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馬六甲推動食物銀行 邁向系統化

馬六甲推動食物銀行 邁向系統化

E-mail 列印
慈濟馬六甲分會推動食物銀行計劃近一年,從摸索到整合、標準化、資訊化,為食物捐贈與發放逐漸打下穩固基礎,並能擴大受惠人數。

◎匯聚愛心 助弱勢群族

「物資不夠,需要再去募。」、「老人家不會用手機,怎 麼用網路報名?」、「物資需人手重新包裝。」、「外坡要捐物資,但需自費安排交通載送,可以嗎?」、「即期食品收或不收?」、「報名人數額滿,可以再增加嗎?」、「現場領取動線有點亂,需要調整。」……

志工團隊面對各式各樣問題,需要隨時應對與做出決策,還得兼顧最經濟,最省錢的有效方式,以及各功能崗位的志工,與領取者的心情,無不是挑戰執行志工團隊的極限。

過去三年,新冠疫情造成失業,加上供應鏈失調,各國都承受巨大的通膨壓力,對許多弱勢家庭的生計造成衝擊。

慈濟馬六甲分會成立食物銀行,秉持匯聚企業愛心,扶助弱勢度過短暫困境之目的,自2022年9月24日起試辦三次,11月19日正式啟動,每月一次物資發放,至2023年8月共舉辦十三場,受惠人數達到三千三百七十二人,背後是許多志工努力的汗水與淚水交織而成,如今志工團隊愈做愈順暢,受惠者也感受到志工們的用心。

◎物盡其用 行動與創新 

秉持資源不浪費,整合食品製造商、公會和公司行號,甚至個人捐贈的愛心糧食,進行妥善整理分類後,提供到最需要的人們手中,發揮食物銀行直接、重點援助的效力,讓大馬B40(註)低收入家庭能得到幫助。

慈濟馬六甲分會初次成立食物銀行,沒有前例可循,志工團隊摸索中有時會迷失方向與目標,缺乏整合能力,需要有人適時提出意見、需要有人願意傾聽、需要有人願意配合、需要有人主動扛起責任……如此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志工秉持證嚴上人教導的慈悲喜捨的大愛精神,做利益眾生之事,逐一克服。

初期,第一步為了讓申請者上網登記,就面臨許多挑戰。有些志工先入為主觀念「老人家不會上網」、「沒有登記,直接來現場,還是要發放物資給他們才對。」等等迷思,志工劉渼嬌(慈茹)試著說服團隊,唯有系統化,才能掌握物資和發放人數,確保物資不缺乏,確保大家不會你爭我搶,以及如需進一步慈善介入關懷家庭,有資料可循……

另一方面,民眾不習慣上網登記,十二點開放物資領取,早上八點多便在太陽底下排隊,深怕領不到物資,久等之下,情緒難免高漲。
 
試辦階段,志工柔性勸導鼓勵善用科技,教導與示範上網報名程序,同時也接受現場報名者。經過七個多月的宣導,雙方逐漸達成默契,民眾意識到只要上網登記成功一定拿得到物資,不再爭先恐後。因緣俱足下,2023年4月全面實施上網預先登記,不再開放現場報名。

誠信與食安是食物銀行的根本,將受贈食物電腦化、系統化、標準化、整體作業、安全配送、資料回溯,將有限資源做最理想的分配。後期負責行政處理的志工陳聯喜(惟勤)表示,改善線上登記系統(JDY簡道雲系統),調整全場動線,從報到、愛灑區與領取物資區,每一區流程能更順暢,預期達到百分八十的行政作業系統化、標準化與簡單化。

發放組組長李淑清(慈訊)最有感,感恩團隊用心持續地調整作業模式,初期發放區人潮擁擠,大家手忙腳亂地發放物資,志工想要盡速疏通人潮,壓力頗大也導致忙中有錯。持續調整作業,再加上人流控管分梯次,才逐漸找到各區配合的步伐,降低發放的錯誤率。

此外,廠家以大包裝捐贈物資,每樣物品都要重新包裝,每一品項就需使用三百至四百多的塑膠袋,一場發放有眾多品項,無形中製造環境的汙染。最終志工找到以裸裝的方式,例如利用盤盛裝,以一盤一份方式,置入領取者自備的環保袋裡,不但環保,也節省重新包裝的人力。

◎從亂到序 流程標準化

計程車司機余大江每個月前來慈濟食物銀行領取物資近一年,慈濟食物銀行減輕他經濟的重擔,而志工所做也盡入眼裡。他頻頻道感恩地說:「疫情期間,慈濟幫助我孩子就學,慈濟又到計程車公會,關心受到疫情影響的計程車司機們的收入,我也收到慈濟援助金。之後慈濟又開辦食物銀行給予生活物資,看到志工們很用心在做,真的謝謝大家!」

疫情衝擊,全家五口全靠余大江開計程車維生,幸好慈濟協助他挺過艱困的時期,如今生活逐漸步上軌道,外界愛心資源幾乎都已斷絕,但是計程車生意大不如前,他只求全家能溫飽。「生活省省過得去,每個月來領取一次物資,米、麵條、蔬菜、乾糧都是家庭必需品,節省一些家裡開銷。此時,慈濟有食物銀行,真的協助我減輕經濟重擔。」

初期食物銀行發放現場,余大江目睹民眾搶著領取物資,有些人未事先上網登記一早便來現場等待,又擔心拿不到,大家擠成一堆,一些人甚至發脾氣,場面一度混亂。看見志工向民眾解釋說明,緩解大家的情緒,以及每個月領取的流程一直在調整改善。如今,沒有看見你推我搶,大家都遵守上網登記,現場依照志工指示,安靜地坐著等待,流程順暢,雙方配合自然縮短領取時間。

