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12月1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人醫從小值善根 從醫貢獻良能

人醫從小值善根 從醫貢獻良能

E-mail 列印
遠離喧囂市區,來到瑞芳,空氣顯得格外的清新;頂著大太陽高溫下,慈濟人醫團隊和志工沒忘了與鄉親的約定。早期礦業發達,居民居乎都以礦業維生,現在都已年邁,孩子都往異鄉打拼,留下長者不願離鄉,他們相互照顧, 互相扶持。慈濟人醫會定期往診,對老人家的病痛瞭若指掌,能及時對症治療,著實助益不少。

2023年8月27日,北一區人醫會,醫護及志工迎著晨曦,前往新北市瑞芳義診一行共一百五十八人集合報到,人醫會邱鴻基醫師叮嚀後,依序出發分七條往診路線前往關懷長者。

定點瑞芳國中活動中心熱鬧滾滾,多了悠揚樂音,更添溫馨。很多長者今天也結伴來義診看診,濃溢情感溢於言表。

◎巧妙因緣參加義演

瑞芳國中活動中心輕輕流洩著薩克斯風及手風琴的優美樂音。機緣就是如此巧妙,經常出現在義診行列的黃勉倉醫師,幾個月前與薩克斯風樂手柯效聰,因雙方媽媽同住一間病房結識而相知,經黃醫師邀請來義診義演,柯先生一口應允並邀手風琴手蔡文龍一同來義診定點演奏。

據所知柯先生與蔡先生平常都在各大醫院,四處去義演分享,他說,分享是快樂法喜的,能讓來看診的菩薩們來一點音樂歡樂;柯先生對老菩薩有份特殊的感情,想給他們多一份關懷,只要有需要,柯先生都願意幫忙。表示往後義診他都樂意參加演奏分享好聽的音樂給大家。

◎風趣看診除憂鬱

陳奶奶帶著十一歲的陳小弟來看診,內科廖建富醫師幽默風趣的看診,逗得感冒的陳小弟深鎖的眉頭舒展開來,眉開眼笑地離開。

內科廖建富醫師現在板橋某醫院上班,從小就和慈濟結很深的緣,當時師姊會拿慈濟月刊到家裡給媽媽,他很喜歡看,從小種下善的種子。進醫學院後他開始參加義診,中國醫藥大學畢業後北上在慈濟醫院從住院醫師到內科醫師;從網路看到義診。他說,偏鄉醫療比較缺乏,義診補其不足,對長者除了醫療,更要心靈的輔導和陪伴。

廖醫師又說,臺灣醫療有很多人才,可是城鄉還是有差距,包括交通、支援、醫療知識及設備。偏鄉長者就如上人說,「因病而貧」,病好了,生活環境未改善一直反覆循環,要如何改變這循環,還有長者後續是否能自立自強。他們生病了,如何去醫院?是否有能力到醫院也是個問題,中間就要看師兄、姊的後續關懷。

現在的醫療是全能醫療,需要很多人一起來成就,其實很多病人生病久了不願跟外界接觸,因為他們沒有得到良好的回應,因此把自己關起來,需要很多的關懷才能讓他們把心門打開,一個保護機制,就是用善解、感恩、包容去實踐。

偏鄉義診不但可以見苦知福,還能療癒長者山城生活的孤寂,同時還能發現偏鄉弱勢族群的需求。人醫會深耕偏鄉,致力於長者的照護,每個人付出一點點愛心,匯聚成綿延不斷的慈濟情,為世間點燃一盞明慧之燈。

圖左 :2023年8月27日,北一區人醫會,醫護及志工迎著晨曦,前往新北市瑞芳義診,定點瑞芳國中活動中心,早上七點多鄉親到瑞芳國中活動中心報到來看診。[攝影者:邱紹勝]
圖右 :2023年8月27日北一區人醫會一行共一百五十八人,來到新北市瑞芳義診集合報到。[攝影者:謝海]

圖左 :人醫會邱鴻基醫師叮嚀後,依序出發分七條往診路線前往關懷長者。[攝影者:黃麗琴]
圖右 :瑞芳義診這天有七條往診路線前往關懷長者。[攝影者:謝海]

圖左 :瑞芳國中活動中心輕輕流洩著薩克斯風及手風琴的優美樂音,演奏薩克斯風的柯先生因與黃勉倉醫師邀請來義診義演。[攝影者:謝海]
圖右 :柯先生(左二)與蔡先生(右一)平常都在各大醫院,四處去義演分享,他說,分享是快樂法喜的,能讓來看診的菩薩們來一點音樂歡樂。[攝影者:彭美蘭]

圖左 :經常出現在義診行列的黃勉倉醫師,這次瑞芳義診也在定點看診。[攝影者:彭美蘭]
圖右 :內科廖建富醫師現在板橋某醫院上班,從小就和慈濟結很深的緣,他說,偏鄉醫療比較缺乏,義診補其不足,對長者除了醫療,更要心靈的輔導和陪伴。[攝影者: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