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三籌會議中,慈濟大學祕書賴威任,將接下來三天課程一一陳述,每一流程都鉅細靡遺。[攝影者:柏傳琦]](/community/./images/community/6FAC5DD05BA611EE9BF7E4F3C6FE19C9_0.jpg)
2023年9月21日及22日早上,在花蓮靜思堂又特別活絡起來,除了活動期間常見的藍天白雲慈濟志工身影,還有慈濟各志業體同仁身影,更是有靜思精舍師父們的蒞臨,大家齊聚一堂共為接下來為期三天的「2023年『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共修」活動籌備、布置並規劃動線、流程預行及各項等前叮嚀事項等前置作業。
◎前置流程
9月21日在靜思堂220講堂內,詳細又貼心的規劃與解說正在課務組團隊細心規劃中,一一呈現。慈濟大學祕書賴威任代表,將接下來三天課程一一陳述,每一流程都鉅細靡遺,還有需要再說明的功能組工作團隊代表上臺分享之後,最後恭請此次各功能組七位指導師父為大家勉勵與叮嚀。
三年來都是承擔靜思精舍大寮工作的靜思精舍德瑋師父,這次承擔香積組指導師父。德瑋師父表示,每次營隊都是背後總有一大群人付出才得以圓滿;今日看到大家都很用心,將工作安排得很完整、細緻,他期待透過大家的努力,人人都能法喜充滿。
而生活組指導師父,靜思精舍德惇師父幽默說起,這好像是第一次生活組上臺分享。生活組就是在背後工作,提供大家一個放鬆時間。他滿滿親切又溫暖心意,照護大家,隨時來都可以,隨時要增加、減少都可以。而一樣是生活組指導師父的德勱師父則分享,聽大家的報告很感動,他並勉勵人人:「做的時候,才是在修行。」德勱師父期許大家承擔工作,切勿將全部心思全放在做事上面,也要非常清楚法脈。「希望大家能夠把握因緣,圓滿這次營隊。」
初承接課務組指導師父的靜思精舍德澄師父對大家的工作報告也很感動,他認為,每一單元、每一環節都是非常複雜,而在複雜中,相信是大家很用心規劃、討論,才得以完成。德澄師父更提起,這次營隊課程中安排「經行」以讓大家於清晨一起放輕鬆的規劃,課務組同仁更為此預先用心地親自走過每一條動線,並拍成短片。在昨天晚間,雖然已經很晚了,接收到慈濟大學人文處劉議鍾主任傳來的短片,讓他感到很驚訝又感動,德澄師父感恩大家的用心與貼心,並勉勵大家,繼續以這分很歡喜、很虔誠的心,迎接學員,也希望能平平安安、歡歡喜喜賦歸,圓滿這次營隊。
而總指導師父,靜思精舍德宣師父則幽默分享,今年法脈宗門精進共修是第十八年以來,學員最少。他期待活動期間,工作人員也都能抽空前來聽聽課程分享。他回想起第一年的法脈宗門精進共修,很多人在繞佛繞法中,感動得無法抑制內心感動之情而啜泣出聲。德宣師父表示,每一功能組呈現的人文都能讓大家感受到溫馨,他很期待這次營隊,能夠是一個有深度、廣度又精緻的營隊。
◎精神默契
近來因甫自美國結束行程回臺尚有時差問題,又有接二連三的營隊活動,德宸師父從自身體會談起面臨外界變化與考驗時,更必須靜心專注面對。為什麼在營前會安排「隊輔的責任與使命」就是要提醒大家,營隊中每一人都要非常專注,每一環節都要小心,都要注意,營隊才會順暢。營隊最大的挑戰及考驗,是營隊有沒有精緻度。
因應全球疫情影響,過去兩三年間,很多大小活動聚會都暫停舉辦,德宸師父提及,慈濟針對志業體同仁的精進共修或研習活動也因此受影響,都暫緩進行。因此,有很多新進志業體同仁,今年可能是第一次參加;再則,也或許一些同仁到志業體工作,只專注做事。德宸師父因而提醒大家,靜思法脈,上人一再開示,告訴大家很多佛法道理、真諦;慈濟宗門就是很多事,人人要去了解。
「期待人人守志奉道傳承法脈,弘法利生弘揚宗門。」透過精進共修,大家齊聚修行菩薩道,德宸師父分享,靜思法脈是理,慈濟法脈是事,以理啟事,藉事會理,事理圓融相印證。說及紐約曼哈頓氣候時鐘,心則想著上人的擔憂;面對氣候變遷、四大不調等天災人禍,說及近期的夏威夷茂宜島大火、摩洛哥強震、利比亞水災,慈濟人在全球走得到的地方拔苦與樂。
還有慈濟人的願力「重返佛國回報佛恩、捨我其誰發心立願、深耕慈濟從無到有、菩薩招生一生無量、傳菩薩法億百千劫」;山迪普醫療個案﹔牧羊女村訪視被火燒傷的小女孩……德宸師父更歡喜提及,今年藍毗尼同仁首次參加四大志業同仁精進共修;隨著藍毗尼會所會務蓬勃發展,同仁人數增加,為了明日精進道氣,大家也同樣提前討論和準備,大家分工合作,彼此成就。他繼而勉勵大家,有因緣進入慈濟就要跟隨上人,淨化人心、推素環保。「藉這個因緣,期待能夠減緩氣候急速變遷,也期待是守在地獄門,讓大家不要墮入地獄或門。」