余大江分享:「剛開始每個月來,流程都不同,有時在那邊等,有時在這裡拿號碼牌,有點亂。近幾個月流程才固定,場面也很有秩序。例如領取期間,我接到顧客叫車,其實很快就輪到我領物資,我可以馬上再外出做生意。」

等待空檔,愛灑區的志工與眾分享慈濟故事,余大江在行善竹筒前投下愛心助人的錢,感恩受助也希望能發揮行善助人的力量。

◎上網登記 免你爭我搶 

一旁,八十三歲的楊正義(化名)也開心地投下愛心錢。「老實說,以前發竹筒(撲滿)給我們拿回家去投,不如直接在現場設置愛心竹筒比較好,大家馬上可以做好事回饋,這樣做很好!」設置愛心竹筒區,讓弱勢者不只是單純的接受物資,也能為他人付出。

不僅如此,他強調,以前來領取物資時,大家爭來爭去,有民眾控制不了情緒而謾罵,志工出面協調。現在現場都排了椅子,每個人依序坐好等待。他也曾經沒有上網登記,而無法領到物資,志工友善地向他解釋,並教導他如何登記。
 
楊正義是位基督徒,感恩慈濟不分宗教援助,自己未婚,七十多歲從油漆工退休後,只能依靠存款過活,省吃儉用擔心生活支出。近一年來,食物銀行每次領取的米,足夠讓他一人三餐自煮度過一個月。「簡單煮一鍋飯配上一些醬料和蔬菜就是一餐。生活很簡單!」

擁有四名孩子的家長蘇迪拉(化名)全家靠先生打零工維生,身為家庭主婦的她,為了省錢三餐都自己烹煮,仍入不敷出。志工走入校園向校長介紹食物銀行,她趕緊前來領取。

「不要小看每個月那一點點的物質,累積起來是很多的,對我家很大的幫助。這裡志工服務真周到,從一踏入慈濟,就有志工指引,入口、報到、領取等,沿路也都有志工友善地招呼,且流程每個月都一樣,不會亂。」

◎食食陪伴 讓餐餐有愛

洛斯里(化名)在2018年因工作意外喪失一隻腳,太太在幼兒園當清潔工,微薄的薪資無法支撐一家六口的生活,窮途末路之際,慈濟給予生活援助約一年時間,直到他申請到政府補助,慈濟才結束關懷。之後,兩個孩子上小學都曾獲取「慈濟獎助學金」鼓勵,減輕家裡開學的負擔。

洛斯里說:「我在家做些糕點販賣,但受疫情影響,且每樣東西都漲價,生活不易。家裡水、電、食物樣樣都需控制預算,連購買日常用品都得小心翼翼,才能維持收支平衡。謝謝慈濟這時候舉辦食物銀行,每個月領到的物資可以減輕一百多令吉家庭開銷,真的幫助很大。」

互動間,志工傳遞人與人間彼此尊重和互助之情,洛斯里深有所感,唯有愛才能化解世間一切苦難。他們夫妻倆自知無能力以金錢幫助他人,因而發心每每將家裡的瓶、罐、紙類等可回收的資源收集起來,送到慈濟環保站,將資源化做愛心幫助其他弱勢,夫妻倆歡喜與志工分享喜悅。

帶著兩個孩子出席的辜明玲(化名)女士,同樣從孩子學校獲知慈濟食物銀行訊息。夫妻倆一位是鐵工,一位是書記,撐起一家五口生活,隨著物價持續高漲,生活不易,近四個月申請食物銀行物資援助。

辜明玲說:「每個月領到的物資,為家中省下一筆錢。不要小看這筆錢,沒錢時,即使是小錢也是救命錢。」此外,慈濟食物銀行採取事前上網登記,辜明玲不必搶著提早到現場,也不必擔心領不到物資,對於週末必須照顧孩子的她,提供很大的便利。

近年來,慈濟馬六甲分會食物銀行努力朝向「整合、SOP、資訊化」邁進,為食物捐贈與發放打下穩固的基礎,用行動傳遞溫暖。最終目標是建立共享資源的機制,發展完備物資與受惠者整合系統,將有限資源做最理想的分配,援助需要者度過短暫困境。

圖左 :協調志工劉渼嬌(中)堅持食物銀行朝向「整合、SOP、資訊化」之系統作業邁進。[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初期,志工持續向大眾宣導,鼓勵善用科技,教導與示範上網報名程序,同時也接受現場報名者,並柔性勸導。[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受惠者余大江見證,如今沒有看見你推我搶,大家都遵守上網登記,現場依照志工指示,發放流程愈來愈順暢。[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等待空檔,愛灑區的志工與民眾分享慈濟美善故事。[攝影者:羅秀娟]

圖左 :負責行政處理的志工陳聯喜(左二)預期達到百分八十的行政作業系統化、標準化與簡單化。[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食物銀行發放兼具環保,物資以裸裝方式,請領取者自備環保袋盛裝。圖為受惠者楊正義(化名 .左三)自備購物袋。[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多年前,洛斯里(化名.左一)生活陷入困境,慈濟給予援助;如今因疫情經濟拮据,慈濟舉辦食物銀行,再度援助家庭經濟。[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慈濟食物銀行秉持資源不浪費,整合食品製造商、公會和公司行號,甚至個人捐贈的愛心糧食,送給低收入家庭,幫助他們減輕生活重擔。[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受惠者靜靜閱讀慈濟刊物等待領取物資。[攝影者:黃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