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苗栗 菩提道上永相續 港苗區見習志工研習

菩提道上永相續 港苗區見習志工研習

E-mail 列印
2023年港苗區見習委員、慈誠暨社區志工理念研習課程,第一堂課於8月13日,在苗栗園區大愛樓佛堂舉辦。主題:「慈善、環保、人文志業」,課務組安排資深志工,為學員傳達慈善的精神理念,共有一百四十二位學員 ,一百一十一位志工共同參與。

一早,港區學員搭遊覽車來到苗栗園區,引導組舉牌引導學員進入佛堂。學員依照組別,向隊輔領取名牌,完成紙本報到後,展開當天的課程。

◎竹筒歲月 慈濟緣起

「竹筒歲月,慈濟的緣起」志工張煥奇為學員細說慈濟的緣起,一攤血事件、三位修女的談話、師命難違,眾人請命,這三件事的助緣,成立慈濟功德會。

從六個人每人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及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節省五毛錢買菜,走入人群做起,到如今慈濟的慈善足跡,行遍全球一百二十八個國家。慈濟世界印證了《無量義經》的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學員張良琪聽完「竹筒歲月」的緣起,感受到師公上人的睿智,鼓勵家庭主婦每天捐出五毛錢,展開濟貧教富,弘法利生的志業。

張良琪說:「目前是生病的狀態,不知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很多事情要把握當下。爸爸、媽媽鼓勵我,每天不管十塊、五十塊、積少成多,在歲末祝福時呈給師公上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希望身體一天比一天更健康,跟著師公上人及師姑、師伯一起行菩薩道,做更多的慈濟事。」

◎慈善訪視的體悟

首先,播放「如常」影片,記錄臺東訪視志工,用盡生命陪伴生命,把偏鄉苦難動人,真人真事感人的事蹟搬上銀幕,讓學員觀賞。

訪視志工陳綉美分享「慈善訪視的體悟」。「慈善」是慈濟的根,承擔訪視多年,她體悟到,進入慈濟若沒有投入慈善訪視,不能體會證嚴上人的法。慈濟人秉持佛心,走入眾生苦難之處,發現每個個案都是豐富生命的老師,見苦知福。

慈濟每一分善款都是辛苦募來的,必須用在刀口上,所以,從事訪視工作要很謹慎,如何了解案家身心靈、生活、環境、教育的需求,更要理性、感性取得平衡,做到悲智雙運。所以,訪視是一畝福田,唯有親自下種耕耘,收穫才是自己的。

◎環保愛地球 愛的循環不止息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分享「環保志業」,環保愛地球,愛的循環不止息。

首先,李鼎銘問學員:「《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請問在座的有人入經藏嗎?」現場有許多人舉手。

在入經藏過程中,有什麼啟發呢?有人答:「剛開始什麼都不懂,很挫折,但是接受磨練克服困難,上臺演繹感到很歡喜。」

李鼎銘再問學員:「經藏演繹結束,就曲終人散了嗎?」不是喔!是要將感動化為行動,將慈濟五十七年來動人的故事與人分享,更要將體悟到的法,用在日常生活中。

「生理、心理、物理」佛法結合科技,李鼎銘提及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上人開示:佛法、科技不能分開的,如果能夠把佛法融入科技,將資源回收的寶特瓶,運用科技的研發製造各項產品,帶動經濟循環與心靈循環的生命價值,蘊含著「生理、心理、物理」的佛理。

李鼎銘說:法脈、宗門有粽串精神,大愛感恩科技也有粽串精神,環保菩薩、實業家(有愛心有專業的合作夥伴)、職工與志工、請購大德,一起紮根,借力使力勤行在人間路,希望能夠菩薩大招生。

2018年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林醫師穿著大愛感恩科技的西裝與會,藉由身上的天衣,與各國代表說環保,道出天衣背後的循環經濟。

李鼎銘呼籲大家,將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隨身,隨時、隨地、隨口說,為環保、為環境,為地球永續。

溫室效應,氣候極端,地球出現嚴重的危機。學員黃玉玲說:「在社區有推動環保酵素,把要丟棄的青菜、果皮,做成有用的酵素。只要每個人改變一些想法,付出小小的力量,就能夠救地球。」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長張芯仙,感恩有機會參與志工研習,經過講師的講解,對慈濟的四大志業有更深的認識。

講師提到,佛法結合科技,經濟循環與心靈循環,慈悲科技含義深遠。也提到因果循環,從「生理、心理、物理」身、心、靈做一個提升,讓張芯仙大開眼界。慈濟是非常棒的大家庭,祝福大家包括自己,能夠勤行慈濟菩薩道,種下菩提善根。

學員李明惺聽了環保的課程,感覺腦袋重新刷洗了一次,原來做環保是如此的神聖,將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清流,清流繞全球。

李明惺在社區環保站做環保,發現回收的紙箱、便當盒使用率相當高,顯示現在的人都是外食,若不回收再應用,不知要砍多少的樹木。地球發燒了,已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所以環保必須從個人做起,知福、惜福、再造福。

◎靜思家風 法脈精神

「靜思、淨斯」,志工蕭瑞玲分享「靜思家風,法脈精神」。「靜思」是守護慧命的道糧。是上人出家前自取的名字,是為了提醒自己,時時刻刻要好好「靜」心「思」考人生方向。

蕭瑞玲表示,上人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規範,帶著弟子懷持「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透過從事各種手工生產,堅持「自立更生」維持精舍的日常運作。

