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桃園區慈誠、委員培訓課程,於8月20日一早在桃園靜思堂展開精進的研習,參與培訓學員與志工共有 五十人。 八月份的課程以「教育」為主題,介紹慈濟四大志業之一,說明教育的本質與內涵,教育是一件希望工程,教育是在灑播愛的種子,種下一分希望。
課程除了邀請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來分享慈濟的全人教育以及教育的本質與目標。也邀請桃園教聯會資深王華珠老師分享「慈濟教育深耕社區」的人文素養,並一一介紹社區推廣教育的課程,以大愛精神為主軸的教育理念,啟發善良本性及生活本能,出誠於中,形於外的人格特質。
◎靜思語陪伴 走過煎熬
今年參與培訓的學員賴芳玉,是一位現職國小老師,因為認識學校大愛媽媽的因緣,開始走入慈濟參加親子班的課務,100年受證為慈濟教聯會老師,她的人生因為走進慈濟,走進教聯會,從此教學生涯有很大的反轉。
賴芳玉是自我要求很高的優秀老師,因為個性好強,所以無論是當導師還是兼任行政,總是獲獎無數,讓她的教學生涯一直沉浸在優越感的欣悅之下。
帶著這分自信之心進入教聯會,賴芳玉開始面對來自菩薩的人生課題。在培訓當下及授證後的最初幾年,接連遇到挑戰性高的班級,讓她倍感痛苦與壓力,身心俱疲讓她一度發不出聲音,她自認已經很用心認真了,可是怎麼還會這樣子?
當時的她常常因為挫敗躲在教室裡抱頭痛哭,所幸有「靜思語」的陪伴,讓她走過那一段煎熬的日子。也因為持續參與慈濟活動,在身旁一群教聯會老師的陪伴下,自己也試著用靜思語來轉念。當情緒低落時,就會想到「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因為這句靜思語,給了賴芳玉很大的鼓勵。
她自許要當個有歷練的強者,當考驗來臨的時候,每一棒都要揮出好球。所以她告訴自己,面對考驗時,要努力找到方法,運用智慧化解內心的恐懼,只要心能安定,就能轉危為安,所以當心煩時,她閱讀靜思語,努力讓心情恢復平穩。
◎不當名師 發願當良師
秉持這樣的信念與堅持,班級逐漸上軌道,學生們也與賴芳玉越來越有默契,培養出深厚的情感。因為透過靜思語教學進行班級經營,因此屢屢榮獲桃園市品格心三美班級與班級經營創意獎之肯定,讓她感到欣慰與感恩。面對從人生頂峰到低潮的考驗,賴芳玉感恩菩薩讓她了解教學不再只是成績,而是要用心、用愛來對待。
回想《無量義經》一句「蝸角虛名, 人生何價?」賴芳玉把在教聯會學到的應用在班級上,看到學生的改變,也與家長建立深厚的情誼,並從中反思自己,不再汲汲營營用比賽獎項來證明自己,不再當一顆掛滿裝飾品的聖誕樹,希望把時間用在精進自己的教學能力,培養內在涵養,「我要當個良師,我不想當個名師」,她期許自己不負上人對老師的期待。
◎找到生命方向 慈濟養分勤吸收
「進入慈濟後,才覺得與慈濟『相見太晚』,如果早點明白教育的理念,生命的意義,有正確的方向,就能早點對社會做出更有意義的補償。」培訓志工蕭資謀,去年剛從教職退休,退休後全心投入慈濟,才漸漸省思過往,懊悔自己太慢接觸慈濟。
從事教職三十七年的他,自述過往對待學生非常嚴格,總以成績掛帥,認為成績好才是好學生,如此觀念偏差並不自覺。當退休後的某一天,他走在路上遇到曾經教過的學生,學生竟然視而不見,不與他打招呼,讓他反省自己的教育很失敗。更再聽完講師闡述教育的理念與人文的涵養後,更加懺悔過往。
「生命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蕭資謀看到這句話之後,開始盤點自己的生命,讓他醒悟並找到生命的方向。希望自己能夠在慧命這條道路不斷地精進。而今天「無語良師」這堂課,更加領悟到「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所以要好好發揮自己的生命良能,促使自己不斷成長精進。
蕭資謀認為「教育非常重要,因為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翻轉他的人生」也期許自己未來能夠「用生命影響生命」,發揮自己的良能,奉獻一分心力。
◎教育不停歇 利他更利己
學員戴郁芳,因為參與晨間大愛媽媽志工而進入慈濟,十幾年來在教育功能付出從不間斷,原本是陪伴自己孩子參與親子班,然而孩子目前已經大學了,她仍然熱愛於慈少班、大愛媽媽課程裡服務。
她覺得教育很重要,在大愛媽媽領域裡,運用靜思語教學與孩子們互動,不僅自己學習到互動的方法,也感受到孩子們一學期下來,在耳濡目染之下有很多的改變,覺得很欣慰。也從付出中學習到的方法,帶回自己家庭與孩子、先生的相處,讓家庭有和諧的互動收穫很多。
慈少班的孩子,正值青少年階段,需要更多人一起投入陪伴,適時的引導很重要。戴郁芳今年雖然培訓忙碌,但還是努力同步慈少班的課務活動,因為有感教育不能中斷,培養孩子不能停歇,教育,就像一位農夫,靜等花開,還要自己不斷精進學習;無形中自己獲益良多。
戴郁芳也表示,今日課程中無語良師李鶴振老師的影片,雖然看了多次還是很感動,如此大愛無私的胸襟,更加警醒自己要把握因緣,發揮生命的價值。
上人常勉勵弟子要「盤點生命」培訓學員們透過課程的研習,一顆顆菩提種子獲得了啟發與萌芽,期許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裡,在慈濟的道路上,能夠發揮生命的良能,為眾生盡己之力。
圖左 :八月份的課程以「教育」為主題,介紹慈濟四大志業之一,說明教育的本質與內涵,教育是一件希望工程,教育是在灑播愛的種子。學員們專注聆聽上人的開示。[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學員戴郁芳十幾年來在教育功能付出從不間斷,她覺得教育很重要,在大愛媽媽領域裡,運用靜思語教學與孩子們互動,感受到他們有很多的改變,覺得很欣慰。[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桃園教聯會資深王華珠老師分享「慈濟教育深耕社區」的人文素養,並一一介紹社區推廣教育的課程,以及以大愛精神為主軸的教育理念,啟發善良本性及生活本能,出誠於中,形於外的人格特質。[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課程「靜思,淨斯」邀請靜思人文同仁周恩中,來介紹靜思書軒的運作及功能,並介紹精舍師父自力更生,秉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精神,克勤、克儉、克難、克己的實踐與修行。[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蝸角虛名, 人生何價?」賴芳玉老師把在教聯會學到的應用在班級上,從看到學生的改變,也與家長建立深厚的情誼,並從中反思自己,發願「我要當個良師,我不想當個名師」,她期許自己不負上人對老師的期待。[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進入慈濟後,才覺得與慈濟『相見太晚』,如果早點明白教育的理念,生命的意義,有正確的方向,就能早點對社會做出更有意義的補償。」培訓志工蕭資謀,去年剛從教職退休,退休後全心投入慈濟,才漸漸省思過往,懊悔自己太慢接觸慈濟。[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課程邀請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來分享慈濟的全人教育以及教育的本質與目標,以及分享慈濟大學的辦學的成果。[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培訓學員精進學習課程,除了精神理念的深植外,學員們也認真學習行住坐臥的儀軌。[攝影者:郭林淑芬]