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之前的杜蘇芮颱風,讓原本定在七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的活動,延後一個月。這次雖然知道有海葵颱風形成,因為距離臺灣、金門還很遠,團隊決定不再延期,因為不希望長者等不到輔具而感到失望,也滿足第一次到金門的志工,對金門的好奇與期待。
慈濟志工不管到那裡出任務,都由自己排休或請假,交通和住宿費用也是自己負擔,除非當地有靜思堂,裡面有寮房設備,可以借住安單;但是,金門目前還沒有屬於慈濟自己的會所,現在的金門共修處是向政府租借的,所以臺灣區志工是以包民宿的方式解決住的問題。
九月一日上午九點三十分飛機抵達金門機場,志工領取托運的生活輔具後,由金門志工洪松柏接機,並安排臺灣區志工三日的食、住、行。從活動前的各里通知、回報輔具需求品項及數量統計,到活動安排,流程確定,聯繫機關首長、確認出席;活動當日的報到、接待、生活、香積、機動、與鄉民一對一互動發放等等,事務繁瑣,金門慈濟志工僅有二十餘人,三天活動所需人力,加上臺灣區志工才三十位工作人員,大家無不卯足全力,希望能順利完成三天生活輔具發放任務。
◎用心做好發放前的準備
本次捐贈的生活輔具有老花眼鏡、不倒手杖、護腰、護膝等。其費用由志工謝國榮自掏腰包採買,因為推動輔具到全臺及離島,是他多年來不變的心願。護腰可以鞏固身體的核心肌群,使走路可以持久;護膝能提供膝關節支撐的力量;不倒手杖,底部有一個座墊,使手杖在不用時,也能直立,不會掉落地上,長者使用時,不用彎腰,伸手可得,取用方便;老花眼鏡可以讓長者看書、看報看得清楚,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
抵達金門共修處後,大家開始清點各里所登記的輔具數量,謝國榮看著手上的名單,拉大嗓門:「山外二十六,新市二十九、武德八個。」蹲在地上的志工們,低著頭專心數著不倒手杖需要的數量,同時也要小心拿取,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揮到旁邊正專心數數量的志工了。完成數量清點放進箱子,在外面寫上地區及數量,再按發放場次排放,之後負責載運的志工就不會拿錯,金門地方雖不大,路程還是很遠,做好萬全準備,就能事半功倍。
「本次發送,以長者為主要贈送對象,以直接、重點、尊重、親手遍布施的發放原則,給真正需要的長者,不是像以往將東西交由里長或社區總幹事發送,要從一對一的互動中,讓長者能感受到慈濟給他們的溫暖,給手杖時要親自解釋、示範手杖如何正確使用,教鄉民調整手杖到最適合的高度。」謝國榮想要讓鄉親能感受到志工的親切與關心,讓活動現場有溫暖與溫馨的感覺,一再的提醒志工要做到發放原則。
中午用過餐後,志工們來到金湖鎮公所三樓的大禮堂布置場地,椅子的排列依地上磁磚的直線為排列基準,簽到處的長桌,鋪上慈濟慣用的藍色桌布,再擺放蘭花,顯得優雅有人文,慈濟旗幟樹立、講臺位置等等,為明天的正式掛牌典禮及生活輔具發放做足準備。
◎金門瓊林里第一場發放
從下飛機,志工即馬不停蹄地先後完成輔具依場次分發數量清點打包、鎮公所場地布置,晚上七點半在「瓊林里辦公處」,開始做第一場生活輔具捐贈。報名者有五十幾位,場地在二樓沒有電梯,志工對於長者都是小心翼翼地扶持,輕聲說著:「慢慢走、不著急!」深怕有一個閃失,等長者坐下來才安心。
不管是拿到老花眼鏡、不倒手杖、護腰或護膝的長者,謝國榮都希望他們能物盡其用。他將護腰高高拿起,對長者說:「護腰有很多種,有的夏天戴起來很熱,不透氣,不會想戴,今天送的是透氣的、輕薄、彈性很好的護腰,夏天戴起來不熱的。」現場志工為長者繫起護腰,「這個要特特大」,換了一條,再繫一次,剛剛好,長者很滿意,且提醒要將護腰兩旁的彈性魔鬼氈拉開,鬆緊度調整到最適合自己的腰圍,長者頻頻點頭,表示已瞭解護腰的使用方法。