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上人的理念,靜思人文志業公司以專款成立靜思門市。蕭瑞玲盼透過有形的書籍推廣靜思人文,期許靜思書軒為人人點亮一盞指引光明的心燈。

「淨斯」是守護大地的資糧,以清淨的心產出無染的物。淨斯食品及生活用品的研發,旨在愛護滋養生命的大環境。

蕭瑞玲透過簡報介紹「淨斯」產品,有福慧家具、環保衛生紙、淨皂、淨斯淨露、五穀雜糧、本草飲、慈濟茶……日常生活用品讓大家認識,希望大家一起來護持,清淨無染的大地資糧用品。

◎學員法喜分享

學員劉怡芬、李冠儀母女檔,一起參加《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後,對慈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相約一起來上社區志工研習課程。

愛好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的劉怡芬說:「感恩科技的產品,不管衣服、褲子穿在身上觸感都很好,太陽眼鏡也超級好用的。進入慈濟後,才知道環保的理念,寶特瓶是千年無法溶解,若沒有回收,對環境造成髒亂,地球受到嚴重汙染。所以,在公司會跟同事分享環保做好分類,讓地球越來越好。」

李冠儀印象最深刻是「如常」的電影,臺灣有很多需要慈濟人關懷的個案,師姑、師伯願意挺身去關懷他們,讓她很感動。影片中的一個個案,想要讀書,又沒辦法讀,那種夢想落空的感覺,覺得很難過。她覺得自己很幸福,有好的環境,可以接受教育。

學員洪文隆說:「因為加入教聯會的因緣,有機會參與《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感到很歡喜。」他剛開始經文不熟,慢慢地學習,過程中體悟到上人的用心,透過演繹的方式,讓弟子了解經文,體會眾生的苦,演出當天啜泣到不能自己,非常感動。

看完「如常」的影片,洪文隆說:「深深感觸到師兄、師姊無所求的付出,動人的故事,讓我衝擊很大。上人好偉大,師兄、師姊也很偉大,為眾生無畏付出,期許自己朝這個方向前進。」

臺中市龍井區隊輔林金枝,帶著女兒陳虹君參加研習。她覺得加入慈濟大家庭,從上人的四大八法中受益很多,走入人群,見苦、知福、更要惜福。所以自己得到的益處,希望孩子也能有福氣進入慈濟學習。

學員魏朝森、蘇玉徽夫妻,相約一起上研習課。魏朝森於1993年就接觸慈濟,他慚愧地表示,帶著懺悔的心來上課,上人常講「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十幾年來,長期護持慈濟響應募款,是他永不後悔的路。

蘇玉徽也是一路陪伴先生在慈濟默默付出,她說:「之前公公生病需要照顧,今年(2023年)人生已圓滿了。或許是因緣具足,有一天看見一位師兄得了癌症,一隻手已經截肢,還在為慈濟奔波,健康的人更應該發揮良能。也因為這個因緣,邀一對夫妻一起來上課。」

◎靜思語疊疊樂 認識上人的法

「感恩的人,勇於付出,知足的人,就是幸福。」教師聯誼會劉碧瑩老師分享「靜思語意涵」,告訴大家《靜思語》是上人的法,簡單易懂,可以防非止惡、淨化人心。

接著,教聯會團隊帶著學員進入「靜思語疊疊樂」遊戲。分成十二組,每組學員聚精會神,分工合作,按照遊戲規則,組合完整的《靜思語》,當組合完成時,傳來歡呼聲,人人都感到歡喜。期盼學員將法深入內心,建立正確的觀念,運用在生活中。

「能善用時間的人,必能掌握自己的方向」,希望大家善用時間,發揮良能,一起行菩薩道。

圖左 :港區學員搭遊覽車來到苗栗園區,引導組舉牌引導學員進入佛堂。學員依照組別,向隊輔領取名牌,完成紙本報到後,展開當天的課程。[攝影者:鍾繐如]
圖右 :「竹筒歲月,慈濟的緣起」,志工張煥奇(前持麥克風者)為學員細說慈濟的緣起。[攝影者:黎瑞香]

圖左 :訪視志工陳綉美(前持麥克風者)分享「慈善訪視的體悟」。[攝影者:黎瑞香]
圖右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前持麥克風者)分享「環保志業」,環保愛地球,愛的循環不止息。[攝影者:黎瑞香]

圖左 :「靜思、淨斯」,蕭瑞玲分享「靜思家風,法脈精神」。「靜思」是守護慧命的道糧;「淨斯」是守護大地的資糧。[攝影者:黎瑞香]
圖右 :教師聯誼會劉碧瑩老師分享「靜思語意涵」,告訴大家《靜思語》是證嚴上人的法,簡單易懂,可以防非止惡、淨化人心。[攝影者:黎瑞香]

圖左 :每組學員分工合作,按照遊戲規則,組合完整的《靜思語》,當組合完成時,傳來歡呼聲,人人都感到歡喜。[攝影者:鍾繐如]
圖右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長張芯仙感恩有機會參與社區志工研習,經過講師的講解,對慈濟的四大志業有更深的認識。[攝影者:黎瑞香]
圖左 :學員魏朝森、蘇玉徽夫妻,相約一起參加社區志工研習課程,永不後悔的路。[攝影者:黎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