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編織點、線、面 同登靈山大法會。東班練習完後,大家合力捲著地毯,要把五卷地毯收合起來,轉場復原成西班的場地。[攝影者:呂孟玲]](/community/./images/community/75910DD04E1E11EEA2108898678F7363_0.jpg)
《無量義 法髓頌》第四場將於10月21日在臺北小巨蛋公 演,桃園區慈濟志工們如火如荼投入練習,隨之工作團隊也投入。七月份開始,晚上的八德靜思堂燈火明亮,讓參加入經藏演繹的人員做練習。而為了標記演繹人員練習場地的位置和走位動線,工作團隊來來回回穿梭在一樓多功能空間,仔細核對著貼上去的地標,是否和錯綜複雜的豆豆圖吻合。
◎高效能運用空間
八德靜思堂一樓的多功能區,是桃園最大的練習場地,平常分組在各自社區練習,當要大結合練習時,還是無法同時容納一千多位入經藏演繹人員。於是林進峰與組隊討論,在貼地標上發揮創意與巧思,想了一個權巧的方式,西一、西二的地標直接貼在塑膠地板上。
東一、東二的地標,在同一個空間,鋪上用五卷寬三米長四十米結合的地毯上,貼上地標,讓有限的空間,加倍運用提高效能。東班練習時就鋪上地毯,當換西班練習時,就把地毯收起來,變成西班的場地。這樣東班、西班入經藏的菩薩,都有完整的場地可以跑動線。
負責規劃的志工林進峰表示,當初練習場地的規劃,是依據臺北小巨蛋演繹場地的百分之七十的比例大小來貼地標。曾經考慮百分之六十五比例的位置大小,可以同時容納東、東二和西一、西二;但是,如果以此比例來貼地標,每個位置只剩下六十二至六十五公分會太擁擠。最後決議,跟驗收的雙和靜思堂場地一樣,以百分之八十比例的大小來貼地標,這樣也可以前後完整的跑動線
對著秘密麻麻的豆豆圖,二十個演繹隊形,紅、藍、黃、綠、紫……各種顏色的直線、弧線、格子、船型、各種角度的線,「圍」、「相」、「船」……各種標示的圓型貼紙,綿密的交織在整個場地。在這靈山大法會上,每位演繹人員在不同曲目,都有專屬的定點。
◎分分合合學問大
志工每天晚上排班輪流貼地標,運用著不同丈量記號的工具,雷射測距儀、量尺、不同尺寸的木條當量尺,量好位置,精準按圖黏貼。貼在地板的第一套地標告一段落。鋪上地毯,第二套地標上場,先標記座標點,膠帶和線都要預留將來復原的位置,日後可以精準的定位在正確的位置點上。
五條地毯貼之前先編號,新地毯角邊捲曲,要黏貼固定在地上後整平,接縫的線還要閃過膠帶。五條動線的地毯,貼線時都要閃過中間的貼紙,因為這樣子才有辦法一卷一卷的撕下來,當再鋪回來的時候,再把膠帶貼回去,這樣子才會變成一個東一、東二完整的空間,最重要是膠帶、定點坐標還有線都要留下來,要復原的位置。
大家集思廣益,分三個階段來施作,先規劃討論好怎麼施做,貼起來就更快,三個聯區志工輪流來貼地標。事前貼好地標更是重要,讓每個人都能精準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演繹種子團隊也一起參與貼地標,邊貼邊走位,也藉由貼地標更清楚的知道,定位點到底在哪裡?了解各曲目的動線,練習時會更清楚位置,更容易帶領組員。
◎放下我執對準位置
東班練習完後,要把五卷地毯收合起來,轉場復原成西班的場地。
大家合力捲著地毯,除了要平整收合,又要捲的緊實,志工陳志伏在一旁幫忙看著,提醒大家「左邊拉緊」、「這邊慢一點」……,有志工用力邊踹著捲起來的地毯,讓它更緊實一點。但是,有的志工求快、有的覺得差一點點沒關係,各持己見,就無法平整的捲起。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差一點點而已,沒有關係啦!可是地毯很長又寬又重,大家一起捲。雖然兩端頭尾也捉著,但是在邊滾邊卷的過程中,力道速度不一,差一點不修正,越捲越長就越差越多,就算再怎麼樣用力踢、踹都沒有用,因無法順利捲起來,只好退回去重新再捲,因為它已經拉不回來了。
志伏感嘆:「這就像人的習氣一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不知不覺間走偏了,即使有善知識在旁指引,也未必聽得進去。如同上人講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慈濟志工緊鑼密鼓投入練習,在點線交錯如滿天繁星的地標,從身分證號碼出發,標示攸關圖案及隊形的變換,能否完美呈現。這群貼地標幕後推手,用心、用愛守護在猶如繁星的地板上,共同交織流動愛的能量,同登靈山法會。


圖左 :編織點、線、面 同登靈山大法會。演繹種子團隊吳月華(左)游麗華(右),也一起參與貼地標,邊貼邊走位,藉由貼地標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定位點到底在哪裡?[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編織點、線、面 同登靈山大法會。志工每天晚上排班輪流貼地標,運用著不同丈量記號的工具,志工蔡日三用不同尺寸的木條當量尺,量好位置,一旁的小菩薩也幫忙黏貼。[攝影者:呂孟玲]


圖左 :編織點、線、面 同登靈山大法會。黏貼彎曲的弧線,志工們一起用木條當尺規,量好位尺吋,點出弧形位置,精準按圖黏貼,在鋪上地毯的第二套地標上。[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編織點、線、面 同登靈山大法會。東班練習完畢,大家合力捲著地毯,除了要讓地毯平整收合,又要捲的緊實,志工陳志伏(右站立者),在一旁幫忙看著,提醒大家「左邊拉緊」、「這邊慢一點」。[攝影者:呂孟玲]


圖左 :編織點、線、面 同登靈山大法會。志工用力邊踹著捲起來的地毯,讓它更緊實一點。[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編織點、線、面 同登靈山大法會。在練習的時候,種子老師林淑惠引導大家,認清各種隊形的地標位置及標示。[攝影者:張暢忻]


圖左 :編織點、線、面 同登靈山大法會。工作團隊為了標記演繹人員練習場地的位置和走位動線,仔細核對貼上去的地標,是否和錯綜複雜的豆豆圖吻合。[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編織點、線、面 同登靈山大法會。志工林進峰(左)指著密密麻麻的豆豆圖,跟志工們說明標示的細節。[攝影者:呂孟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