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慈濟第三聯區包括士林、北投、淡水培訓學員和志工共五十位,今天早上八點抵達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參訪。[攝影者:蕭嘉明]](/community/./images/community/CD9D7AB04CDC11EEA2108898678F7363_0.jpg)
◎驚喜相逢 有緣在慈濟
在環保站巡禮第一站就出現驚喜相逢!做為二十多年慈濟會員的陳煌楙看到環保志工劉蘭香驚訝的呼出聲:「妳怎麼在這裡!」七十剛出頭的劉蘭香和陳煌楙曾經是台電老同事,因為早退休又搬了家,就週六、周日常到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做環保。蘭香腼腆的說,做環保已經十年了,六年前退休就更有時間,一周做四、五天,在老菩薩中算是最年輕的。
陳煌楙也是二十多年慈濟會員,一年半前退休,就積極參與慈濟活動,做香積、福田志工整理靜思堂環境,他和導覽志工高敏智也是台電同事,退休了一年半,被高敏智度進來培訓,他很敬佩這麽多環保老菩薩勤做環保,把廢棄的塑膠整理好,可以做成毛毯救人,發願以後要多做環保。
◎年輕人挺 不怕髒臭做
士林培訓委員張賴金梅是環保志工,原不敢做環保,經邀約前往天母棒球場的環保站看一看,看那麼多人做得很高興,從此開始投入做環保,去年受證為環保志工。今天參訪時高敏智問回收紙類有幾種?她對答如流:色紙、紙板、大白、小白、報紙。
環保大廳很吸睛的是懸吊在屋頂上的巨型電扇,高敏智說明它是德國進口的,別的地方找不到,最近才裝的,他說:「阿公和阿嬤在鐵皮屋下真的很熱,為了體恤老人家,特別裝了兩臺循環扇,空氣對流讓整個空間都很涼爽。」
淡水培委火淑婷很關心環保老菩薩,在旁詢問涂和妹多大年紀?老菩薩很可愛說是二十四年次,不知幾歲,大家都笑起來。火淑婷是從做環保認同慈濟,進而培訓委員,問她不怕髒臭嗎?年輕的她豪氣的回答:「怕髒、怕臭,什麼都不用做了!」
正在整理保特瓶的老先生陳明源,做環保十五年,在家排行第十一,大家都稱呼他十一哥,他很有精神,聲音洪亮的告訴來訪的學員們,多做環保,可以減少業障、增加福報、身體更健康!並分享一句靜思語:「感恩平安無事日,珍惜健康有用時」,上人常說『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不知道。」生命在呼吸間,要把握分秒踏實做。
緊接著來到一個像桌面一樣大平臺,上面堆滿了五花八門未分類的瓶罐和雜物,高敏智介紹這是環保第一站,回收物髒的、臭的什麼都有,所以最辛苦。他說:「阿嬤、阿公在這裡做環保,年輕人也來相挺。」負責分類的志工廖碧珍臉帶笑容做的歡喜,她說是今年見習,從環保學到要有更多承擔。
◎智慧傳法 期無遠弗屆
一位九十歲的高阿葉阿嬤,製作一本PE塑膠袋的分類圖鑑書。她不識字,但熟能生巧,只要摸一下就能知道甚麼材質,把不同的塑膠袋分門別類的貼出來,製作成範本,讓人看了一目瞭然,非常實用。
高阿嬤解說完圖鑑上的塑膠袋類別,高敏智在一旁說:「這本已經傳好幾個國家了,國外參訪團有團員看了這本歡喜的說『給我一本,給我一本。』,因為要帶回自己的國家,也要做環保。」
他接著問大家:「阿嬤有度人嗎?」學員們大聲回應:「有!」
高敏智接著說:「度到國外去了。」
大家都很佩服環保老菩薩,紛紛拿著手機照相留下紀念。看起來很年輕的學員劉啓安,沒想到已是服役廿二年的退休少校,他很讚歎阿嬤們很有智慧、很有心的愛護地球,值得大家學習。
◎慈悲科技 延續長物命
環保站巡禮後,大家進入「巧藝坊」參觀,看到環保志工用巧手將廢棄物做成各種工藝品,無不發出讃嘆,參觀完畢後大家都拿到平安吉祥吊飾。
隨後,大家進入環保科技館,導覽志工吳明靜和鄭秀研介紹回收保特瓶,從切割成碎片,再抽絲做成環保布料的「一條龍」作業,學員們看的目不轉睛!
在經過各階段導覧聆聽後,大家來到瓶罐區分類實作。幾位男學員坐在一臺機器前,把保特瓶口塞進機器,就會自動去除瓶環。高敏智介紹這個機器是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志工研發出來的,十分好用。
至於保特瓶蓋,還是人工扭開較方便。保特瓶可以做毛毯,瓶蓋有什麼用呢?高敏智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可以做成環保衣架,廢物充分利用。
◎知心相契 各分享心得
由於大家收穫滿滿,最後知心相契時間,隊輔與學員約四至六人一組,各自帶開分桌分享參訪的心得。
在關渡靜思堂書軒工作的林佳儀和志工葉麗華陪伴著三名來自大愛臺的學員坐在一桌。年輕的林佳儀,已受證的她很高興能陪伴新進者,她說民眾製造太多垃圾,要回收分類的東西太多,環保志工會很辛苦,希望多推廣清淨在源頭的理念。
黃開元在大愛臺新聞部服務,百忙中抽出時間培訓。她很佩服環保老菩薩在炎熱的環境下做環保,塑膠袋分類的這麼細,每個人都有自己專精的方法 ,讓人印象深刻。
陳慈蓉在關渡靜思書軒工作,自願參加培訓,希望成為慈濟人。涂莉芳在大愛臺網路品牌拓展中心服務了十年,她今天才知道塑膠材質有這麼多種,真是大開眼界,做環保不簡單!
今日參訪的每位學員感受到回收物變成黃金有用處,化成愛心毛毯到全世救災,把沒有用的有限資源讓它無限的再循環、再利用,做到愛護大地、利益眾生。而環保法門,讓銀髮老人家每天以愛互相陪伴,活動筋骨、動動腦筋,彼此陪伴不再孤單,是很美好的晚年日子,生活過的非常有意義。