「恭喜大家有這樣的因緣,承擔這一次營隊隊輔,雖然只是顧七八位學員,但是每一個人把其他的學員顧好、帶好、帶對的方向,這個營隊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德宸師父期望大家發揮法脈粽串精神,更提醒大家承擔隊輔要二服,服膺佛陀與上人的教法,服務所有學員,以四攝法陪伴,溫馨與道氣並進,積極與效率並行。師父強調,隊輔的角色亦師亦友,要多一點自我準備,以身示教、以身傳法,多一隻耳朶,多一點深入,多一張嘴,多鼓勵、少批評,增加學員學習的能量與信心,更能一路堅持不退轉。
◎經驗交流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暨靜思精舍清修士潘靜涵,於2012年回到花蓮便以志工身分參加法脈宗門精進共修,並隨後於志業體工作後,每年都參與並幾乎每一年都是隊輔一員。她認為,隊輔就是照顧學員,透過仔細觀察,發現出現萌起不想來的念頭或是不適應的學員,就要特別與予照顧關懷,如此也是會起帶動作用。
而擔任隊輔也同在課堂上聽課吸收,讓自己有所成長收穫,掌握志業體的脈動,除此之外,還有心靈的沉澱與修習,潘靜涵也因此而樂此不疲,總是把握機會,年年參與。「加入志業體或許會有一些解不開的困擾,每一年參加都能聽到最需要解答的事情,就可以重新找到答案。」
「遇到事情不是要去面對情緒,而是要好好的去圓滿處裡一些事情。」每次精進共修都勤做筆記的她,歡喜分享多年前參加共修時,聽到一位總務同仁所說的這一句她記憶猶新,很有感觸的分享。潘靜涵覺得這就是轉念,往後在忙碌工作中,就能以這樣的心態去付出,縱使或許有些許埋怨或煩惱,也會自我調整。她很期待,學員們在此精進共修中,人人都可以解開在工作中面對的一些「疑難雜症」,也能找到心中的方向,落實在生活中。
來自屏東的陳偉倫,因為參加社區兒童班學佛營認識當時的靜思精舍指導師父,並因他引薦於1997年回到志業體宗教處工作,多年來陸續都有參加此法脈宗門同仁精進共修活動,無論學員或是隊輔、行政隊輔她都曾經承擔。今年承擔隊輔長的她表示,回到志業體上班最大的收穫是能幫上人承擔,可以常看到上人。陳偉倫很感動說著,「每每參加社區活動或營隊,看到師姑、師伯無給職、無所求的付出就很感動,就覺得自己也是要多做一點點。」
她幽默表示,隊輔長就是多了「長」,就是責任比較大,要幫隊輔整理好重點,讓他們清楚知道,要做些什麼。從多年來的經驗,陳偉倫表示,法脈宗門同仁精進共修學員來自不同志業體,在營隊中大家可以互相分享在工作中的收穫或遇到什麼困難,凝聚共識、互相成長,能有更多進步。
身為隊輔長,陳偉倫更是期待每一位隊輔帶動學員的時候,不僅要將學員照顧好,也能多給學員一些慈濟法髓與一些專業知識,而且在知心相契和互動的時候,更能多交流一些慈濟四大志業脈動或一些舊法新知。「不僅是隊輔,希望學員也都能從營隊中的學習,認識到對社會、對環境、對這個人間多負一點責任。」


圖左 :在220講堂內,進行隊輔的精神與默契叮嚀與提醒。[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德宸師父強調,隊輔的角色亦師亦友,要多一點自我準備,以身示教、以身傳法。[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德宸師父分享,靜思法脈是理,慈濟法脈是事,以理啟事,藉事會理,事理圓融相印證。[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陳偉倫期待每一位隊輔帶動學員的時候,不僅要將學員照顧好,也能多給學員一些慈濟法髓與一些專業知識。[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德宣師父期待這次營隊,能夠是一個有深度、廣度又精緻的營隊。[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潘靜涵(左),「加入志業體或許會有一些解不開的困擾,每一年參加都能聽到最需要解答的事情,就可以重新找到答案。」[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精舍師父與每位工作人員結緣一套「靜思法脈 慈濟宗門綱要」。[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德澄師父(左)感恩大家的用心與貼心,並勉勵大家,繼續以這分很歡喜、很虔誠的心,迎接學員。[攝影者:柏傳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