護膝沒有大小之分,但是方向要戴對,寬口朝大腿上方,窄口朝小腿下方,戴上去,才是最適合的護膝。志工請長者到臺前,親自為長者戴上,告知護膝上的四方形加強區,要對準前方的膝關節處,穿戴好後,長者站起來原地踏踏步,表示很滿意。
因為臺灣志工與離島志工未經彩排,所以發放時顯得有些凌亂,生活輔具的發放,是事前請里長及社區總幹事對有需要的長者,以實名制登記;為了不造成浪費,採買也是依實際需求採買,因此少數未登記的長者,沒拿到生活輔具有些失望,志工婉轉告訴他們與里長與總幹事反映,因為關懷不只一次,下次仍有機會拿到輔具,並請他們能諒解。
瓊林社區總幹事蔡在福先生認為:「這次輔具的發放對老人家的幫助很大,不管在行動上,或人與人的聯結,因為很多老人家,白天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在家,很多都是生活上不方便,他們也比較少出門,輔具的發放,不管是眼鏡、護膝、護腰、手杖等,長者多了輔具的幫助,可以多出門跟社區做聯結互動。」全程參與這場捐贈發放的蔡在福,看見志工們的熱情付出,非常認同慈濟對長者生活輔具的發放。
活動結束,為了讓明天(九月二日)的掛牌及捐贈活動能更順暢,志工們一起圍坐成大圓圈,面對面開檢討會議,決定明天鄉民報到完畢,馬上給他們一張當初填寫的輔具需求單;入座後,需要老花眼鏡的長者,現場幫忙試戴合適的老花眼鏡,並在需求單上填入度數;護腰也有大、中、小之分,在穿戴護腰後,填上長者的尺寸,等活動結束再憑單一一領取需要的輔具,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不會像今天,拿完手杖再發護腰,護腰發完再給護膝,重複一直唱名,浪費很多時間。
檢討會結束,桌上出現一個大蛋糕,大家心中有著問號,原來今天是謝國榮七十歲生日,金門的志工特地買了蛋糕要為他慶生,或許是上天的安排,因杜蘇芮颱風而延期,讓大家有機會為謝國榮唱生日快樂歌,感恩他多年來為輔具平臺的付出。
生日也是母難日,孝經中提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真正的大孝是多做些有益於他人之事,能渡化眾生,讓眾人受益,將功德回向給父母就是大孝,這是所有志工一直身體力行的事;而謝國榮希望能為慈濟找到更多的輔具人才,結合慈善,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服務,這是他一直以來不變的方向與心願。
圖左 :請長者到臺前,志工親自為長者戴上護膝,提醒長者護膝上的四方形加強區,要對準前方的膝關節處,穿戴好後,長者站起來原地踏踏步,表示很滿意。[攝影者:林伯亮]
圖右 :抵達金門共修處,大家合力將一箱箱的輔具搬入共修處內。[攝影者:蕭靜雯]
圖左 :瓊林社區總幹事蔡在福先生(中)為長者再次確認當初登記的輔具項目。[攝影者:蕭靜雯]
圖右 :在金門共修處,謝國榮看著手機上的名單數字,拉大嗓門:「山外二十六,新市二十九、武德八個。」讓志工們開始清點數量。[攝影者:蕭靜雯]
圖左 :為了使長者拿到輔具能物盡其用,謝國榮將護腰高高拿起,對長者說:「護腰有很多種,有的夏天戴起來很熱、不透氣、不想戴,今天送的是透氣的、輕薄、彈性很好的護腰,夏天戴起來不會熱。」[攝影者:林伯亮]
圖右 :瓊林里辦公處發放在二樓,沒有電梯,志工對於長者都是小心翼翼地扶持,輕聲說著:「慢慢走、不著急!」深怕有任何閃失,等長者坐下來才能安心。[攝影者:林伯亮]
圖左 :來自嘉義的夫妻檔志工,葉永紳與吳采玲,夫唱婦隨,一個拿眼鏡、一個寫度數,為長者服務默契十足。[攝影者:蕭靜雯]
圖右 :下午志工們來到金湖鎮公所三樓的大禮堂,進行場地布置,椅子依地上磁磚的直線為排列標準,排得格外整齊,使場地看起來優雅有人文![攝影者:蕭靜雯]
圖左 :今天是謝國榮(中)七十歲生日,金門的志工特地為他準備了蛋糕,活動結束大家為謝國榮唱生日快樂歌,感恩他多年來為輔具平臺的付出與努力。[攝影者:蔡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