圖左 :全體參訪人員在佛堂大合照,留下難忘的記憶。[攝影者:蕭嘉明]
圖右 :導覽志工高敏智介紹園區每年接待海內外四百團,約一萬四千人,是環保示範園區,從收保特瓶到製成救災毛毯送愛到全世界。[攝影者:蕭嘉明]


圖左 :環保站巡禮第一站撕紙區培訓學員陳煌楙(粉色口罩,藍水杯)驚喜相見台電老同事劉蘭香(坐),而正在解說的高敏智則是在台電上班,度陳煌楙進來慈濟,有緣在此相見。[攝影者:蕭嘉明]
圖右 :環保大廳懸吊在屋頂上的巨型循環扇,自德國進口最近才特別裝的,為了讓阿公和阿嬤在鐵皮屋下不會那麼熱,讓整個空間感覺很涼爽。[攝影者:蕭嘉明]


圖左 :火淑婷(彎腰者)是從做環保認同慈濟,進而培訓,問她不怕髒臭嗎?年輕的她豪氣的回答:「怕髒、怕臭,什麼都不用做了!」[攝影者:蕭嘉明]
圖右 :九十歲的高阿葉阿嬤,製作一本PE塑膠袋的分類圖鑑書,不只讓國內參訪者了解,也有贈送要回自己國家做環保的海外參訪者,智慧傳法無遠弗屆。[攝影者:蕭嘉明]


圖左 :導覽志工吳明靜(藍口罩)和鄭秀研(綠口罩)介紹回收保特瓶,從切割成碎片,再抽絲做成環保布料的「一條龍」作業,學員們看的目不轉睛![攝影者:蕭嘉明]
圖右 :人文志業中心有三位學員黃開元(左戴灰藍口罩)、陳慈蓉(未戴口罩)和涂麗芳(右戴藍色口罩),由兩位受證委員葉麗華和林佳儀陪伴。[攝影者:蕭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