七間房子將重建或修繕。這一次援建計畫,預計在拆除房屋一年後完成。

圖左 :瑪利雅蒂(Mariati)的母親夏恩娜(Syaenah.中)說明房子隔間的由來。[攝影者:Metta Wulandari]
圖右 :艾果(Eko Sutanto)與妻子、孩子住在一間小房子,他的第三個孩子才一歲大。[攝影者:Metta Wulandari]
圖左 :瑪利雅蒂(Mariati)住在廁所上方的房間。[攝影者:沈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